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法学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民法论文   经济法论文   国际法论文   法学理论论文   司法制度论文   宪法论文   刑法论文   行政法论文   程序法论文
 其他相关论文   法律资料库   法史学论文   诉讼法   劳动保障   商法论文   经济法   法理学
论刑事照相在应对高校犯罪中的作用

原文作者:罗丹凤

  摘 要 近年来,高校犯罪案件不断发生,严重影响了大学的日常教育管理工作,如何使大学生受到良好的法律知识教育和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通过论述大学生自身通过刑事照相来应对犯罪的作用,并结合高校在预防大学校园违法犯罪案件的有关措施,提出了应对高校犯罪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 高校犯罪 刑事照相 预防犯罪 高校管理
  作者简介:罗丹凤,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中图分类号:d9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3)08-072-02
  大学阶段是人生青春勃发,奋发有为的黄金阶段。大学生代表着祖国的未来。但是,在这神圣的象牙塔中,却经常发生违法犯罪的事件,令人十分痛心。从曾今的大学生刘海洋向一级保护动物泼硫酸,云南大学马加爵杀害同寝室的同学,到现今发现的复旦大学研究生被同学毒害,南航学生被同学捅死,昌航研究生死后半年多才发现,大学生伤害案接连发生,不得不发人深省。
   有一些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占高校学生总数的1%左右,由此全国违法犯罪的大学生可能有20余万人,且近几年大学生犯罪率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在国外,如美国大学校园中发生的枪击案也不胜枚举,贩毒、故意伤害等更是屡见不鲜。可见大学生犯罪是中外高校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如何应对大学生犯罪,这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也是当代中国亟待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
   当犯罪发生时,如何记录真实的犯罪现场,是梳理证据,打击犯罪的重要一环。WWw.11665.CoM得益于科技经济的高速发展,每个大学生都有手机,且都有照相功能。用照相方法记录犯罪现场,是刑事照相收集证据的基本任务之一,而对于最先发现犯罪现场的大学生来说,运用手机照相能达到快速成像、快速传递的效果,更能防止证据的灭失。现场照片可反映伤害袭击的危害程度、痕迹物证、犯罪嫌疑人的信息等,数字图像可以借助计算机网络功能,以微博、qq、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传递。用手机、相机拍摄的现场、痕迹物证等图像可迅速及时地传递到公安机关,有利于及时掌握犯罪信息,布控追逃,抓获犯罪嫌疑人。
   大学生对于犯罪现场的照相,应当把握好几个要点。
  一是要反映出案发地点,刑事照相所说的现场照相,是指刑事犯罪现场照相,要反映犯罪现场所处位置,必须反映出现场的环境,这使得拍照范围较大。其次,如果照片的取景范围过小,又不能反映出现场的具体情况,因此就要用特写来刻画现场,进行小范围的取景拍照。所以,要真实反映出犯罪的地点就需要拍摄一大一小两种照片,即需要拍摄反映全景的大照片和反映细节的小范围照片。
   二是要反映出作案时间。作案的时间,可以正确反映出某人是否就是犯罪嫌疑人,对及时抓捕犯罪嫌疑人、证人证言和犯罪嫌疑人供述都有着极大的作用。拍照前后,现场的空间位置未改变,但作案时间变化已久。拍照的时候,应当尽量记录到当时的时间,如照片的光线亮度、时钟的指向、外部环境的变化,都能为确定案发时间提供线索。
   三是要反映出犯罪性质。要体现出犯罪的类型,需要用照片的形式将犯罪现场的特征细致描绘出来。各种案件由于犯罪类型不同,其所显现出来的特征也会有所不同。如,身体伤害案件的现场有凶器、血迹、搏斗痕迹等。盗窃案的现场会有物品的杂乱摆放和翻动迹象,且门窗、柜子等会有被撬动的痕迹,有财物被窃后遗留的痕迹,有的案发现场还会有作案人员留下的犯罪工具和物品。投毒案的现场有可疑的呕吐物、排泄物、剩余食物、药品、毒物或盛装物等。
   四是要反映出犯罪人数。对犯罪现场的拍照可以准确反映出参与作案的人数。如在犯罪现场拍摄到的属于不同罪犯的鞋印或其他物品,根据这些不同可以估计出参与作案的人数。根据现场拍摄到的工具痕迹照片可以反映出罪犯使用的工具种类,根据被害人身体上的伤痕可按致命伤痕的种类推算作案人数。根据此外,现场照相还可反映出作案过程、作案工具以及作案后果的反映。
   总之,刑事照相要对犯罪现场进行全面记录,这样才能全面客观的反映各种犯罪信息。当然,在应对大学生犯罪的进程中,光靠照相手段打击犯罪难以起到根本性作用,最重要的还是治本,将预防犯罪提到一个重要的高度来,笔者对多个案例进行分析发现,大部分犯罪行为的发生,归于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对于远离家门的大学生来说,大学是开放化的,是与小学、中学所不同的更加复杂的地方。而当前大学校园管理方式的日趋社会化,办学形式的多样化,学生结构复杂化,校园与社会相互交叉、相互渗透,校园治安形势日趋复杂严峻。首先是要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一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各个学校都会开展各种社交活动,扩大大学生的社交面,大学生应当多参与这些活动,广交益友,适应复杂的社会生活,改变独生子孤僻的性格,对提升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生活心态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二是提升安全防备意识。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多个案例表明,无论是社会竞争、嫉妒心理、甚至同学间的争吵都可能引发犯罪行为。这就要求大学生在与朋友相处时要有防备心理,学会化解矛盾的方法。如发现犯罪苗头,要学会预防,避免受到伤害。三是学会缓解压力。一个素质全面的人才,应当具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大学生有各种压力,其中包括经济问题、学习上的各种压力、面临工作的压力、恋爱问题、社会交际方面的困扰等问题都会提高引发个人安全问题的概率,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不怨天尤人,用一颗乐观的心努力学习和生活。 [论文网]
   同时,大学本身要注重对学生的安全管理。当下,大学的安全管理意识普遍不强。在广大教职工中也存在这样的认识,那就是认为学生安全就是治安和消防。因此,加强高校的安全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一是加强法律课程教育。进行法制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基本途径。一要开设法制必修课,并把新法律和新法规纳入课程体系。课堂的法律学习,能使大学生们对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定有一定的了解,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该做。如可以开设取证摄影课程,教会学生在违法犯罪行为发生时如何保留现场证据,为高效惩治犯罪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打下基础。二要把法律知识教育应用到整个大学校园教育和管理当中的每一个方面。通过法律知识教育,能够使得当代大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所拥有的权利和履行的义务,能够增加使命感和责任感,从思想上防止犯罪的发生。
   二是开展法律实践活动。单纯的理论教育所起的效果毕竟有限,高校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教育资源,与政法部门联合开展法律实践活动,如司法部门进高校进行法制宣传,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法庭,现场观摩庭审或者将庭审现场移到高校开庭等活动,都可以充当第二课堂的作用,使得学生能将理论与实践向结合,在实践中找到书本之外的知识,加深印象,巩固课堂法律教学成果。
   三是加大校园管理力度。一是高校要结合自身情况,进一步健全完善有关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制度管理,在处理各种大学生违法违纪事件时做到快速应对,有章可循,消除各种矛盾。二是要从严管理,把管理工作落到实处,要严格学生的日常管理,奖惩分明、监督到位,切实把工作落到实处。辅导员日常要注意关心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准确了解和掌握大学生课堂内外活动情况,杜绝学生违反校规校纪现象的发生,有力地防范大学生犯罪的发生。同时加大资金投入,将校园各个非隐私角落安装摄像头等摄影设备,不留死角。
   四是注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建设。不健康的心理素质,已成为大学生违法犯罪的重要诱因。现代社会纷繁复杂,各种诱惑已经触及到校园之中,如何正确把握人生方向是当代大学生面临的首要问题。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素质才能端正生活态度,保证人生不偏航。大学可以经常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定期开设心理健康讲堂,设立专门的大学生心理辅导机构,邀请有关权威专家开展心理讲座,与学生们进行现场互动等,通过一系列的心理辅导,可以增强大学生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心理承受能力,端正人生态度,掌握自我心理调节的方式方法,矫正不良的思想意识。尤其在遇到可能影响一生的事件时能够准确把握,避免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
   对于大学生犯罪的预防和打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笔者相信,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这片令人神往的象牙塔,会永久纯洁美丽。

  • 上一篇法学论文:
  • 下一篇法学论文:
  •  作者:佚名 [标签: 犯罪 中的 作用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保障民生背景下检察机关如何开展刑事和解工…
    检察机关关于新刑诉法适用下的未成年人刑事…
    试析新刑事诉讼法有关证人出庭新规定的应对…
    简析域外刑事被害人救济程序的基本特征
    试论刑事诉讼法修改与审查逮捕工作
    试析我国刑事被害人权益保护的缺陷及完善
    试析刑事实证学派之批判
    论刑事诉讼监督工作的难点和对策
    试论粤港澳三地刑事司法协助
    论刑诉修正案274条“民间纠纷”的解读
    试析我国刑事简易程序的修改对检察工作的影…
    浅谈对未成年人犯罪不构成累犯之探讨与完善…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