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外语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外语翻译论文   语言文化论文   英美文学论文   其他相关论文   学术英语   商务英语   英语教学
论《拍卖第49批》中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关键词:托马斯·品钦 确定性 不确定性
  摘 要:托马斯·品钦的《拍卖第49批》是一部典型的后现代主义作品,小说在情节与语言上设置了一个接一个的谜团,留给读者很多悬念,充满了后现代小说的许多不确定性特点。但是本文认为,在分析品钦小说不确定性的过程中,如果不联系小说中的某些确定真实的意象,就无法真正理解小说。在小说这种不确定的语言及情节上,我们仍然可以把握到一些确定的关键词。在不确定中传达出诸多确定的信息。
  
  后现代文学常以梦幻、戏仿、游戏、双关、碎片化、寓言、自返性以及媚俗化等元素构成,因此一般评论家认为不确定性是理解后现代小说的一把钥匙。作为一部典型的后现代作品,托马斯·品钦的《拍卖第49批》①更是被大多数批评者贴上意义不确定的标签。这部小说开始于主人公令人费解与无序的经历,结尾同样在一片迷茫与等待之中告终。主人公俄狄帕·玛斯在调查前情人皮尔斯的遗产的过程中,遭遇神秘的特里斯特罗(tristero)组织,进而陷入历史与现在、真实与幻想的困境。品钦将模棱两可的信息与碎片化的情节交织在文本之中,直到最后,读者仍然无法确定特里斯特罗的真正面目。另外,热力学中熵概念的引入更增加了读者对文本的理解的难度。最后,读者与小说的主人公俄狄帕一样陷入了混乱的包围圈。
  然而,就像我们从“无”之中同样能得出“有”来一样,不确定性并非绝对地否定确定性。相反,在这部小说中,确定性犹如藏在不确定性后面的真正面目。在一部后现代作品中寻找“真实”并非是一个自相矛盾的悖论,因为“当真实完全消失时,也就有什么可以讽刺与戏仿的了……事实上,当今的那些畅销书,根本就不是虚构的小说,而是某种意义上的‘真实的生活’”②。www.11665.Com同样,哈桑曾经也指出:“我们的叙述确实似是而非。每一个都是部分的,非决定性的,然而,放在一起来看,它们就能够对我们时代的认知困境产生作用。它能对理解我们的叙事碎片及文化碎片提供一种综合性的方法。”{3}因此,通过一种综合的方法,我们就能在《拍卖第49批》中发现一个对现代社会的确定描述。这种描述通过孤独、沉默与病态等关键词勾勒出美国现代社会的一幅生动画面。
  
  一、不确定性
  
  1. 信息之熵
  熵(entropy)在品钦作品中是一个常见而重要的概念。作者在小说中既从字面的又从隐喻的层面来运用这一术语。熵这一术语,词典给出的定义是:(1)在封闭体系中对无序和随机的计量单位;(2)在转送信息中的信息缺损值;(3)退降宇宙中物质和能量降值惰性均匀状态的一种假设性趋势;(4)恶化,败坏系统或社会不可避免的无法逆转的恶化或败坏(金山词霸2003)。词典的定义也许并不能对我们完全理解“熵”的概念有太多的帮助,但是要理解小说中的熵,我们必须理解热力学意义上的熵。在热力学第二定律中,世界是内在活动着的,在任何时候一种能量分配失去平衡的话,功即热力中的“力”就存在着,而且自发地倾向于最小化。现实世界中的一切变化或者整个热力学都基于这一定律。因此,随着时间的流逝,在一个系统中的能量总是不可避免地趋向于一种可能,那就是所有单个的分子都会最终处于一种无序、混乱的运动之中。热力学意义上的熵是衡量宇宙混乱程度的单位。在小说中,品钦借用热力学理论来解释信息沟通理论。他借小说中人物之口说道:“熵只是一种比喻,一个隐喻。它将热力学世界与信息流世界联系了起来。”
  应该说,这部小说的情节并不复杂,但是要真正理解它却并非易事。读者进入故事,犹如在充满浓雾的森林中行走,在众多的线索与信息面前,你无法确定哪些是真正有用的,哪些是迷惑性的。更让人感到荒唐的是,俄狄帕了解得越多,她知道的反而越少。她不能分辨围绕在她周围的信息,她被困在信息之熵中。在这里,我们真正理会到了信息交流中的熵之现象:信息越多,意义就越少。实际上,品钦就像一位艺术家,先画好一个规范的对象,然后再在其上面胡乱涂抹上一些颜色与线条,让你无法辨别他到底画的是什么。这一手法其实与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的长度,因为感觉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目的,必须设法延长。”{4}
  2. 语言的模糊性
  在《拍卖第49批》中,其文本的不确定性,不仅反映在信息的熵化之中,而且还反映在语言的模糊性中。品钦在这部作品中似乎乐于玩弄文字游戏,作品中大多数人物的名字都具有某种多义性与象征色彩。例如“pierce inverarity”,“pierce”有“洞悉,穿透用目光或洞察力看穿(某事)”的意思,而“inverarity”在拼写上近似于“inveracity”,意为“不诚实,不真实”(金山词霸2003)。女主人公的名字“oedipa”与希腊英雄“oedipus”(俄狄浦斯)相近。这些单词既是人物的名字,又能揣摩出丰富的意义。从主人公的名字我们就可以找到,俄狄帕的追寻之旅与俄狄浦斯寻找自我命运的真相的过程间有某种无法排除的关联。俄狄帕所见的是自己的幻想,还是真正的社会现实?她真的洞察了她自身的生活了吗?这些问题作者都提而不答,然而它们都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
  除了使用这些词形的变化外,品钦还在小说中布满了词语的谜团。“waste”标志从小说一开始就始终吸引俄狄帕去破译。最后,她发现它是“we await silent tristero’s empire.”(我们等待沉默的特里斯特罗)单词第一个字母的缩写。真正的“特里斯特罗”又是什么呢?另一个谜团又出现在读者面前。最后,虽然俄狄帕弄清楚了特里斯特罗是一个地下邮政组织的代号,但事情并非这么简单。“tristero”含有“tryst”(约会)、“trust”(信任) 、“triste”(悲哀)与“tero”(恐怖)等词根,如果读者与女主人公一样具有足够的好奇心的话,我们就可以发现关于“tristero”更多的秘密。
  正是由于熵与语言的模糊性这两种元素,小说的文本便呈现出一种完全的开放性。读者想要得出任何唯一的答案似乎都是徒劳的。即使我们读上几遍小说,我们仍然会发现作者在故意回避明确的答案,这就是品钦的风格。信息的熵化不仅导致了语言的模糊性而且使情节走向多元化。在故事的结尾,当她听到第49批拍卖的叫喊声时,如果所有的神秘与问题都能找到答案的话,那么这个“封闭系统”将会走向沉寂与一致。然而,在故事的结尾,俄狄帕却并没有听到拍卖的叫喊声。读者被留在了疑问之中:这是真的还是假的?是荒唐还是深刻?故事结构的流动性使主人公的痛苦也变成了读者的痛苦,第49批拍卖被放进了一个黑匣子,但作者拒绝揭开盖子为我们释疑。“拍卖人清了清嗓子。俄狄帕往后一靠,等待着叫喊第49批。” 对于她来说,等待成了唯一的选择,但是她等待的戈多会不会出现呢?
  二、确定性
  
  1. 孤独
  由于被信息的熵化所困,俄狄帕一直生活在孤独之中。对她而言,表面上遗产的调查进行顺利,真相却永远难以企及。她一直生活在一种自我的身份危机之中。首先,婚姻与家庭对她来说陌生而冷淡。她的丈夫马科很少在小说中露面,就好像他根本不存在一样。即使是他们偶尔在一起的时候,他们之间的交谈也是冷冰冰的,没有一丝温情。对于俄狄帕来说,婚姻与家庭似乎成了她生活中的围城。“她到底渴望逃避什么呢?这样一个被囚禁的少女,她有很多时间来思考。但不久她便意识到了她的围城,以及城墙的高度与建筑的样子都像她的自我一样偶然:真正让她站在这里的只是由于一种魔法,不知名的,恶意的,莫名其妙地从外界来侵犯她。……她只有依赖于迷信,或培养一种有用的如刺绣之类的爱好,要么就是发疯,或是嫁给电台的dj。如果牢笼无处不在,而拯救的骑士又无法克制妖术,那还能怎么办呢?”俄狄帕通过观看墨西哥挂毯触景生情,正表明了她内心的孤独与压抑,嫁给电台的dj马科正是她极力逃避的命运。

  其次,在俄狄帕的追寻之旅中,她同样有一种孤独感。“有一种障碍与隔离横在她面前,她注意到了缺乏一种鲜明度,就像在看一部电影时,感到没调好焦,然而放映者又拒绝调准焦距。她也曾把自己说服成一个好奇的拉庞泽尔那样的角色,一个忧郁的姑娘,不知怎的被魔法围困在加里利海的松林与咸雾之中,希望有人对她说,嗨,把头发松开。”同时,小说中的主人公看的戏剧《信使的悲剧》也为我们理解俄狄帕的世界提供了另一种联想。俄狄帕孤独的境遇不是与剧中信使的悲剧惊人地相似吗?正如尼法塔斯蒂斯对她说的:“交流是关键问题。”这不仅是提醒俄狄帕,而且也是在提醒读者只有通过交流我们才能寻找到意义。信使,在现代社会是多么的重要与珍贵。因此,在小说中,品钦在情节中设置的“麦克斯维尔精灵”(maxwell’s demon)也许是解决熵的问题的一种尝试。然而,热力学第二定律已经告诉我们,“麦克斯维尔精灵”只不过是一个不现实的神话而已。俄狄帕虽然是一个反熵英雄,但是她的一切努力仍然付之东流。“那天晚上,她坐了好几个小时,对什么都麻木了,甚至酒都不想沾了,锻炼自己在真空中呼吸。因为,天啊,这就是空虚。没有人能帮助她,世界上没有人能帮助她。他们都在忙些什么,他们都疯了,可能是敌人,死人。”
  2. 沉默
  法国著名解构主义哲学家米歇尔·福柯认为,沉默是“不说,或被禁止说,且这种谨慎普遍地存在”,“与被说的事情相伴而生”{5}。言说与沉默共同构成了话语。沉默与言语一样是有意义的,沉默被认为是压制的典型表现。在《拍卖第49批》中,沉默的隐喻在文本中随处可见。在众多的神秘符号中,沉默的喇叭是最具代表意义的一个意象。表面看来,它是地下邮政组织特恩与塔克西斯(thurn and taxis)的邮政喇叭,然而,俄狄帕在厕所与角落里发现的符号却有不同的意义。在现代社会里,还存在着一个古老的沟通工具难道不是很奇怪的事情么?随着进一步的揭示,俄狄帕接触到了这一问题的核心:“天知道到底有多少人故意不用美国的邮件系统。这不是一种背叛,甚至也不是一种违抗,但是它是一种算计过的退缩,从共和国的生活中,从它的国家机器中的退缩。不管他们的摒弃是出于憎恨,还是对他们投票权的漠视,还是由于法律漏洞,还是出于简单的无知,他们这种退缩是自愿的、不公开的、私人的。他们既然不能退缩到真空中去(能吗?),那么就得存在于隔离的、沉默的、不受怀疑的世界中。”在这里,象征地下邮政组织的沉默的喇叭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沉默的真相”:美国社会的另一面,被压制与边缘化人群。正是由于普遍存在的隔离与孤独感才迫使他们主动选择属于他们自己的秘密语言系统。
  “waste”符号是俄狄帕想解开的主要谜团之一。小说最后揭示它代表的意义是“我们等待沉默的特里斯特罗帝国”(we await silent tristero’s empire)。但它同样是地下邮政组织特里斯特罗的标志。那么这种地下的邮件系统难道真的不是一种与现实的对抗吗?它的存在,毫无疑问是对压制与牢笼的一种反抗。小说最后一句话:“俄狄帕往后一靠,等待着第49批的叫喊。”虽然没有给我们一个肯定的答案,然而正是在这种不确定中我们可以确定,在俄狄帕的世界之中,她不会再接受沉默的现状,她会等待自己的新生的真正到来。“叫喊”(crying)已不仅仅是拍卖人的叫喊,同时也是俄狄帕渴望自由的心灵之呼喊。
  3. 病症
  小说中体现出来的另外一个确定的意象便是社会的病症。故事的主要线索应该是俄狄帕调查皮尔斯的遗产,但故事似乎并不热衷于遗产之上,反而揭示了社会真正病态的一面。“于是她一会儿后站了起来离开了希腊式酒吧间,又进入了市区,进入这个被感染了城市。”这里,“被感染了城市”(the infected city)只是美国社会的一个缩影,小说中表现出的社会病症多种多样,但出现最多的还是属于精神方面的疾病。这些病态有偏执狂、癫痫症、谵语症、精神错乱、紧张症、精神失常以及歇斯底里症等等。一部小说中出现如此多的疾病名称是应该引人注意的,特别是这些精神性疾病。其中偏执狂(paranoia)一词反复出现,女主人公俄狄帕也一度怀疑自己是一个妄想狂,甚至读者也有点担心自己了。
  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论,精神病性的起因于压抑。“压抑是在本能的冲动得不到满足达到一定的程度时产生的。”{6}同样,荣格在弗氏精神分析学术的基础上发展出集体无意识理论认为,整个社会的组织系统类似于个体的神经系统,个体心理汇聚成集体心理,社会神经出现了问题,源于社会个体压抑的集体反映。上面这些精神疾病的集中爆发,正是社会意识出现了病态的表征。小说中写道:“要么俄狄帕处于真正的偏执狂的极乐漩涡之中,要么有一个真实的特里斯特罗存在。因为或者在美国这份遗产的外表下有个特里斯特罗,或者只有美国,假如只有美国,那么她能够继续设法同它保持关系的唯一途径是,绕了足足一个陌生的、没有留下痕迹的、假设性的圈子,成为某种偏执狂。”除精神疾病外,作者还列举了其他一些病态的症状:“她告别了他,下楼往前行,按照他告诉她的方向走去。她穿行于那阴暗的、混凝土支撑起来的高速路下面,看见一些醉鬼、流浪者、行人、鸡奸者、妓、行走着的精神病人等等,但是没有看见秘密邮箱。”到底是俄狄帕出现了妄想症,还是社会已经染病了呢?作者故意设置了一个障眼法,让读者自己去猜想。要么是俄狄帕有问题,要么是社会有问题。也许整个故事就是一个妄想的产物,也许故事真的如俄狄帕所见的。然而,不管是个人的妄想症,还是社会已经染病,其实妄想也并非无中生有,妄想同样源于现实所见所感的基础。因此,不管是谁病了,病症已经历历在目。

  
  ①thomas pynchon, the crying of lot 49, 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 1999. hereafter cited parenthetically as cl.(本篇相关译文均出自此书,不再另注。)
  ②ian gregson, postmodern literature, arnold, a member of the hodder headline group, london, 2004, p.15.
  ③ihab hassan,the postmodern turn,ohio state university press,1987,p.191.
  ④什克洛夫斯基:《作为技巧的艺术》,见朱立元编《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教程》,华东师大出版社,1997年版,第45页。
  ⑤michel foucault,the history of sexuality,vol. 1:trans. robert hurley, new york: pantheon books, 1978, pp.20-27.
  ⑥sigmund freud, on metapsychology:the theory of psychoanalysis,edited by angela richards,punguin books ltd,1984,p.146.

  • 上一篇外语论文:
  • 下一篇外语论文:
  •  作者:金学品 [标签: 拍卖 中的 确定性 不确定性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论《艺术哲学》对文艺创作的启示
    略论《尔雅》的语言学价值
    试论《傲慢与偏见》中的戏剧性特色
    试论《麦田的守望者》中象征手法
    论《儿子与情人》中的母子关系分析
    论《呼啸山庄》中的爱
    论 呼啸山庄 中的爱
    论 呼啸山庄 中的爱
    试论《那桶阿曼梯莱托葡萄酒》的语用解读
    论《在奥利斯的伊菲革涅亚》的伦理意蕴
    论《雾都孤儿》情节的巧合
    论《傲慢与偏见》婚姻价值取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