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文学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汉语言文学论文   古代文学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现代文学论文   文学评论   英美文学论文   文学艺术期刊
从唐代史学文学论美育对学生德育的影响

从唐代史学文学论美育对学生德育的影响

  美育不仅能促进智育和德育,自身也有独立的地位,对完善学生个性起着重要作用。我国的古代诗歌很多都是借感性形象来传达情感的,所以学习古代诗歌,品味诗的意境,体味诗的感情,有利于学生的审美品位、智力开发、情感教育等各方面的发展。
  隋唐文学继六朝之后,又兴起了一个以诗的兴盛为特征的文艺高潮。唐代统治者从唐太宗开始就十分钟情于文学,对六朝的诗赋更是宠爱有加,这就促进了文人们对文学艺术技巧的精研。滥觞于隋代、完备于唐初的科举制度,对文士学习诗赋起到了历代皇朝无法比拟的刺激作用。而唐代的书法、绘画与雕塑、建筑等艺术门类也十分发达,围绕着这些艺术门类,许多文艺家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对传统德育中的一些范畴与命题作了阐发,形成了新的艺术美学理论。
  一、初唐史家的德育观
  隋唐文化直接继承了魏晋南北朝文化的传统。这两个大一统的封建帝国虽是北朝的后裔,但北朝晚期统治者沉溺于南方的绮艳文风,“唐兴,诗人承陈情风流,浮靡相矜”。因此,如何对六朝文学进行反省,改革文风,使文学艺术同唐代统治者的意识形态相一致,这是唐初统治者面临的文化建设问题。类似刘勰《文心雕龙》折中文质、斟酌古今的观点与方法受到统治者重视,从而开启了初唐史家的文学观。
  其次,初唐史家在倡言政教的同时也不废除文学的审美与抒情的功能。在他们看来,文学的审美教育作用与政教功能是可以兼容的。《周书·王褒庾信传论》中提出:“原夫文章之作,本乎情性,覃思则变化无方,形言则条流遂广。wWw.11665.coM虽诗赋与奏议异轸,铭诔与书论殊涂,而撮其指要,举其大抵,莫若以气为主,以文传意。”初唐史家认为,文学的教化功能只有融进作者的情感与性灵才能实现,像北周苏绰不顾文学特点,否定六朝文学,简单回复古道的主张肯定是行不通的。
  唐代统一南北后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融合南北文风的主张正式摆到了统治集团的文化视野内。魏徽在《隋书·文学传序》中说:“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理深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咏歌。此其南北词人得失之大较也。若能掇彼清音,简兹累句,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矣。”魏徵以一个政治家兼史学家的眼光,站在为初唐统治者服务的立场上,倡举兼融南北文风之长,去其所短的主张,使唐代的文化建设能够兼收并蓄,取得长足发展。唐代美学与文艺的健康发展,与这种文化战略是密切相關的。
  二、陈子昂与李白的德育观
  初唐著名文人、思想家陈子昂,他倡导汉魏风骨,开启一代诗文革新之风气。陈子昂的文学主张主要见于他的《修竹篇序》,文中所说“文章道弊”,就是指汉魏风骨与正始之音到了晋宋之后失传了,迄至齐梁时代,文人们竟相吟咏山水与女色;又如“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传统的“比兴”一般强调比显兴隐,用形象的手法写出政教的道理,陈子昂独创的“兴寄”概念偏重于个体的感受与寄托,倡导在作品中寄慨遥深,意在言外。这样的兴寄在阮籍的《咏怀诗》中表现得最为显著。陈子昂的美学主张纠正了六朝与初唐文风沉迷形式、忽略思想的偏差,对唐代的诗文革新具有开拓的意义。
  唐代著名的大诗人李白,他的文学主张与陈子昂相同,以复兴诗教为己任。在《古风》(其一)中写道:“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王风委蔓草,战国多荆榛。龙虎相啖食,兵戈逮狂秦。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从这首著名的诗中我们可以见出,李白要求恢复《雅》、《颂》中的开明政治。儒家认为《诗经》中的雅颂之音反映了周代开国之初的政治清明,李白对此十分向往,而对战国动乱与秦朝暴政十分愤慨,这正是他“济苍生”、“安黎元”思想的反映;他也十分推崇屈原的《离骚》,在《江上咏》中慨叹“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认为屈原之后,他的弟子宋玉、唐勒、景差等人丧失了风骚精神;李白指责建安之后的文学失去了以悲为美的传统,这种思想与刘勰、钟嵘的美学宗旨十分接近;但是,李白虽然说过“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但是他并不否定绮丽之美,而是要否弃那种雕琢辞令、放弃清真的美。正如他对韦太守的诗的评价:“清水出荚蓉,天然去雕饰;逸兴横素波,无时不招寻。”
  李白主张的“逸兴”都追求率兴而感,将深挚的思想内容与自然的风格统一起来,认为这样才能继承风骚教化传统。在《古风》三十五中他写道:“一曲斐然子,雕虫丧天真。”李白对那种丑女效颦、邯郸学步式的做法无情的嘲笑,称赞庄子所说的匠石运斤成风、一气呵成的创作,认为要恢复雅颂传统,首先要破除齐梁文学中过于雕琢的风格。李白的诗开起了盛唐风气,五言与七言俱用,将诗歌引向意境清新、语言生动的方向。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对盛唐德育做出了贡献。
  三、白居易、韩愈的德育观
  白居易的诗学观结合中唐时代文学发展的情况,对先秦两汉以来的儒家的风雅与美刺传统作了新的发挥,是自汉末诗教衰落以来对文学政教传统的再度弘扬,其思想比陈子昂、李白更为激切。
  白居易为了使新乐府诗合于所谓“风雅比兴”的创作手法,还倡导“辞质”、“言直”、“事实”、“体顺”的要求。在《新乐府序》中,他提到自己的创作:“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在这些要求中,白居易最突出的是内容的可靠与语言的朴实无华,他之所以反对六朝文风的绮靡,也是因为这些作品有悖于政教的宗旨。白居易在中唐年代国力不振、皇权衰落之际,挺身而出,以一介文士身份大声疾呼,要求恢复文学批判现实,警醒当世的作用,弘扬传统德育中的讽谏精神,表现了传统文人的忧患精神。

  韩愈则继承了荀子、扬雄、刘勰以来原道、征圣、宗经的文学观,认为文道从本质上来说,应该是合一的。文以明道,文以宗经,因此,学习古文,就在于由道及文:愈之为古文者,岂独取其句读不类于今者耶?思古人而不得见,学古道则欲兼通其辞。通其辞者,本志乎古道者也。(《题欧阳生辞后》)韩愈为此号召他的弟子为文首先要学习先秦两汉的古文,“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答李翊书》),这螳古文不但指圣人的经书,而且还包括庄周、屈原、司马迁、司马相如、扬雄诸家的古文。韩愈是一位文学家,当他进入文学创作领域时,他倡举的“道”往往是从文学创作的内在规律去立言倡论的。
  韩愈这一段话继承了孔子的“诗可以怨”与司马迁的“发愤著书”以及六朝钟嵘等人“吟咏情性”的文学观念,认为优秀作品都是不平则鸣的产物,在某种程度上突破了道统之说。韩愈不但承认伊、周、孔、孟等人的善鸣,同时也肯定杨、墨、老、庄等人的善鸣。在《荆潭唱和诗序》中他提出:“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声要妙;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也。是故文章之作,恒发于羁旅草野。至若王公贵人,气满志得,非性能而好之,则不暇以为。”认为历史上作家的优秀作品大都是遭受不幸之后发愤而作的,而那些志满意得的王公贵族往往无暇为之。他的这些精彩观点,突破了传统的以和为美的文学观念,是中国古代发愤著书文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四、皎然的诗学德育观
  皎然(生卒年不详)是谢灵运的十世孙,也是中唐时代的一位诗论家,他的诗学融合儒道与佛教,将儒家的教化论与道家的创作论相糅合,倡导“诗之中道”,即以和为美的审美规范。在《诗式》中“众妙之华实,六经之菁英”,显然是调和儒家诗教与佛教之思想的。所谓诗为六经之首,最得风教之旨,是传统的说法,但皎然将诗教与佛教之“众妙之华实”的说法融合一体。“众妙”一词,道释均有解说,主要是指一种不可言说的玄境与禅境。皎然将诗说成是“众妙之华实”,是指诗歌有无穷的奥秘可寻,是语言所无法描述的。皎然认为,要论诗歌的德育与教化问题,首先要将诗歌的特殊规律弄清楚,这样才能使诗歌发挥其教化作用,“庶有益于风教矣”,像白居易那样,将诗歌作为谏书,不顾诗歌的特殊规律,只会抹杀诗歌的德育作用。
  皎然认为诗要写得好,關键要处理好诗歌创作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做到顾此而不失彼。他说:“且夫文章關其本性,识高才劣者,理周而文窒;才多识微者,句佳而味少。是知溺情废语,则语朴情暗;事语轻情,则情阙语谈。巧拙清浊,有以见贤人之志矣。抵而论属于至解,其犹空门证性有中道乎?何者?或虽有态而语嫩,虽有力而意薄。虽正而质,虽直而鄙,可以意会,不可言得。此所谓诗家之中道也。”皎然认为诗歌创作在处理才与识、理与采、情与语方面容易产生偏差,诗人难以处理这些矛盾。皎然所说的这些矛盾,在陆机《文赋》论五种文病,即“唱而靡应”、“应而不和”、“和而不悲”、“悲而不雅”、“雅而不艳”上,都有所表现;在《文心雕龙》中,这种“唯务折中”,提倡中和,成为基本的原则与方法。皎然以中和为美的思想,在他辨析诗歌的风格、境象、体势、格调,以及创作构思、欣赏诸方面得到了全面的贯彻。
  皎然与白居易都想恢复诗教,是传统德育的继承者,但他们的诗学在如何恢复诗教上却是大异其趣的,前者重诗学的审美规律,而后者重诗学的社会作用,二者表现出中唐年代的士人在德育上的不同观点,但其中的忧患意识却是一致的,表现出中唐德育论的鲜明特色,这就是面对社会危机与文化危机,要求文学艺术重建自己的价值体系。
  • 上一篇文学论文:
  • 下一篇文学论文:
  •  作者:李佳 [标签: 唐代 文学 唐代 文学 唐代 文学 唐代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试论唐代体育文学的发展与审美内容
    唐代斗鸡活动及斗鸡文学
    从唐代变文看唐代文学中的宗教意识
    浅析唐代科举文学中的《霓裳羽衣曲》
    唐代文学观念与小说创作
    论唐代女性文学与道教渊源
    唐代中书舍人权知贡举的文学史意义
    唐代佛教影响下的长安城市生活—以佛教寺院…
    浅论唐代咏史诗折射的开明意识
    试论唐代诗文中“马”意象的嬗变
    试析唐代工笔画的表达与传播
    《颜氏家训》对唐代士族发展的影响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