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文学论文 >> 汉语言文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汉语言文学论文   古代文学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现代文学论文   文学评论   英美文学论文   文学艺术期刊
关于汉语言文字与中国文学的思考

关于汉语言文字与中国文学的思考

  文学是一种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文学得以描形塑像的物质媒介。语言是人类的表达系统,是人类交流思想的媒介,它表达人类对世界的切分与占有。不同的语言表达系统对世界的切分是不同的。“语言是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语言的本质就在人的认识系统与表述系统的关系之中,文学,甚至哲学、科学等文化领域都是这种认识系统与表达系统的产物。文字作为语言可视的平面符号,使得文学能经历史的淘洗而长存。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
  一汉语言文字的特点
  一个国家都有着自身的文化,而每个国家也有着自身的文字,就中国的汉语言文字来看,其特点是:第一,汉语的语音特点以“音节”为语言单位。汉字是音节文字,从形式上可以划分的最小语言单位是音节,所以一个汉字也就是一个音节。汉语音节由声、韵、调组成,结构简洁整齐,且一字一音,一音多词,单音词丰富,易于进行音与义的自如组合;第二,汉语词汇丰富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单音节语素活动能力强。汉字是代表语素的,绝大多数汉字都和语素相对应,汉字起着标记和区别语素的作用。看到一个汉字,人们就会联想到它的意义。又因单音成义、一音多词的特点,形成了汉语语音联想的横无际涯、五彩缤纷;第三,汉语的书写符号。汉字是表意文字,汉字与表音文字不同,它属于表意文字体系,而汉字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表意文字之一,这一点从其结构就能够看出来,比如说包括了形声、象形、会意、假借等等,都是根据文字的大意来加以使用、创作的。wWw.11665.cOm目前我们学习母语的过程,不仅仅是掌握语文知识的过程,更是了解民族文化、接受民族文化传统熏陶的过程。重视汉语汉字的学习使用是我们的民族传统,提高汉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是民族文化建设和传承的重要基础性要求。在任何教育阶段,都应当将掌握和运用汉语的能力作为基础素质。
  二.汉语言文字的发展
  在我国的汉语诗歌中,我们可以发现,中国的汉语诗歌采用的比较普遍的,通常都是四言体、五言体和七言体,等等,并且,在这其中,还穿插了一些文体形式,如四六文体的骈文,以及那些可以配以歌曲和音乐的宋词元曲,这些文体形式的出现,与汉语言文字都有莫大的关系。汉语,是从单音节逐步发展起来的。在文字发展的进程中,很多文字都是有一个音一个词的。这样,使得文字的发展形式非常的丰富。再后来,很多的双音节词也由单音节的词衍化出来,并且在衍化的过程中,这些词语出现了很多新的含义,而且俺带有一种音乐的效果。在汉语言文字的遣词造句的过程中,中国古人往往采取一种对仗的方式,这样,不仅仅是使得语句的形式非常的工整,与此同时,诗句也读起来朗朗上口,体现出汉语言文字的对称美和形态美。在这样的语言文学中,汉语言文学显得非常有艺术气息,汉语言的这种形象的气质也感染者中国的大量的诗歌,使得这些诗歌也在一定程度上显示着汉语言书法的内涵。如今,我们最常见的就是家家户户门口的对联,这些对联的书写,不仅仅是工整,而且读起来也朗朗上口,这是传承中国文化所留下来的风俗,并且这种文化的沿袭将一直流传下去,成为中国最有特色的一种文化形式。在中国的诗句中,王勃的滕王阁序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在千年古诗滕王阁序中,我们可以读到这样的诗句: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珍,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彩星驰。台陵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这些诗句,在我们读起来,是非常有韵味的。词藻非常的华丽,使我们能够非常的形象的感受到当时王勃看到的场景。这样的作品,对仗工整,文章读起来抑扬顿挫,从整体的效果上看,也是非常之美观。中国古代诗人遣词造句的功力,真是不得不为我们所惊叹。在字里行间,只要我们心去去揣摩,我们就会发现,诗人在运用汉语言文字方面的艺术性和创造性,合理的运用汉语言文学,可以使自己的作品创造出一种前所未有的美感,并且将会对后世造成非常深远的影响。
  三.中国文学的风格
  中国文学历史悠久、丰富多彩,也是中国文化中最有活力、最辉煌灿烂的一部分。从瑰丽奇特的远古神话到质朴凝炼的诗歌经典《诗经》,从汪洋恣意的楚辞到百花齐放的先秦诸子散文,从摇曳多姿的唐诗到流光溢彩的宋词,从优美生动的元曲到精彩纷呈的明清小说,此起彼伏,高潮迭起,各领风骚,连绵数千年,不断创造出反映人民生活和时代精神的文学奇观。各种文学体裁的变化及其所达到的艺术高度,无不体现了汉语单文独义、直观达意、音节铿锵、声情并茂、言文分离的独特文学风格,都与我们美丽的语言文字分不开。尤其是唐诗、宋词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艺术魅力,使语言的潜能发挥到了极至,我国的诗、词、曲、赋,是世界上最高水平的格律诗。中国文学具有哪些风格呢?一是汉字十分的直观,但是表达的寓意非常深刻。汉字起源于图画,这样,文字就是从中这种形象的图画中延伸出来。但是汉语言文字的词义是非常丰富的,这样使得汉语言文字的寓意也非常丰富。二是文字读起来富有节奏感。文章的韵律非常的强,读起来朗朗上口。三是汉字的语法简单,便于读者进行使用。
  四.汉语言文字和中国文学的关系
  汉语言文字和中国文学的关系就如人与国的关系。人的存在才会有国的发展;国的进步才能使有更高的追求。用汉语言文字书写美好文章,美好文章组成中国文学。有了汉语言和汉文字,中国文学才有了存在的基础。因此,这两者的关系与其它辩证关系一样,密不可分,相互依存,共同进步。
  五汉语言文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中国的语言文字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有很多优点,如在写景状物方面惟妙惟肖,能细致深刻贴切地表达人的各种思想感情,在诗词歌赋中音韵铿锵优美,给人一种高尚的精神享受。中国文学以特殊的内容、形式和风格构成了自己的特色,它以优秀的历史、多样的形式、众多的作家、丰富的作品、独特的风格、鲜明的个性、诱人的魅力而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光彩夺目的瑰宝。

  1、中国文字成形很早,正是对文字领悟和使用的早慧,使“中国文学从一开始便演进在“氏族颂辞—贵族雅歌—文人诗歌”的主流渠道中”,直到千年之后隋唐大城市的兴起,有了足够庞大的市民阶层,才有了说书、勾栏戏曲以至小说一类大众文学的勃兴对主流文学的扩容。然而,以诗发源的中国文学主体,承袭的则一直是士人文学、文人文学传统,是一种以书写创作为主旨和识文断字为前提的阅读文学、视觉文学、意境文学,而不是像具有史诗传统民族的文学那样,是以表演为旨趣的观赏文学、现场文学、听觉文学。为此,伏尔泰感慨:“看起来,这个国家的文字记载从其产生的最初起,本就与口头语言的形态有所不同,不久就进到了积极地拒绝口头的语汇与语法以保持书面语的纯粹的境地。”
  2汉语言文字的与众不同使得中国文学具有独特性
  汉语言文字是世界上历史悠久,最古老的语言文字之一。而中国文学历史悠久、丰富多彩,也是中国文化中最有活力、最辉煌灿烂的一部分。正是由于汉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使国中国文学成为艺术奇葩。汉语言文字无论是在读音、拼写还是在组成上,与其它任何语言完全不同,使得这些文字组成的中国文学在读音时显得铿锵有力,情文并茂,言简意赅。
  3汉语言文字的集合是中国文学中的想象性意境形成的先决条件。我们知道,文学中的语言与一般意义上的日常的语言是不同的。文学中的语言是经过选练而后致用的具有超强表现力的语言,它既能描摹所有感性事物,使人如睹其物、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同时也能将那些非感性的事物感性化,使之温柔可感。就像康德所说的,能“把看不见的”一切东西“翻译成可以感觉到的东西”。这种语言是具有极强塑造性(造型功能)的具象性语言。“造型”是为能够提供给感觉,而提供给感觉的东西,才有可能同时提供给情感。因此这种语言的“造型”性,同时也是这种语言的情感性。汉语言文字以其独一无二的形式呈现了中国文学的艺术魅力。
  4.汉语言文字学使得中国文学的领域不断扩大
  西方语言学在中国语言学走向科学的过程中,曾经起到很大的作用。现在我们使用的结构分析和描写方法等,都来自西方。汉语言文字学的研究,使得中国文学的领域突破了国界的限制,其表达方法借鉴了国外文学的精辟之处。这些方法的运用,为汉语言文字在中国文学的发展上注入了新的血液。汉语言文字学的发展借助于西方语言学的力量,为中国文学向更深远的方向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 上一篇文学论文:
  • 下一篇文学论文:
  •  作者:佚名 [标签: 汉语 文字 中国 文学 汉语 文学 汉语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浅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中国古代文学课”的…
    关于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困境及思考
    卢甘斯克国立大学汉语专业中国文学课教学状…
    浅谈如何加强偏远山村学生的汉语文学习兴趣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对初中汉语文学习的兴趣
    浅谈电大汉语文学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改进…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分层次培养教学管理制度…
    论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方…
    汉语言文学教学课改之我见
    中学汉语言文学教学之探索
    关于中学鲁迅作品教学的思考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