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外语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外语翻译论文   语言文化论文   英美文学论文   其他相关论文   学术英语   商务英语   英语教学
浅谈感受生命的呼吸——读《老妇与猫》
论文关键词 :现实主义  生存方式  两位一体
  论文摘要:本文就多丽丝·莱辛的短篇小说 《老妇与猫》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如笔调的冷静和客观、文本 中的女性抗争和三位一体等进行了必要和深度的分析。笔者立足于文本,从行文字句之间找寻写作家所要表达的观点。 
  2007年 10月 11日,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将 2o07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英国女小说家多丽丝·莱辛.给出的理由是:“她用怀疑 、热情、构想的力量来审视一个分 裂的文明,其作品如同一部女性经验的史诗。”多丽丝·莱辛作为 20世纪英国文坛的明星人物,因其在英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而被誉为“我们时代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她的同时代人,英国女作家、文学评论家安妮塔布鲁纳称莱辛为“原始形态中女权主义自我意识的先驱”。
  而作为世界文学一部分的中国文坛 ,对如此重要的作家的评介与其作品的译介工作也逐渐形成。花城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译林》和《名作欣赏》等作了大量的翻译和评介工作,在中国文坛上掀起了一股“莱辛”的热潮。 
  莱辛生在伊朗.长在南非,直至1949年回到英 国.定居伦敦,她的作品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而在本文所要分析的《老妇与猫》 (创作于1967年)这部短篇小说就处在她创作的第二个时期 20世纪 60年代 ,在这时期里,她主要创作了《金色笔记》这部被认为是她的代表作的作品,反应了她所生活的时代的“精神和道德气候”。wWW.11665.cOM较之《金色笔记》,《老妇与猫》虽短小,其风格和主题与她这一时期的大多作品一样,从女性的视角出发,也都选择了以伦敦为背景,但正是这样一篇作品,体现出了莱辛本人创作的突破性精神在这短篇小说里面她以独特的写作手法,通过简单的叙述一个伦敦底层老妇人与猫的阴暗生活把那个时代的伦敦社会情态以最少的篇幅展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领略到独特而深刻的情感体验 。
  一、 冷静而客观的陈述 
  通观全文,笔者感受到了作者以平淡客观的文笔向我们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就此,笔者存在着这样的~个疑问,以莱辛如此关心时事政治的人生经历来说。为什么在这篇小说里面见不到作者的激情 呢?对此,笔者认为至少又以下两个原因:
  1.作家自身的成长经历
  莱辛孩提 时代痛苦的回忆无不围绕着母亲对弟弟的出生所表现出来的欢欣和激动。她很小就被一种“孤独、无助和被遗弃”的感觉所包围感受不到母爱呵护的她便在行为上与母亲常常保持抵触情绪,母亲也因此总称她脾气乖戾难以管制, 这进而加大了她们之间的距离感。可见作者在童年的时代母爱的缺失对她造成了以后那种孤寂和冷观的性格特征,这在笔下也就形成了作者的“冷”的视角和陈述。 
  2.现实主义写作方法的呈现 
  莱辛认为 “一个作家就应代表他所归属的,所负责任的,无法倾诉的人们去表现,去说话”“小说家们以个人细微的声音向人们说话,在一个充斥了群体艺术、公众艺术的时代,人们也许又感到需要倾听个人的细微声音:这会使作家们信心倍增.这信心来自一种需求。一种温暖,一种人性,一种人民的爱,而这正是产生伟大文学所必需的”。
  作为英 国当代最杰出的女作家 ,莱辛认为文学的最高峰当属 19世纪现实主义大师 的作品。她曾说:“对我来说,文学艺术的最高标准是十九世纪的小说,是托尔斯泰、司汤达、陀思妥耶夫斯基、巴尔扎克、屠格涅夫、契诃夫等大师的杰作,是伟大的现实主义的杰作”。而我们在她创作中也随处可察的真切人 文关怀无疑是源 自于俄国小说中蕴涵丰富的高尚人生观和道德观。
  对于一个一生坎坷曲折,饱受生活折磨。生在伊朗。长在南非,亲眼目睹殖民主义的种种残忍和恶果的女性来说,用现实主义客观、冷静的笔调来结构自己的小说既是对现实中不公的一种展示.也蕴含了写作者对不公的深深关注和担忧。
  二、文本中的女性
  伍尔夫说过 ,女性写作的必要条件就是有钱加上一间单独的房间 ,这两样东西不仅是女性实现自我 、获得精神 自由的条件 ,更是女性乃至所有人生存最起码的物质基础。在莱辛 的另一篇短篇 《十九号房间》里,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生活无忧的女性 ,她得到的是实 际物质上 的房 间 ,但是最后她却因为精 神压抑 、最终 自杀的心理历程。到此 ,我思考 到的是在女性的整个生存空 间里面,是不是只要有 了实物 的房间 ,那女性是否就能独立了呢?显然莱辛 给了我们否定 的 回答 ,不然苏珊怎么会最终 自杀 呢?在我看来 .伍尔夫所说到的女性的房 间不单单是涉及到了实 际物体上的房 间,在精神层面上还有一所 “房间”,在那寄存着女性所有 的希望和追求。而在本小说中,我们同样 的看到 了女性的抗争 问题 ,就作家而言其对女性 的观点直接影响了作者在行文中对女性的描写。 
  1.莱辛的女性观点 
  首先 。60、70年代英国的男性 主义社会对女性的压迫是莱辛女性观点形成的直接原因,再者,莱辛在六 、七十年代曾深受 “苏非主义”的影响 “苏非主义”所宣扬的 “个体自身的超越”。在一定程度上启发 了莱辛对女性问题 的解决 。在实现个体 的超越之前,  “苏非主义”认为个体应首先认识到“一个真实的 自我”。莱辛在苏非主义哲学的指引下,意识到女 性往往在爱 情 中失去 自我变成波伏娃所说 的 “客体”、“他者”。女性只有清醒地认 识到这样一种被客体化的危险.才能有意识地拒绝这种命运。
  莱辛在 《金色笔记本》1971年版序言 中提到“女人们都是懦弱的,因为他们处在半奴役的状态下太久了 ,那些准备为她们真实的思想、感受和经历的抗 争的女性人数 ,与那些被女人们爱着 的男性人数相 比,还实在太少了。”女性们真正 可以做的应该是对自身的正确的认识和对 自我的坚守。 
  2.文本中女性自我的生存方式
  回到文本 ,赫蒂在丈夫死后,“儿女们陆续结婚离家”,“市政当局便让她搬到同以公寓里的一个小套间去住”。“她在~家店铺里找到了一份卖食品的差事”,房子有了,微薄的售货员薪水加上养老金也足够了老妇人的生活所需.但是她却没有因为这样而平静的过着 自己一生.像作者所陈述的“她说她喜欢那里 (火车站 )的气氛 ,爱看人们来来往往”。“到那些喧闹,充满烟尘和乱哄哄人群的地方去 ,就是一服麻醉剂,和别人爱喝酒、爱赌博一样”.她尝遍 了所有的传统消遣方式 ,可又厌倦 了,她 “开始到各家各户去收买或者乞讨 旧衣服,再卖给衣摊和旧货店。她非常喜欢于这行当,简直人了迷”。赫蒂是一个追求 自我的人,她喜欢的是自己的生活方式 ,她不计较别人对她的看法,“二三十年的老邻居都说她神经有点不正常”“但她毫不在意”.她依然独立特行 ,追求着一种女性的自我解放和自我放纵。 
  “小套间”,既是一个实在的空间存在 ,也是一个精 神的象征 。这套 间就像一个铁 房子一样 ,它承受着老妇人 的生活起居 ,但是却难以承担她那精神的自由,所 以她尽可能的到热 闹的街上去,去寻找她精神上的满足.这是赫蒂在精神上对自我的挣扎。 
  3.对男权社会的抗争 
  再次搬 家是市政府要执行宠物管制条例,为了保全相依为命的蒂贝她又搬到了等着拆建的贫民窟,然而很不幸的是,她又遇到了拆迁,“但是 由于市里 的选举在即,这条街的命运 吸引 了人们的注意,这条街上穷人无家可归的状况成了人们注意的中心,成了整个地 区,甚至是整个城市的象征”,于是政府大发慈悲,要把老人们安置在养老院,为了保全唯一的伴侣蒂贝,赫蒂决意放弃 了政府的安排,成为了城市 的流浪者 ,逃进了危楼,过上了茹毛饮血 的生活。政府似乎为老人们提出了最好的解决的办法 .然而事实上 呢?文中这样写道,“他 (分配住房的官员)清楚实际的情况 ,也感到惋惜——在那里面,老人被当成不听话的呆傻儿童对待,直到有幸死去”,在这种地方,人的所谓尊严无从谈起,老人只是政府拿来争取多一张选票的砝码,养老院只是政府官员“爱心”的展现场所,政府所重视的是自己的利益,他们把老人们安 放着就已经认为是自己的最仁慈,何曾看到了作为人所拥有的尊严 。住在里面意味着人的权利的丧失。更不必期盼什么爱和温情。 
  再者.文本 中女性与男性的对话 只出现在政府官员 和老妇人之间,其他的男性是缺失的.为什么呢?政府官员是男性的,这似乎在向我们昭示着男性 的统治视野就是这样的一个社会,老妇 人每搬一次家,房子的环境就更加的破落,这说明了政府在一步一步使老妇人走向了死亡的终点,女性在这样 的环境下,所拥有的最后结果只能是死亡。在政府为老妇人安排养老院的时候,老妇人并没有去。就文本所显示出来的显在原因是猫,老妇人舍不得猫.而笔者认为,老妇人不愿意去养老院的原因在于,她看到了政府安排的卑劣性,如果她进入了养老院,那么等待她的不仅仅是人身自由的散失。更是自我权利的消亡。老妇人的吉普赛人的血统给了她自由和意志的生理支撑,她是在以自己的逃离,去寻找另外的人 生道路,实现自我的人格和价值观。当然就结局而言,是必然的.人并不能躲避社会这个大环境的影响,在时代还不能允许女性寻找自我,现实自我的时候 ,首当勇者 。所要付出的代价就只能是生命的付出 
  三、两位一体的视角 
  在我们所接触到的文本中,老妇人和猫成 了这个生活舞台的主角 ,老妇人和猫的关系又是怎么样的呢?而更深层的考虑是。写作者与猫和老妇人的关系又是怎么样的呢? 

  1.老妇人与猫的两位一体
  细读之余,我们就能发现,原来老妇人和猫是紧密相连着的,她们拥有着异体同构的关系,即是不同的两个物体或者人物之间 。存在着某些方面或者相 同的行动、外貌 、遭遇等等 。就这两者的同构性而言,在文本中展现在以下的三个方面 。
  首先 ,两者所面临的社会环境是相同的。20世纪 60到 70年代,英国经济是一片的萧条,社会福利政策基本处在瘫痪的状态中,社会问题层出不穷,社会伦理道德一片混乱。文章中这样写到“这几个子女中,只有一个女儿给她寄圣诞卡,此外,她在他们眼里并不存在”,这是一个何等冷漠的社会,连自己亲生的儿女都这样,更不要提及老妇人周围的邻居。就因为老妇人喜欢 “推着她那辆旧儿童车,里面塞满了她买来的或是要卖的东西,走街串巷”,就认为“她已不再是个体面的人”,“二三十年的老邻居都说她神经有点不正常”。老妇人周遭的社会布满了对她的反感和排斥,老妇人不能更好 的融入到那乱糟糟的社会中而倍受欺凌。甚至于市政府总以为穷人着想的名义,一次又一次的迫使老妇人搬家,一步步的走向了生命的终点。反观文中的另一主角猫,“一只没家的小猫在一个肮脏的角落里发抖”,“它是只杂色猫,黄色的眼睛很小,比起那些毛色柔和、体 态优 美 的两种猫来,蒂贝可以说 是等 而下之的”.可见猫的生活也不好,为了生活它不得不到处战斗搏杀.最后落得的是“一只耳朵给撕裂了口”  正因为两者之间的外在遭遇的相同,老妇人对着猫说“你这个讨人嫌的老畜生 。你这只老脏猫 ,谁也不要你,是吧,蒂贝,谁也不要你。你只不过是只没主的野猫,一只偷嘴的老猫,嗨 。蒂贝 ,蒂贝,蒂贝”,这里,老妇 人面对的是蒂贝.对话的对象也是猫,可是实际让人感觉到的是在对自己生存状态的一种感叹.她把猫看成了自己的一个镜像,在孤独可怜 的时候 。在没有人理会 她的时候 ,她把猫 当成了一个倾诉的对,当成了对自己的感叹。

  再者,两者在外貌上都是不“体面”.在个性上都是顽强而自立的。老妇人因为厌倦了体面的工作而开始贩卖旧衣服 ,在搬进贫民窟居住的时候。她跟猫一样的脏了。“蒂贝浑身发臭,不过,蒂贝并不 比它 的主女人更臭 。在生活上,老妇人四处贩卖 旧衣服来养活 自己,即使没有了养老金 ,她凭着 自己的生意 .生活过得也不错 ,而当猫吃腻了罐头猫食或赫蒂喂它的面包和袋装 肉汁的时候。便 自己去捉鸽子吃 ,甚至给老妇人带来鸽子作为主人的晚餐。她们依靠的是自己的力量,她们挣扎着在这个混乱和排斥她们 的社会里生存着,饥饿和贫 困虽然伴随着她们 ,但是那种坚韧的毅力却带 给她们一片自由的天空。 
  最后 ,两者在命运上有着共同的归宿。老妇人 因为饥饿和病痛悲惨地离开了人世间,在去世前,对这个社会的不公和混乱提出了最前的控诉,“她声音严厉而刺耳地向四个子女生气地抱怨说,她现在老了,需要有一间自己的房间,‘我是你们的好妈妈’,她当着看不见的证人——老邻居 、社会福利人员和一个 医生的面对他们大声喊道.我从来没让你们缺过任何东西,从来没有!你们小时候我总是把最好的东西给你们 !你们可以随便问一个人,问呀!问她们呀!。而野猫蒂贝在试图寻觅新家的时候.市政府官员抓住了老猫,并给了它一针,它和主人一样,死于人世的不宽容 ,死 于不甘寂寞,死于渴望人间温情而不得。 
  至此,我们可以完全 的肯定了作者不仅仅把猫和老妇人列在一起对照,更重要的是她使 两者形成了异体同构,猫既是老妇人唯一的亲人,也是老妇人自己的镜像,在两者的精神特质上具有了同一性。 
  2.写作者与猫的两位一体
  在行文的过程中,作家都是以全能全知的身份来讲述着这个故事的,然而在行文就将结束的时候,笔者发现作者把视角转变了,作者通过了猫的眼睛,从动物的角度来查看老妇人的死状文章是这样描述的 “它看见赫蒂靠做在一个角落里。毯子松松地裹在身上,显然是睡着了。她的头垂在胸前……”.“看见”一词表明了作者眼界角度的转变,读来感觉由文本外面直扑进了文本老妇人的死状直列在我们眼前,强烈的现场感油然而升。莱辛在《特别的猫》中写道,“在我与猫相知,一辈子跟猫共处的岁月中,最终沉淀在我心中的,却是一种幽幽的哀伤,那跟人类所引起的感伤并不一样 ” 
  正是 由于作者的爱猫和与猫相知 .我们可以大胆的假设着,在《老妇与猫》这样的文本中作者此时的跟猫结成 了一体.从文本的零度 陈述转 向了写作者对文本 的介入 ,加强 了文本对社会的批判和对死者的深刻哀悼。 
  [参考文献] 
  [1]doris lessing.doris lessing stories[m] ,vontage booksedidon.1994 
  [2]瞿世镜.当代英国小说【m】.北京 :外语教学 于研究出版社 .1998.
  [3]王佐良等,英国《20世纪文学史》,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 .1994.
  [4]多丽丝·莱辛.《老妇与猫》,选自《另外那个女人》,傅惟慈等译,杭州:浙江文艺 出版社,2003. 
  [5]温华.为边缘人画像——多丽丝·莱辛<老妇人和她的猫>赏读.名作欣赏,2008,(1).
  ⑦苏忱,多丽丝——莱辛的女性观点新探 ,江淮论坛,2005.(5)
  • 上一篇外语论文:
  • 下一篇外语论文:
  •  作者:张荸文 陈恩伟 [标签: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浅谈森林采伐限额制度的制定
    浅谈杨梅的栽培管理技术
    浅谈台儿庄旅游产品中的绿色包装设计
    浅谈激发小学生篮球乐趣的方法
    浅谈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指导及职业指导工作
    浅谈日本“腹芸”的起源
    浅谈蓝色背景下的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
    浅谈普通高校学生实施合唱活动的方式
    浅谈元散曲俗文学的特质
    浅谈高中英语的阅读教学
    浅谈智能电网如何开启电网运行新模式
    浅谈“老”课文教学如何更契合新课程理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