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外语论文 >> 外语翻译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外语翻译论文   语言文化论文   英美文学论文   其他相关论文   学术英语   商务英语   英语教学
从《静夜思》三种英译本分析解构主义翻译理论

从《静夜思》三种英译本分析解构主义翻译理论

  一、解构主义
  解构主义(deconstruction) 是20世纪60年代末自法国兴盛起来的一股颇引人注目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其核心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德里达(jacques derrida)。解构主义的目的不是为了找到作品中唯一的一个解读,德里达主张的核心就是“解构”,解构主义是为了表明一个文本中可以有多种含义,这些含义可能是少有人知的,甚至于在同一个文本所隐含的这些含义中有相互对立的含义。解构主义并不是把所有解读归为一个统一的含义,相反,解构主义探索的是一个文本所涵盖的不同解读与多种含义。
  二、解构主义翻译学
  解构主义翻译观的理论根基是以德里达为首所倡导的西方解构主义理论。结构主义翻译学的主旨在于宣布翻译文本一经完成,其解释意义的任务就交给了广大读者,而原作者的意图不再存在。或者原作者虽然可以对原作有一些解释,但是这些解释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解构主义翻译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就是原文与译文的关系问题。解构主义翻译学主张消减传统的忠实观的翻译,而突出译者的中心地位。解构主义翻译观打破了传统翻译观中的二元对立关系。在传统的翻译观看来,原作者与译者、原文与译文是对立的,是有等级之分的。原文处于主导地位,而译文是第二性的、次要的,译文只能屈从与原文。在德里达看来,概念与现象、理智与情感、中心与边缘等等之间的二元对立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千变万化的。解构主义翻译学否认原文与译文之间的对立关系,认为二者是平等互补关系,译文不应该屈从与原文,译文应该是独立的。wwW.11665.COM解构主义翻译学的主张极大地提高了译者的主体地位与创新性。
  在解构主义翻译学中,德里达引出了“différance”这个概念。“延异”概念就是为了表明翻译过程中不可捉摸的现象,也就是说,翻译过程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中,译者角色必然转变,从模仿原文到确保和延续原文的生命力。正如德里达所说:“原文处于一种被需要的状态,即本身处于匮乏或流放的状态。翻译对于原文来说处于一种先在。原文的延续处于一种需要,一种被翻译的需要;有些相似于巴别塔的需要:翻译我吧。”(derrida, 1985)
  三、《静夜思》三种英译本对比分析
  对于翻译来说,译者是对原文的第一解读者,在译者对原文进行解读时,同时也加入了自己的理解与观点,添加了译者本身的特色。可以说,译文是对于原文来说的二度创造。解构主义翻译学对于原文的翻译无疑增添了一种新鲜感,对于异国的文学我们再也不是望尘莫及、遥不可及的了。从对诗人李白的《静夜思》的翻译我们可以看出,解构主义翻译学的应用使我们了解多国文化,异国风情所不可或缺的重要理论。下面就用具体例子来论证《静夜思》中解构主义理论的应用。
  人们常说,一百个人读《红楼梦》就有一百个林黛玉,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想象的林黛玉的样子,由于人们观念、背景、文化、环境等的差异,都会使其对作品及人物有不同的理解,从而形成不同的主观认识,对于同一个翻译作品,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在解构结构主义翻译学中,也就形成了对于一个原文文本而具有不同翻译的译文文本。
  许渊冲先生在《毛主席诗词四十二首》序言中把鲁迅的“三美”说应用到中国古典诗词的翻译上,提出了古诗翻译要尽可能传达原诗的意美、音美、形美的理论。他提出:“译诗要像原诗一样能感动读者的心,这是意美; 像原诗一样有悦耳的韵律,这是音美; 还要尽可能保持原诗的形式,这是形美。”(许渊冲,2006)
  1.《静夜思》原诗解读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李白的作品,诗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雕琢出秋夜醉人的美丽意境,寓情于景,表达了游子浓浓的思乡之情。对于这首经典古诗的翻译,不同译本翻译出了不同的特点,在古诗翻译的意美、音美、形美中,有不同的体现。
  2.a tranquil night
  (许渊冲译)
  abed,i see a silver light,
  i wonder if it’s frost aground.
  looking up,i find the moon bright;
  bowing,in homesickness i’m drowned.
  首先,总的来说,在许渊冲先生的译文中,非常接近原诗风格,意美得到了充分的表达。“abed”来翻译“床前”更能译出古诗的意境。把月光译成“silver light”而没有翻译成“moon light”, 意境优美,使读者产生了美好的联想。第二句“疑是地上霜”,诗人先

是将月光误看成了地上结成的霜, 而后才意识到原来那是耀眼的月光。“wonder”一词准确地表达了原句中的“疑”,与原文一致。后两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许渊冲先生的译文用了“bowing”一词,使游子的思乡之情跃然纸上,生动形象。“drowned”表达出了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深深地陷入了一片愁思而无法自拔, 睡在笼罩着朦胧月光的清冷房间里,一阵阵的愁思涌上心头, 强烈的思乡之情使诗人惆怅不已。可见从这首诗的逻辑关系和用词达意方面上看, 许渊冲先生的译文在意思上更加忠实于原文也更加传神。
  就韵律而言,一、二、四句光、霜、乡押“ang”韵,原诗尾韵即“aaba” 模式。许渊冲先生的译文把原诗aaba 的押韵模式转换成了light 和bright,aground 和drowned,即“abab”的押韵模式,light 和bright、aground 和drowned 押的是全韵,译文用娴熟的翻译技巧,其英译的韵律与原诗接近,最大限度地再现了原诗的偶数行韵的特点,体现了原文的音美。格律严而不失自然,句式整齐而富于变化。译出了诗的意境,让读者体会到了原诗的意境之美。
  在形美方面,译文节奏工整对仗,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完美再现了原诗的节奏之美。
  3.the moon shines everywhere

  w.j.b.fletcher
  seeing the moon before my couch so bright,
  i thought hoar frost had fallen from the night.
  on her clear face i gaze with lifted eyes:
  then hide them full of youth’s sweet memories.
  首先,从标题来看,j. fletcher 所译的标题“the moon shines everywhere”用另一种方式表达出了思念的感情。“shines” 给人欢快的感觉,译者选取了诗中的意象“月亮”,以月亮来表达思念之情。“shines everywhere”表达作者的思念无处不在。“bright”一词突出了月光的明亮,用在这里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明月光”。“couch”相对更有文学色彩。但是第二句“thought”一词,没有表达出原文的“疑”的色彩,“thought”只是思想、想法,而没有“疑”所表达的疑问的感情色彩。“hoar frost”译出了霜是白色的,与上句中的“bright”相互辉映,说明了为什么会误以为月光是地上的霜的原因。在对“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两句的翻译中,“on her clear face i gaze with lifted eyes: then hide them full of youth’s sweet memories”。fletcher 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比喻为“她”, 意为明月似美女,诗人望着明月勾起了对年轻时的甜蜜回忆,以小见大,以点带面,把甜蜜的回忆当做对故乡思念的缩影,简洁明了,虽然这样翻译不同于中国古代诗歌所提倡的朦胧美,但是 “思故乡”缩小确定为youth’s sweet memories,符合诗人的文化背景,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同一个文本的翻译也是具有多样性的。
  在韵律方面,bright, night, eyes, memories 形成aabb的韵脚,使翻译同样具有韵律。
  4.thoughts in a tranquil night
  l. crammer-byng
  athwart the bed
  i watch the moonbeam cast a trail
  so bright,so cold,so frail,
  that for a space it gleams
  like hoar- frost on the margin of my dreams.
  i raise my head,
  the splendid moon i see;
  then droop my head,
  and sink to dreams of thee-
  my fatherland,of thee!
  在这篇译文中,crammer-byng 将标题《静夜思》译成“thoughts in a tranquil night”,“thoughts”的意思是思考、思想,是在静谧的夜晚思索的意思,与原文的思乡之情有差距。开头的英文单词athwart 比较生僻古旧,原文相对是口语化的风格,这与原文略有不同。译文的前两行写的是“一线明月显现在床上”,而原文并不能确定月光是洒在床上还是在床前的地板上,译文相对于原文少了一分歧义。在形容原文中的“明月光”时,译文用了三个形容词“so bright,so cold,so frail”,三个so + adj 的结构,形象具体地渲染了月光的明亮而寒冷悲伤的意境,烘托出了全诗的思乡的凄清的主题。接着,“like hoar- frost on the margin of my dreams”一句翻译渲染了原作的表达,译者把月光比做梦中出现的霜,翻译更加表达了原文中意境的清冷,表现了一种乡愁。“and sink to dreams of thee-my fatherland,of thee! ”译文最后一句,“thee”是古英语表达你的意思,因为原文是古诗的形式,所以译文也相应使用了古代英语的表达。这是crammer-byng的译文与其他译文所不同之处。
  在诗的形式方面,crammer-byng的《静夜思》译文有十行,而原诗只有四行,与原诗比较,几乎扩充了一倍。这也体现了解构主义翻译学译文多样的特点之一。
  四、结语
  纵观以上对于同一种原文而产生的三种不同的翻译文本,各自都有不同的特点,这就反映出了解构主义翻译学多样的特点。三个译本的翻译都忠实于原文,但是都是从不同的角度解读了原文作品。许的翻译在意美、音美、形美方面都与原文风格相近,准确地表达了原文的思乡主题。j.fletcher 从另外一个角度解读了原文,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j.fletcher对于原作的解读与中国翻译学者略有不同,他的译作以小见大,“有苦有甜”把对家乡思念的苦,转化成对往事甜蜜回忆的甜,从一个崭新的视角,独特地解读了原作。在crammer-byng的译文中,为了与原文的古诗保持一致,译文也使用了古英语的表达手法,使译文与原文相辅相成,形成一个统一的格式,增加了译文与原文的一致性。从以上三个不同译本我们可以看出译者确实对原文有不同的理解,对于诗的不同理解并非是译者对原诗的曲解,而是把个人的思想及亲身经历注入其中,从而形成对于诗歌的不同解读,从而体现了解构主义翻译学的主旨与发展。

  • 上一篇外语论文:
  • 下一篇外语论文:
  •  作者:佚名 [标签: 夜思 文学 解构主义 解构主义 解构主义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从《巴塞尔协议Ⅲ》看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
    从《国榷》看谈迁的华夷观念
    从《飞鸟集》看西方浪漫主义思想
    从《老友记》透视中美文化的差异
    从《新概念英语》看2012年12月四级翻译真题
    从《徒然草》看中日佛教戒律的不同
    从《新概念英语》看考研英语写作中的名词和…
    塑造语言的艺术美——从《最后一片叶子
    试析言语行为理论在汉诗英译中的运用——从…
    从《老人与海》看海明威作品的写作风格
    从《鲁滨逊漂流记》看人的性格对命运的决定…
    从《宠儿》透视美国黑人女性的悲剧与成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