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文学论文 >> 汉语言文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汉语言文学论文   古代文学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现代文学论文   文学评论   英美文学论文   文学艺术期刊
汉语隐语在文学创作中的审美文化功能

汉语隐语在文学创作中的审美文化功能

  一
  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民间语言文化现象,汉语隐语和历代通俗文学不仅历史悠久,积淀丰赡,且一直被历代广大民众喜闻乐道,口耳相传。数千年来,以其带有清新泥土气息的蓬勃生命力和原始粗犷的草根文化扩张性,在华夏广袤的民间文化沃土中孕育繁衍,世代传承,不断发展,早已成为华夏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无论是对历代社会生产生活的影响,还是对华夏文化的源起、传承与发展,都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据史料记载,隐语作为民族共同语的社会变体,是古今中外各民族都客观存在的一种特殊语言文化现象。但何为隐语,人们的认识尚未完全趋同。据统计,当今中外学界对隐语主要有广狭两种观点:狭义隐语观认为,隐语就是黑话、暗语。如西方学者若热·穆南认为:argot( 隐语、黑话)是“专指一种社会集团的具有封闭性的用语。也指秘密语,即坏人、狡猾的掮客、贩马人的用语”①。语言学家张永言先生认为:“隐语就是黑话。隐语是个别的社会集团为了隐蔽自己以便进行特殊活动而创造的。它的特点是秘密性。”②按狭义隐语观,《辞海》对隐语作了如下解释:隐语 “即‘黑话’,社会习惯语的一种。旧时有的社会集团为避免局外人的了解而制造使用的秘密词语”。广义隐语观认为,隐语是指主体因各种原因,在交际时不愿明言其意,而故意运用各种隐蔽手段把本可表述明白的意思说得含蓄隐晦。
  若仅从狭义观念去认识隐语,自然会因隐语的黑话、暗语身份而使人产生偏见。wwW.11665.com诚如语言学家高名凯先生所说:“有人认为在社会主义国家里,隐语是不可能存在的。他们所以这样主张,一方面是因为他们误以为隐语总是不好的东西,它是‘偷儿的语言’,一方面是因为他们以为在社会主义国家里,凡事无需偷偷摸摸地做。”③其实,我国历代均有隐语,据文献记载,在距今约三千多年的先秦就已存在,被称为“廋词”。如《国语·晋语》:“有秦客为廋词于朝”,韦注:“廋,隐也;谓以隐伏谲诡之言问于朝也。”据考,“隐语”一词至东汉班固《汉书·东方朔传》开始出现:“臣(郭舍人)愿复问朔隐语,不知亦当榜。”其后,随社会发展和语言运用的不同需求,一部分隐语朝娱乐方向发展,逐渐成为谜语、歇后语等;一部分随社会秘密群团实际语用的需要发展,而成为黑话、暗语、行话。从狭义观点看,两者似有区别;但从广义的角度视之,人们仍将其统称为隐语。
  我国历代文学作品、尤其是民间通俗文学作品很早就开始运用隐语,历史悠久。对此,学界已有基本共识。或认为始于三皇五帝时,如朱光潜等学者考证,东汉赵晔《吴越春秋》中关于黄帝时先民的狩猎民谣《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即现存最早使用隐语的文献。或认为始于春秋时期,如闻一多等学者考证,《诗经·狡童》中“彼狡童兮,不与我食兮”的“食”,和《株林》中“朝食于林”的“食”,均是古人称男女性行为的隐语;而《静女》中“静女其娈,贻我彤管”的“彤管”,《溱洧》中 “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 的“芍药”等,也是当时民间“代表了性意象”的隐语④等,是现存较早使用隐语的文献。此后,我国历代文学作品均不乏对隐语的运用。
  魏晋六朝时,哲学思想革故鼎新、社会文化多元并存,导致了空前的民间通俗文学热,其中谐隐文尤为繁盛。刘师培于《中国中古文学史》“宋齐梁陈文学总论”中说:“谐隐之文,斯时益盛。”唐宋经济文化繁荣,诸行百业竞争激烈,行业隐语应运而生;社会政治,内乱外犯,矛盾复杂,暗语黑话不断繁衍;唐无名氏《秦京杂记》便概略记载了其时长安的葫芦语、锁子语、纽语、练语、三摺语等纷繁复杂的隐语。至此,汉语隐语朝暗语行话的发展已形成规模。文学作品运用隐语者亦不少,其中典型者当推运用大量绿林群团隐语的《水浒传》,例如:第五回称强人下拜为“翦柫”;第十一回称加入绿林时杀人献头为“投名状”;称船上抢劫杀人抛尸水中为“板刀面”……
  元代的特殊社会世情,使通俗文艺空前繁盛,其中元杂剧独领风骚,成为“一代之文学”。元代隐语几乎全散见于戏曲文学,其中尤以杂剧为最。非但杂剧家热衷隐语创作,剧中隐语亦为时人所钟爱,不少被传抄刊刻,风行一时。例如王实甫《西厢记》三本二折“写著西厢待月,等得更阑,著你跳东墙女字边干”称通奸为“女字边干”;三本三折“这其间正好去也赫赫赤赤”称男女偷情为“赫赫赤赤”……关汉卿《救风尘》一折“自家郑州人氏,周同知的孩儿周舍是也。自小上花台做子弟”称嫖妓为“上花台”,称嫖客为“子弟”……
  明代文学以反映市民生活的小说为主,而活跃于市民阶层的隐语,自然会涌入小说家的笔端。其中隐语运用最为丰富者应是《金瓶梅》,例如:用隐语“秋胡戏”指妻子,见二十三回:“你家第五的秋胡戏,你娶他家来多少时了?”用“贝戎儿”指盗贼,见二回:“也会针炙看病,也会做贝戎儿。”用“捣子”隐指无赖,见五回:“如今这捣子病得重,趁他狼狈好下手”等,则更丰富多彩,不胜枚举。此外,在其他如“三言”、“二拍”、《西游记》、《水浒传》、《荡寇志》、《捉鬼传》等小说中也运用了不少隐语。
  民族矛盾日益激化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清代社会政治经济的基本内容。与此相应,在清代文学作品诸如《儒林外史》、《儿女英雄传》、《海上花列传》、《醒世姻缘传》、《聊斋志异》、《浮生六记》等小说所使用的隐语中,大多是民间秘密组织与工商诸行百业的隐语。较为特别的是,《红楼梦》匠心独具,巧妙运用隐语表现人物名字命运与故事情节发展。例如,元春、迎春、探春、惜春之名,乃隐喻“原应叹息”之意;贾家丫鬟抱琴、司棋、侍书、入画之名,不仅隐喻琴棋书画之意,且还隐含其主子之命运:抱琴谐暴寝,突然死亡也;司棋谐死奇,死得离奇也;侍书谐适殊,远嫁异邦也;入画谐入化,出家之意也。由于隐语运用巧妙,《红楼梦》在清代即被视为隐书,其后以蔡元培为代表的索隐派亦因此而兴。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www.ybask.com

  现当代文学作品运用隐语的现象虽没宋元明清普遍,但为塑造人物、展现情节之需,一些作者并不回避运用隐语。较典型者如贾平凹的《废都》,例如“这个圈子你不要沾惹。怎么说这些人?你听听他的语言即可知一二:他们把钱不叫钱,叫‘把儿’,说好哥儿不叫好哥儿叫‘钢哥儿’,找女人叫‘打洞’,漂亮女人叫‘炸弹’……”“这别担心,你赢了我向你借款。可你也要知道,我最善于白手夺刀。”中的“白手夺刀”是麻将赌博隐语,指不带赌资而赢他人钱财……姚雪垠在《长夜》中引用了好几十个匪盗团伙的隐语黑话,如:“票”指被绑架勒赎的人。“票房”指绑匪拘留人质的地方。“花票”指被绑架的女性人质。“撕票”指绑匪杀害人质。其它如曲波在《林海雪原》中用以反映土匪生活,柳溪在《燕子李三传奇》中用以反映黑社会内幕的种种隐语,大都为人们所熟悉。
  以上可见,文学作品中对隐语的运用,是古今社会都存在的一种客观事实。
  二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大师亦即语言大师。高尔基说:“一个作家、艺术家对于我们丰富的语言的全部词汇必须有广泛的认识。”⑤而“全民语言的词汇是取之不尽的宝库,作家的能事就在于善于利用这个宝库,从中选择和提炼富有表现力的东西来充实作品的语言。”⑥对民族语言词汇的认知理解程度与驾驭运用能力,既是作家必备的基本素质,也是作品成功与否的关键。汉语隐语是汉民族语言宝库中的底层词,具有鲜活自然的民族文化特征,历代优秀的文学艺术家都善于从中选择提炼富有表现力的隐语,以之反映社会生活,增强作品的审美效果。概而言之,汉语隐语在文学创作中主要具有以下审美文化功能。
  (一)阐发主旨,突出主题。任何文学作品都具有作者欲阐发的主旨,但运用什么方式传达其主旨,则取决于不同的内容和不同的时空环境。当作者认为不能或不便直接表达时,自然会通过各种特殊手段去表达,比如运用隐语去阐发主旨就是人们常常采用的特殊方法之一。对此,刘勰早就指出,“隐者,隐也,遁辞以隐意,谲譬以指事也。”即把要表达的真正意旨隐藏起来,用隐喻的方式来暗示其意。比如,《列女传·辩通传·楚处庄姬》在描写顷襄王夫人楚处庄姬劝谏顷襄王时所用隐语:“大鱼失水,有龙无尾。墙欲内崩,而王不视。”此处的“大鱼失水”,暗示顷襄王远离国都,只图享乐,不知灾祸将至;“有龙无尾”,隐指顷襄王年已四十,未立太子,必会发生危险;“墙欲内崩,而王不视”,暗指祸乱将至,而王尚不觉。⑦庄姬因忌讳冒犯刚愎骄横的夫君,不便明言,故使用隐语表达其意。
  在元代李寿卿的杂剧《月明和尚度柳翠》第三折中,月明和尚用佛家偈语:“一把枯骸骨,东君掌上擎。自从有点污,抛掷到今生。”开导柳翠。这条偈语字面是讲赌具骰子之命运,实则为佛家度脱剧中惯用的,通过佛教偈语传播佛教道义的隐喻手法。旨在通过隐喻劝诫,使柳翠明白红尘中万象皆空,切勿被“六道轮回”所控的佛理。显然,月明和尚用此偈语隐喻,在达到度脱柳翠成仙目的之同时,也鲜明地突出了这部度脱剧的主题。
  《金瓶梅》在我国长篇小说中,运用隐语,尤其是运用青楼妓业及与其相关的性隐语,无论在数量和频率上都是最为丰富的。例如,用“坊子”指私娼住处,“半边俏”、“零布”指妓女,“刷子”隐指嫖客,“放羊拾柴”隐指任妻子偷汉者,“南风”谐指男同性恋,“挨光”指男女调情……这种大量使用性隐语的现象绝非偶然,恰恰是这部批判现实主义小说紧扣时代,贴近生活所形成的一种自然的语言特色。显而易见,《金瓶梅》中那些描写市井日常性事的隐语,一方面既真实地反映了明代社会朝野上下腐败堕落的享乐淫逸之风,增强了小说的现实主义生活气息;另一方面也鲜明地突出了《金瓶梅》暴露封建社会的腐朽糜烂,批判封建社会的罪恶黑暗,揭示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深刻主题。
  (二)塑造人物,烘托环境。文学作品以反映社会生活为其要务。作为社会生活主体的人及其生活环境,是构成社会生活的主要内容,因此,对人物的塑造和对环境的描写,便成了文学作品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隐语在文学创作中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对生活环境的烘托都具有其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例如:在《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中:【调笑令】“你值一分,他值百十分,萤火焉能比月轮?高低远近都休论,我拆白道字辨与你个清浑。(净云)这小妮子省得甚么拆白道字,你拆与我听。(红唱)君端是个‘肖’字这壁着个立‘人’,你是个‘木寸’‘马户’‘尸巾’。(净云)木寸、马户、尸巾你道我是个‘村驴屌’”。这段唱词是叙述铮恒欲与张生抢亲,预先约见红娘以作试探的事。其中对红娘用拆白道字的隐语抢白讥讽铮恒的描写极其生动活泼。特别是作者通过红娘口中“君端是个‘肖’字这壁着个立‘人’,你是个‘木寸’‘马户’‘尸巾’”等拆字格隐语所具有的幽默诙谐,隐喻笑骂,将张珙形象的风流俊俏,铮恒形象如“村驴屌”的卑琐丑陋,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
  再如《金瓶梅》第六十回中,写潘金莲因嫉妒李瓶儿为西门庆生了儿子官哥,便设毒计用恶猫将官哥吓死后,又整日含沙射影,指桑骂槐地咒骂刺激李瓶儿,最终使李瓶儿忧愤交集,得病而亡:“那潘金莲见孩子没了,李瓶儿死了生儿,每日抖擞精神,百般称快,指着丫头骂道:‘贼淫妇!我只说你日头响午,却怎的今日也有错了的时节;你斑鸠跌了弹嘴也答谷了;春凳拆了靠背没的倚了;王婆子卖了磨推不的了;老鸨子死了粉头没指望了;却怎的也和我一般!’”这段话中,作者运用一连串反映民间习俗的歇后隐语,将潘金莲这个被封建社会扭曲了人性,美丽皮囊包裹着蝎子心肠,凶悍泼辣,恶毒自私的典型人物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入木三分。
  在文学作品中运用隐语对典型环境的描写烘托,最为集中,且最为人们熟知的当推曲波的长篇小说《林海雪原》。例如,在描写侦察员杨子荣扮土匪进威虎山的过程中,便有其与匪徒之间几番惊险的隐语黑话对白。
  第一番是进山途中遇群匪,匪问:“蘑菇,溜哪路?什么价?”(什么人?到哪去?)杨答:“嘿!想啥来啥,想吃奶,就来了妈妈,想娘家的人,小孩他舅舅就来啦。”(找同行。)杨问:“紧三天,慢三天,怎么看不见天王山?“(我走了九天,也没找到哇?)匪说:“野鸡闷头钻,哪能上天王山。”(因为你不是正牌的。)杨答:“地上有的是米,唔呀有根底。“(老子是正牌的,老牌的。)匪问:“拜见过啊么啦?”(你从小拜谁为师?)杨答:“他房上没有瓦,非否非,否非否。”(不到正堂不能说,徒不言师讳。)匪问:“哂哒?哂哒?“(谁指点你这里来?)杨答:“一座玲珑塔,面向青带,背靠沙。”(是个道人。)匪问:“么哈?么哈?“(以前独干吗?)杨答:“正晌午时说话,谁也没有家。”(许大马棒山上。)第二番是杨子荣进入威虎山匪巢与座山雕的对白,座山雕两眼紧逼,骤然发问:“天王盖地虎。”(你好大的胆!敢来气你祖宗。)杨子荣控制内心紧张,从容应答:“宝塔镇河妖。”(要是那样,叫我掉山下摔死,掉河里淹死。)座山雕紧逼一句:“脸红什么?”杨子荣随口回应:“精神焕发。”座山雕突然反向威逼:“怎么又黄啦?”杨子荣顺势借题发挥:“防冷涂的蜡!”座山雕:“好叭哒!”(内行,是把老手。)杨子荣:“天下大大啦。”(不吹牛,闯过大队头。)在对白中,针对故事发生的具体环境和故事中特定人物及其典型性格,恰当地运用了一连串典型的东北土匪隐语黑话,将孤胆英雄杨子荣深入虎穴所面临危机四伏、险象环生的险恶环境,和紧张激烈、惊心动魄的斗争氛围,描写得生动逼真,烘托得活灵活现,渲染得淋漓尽致。同时也使人物形象显得更为立体丰满,使读者享受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的审美愉悦。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www.ybask.com

  (三)避免粗鄙,增强婉约。受华夏民族传统审美价值取向的驱导,中国历代文学艺术一贯注重在情感表达上的委婉与节制,追求在语言运用上的婉约与含蓄。即便是以自然质朴为主要审美特征的民间通俗文学,也会尽量避免语言的粗野卑劣,追求简洁含蓄、婉约清新。而隐语的主要特征即表达方式的含蓄隐蔽,因此,在历代文学创作中,人们常常运用隐语去实现避免粗鄙,增强婉约的审美效果。
  文学作品在反映社会生活时,笔触往往会涉及人世间各种复杂的矛盾,以及矛盾激化时出现的各种恶言詈语。对此,文学创作时为了避免粗野卑劣,人们往往会运用适合人物与情景需求的隐语去进行委婉含蓄的描写。比较而言,《金瓶梅》中这类詈骂隐语较多,例如,用拆字格“四马儿”隐指骂人话,见八十回:“来安儿把嘴谷却着不言语,问了半日才说:娘捎出四马儿来了。”用拆字格“贝戎儿”隐指盗贼,见二回:“也会针炙看病,也会做贝戎儿。”用拆字格“女又十撇儿”隐指奴才,见四十二回:“王妈妈支钱一百文,不在于你,好淡嘴女又十撇儿。”用谐音格“望江南巴山虎”隐指“王八”,见三十二回:“不要理这望江南巴山虎,汗东山斜纹布”……
  受传统文化影响,我国历代文学作品,往往都较忌讳直白地表述男女性事,尤其是忌讳对具体的性活动以及所涉及的性器官的直白描写,而常常是用隐语对其进行委婉含蓄的表述。如前所述,在《金瓶梅》中这类性隐语用得最为集中,最为丰富。其它比如,《水浒传》第二十五回用隐语“左边的”称男性生殖器:“我笑你只会扯我,却不咬下他左边的来。”第二十四回用隐语“河漏子”称女性生殖器:“(王婆答道)他家卖拖蒸河漏子,热汤温和大辣酥。”马致远在《青衫泪》一折:“轮到我跟脚里,都世袭了烟月牌。”中,用“烟月牌”隐指妓女;在二折:“小子久慕大名,拿着三千引茶,来与大姐焐脚。”中,用“焐脚”隐指嫖宿妓女。苏轼在《浣溪沙·徐州藏春阁园》中用隐语“个中人”称妓女:“红玉半开菩萨面,丹砂浓点柳枝唇,尊前还有个中人。”现代作家贾平凹在《废都》中对这类隐语的运用也不少,例如:“也知道阮知非的老婆这晚并没在家。这对夫妇是一个担柴卖,一个买柴烧,平日谁也不干涉谁的私事,只规定礼拜六的晚上必须在一起的。”这里的“一个担柴卖,一个买柴烧”是隐指夫妻双方各自搞婚外恋,互不干涉。
  此外,即便不涉及粗俗猥亵,如果事关特殊,不便直言,也会运用隐语以求委婉含蓄。例如,《西厢记》第三本第四折【小桃红】:“‘桂花’摇影夜深沉,酸醋‘当归’浸。(末云)桂花性温,当归活血,怎生制度?(红唱)面靠着湖山背阴里窨,这方儿最难寻。一服两服令人恁。(末云)忌甚么物?(红唱)忌的是‘知母’未寝,怕的是‘红娘’撒沁。吃了呵,稳情取‘使君子’一星儿‘参’”。在强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忌讳一见钟情、私定终身婚姻的封建社会,作为大家闺秀的崔莺莺是不便直接表白自己对张珙的爱恋,尤其不便将安慰张珙并再次安排两人幽会的内容,直白地写信叫丫鬟送去。因此,这段唱辞巧妙地在崔莺莺叫红娘送给张珙的治病药方中,用“桂花”、“当归”、“知母”、“使君子”、“参”等六种中药名,隐喻两人再次幽会的时间、地点及注意事项等等内容,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崔莺莺对张珙坚定执着的爱情。
  (四)反映现实,讽刺世情。隐语所具有的反映现实生活与讽刺社会世情的文化功能,在距今三千多年前的文献中就有记载。比如,《尚书·汤誓》:“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中的“日”,即夏代末期,不堪暴君凶残酷虐的奴隶们用以隐指夏桀,并诅咒他早日死亡的隐语。《诗·魏风》“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中的“硕鼠”,亦即人们用以隐指并咒骂压迫者和剥削者的隐语。对此,刘勰曾辩证指出,先秦时期的隐语,除大多是“谬辞诋戏”,“无益规补”的无聊文字游戏以外,其它如“齐威酣乐,而淳于说甘酒;楚襄宴集,而宋玉赋《好色》”以及“优旃之讽漆城,优孟之谏葬马”等类隐语,大都还具有“意在微讽,有足观者”和“大者兴治济身,其次弼违晓惑”,以及“抑止昏暴”等社会文化功能。⑧
  如前所述,先秦以降的历代文学作品,特别是宋元明清的小说戏剧,常常运用隐语揭示社会矛盾,暴露社会病态,针砭社会弊端。比如《水浒传》、《警世通语》、《醒世恒言》、《古今小说》、《拍案惊奇》、《儒林外史》、《儿女英雄传》以及《五灯会元》与《救风尘》等作品中,便有较多的绿林群团凶杀抢劫类隐语和偷盗诈骗类隐语,诸如:称杀人害命为“开除”、“出人”、“推”;称加入绿林时杀人献头为“投名状”;称船上抢劫杀人抛尸水中为“板刀面”;把外出抢劫称作“放线”;称强人下拜为“翦柫”;称抓获的俘虏为“牛子”;以及把拐卖人口的贩子称作“贩水客人”;把用女色作骗局诱人上当以诈取钱财称作“扎火囤”;称徒手盗窃不留痕迹者为“白拈贼”;称用迷魂药拐骗妇女儿童为“拍花”;称敲竹杠为“敲馒儿”;称挑动官司从中敲诈钱财者为“吃荤饭”……显然,此类凶杀抢劫和偷盗诈骗类隐语,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同样,《金瓶梅》中众多反映淫秽事物的性隐语,也从一个侧面真实反映了明代朝野上下淫乱腐糜的社会风气,揭示了封建社会已病入膏肓必将灭亡的趋势。这诚如郑振铎先生在《谈金瓶梅词话》中所说,《金瓶梅》是一部很伟大的写实小说,赤裸裸地毫无忌惮地表现着世纪末中国最荒唐的一个堕落社会的病态。
  在现当代社会转型时期的激烈竞争中,中国社会自然难免出现诸如权钱交易,贪污受贿等腐败现象,这在不少文学作品中都有所反映,其中往往也不乏运用隐语对这种社会弊端进行反映和批评者。比如贾平凹的《废都》:“这谣儿后来流传全城,其辞是:一类人是公仆,高高在上享清福。二类人作官倒,投机倒把有人保……五类人大盖帽,吃了原告吃被告。”这里的“官倒”即当代社会隐语,暗指官商勾结以公权牟私利的领导干部;“大盖帽”则隐指执法犯法的公安司法人员。较为集中运用隐语反映现实社会矛盾,讽刺社会弊端者当数贾鲁生的报告文学《黑话》:“让我们来听听两位局干部的对话:‘昨天县里跑马拉松了。’(县常委开会。)‘书记朝你打的喷嚏。’(否决了提升他的建议。赞成叫拍巴掌。)‘唉,到年龄了,金盆洗手吧。’(武侠隐语:退休。)‘着啥急,听说市委书记要拨一辆丰田给你。’(官场职务隐语:县丰田,市皇冠,省奔驰。”)……”“让我们再听听几位供销员的对话:‘上哪儿了?’‘打狗去了!’(送礼,如同肉包子打狗。)‘什么馅的?’‘第一夫人配狗不理。’(指茅台酒和人民币。)‘合同签了没有?’‘一枪一个准,哈哈,全毙了!’”⑨毋庸讳言,作者在这里通过从多具有时代特色的现代社会隐语,对转型时期社会生活时弊的反映是极富生活气息的,对其的揭露与批判也是极为深刻而犀利的;由此带给读者心灵的强烈共鸣和巨大震撼以及深刻反思等审美文化效果,更是不言而喻的。
  除以上主要审美功能外,汉语隐语在文学创作中还具有保存民间俚俗语,丰富民族共同语以及传承民俗文化等等其它文化功能。限于篇幅,此不赘述。
  综上,我们认为,数千年来,历代文学艺术家在其作品中对汉语隐语的运用已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而古今不少人对此产生的种种偏见,主要是由于对汉语隐语缺乏全面深入的科学认知,以及受代表正统意识的主流审美文化观影响造成的。随社会文化的进步,文学艺术的繁荣,希望汉语隐语在文学创作中所具有的突出主题、塑造人物、烘托环境、反映现实以及增强婉约等特殊的审美文化功能,会日益为人们所认知并发扬光大。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www.ybask.com
  • 上一篇文学论文:
  • 下一篇文学论文:
  •  作者:郝志伦 [标签: 汉语 汉语 语言 文学 文学 汉语 文学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浅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中国古代文学课”的…
    卢甘斯克国立大学汉语专业中国文学课教学状…
    浅谈如何加强偏远山村学生的汉语文学习兴趣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对初中汉语文学习的兴趣
    浅谈电大汉语文学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改进…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分层次培养教学管理制度…
    论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方…
    汉语言文学教学课改之我见
    中学汉语言文学教学之探索
    浅析二十世纪汉语文学经典价值尺度
    浅谈如何提高西藏学生的汉语文学习兴趣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