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外语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外语翻译论文   语言文化论文   英美文学论文   其他相关论文   学术英语   商务英语   英语教学
论地方·女性·人心
论文关键词 地方 女性 人心 生态批评 
   
  论文摘要 在生态批评理论中,地方、女性与人心具有某种天然的同一性。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正是以这三个维度作为批判的视点,使作品在深层次上渗透着一种解构现代性意识形态假设的后现代精神。福克纳希望借此为现代人找回那种清冽、干净的感觉,为美的精神制造哪怕是微弱的回声。 

  美国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的经典之作《喧哗与骚动》(the sound and thefury)(以下简称《喧》,发表于1929年)问世至今已经整整80个年头了,却总也解读不尽。重新进入《喧》的世界。这一次它带给我最直接、最强大的震撼莫过于其中透射出的强烈的生态人文主义情怀和深刻的反思、批判精神。这里不妨从生态批评的视野揭示文本潜在的意义空间,这样不仅能够提供另一种独特的解释,也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些后现代的生存启示。 
   
  1、地方 
   
  福克纳曾经说过,南方“是美国唯一还具有真正的地方性的区域,因为在那里,人和他的环境之间仍然存在着牢固的关系。在南方,最重要的是,那里仍然还有一种共同的对世界的态度,一种共同的生活观,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地方”在福克纳那里就是指他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在“故乡”这个语汇中,蕴涵着丰富的生态学、美学意义:故乡是一块自然环境,是天空,大地,动物,植物,时光,岁月:故乡是种群,是宗族,是血亲,是祖父祖母、父亲母亲、邻里乡亲:故乡是生命的源头、人生的起点、立足的根基:故乡又是一个现下已经不在场的、被记忆虚拟的、被情感熏染的、被想象幻化的心灵境域。WWw.11665.com 
  福克纳自五岁起随家由出生地新奥本尼搬入奥克斯福之后。一生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这里度过的《喧》讲述的就是发生在这个密西西比北部小镇上的故事。康普生家是居住在约克纳帕塔法县首府杰弗逊镇上的名门望族。他们曾有过显赫的过去。祖上出过一位将军,两位州议员:如今家中原来拥有的广阔田园已被卖光。成群的黑奴只剩下一个厨娘和一个半大的小厮:猪圈和牛栏都空了,东倒西歪的马厩里养着一匹老马:儿子上学也只能靠变卖田地交学费:女儿凯蒂从“南方淑女”的规约下冲出来。沦为风尘女子:破败的大宅子里,康普生先生整日酒不离口。说一些悲观厌世的风凉话,康普生太太自私、冷漠,只会不停地呻吟、唠叨;--儿子杰生沉迷于呵斥怒骂,白痴班吉则在哀号着他那莫名的痛苦。整个作品描画了一幅末日来临的、充斥着绝望、混乱的图景。乍一看去,的确难觅乡土人情的踪迹。但是,我们不妨先来了解一下这幅“黄昏”(《喧》最初的名字就叫《黄昏》)世相发生的特定背景。 
  南北战争前。美国南方的大部分地区,人口稀少,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在福克纳的记忆里南方是和谐的:“这片土地,这片上帝赐予的得天独厚的美国南方,它有森林向人们提供猎物,有河流提供鱼群……”在这里,有教堂悠扬的钟声,星期六热闹的集市,有广场上入迷地听故事的孩子、闲聊的人们,有狩猎的乐趣……这就是南方。享受着优雅、闲适、平静的生活,是福克纳梦中的家乡。 
  但是,南北战争带给南方的打击是致命的。对于福克纳这样一个生于南北战争之后的南方人,特别是南方名门望族的后裔,这种切身的感受更是刻骨铭心的:经济上的优势随着北方工业的崛起而消失:具有农业文明色彩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受到来自工业文明的侵袭。小说中马戏团南下演出,现代的价值观便随之输送到南方这片平静的土地上:康普生家的土地一寸寸地被征为商业用地,高尔夫球场的建立。象征了南方传统的领地在不断缩小,南方人被逼入愈加狭仄的生存空间:一直为南方人所珍视的尊严、价值、道德、信仰逐渐消逝了。诚如瑞典科学院院士古斯塔夫·哈尔斯特龙在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辞中指出的,“摆在南方人面前的是工商业及机械化、标准化的生活模式。他们对这种生活既感陌生又充满敌意,福克纳的小说深入地描写了这一过程。对这种痛苦他自身也有体验并且感觉强烈。” 
  “故乡”在人们的心目中越来越黯淡了,就像日落后的晚霞,正在融入无边无际的夜色。家庭、邻里、村社等关系纽带被割断了,人们不再讲情与义,只讲利与欲:优雅、恬淡、宁静的生活没有了,生活中只有喧哗与骚动。失败的耻辱、战争的苦难、历史的重负成为南方人挥之不去的创伤性记忆,乡土观念沉潜为南方人的集体无意识。可以说。福克纳的《喧》是在最大程度上将这种对故乡的集体无意识和当代人的精神荒原状况文本化了。《喧》中的昆丁,便始终生活在往昔荣誉的光环下,现实的一切让他充满焦虑:他内心空虚,看不到一丝希望,寻觅不到生存的意义,只能以自杀来结束虚妄的生命:杰生可以说是这片荒原的产物,他反复无常,冷酷无情。只会嫉妒、怨恨、挖苦、伤害所有的人,把自己的不幸归于家庭,并以利益作为衡量一切的准则。杰生和昆丁,一个是欲火如炽,一个是万念俱灰。他们或以嘲弄取代信仰、金钱取代亲情,或以淫秽取代圣洁、痛苦取代欢乐。整个社会似乎变成了一片沉闷的、令人窒息的精神荒漠。 
  但是,福克纳并没有因此沉浸在精神的幻想世界之中。没有逃避到爱略特等人的没有希望的荒原中去。而是在荒原中摸索、思考、前行。福克纳赋予“荒原”上支离破碎的生活以一种新的意义和秩序。小说中黑人女性迪尔西以淡泊、宽容和宁静来接受这种历史变迁,用同情、爱和怜悯来关照其他受苦的人。这种积极、勇敢的态度让我们看到了在这片精神荒原上重建价值世界的希望。 
   
  2、女性 
   
  在《喧》中,女性与现实中的自然一样,是被侮辱、践踏的对象。小说中几乎所有的男人都不把凯蒂当作一个具有七情六欲的人,而只把她看作是一件东西或一头畜牲。是符合男人心意的摆设或玩物:在康普生太太的眼中,凯蒂也不是人,开始她是一块用责骂、监视等粗暴手段来塑造贵妇的原材料,后来则是一个不齿于人类的罪恶的化身。 
  对女性的奴役还表现在,鼓励男人有性的体验而要求妇女保守贞操。男孩子很早就被引导参与成人生活。越早失去童贞就越被认为有男子气。女孩子就不一样了,没有贞操,一个女人就“不能算是女人,只不过是某种低等动物”。“纯洁的女人”是不能有性欲的,应“象冰一样冷”。“她们准备做的一切,就是准备奉献自己,去找一个丈夫、适应家庭、生儿育女”,她们已不再是有血有肉的人,而成了“云天上闪耀着眩目光辉的圣母玛利亚”。 
  福克纳对此持的是批判态度。在《喧》中,无论男女。身上都隐含着双重性别特征。凯蒂和她哥哥昆丁就是这样。凯蒂身上具有一些男性特性。而昆丁身上却有女性特征。 
  同时,福克纳更加强调女性的身体需求。艾斯尔·林德(lsle dusoir lind)说:“他象惠特曼一样,毫无顾忌地透过衣物看到本质,因而得知女性的全部生理需求并不比男性的少。”小说中凯蒂不仅漠视贞操,把它看得“连手指甲边皮肤上的一根倒刺都不如”,毫不掩饰她对艾密司的欲望。并直言与艾密司的结合带给她极大的快感。 

  青少年时期的凯蒂实在是个自然之女,完全不理会社会和家庭对女人的看法和要求,她可以当一帮小孩子的领导,可以不惧怕妈妈的鞭子,可以自主地交男朋友,甚至可以拥有很多情人,这些都已超出了这个男权社会对南方淑女的形象期待。在凯蒂本人眼里,她的行为只是为了追求个人幸福,而不愿承担家庭、社会对她的中性化乃至圣洁化的改塑:她渴望过一种非常简单、自然的生活。那时的凯蒂,是美丽、活泼、富有同情心的。对他人,特别是对弱者充满爱、理解和关怀,尤其是她给予白痴班吉的温暖和照料更是令人难以忘怀。 
  但是,“非法”怀孕让她蒙上了一个“堕落”女人的“恶名”,从此被从班吉的“记忆”中驱逐出去,从赫伯特的婚姻中驱逐出去。再也无法为这个社会所容忍,成了一个孤魂野鬼。为了看女儿一眼或得到她的一点消息,她不得不哀求杰生:为了让女儿能过上象样一点的家庭生活,她孤身一人在外当妓女:当杰生“心里美孜孜地”“再一次数钱并把钱放好时”,我们看到的是凯蒂跟在马车后奔跑的凄苦身影。她“什么都没有了”,剩下的就只有“肌肉抽搐”和那“噗嗤噗嗤的怪声”了。这是一种来自灵魂深处的绝望。 
  让人倍感酸楚的是,小昆丁在充满天真与梦幻的年龄体验到的却只有无尽的苦涩:没有温暖,没有爱怜,没有希望。她与母亲凯蒂的命运是相似的,她们都离家出走了,无可奈何地走在这条无止境的奔逃路上,在命运的长河里漂流,做各种不同的搏击与突围。希望在这别无选择的选择之后,能够逃离现实的黑暗压抑。母女俩都凭一己之好恶游戏人生,但两人玩得都很认真,她们都是自己道德观念的仲裁者。 
  凯蒂母女小时候都曾受到黑奴迪尔西的庇护,迪尔西集奴仆和女性的双重身份于一身,如孩子般自然简单,秉性纯良,充满爱心与同情。在康家那些阴森冰冷的房间里,迪尔西的厨房是唯一放射出温暖与光芒的地方:在那个摇摇欲坠的世界里,只有迪尔西像一根擎天柱,昂然挺立。她爱孩子,从不厚此薄彼:她勇敢地保护弱者,从不畏主人的敌意与世俗的偏见:她悉心照料有病的班吉。怒斥杰生的残忍与无情,保护小昆丁免遭毒打与欺凌。她一生辛劳,“像雨中的一头母牛那样”,她的温暖的怀抱是所有孩子的庇护所。 
  《喧》中的女性,就像一棵树,成为人剥削的对象,如凯蒂母女,又或为蒙难的人提供一片绿荫,如迪尔西。根据舍勒的观点,女人确实是更契合大地。更像植物,与自然更为亲近的。
   3、人心 
   
  在自然与女性遭受冷遇的时代,人心也遭遇了冰封,变得越发无力、僵硬和无情:人的生命、价值、信仰和道德也在同一时间被打入了冷宫。许多人的性灵上的东西,也被抛弃或遗忘了。人类社会中的生态失衡正在不知不觉地向着人类的心灵世界、精神世界迅速蔓延,正在酿成人类自身内部的“精神污染”。福克纳关注地方和故土,关注女性与身体,根本目的在于关注人的精神生态问题,关注人心问题。诚如李文俊先生在《<喧哗与骚动>序言》中所说,福克纳更关心的是机械、金钱文明对人性的摧残问题,现代西方社会中人的异化问题,现代西方人与人之间的疏远与难以沟通的问题。精神上的拯救与净化问题。 
  福克纳创造了一个病态的南方,现代人的精神病症也鲜明地表现在《喧》中的人物身上。康普生家的大儿子昆丁是集多重“病症”于一身的,如精神的“真空化”和行为的“无能化”。他那过分的忧郁、敏感和骄傲,那一肚子不切实际的抽象观念,那在现实面前的软弱懦怯和无所作为:他既失去了自信的本能,又失去了文化上的传统价值尺度,生活失去了意义,感到无尽的绝望:他没有他父亲那样的防身术,用自己调制的缓解剂来维持心灵平衡,所以只有眼睁睁地直视着败落的惨状,赤裸裸地承受着厄运的鞭笞。对凯蒂、对亲人、对家乡、对南方的爱与恨、悲与愁、骄傲与屈辱、绝望与愤怒汇成一股澎湃的激流,在他的心头喧嚣着、泛滥着:“我一肚子都是几年来郁积的苦水。”这一腔苦水终于淹没了他,使他难以自拔。这个南方贵族年轻的后裔,只得怀抱着那破碎了的“梦想”,在异乡的河水中埋葬了自己。 
  二儿子杰生则同迷失于传统、无法适应现实的昆丁正相反。对他而言,过去没有任何利用价值。他背叛家庭、割断历史、渔利现在,心灵自私、冷酷、暴虐和无耻,是个极端利己的实用主义者,他鄙视并抛弃了传统的道德信仰,唯金钱马首是瞻。除了金钱外什么都不感兴趣。什么都不信赖,一门心思聚敛财富,既是姐姐和母亲的剥削者。也是外甥女的抢劫者。在杰生部分中,“钱”及与钱相关的“钞票”、“支票”、“帐单”、“薪水”、“存折”、“银行”“汇单”、“款子”、“投资”等词汇频频出现,到处都是有关股市行情、进出的钱数、损失的钱数的叙述以及对家中黑人“奢侈浪费”的抱怨:在他眼里,家庭只不过是个累赘,亲人间的温情被降格为纯粹的利害关系。不仅如此,在这个实用主义者的性格里还掺揉了一种不必要的残忍,一种没来由的恶意,一种病态的虐待。这些狠毒冷酷的品行与贪婪狡诈的本性融合在一起,使他成为福克纳形象系列中与“美的原则”毫不搭边的“恶的代表”。 
  这样说来,康普生家族的成员实际上是自己把自己打败了,他们的失败是精神上的失败,所以也是最彻底的失败。福克纳在《喧》表达了他对人类的忧患:人不能忘了自己有灵魂!他希望找回那清洁的精神,为现代人找回一种清冽、干净的感觉,为美的精神制造哪怕是微弱的回声。 
   
  4、结语 
   
  通过从地方、女性和人心三个维度的审视。我们发现福克纳在深层次上对现代性是持一种批判姿态的。作品更多地渗透着一种解构现代商业文明、质疑现代性所确立的统一性的后现代精神。福克纳的《喧》提示我们重新反思现代性意识形态假设,避免陷入那些较早转向或进入城市化社会的相同命运。它力图以对地方的坚守来抵制现代文化的进程,尽管这种消解力量是微弱的,甚至是徒劳的,但它毕竟显示了另一种声音和生存的姿态。而且,这种声音、姿态是与孕育生命和希望的女性精神相一致的。因为“真正的生态后现代主义必须含有生态学和女权主义的内容”,从生态学的角度来说。女性的真正解放,恰在于恢复大地崇拜的女性精神,护佑万物的女性伦理。充满感性与温情的女性思维,将那沉重的肉身从长期被压抑的状态中解放出来,使活生生的肉体变得更美妙、更动人、更真实:福克纳希望在大地伦理和女性精神的庇佑下,人的心灵能够变得更明澈、更清洁。这是《喧》带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 上一篇外语论文:
  • 下一篇外语论文:
  •  作者:徐国超 [标签: 地方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地方特产包装设计的色彩语言研究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对无锡地方经济的影响…
    我国地方财政支农支出区域差异分析
    金融危机下地方财政的困境与出路
    文化失业下的西部地方行政改革
    谈地方旅游外宣广告的翻译艺术与评价
    谈如何理解海明威《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
    一个“不适合神经质女人的地方”
    地方旅游外宣广告的翻译艺术与评价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