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外语论文 >> 其他相关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外语翻译论文   语言文化论文   英美文学论文   其他相关论文   学术英语   商务英语   英语教学
若为自由故,《百年情书》有感
摘 要:电影《百年情书》取材自真实的历史事件,它采用革命加爱情的叙事方式来建构起革命意识形态。此外,它还是一部属于大众文化范畴的影片,在大众文化时代这一革命意识形态的建构本身包含着复杂性,具体到影片中呈现为革命与爱情叙事的断裂。若从文化研究的角度来看,电影《百年情书》有其独特的价值所在。
  关键词:《百年情书》 大众文化 意识形态 叙事方式
  作为纪念辛亥革命百年的献礼片《百年情书》,它讲述了一百年前广州起义“七十二烈士”之一林觉民的革命活动与爱情生活。影片受到了一些专家与学者的好评,如在《<百年情书>影片分析》系列文章中,诸位学者分别对影片做出了叙事分析、影像分析、表演分析及文化分析。[1]若把它放入当前中国大的文化环境下来审视的话,会有一些新发现,因为电影《百年情书》属于大众文化。我们今天所说的大众文化是一个特定的范畴,它主要是指随着现代大众社会的兴起而形成的、与当代大工业生产密切相关,以大众传媒为主要传播手段、进行大批量文化生产的当代文化形态。[2]《百年情书》采取革命加爱情的叙事方式,并以此建构起革命意识形态。
  一、电影中的革命意识形态
  作为一部纪念辛亥革命百年的献礼片,《百年情书》可以视为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工具,它起着导向作用。观看电影《百年情书》,我们会发现它对于革命意识形态的表达是借助于林觉民与其妻子陈意映的爱情来完成的。影片采用倒叙与插叙相结合的叙述手法,在展现林觉民的革命生涯中穿插进他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个体所经历的感情生活。Www.11665.cOm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阿尔都塞在《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一文中曾指出,总体意识形态将具体的个体当作属民招呼或质询。这也就是说,个体的观众在观看影片时,会被其中的革命意识形态所召唤。阿尔都塞还指出,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不是靠上帝的恩赐才成为主导意识形态的,也不是仅仅凭借夺取国家权力,而是通过对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配置才成为主导意识形态的,也正是在这种配置中,该意识形态才得以实现并且实现其自身。其中,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就包括文化。[3]那么电影《百年情书》中的革命意识形态正是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
  电影《百年情书》对于革命意识形态的建构与人物的感情生活相结合,采用革命加爱情的故事讲述方式,这是《百年情书》的优势所在。因为文化从来就不是哲学性的,文化其实是讲故事。观念性的东西能取得的效果是很弱的,而文化的叙事却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小说是叙事,电影是叙事,甚至广告也是叙事,也含有小故事。[4]作为当代大众文化的一部分,电影《百年情书》的故事讲述值得我们来研究,不仅仅是从镜头运用的技术层面上而言,更重要的是从影片的整体结构上来研究。如学者分析,影片在叙事内容上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即林觉民的婚恋和成长经历,以及广州起义的历史再现。两部分内容以《与妻书》的问世作为叙事衔接的交会点。[5]影片中约三分之二的片长为革命与爱情叙事的交织,后面近三分之一的片长为起义场面的再现,也是影片的高潮与结尾。而将这两种异质的叙事手法统一起来并非易事。
  电影《百年情书》带有强烈的革命意识形态色彩,影片中以林觉民的革命经历和他的婚姻生活为主要内容,塑造了林觉民这个英雄人物形象,他有着坚定的革命信仰,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电影《百年情书》的剧情设置大致是这样的,影片一开始便是林觉民在广州起义前夜书写《与妻书》,紧接着插入其年少时师从陈老师的镜头,然后又闪回到广州起义前几个月的情景,如此反复地运用倒叙、闪回的方式来讲述林觉民的革命活动和感情生活。直至起义场面,其前大概三分之二的部分都可以看作是一个大的插叙部分,影片最后落脚于轰轰烈烈的广州起义。这样看来,影片对于爱情的叙述只是为了辅助革命意识形态的建构。《百年情书》中的“情”就被这样的叙事策略给弱化了,再加上影片对于“情”的叙述本来就偏向于节制。这样,借助于爱情而建构起的革命意识形态显得不够有力。
  二、革命加爱情的叙事方式
  革命加爱情的叙述方式,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现代小说中已初露端倪。关于“革命加恋爱”的流行主题,一方面反映了大革命前后的青年知识分子面临个人与革命冲突的普遍问题,另一方面,也

露出某种对生活的片面理解与表达。但正是此类小说曾积极影响了一代青年走上革命的道路,这说明其确实和着时代的节拍,即便是带有浓重理念痕迹的故事与人物,也能投合当时一部分知识青年兴奋地追索光明的共同心理。[6]例如作家洪灵菲的小说《流亡》与柔石早期作品《旧时代之死》等。然而值得一提的是,电影《百年情书》的故事原型林觉民与陈意映的人生经历,正是十九世纪初叶革命与爱情主题的真实呈现。一百年后,电影《百年情书》再次以革命加爱情的叙事手法来再现林觉民与陈意映的人生经历,当影像试图与历史统一时,银幕上所上演的悲欢离合难免会有所偏差。
  顾名思义,《百年情书》主要讲述的应该是“情”。就林觉民与陈意映的爱情来说,影片对其处理得相对简单。从他们新婚之夜起到他们的第一个孩子林伯新诞生,其间过渡得太快,感觉有些突兀。前一个画面还是他们在海边放风筝,紧接着就是孩子在众人的注目下抓阄,画面的切换也没有字幕在时间上的说明。影片《百年情书》中林觉民与陈意映的爱情生活大概占片长的二分之一左右,影片的后半部分集中展现的是广州起义的惨烈画面,这样看来,并不能说影片所侧重的是爱情。从影片的高潮和结尾来看,与爱情相比影片的重心是偏向于革命的。既然如此,革命与爱情之间的衔接与转换就显得十分重要,尤其是对于一部以革命和爱情为题材的依据史实而改编的电影。
  仔细观看这部电影,不难发现剧中对于革命与爱情的叙述不够统一。有学者指出,影片的叙事风格是浪漫与激情的并存。[7]其实也不尽然,虽然影片在表现林觉民与陈意映的爱情时加入了一些浪漫的元素,如他们在海边放风筝以及在竹林相偎的画面,但是影片中对爱情的表现主要是节制的。影片中有这样的情节,林觉民参加广州起义前,陪陈意映在剧院里看戏。陈意映默然流泪,林觉民问道怎么了意映,意映回答道,没什么只是沙子迷了眼睛,然后说到我害怕,觉民对此只是握着意映的手。不管是从语言还是动作上来说,处理得都十分节制,影片中类似这样的情节还有很多。爱情的节制与后面革命的激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广州起义的画面血腥惨烈,而且完全与爱情无涉。这样一种对比和冲突一方面突出了革命的残酷性,另一方面也破坏了影片的整体性,革命与爱情叙事之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断裂。
  由于该片的时间跨度较大,空间转换也较多,九十多分钟的时长不仅要展现林觉民1905年至1911年间的人生经历,还要展现过往重大的历史事件,难免有些情节交代不清楚。例如,影片没有对他们所怀念的陈老师做出介绍。广州起义中,方声洞误杀新军哨官温带雄,以致自己也被对方新军误杀的悲剧在影片中有所涉及但却一个镜头带过,没有给出更多的解释,让人感到有些莫名其妙。以及在影片开头林觉民书写《与妻书》的镜头以及后面再次出现的这个镜头中,林觉民表情痛苦、泪流满面,似乎有些儿女情长、英雄气短等等。除了这些之外,总的看来,影片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都是有迹可循的,《百年情书》值得肯定之处也在于其基本符合史实,同时还体现出了“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这一明确的主题。
  三、结语
  通过观看《百年情书》、重读《与妻书》,不禁会为百年前林觉民和陈意映的爱情所动容,并且为这个“面貌如玉,肝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的奇男子所赞叹。电影《百年情书》最大的价值就在于作为一部商业电影,它采取比较严肃的立场来重新回顾历史、建构革命意识形态。影片《百年情书》正是试图以革命加爱情的叙述方式来建构起革命意识形态并且保证观众的审美兴趣之所在。从影片所受到的关注和好评来看,它是比较成功的。
  • 上一篇外语论文:
  • 下一篇外语论文:
  •  作者:佚名 [标签: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论自由间接引语在《死者》中的运用
    密尔自由主义思想述评
    伟大的折衷:论密尔的自由主义思想
    试论“自由话语”的引进——翻译对中国形象…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