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外语论文 >> 外语翻译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外语翻译论文   语言文化论文   英美文学论文   其他相关论文   学术英语   商务英语   英语教学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旅游翻译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旅游翻译

  一、引言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与国外的交流日趋紧密,旅游行业对外开放的力度与广度都不断加强。旅游翻译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对外交流及人文环境建设的水平。随着宣传意识的增强,旅游翻译的质量已大为提高,但现实中国外民众对我们旅游翻译的认可度、接受度仍然不高。鉴于此,本文试从接受美学的视角对如何提高旅游翻译质量进行初步的探讨。
  二、接受美学理论概述
  接受美学又称“接受理论”,是上世纪60年代起源于德国的一种文学批评范式,它源于现象学、阐释学、俄国形式主义等文学理论,是以读者的接受实践为研究主体的一种理论体系。在传统文学理论的视角下,作品的意义是绝对的,否认社会存在对作品的制约作用,读者只能被动地对其单向静观,这割断了作品与读者之间的联系,否定了读者的能动参与作用,将文学活动中作者、作品、读者这一动态过程切割为封闭的、互不相连的片断。作品作为审美客体只具备潜在的审美价值,是一种“可能的存在”,读者的阅读活动是将其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实现审美价值的唯一途径。[1]23接受美学理论强调读者在接受过程中的能动参与,认为其对作品意义的实现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作品的历史本质不仅仅是作家对作品的创造,更是读者对作品的接受。[1]52作品并不是向每一位读者都提供同样的观点的客体,“它更像是一部管弦乐谱,在其演奏中不断获得读者新的反响”,作品意义的实现是作品本身和读者相互作用的一个运动过程,它是一种动态产物,不是绝对静止和绝对客观的东西。wWW.11665.CoM[2]608-609
  接受美学理论认为,任何作品的接受和判断都必须以下列因素为基础:对文学规范的预先认识,对已经熟悉的作品的形式技巧和艺术风格的了解,以及过去积累的审美经验。[1]80这些认识和经验先于读者对该作品的主观理解和心理反应。一部作品会通过公开或隐蔽的信号、人们所熟悉的特点或含蓄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的暗示,把它的读者引向一种特定的接受方式,它一定唤醒读者对过去作品的记忆,引起一定的审美期待。[2]606读者不是被动地做出反应,而是积极地参与,作品通过读者的这种参与,才进入一种连续变化的经验视野中。
  三、接受美学对旅游翻译的启示
  接受美学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应用于翻译研究领域,并对当代翻译研究产生重大的影响。[3]接受美学理论强调读者中心论,其对翻译研究的重要启示就是要转换视角,把研究重点转向目的语读者。从这个角度来看,翻译的成败取决于译文能否被读者理解和接受,其直接关系到翻译目的和文本功能的实现。[4]目的语读者积极地介入到原文、译者、译文三方所形成的对话关系,这有着两层含义:一是目的语读者能动地接受和吸收原语文化;二是目的语读者的期待视野发生着变化,其期待视野在译文的传递过程中逐渐扩大,期待视野的扩大反过来又影响其对译文的接受,两者相辅相成。[5]旅游翻译以外国人为对象,以推介旅游为目的,其翻译效果取决于目的语读者的接受情况,这与接受美学的立论精神是一致的。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探讨接受美学对旅游翻译的启示。
  (一)发挥译者的主体性
  从接受美学的视角来看,翻译过程中发生至少两次视野融合:第一次是译者的视野与原作视野的融合,第二次是第一次融合后形成的新视野与目的语读者视野的融合,目的语读者所接受的是两次视野融合后形成的产物。译者在视野融合中不是“隐身”的,而是积极参与的,任何译者都是从自己的期待视野出发,译者既是理解者又是解释者,在尊重原作的前提下,为实现翻译目的,译者可发挥自己的主体性。承认译者的主体性,并不是说译者可以脱离原作恣意妄为,而是指译者在以原作为依归的前提下,允许出现“创造性的叛逆”。[6]
  作品作用于接受者的期待视野所引起的“审美距离”的大小决定了作品的艺术价值,作品视野如果大大超出了一般接受者的审美期待,其虽然具有较高的价值,但可能在一定时期内不被人或只为少数人所理解,只有当接受者普遍的期待视野随着时间的推移上升到某种高度时,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才为广大接受者所认识和理解。旅游宣传材料包含了许多中国历史、地理、文化、宗教等方面的知识,对于中国人来讲属于大众化的通俗读物,但对于国外民众来讲,其所带来的审美距离较大,非一般读者可以理解。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要考虑到这一点,发挥自己的主体性,考虑到他们的审美要求和接受水平,灵活地使用变通手段调动其审美参与,使译文让国外民众看得懂并喜闻乐见,从而达到传递信息并激发旅游欲望的目的。
  (二)在文化层面上关照目的语读者
  翻译是两种不同文化间传递信息的活动。对于旅游宣传材料中的文化差异,译者在翻译时,要在文化层面上关照目的语读者,关照其文化思维,好的译文不仅仅是被理解,更应是被接受。例如某些旅游材料是反映中国特色文化的,包含着深刻的涵义,对于这类材料的翻译,译者不能局限于中国文化,更应该考虑到目的语文化,考虑到目的语读者的接受。因此,译者应立足于目的语读者的理解和接受上,关注其作用和地位,在选取翻译策略时,应从文化层面关照目的语读者,充分调动其审美体验。例如某旅游网站对秦始皇的介绍:
  原文: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秦氏,名政,因生于赵都邯郸,故又称赵政,杰出的政治家、军事统帅,前246年至前221年为秦王,前221年统一中国,成为秦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

皇帝。
  译文:qin shi huang (259 bc-210 bc), alexander the great of china, personal name ying zheng, outstanding statesman, military commander, king of the chinese state of qin from 246 bc to 221 bc, unified china and became the first emperor of qin dynasty as well as china in 221 bc.

  在汉代以前,姓和氏不是一码事,氏是从姓派生出来的,当时的古人又有以出生地、居住地为姓的习惯,所以才有上面的“嬴姓秦氏”、“故又称赵政”等措辞,如果译文照搬原文、亦步亦趋,纠结于这些文化信息,只会使目的语读者一头雾水。译者巧妙地在文化层面对目的语读者进行了关照,直接将秦始皇的名字译为“personal name ying zheng”,并在译文中增添了alexander the great of china,将秦始皇比拟为中国的亚历山大大帝,充分考虑了英语读者的文化思维,该译文符合其期待视野,又略高于其期待视野,易引起他们的共鸣和参与,达到了旅游信息传递的目的。
  (三)在审美经验上关照目的语读者
  一个民族的社会历程及文化传统常体现在其美学思想上,这是该民族独特历史及文化在民族心理上的积淀,反映了其独特的审美观和人文思想。在旅游材料翻译中,原文的审美水准常远超出一般目的语读者的审美经验和审美期待,所以译者在翻译时应在审美经验上关照目的语读者,使译文符合其欣赏水平、审美观、阅读习惯,以引起目的语读者的共鸣,实现视野的二次融合。例如:
  原文:“烟水苍茫月色迷,渔舟唱晚栈桥西。乘凉每至黄昏后,人依栏杆水拍堤。”这是古人赞美青岛海滨的诗句。青岛是一座风光秀丽的海滨城市,夏无酷夏,冬无严寒。
  译文:qingdao, whose beauty often appears in poetry,is a charming coastal city. it is neither hot in summer nor cold in winter.
  上面的旅游宣传材料中引用了古人的诗句来强调青岛深具文化底蕴,这符合中国人审美心理与接受习惯。但如果将原诗翻译出来,将显得用词过于雕饰,冗长拖沓、华而不实,不符合目的语文化的审美心理。译者巧妙地将其译为“whose beauty often appears in poetry”,关照了读者的期待视野和审美经验,译文简洁朴实,又能唤起读者的兴趣,符合其文化心理和审美方式。
  四、结语
  接受美学理论与旅游翻译的结合,为该领域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在旅游翻译中,译者在以原文为依归的前提下,应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在文化层面和审美经验上关照目的语读者,灵活地处理文化差异、语言差异、审美差异,使译文与目的语读者间保持合适的审美距离,能够唤起其心中的审美共鸣,拓展其期待视野。

  • 上一篇外语论文:
  • 下一篇外语论文:
  •  作者:佚名 [标签: 接受 视角 接受 视角 接受 接受 翻译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朱光潜美学思想拾贝
    浅谈文化传播与接受:论电影名翻译研究
    浅谈文化传播与接受:论电影名翻译研究
    文学翻译的创造性叛逆与可接受性
    浅谈文化传播与接受 论电影名翻译研究
    文学翻译的创造性叛逆与可接受性
    浅谈文化传播与接受 论电影名翻译研究
    文化的共性:语言的美学艺术及其价值
    《溪山琴况》美学内涵及英文意解
    文化的共性:语言的美学艺术及其价值——论…
    英语广告中的仿拟修辞及其美学效果
    论口译中不规范表达及其可接受性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