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外语论文 >> 其他相关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外语翻译论文   语言文化论文   英美文学论文   其他相关论文   学术英语   商务英语   英语教学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分析及应用
摘 要: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包括三个模型,即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is—lm模型、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文章从总需求和总供给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出发,分别就总需求曲线、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对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变动影响,结合实际事例说明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关键字:总需求曲线 总供给曲线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中图分类号:f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5-061-03
  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欧债危机等因素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而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三个模型之一,通过对此模型分析,可得出对我国经济增长有利的宏观经济政策。
  一、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含义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ad—as模型):将总需求与总供给结合在一起放在一个坐标图上,用以解释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考察价格变化的原因以及社会经济如何实现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是后凯恩斯主流派—新古典综合派用于分析国民收入决定的一个工具,这个模型是在凯恩斯的收入—支出模型和希克斯的is—lm模型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将总需求和总供给结合起来解释国民收入的决定及相关经济现象,是对前两个模型仅强调总需求方面的片面性进行的补充和修正。所以,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所依据的理论已经不是标准的或纯粹的凯恩斯理论了。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是要说明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与物价水平的决定的,把总需求曲线与短期总供给曲线放在一个图上,就可以得出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如图1。WwW.11665.com
  图1中,总需求曲线ad与短期总供给曲线sas交与e决定了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和均衡的物价水平。这时总需求与总供给相等,实现了宏观经济的均衡。
  二、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因素分析
  我们对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分析,分别从总需求曲线、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介绍它们对模型的影响。首先是分析总供给曲线,总需求指一个经济中对物品与劳务的需求总量,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与国外需求(可用净出口来表示)可以把总需求公式表示为:总需求=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净出口
  总需求的变动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受到物价水平的影响,总需求与物价水平成反方向变动。在总需求中,政府需求由政府决策决定,与物价水平无关。一般分析总需求时主要研究物价水平如何影响消费,投资和净出口。总需求曲线受到财产效应{1}、利率效应{2}和汇率效应{3}的影响,财产效应、利率效应和汇率效应分别说明了价格对投资和净出口的影响,当物价上升时,财产效应使实际财产减少,消费减少;利率效应使投资减少;汇率效应使一国汇率上升,净出口减少。这样,物价水平上升就引起总需求减少。这正是总需求曲线所表明的关系。应该指出,在组成总需求的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中,消费是相当稳定的,净出口比例减少,总需求变动更多是由投资引起的。在影响总需求的三种效应中,利率效应最重要。当然除了物价水平影响总需求外,其他因素也会对总需求产生影响。由于消费习惯改变引起的消费增加,由于政府投资、税收优惠引起的投资增加,由于技术进步引起的净出口的增加,都与物价无关,但都会影响总需求,这些因素引起的总需求的变动就用总需求的曲线的平行移动来表示。其次是总供给曲线对模型的影响。总供给曲线表示表示经济中总供给与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我们分析总供给曲线是,一定要区分短期与长期总供给曲线。总供给是一个经济中对物品与劳务的供给总量。短期中总供给的大小取决于多种因素。在这里我们分析物价水平对总供给的影响。短期中用粘性工资理论{4}、粘性价格理论{5}和错觉理论{6}来解释,总供给与物价水平成同方向变动。在长期中引起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原因都不存在,所以,长期中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线。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表示总供给与物价水品之间不存在任何关系的垂线。要注意的是,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并不一定等于充分就业的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小于或等于都是有可能的。为了说明这一点,必须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均衡图中引入长期供给曲线,如图2。
  图2中总需求曲线(ad)与短期总供给曲线(sas)与长期供给曲线(las)正好相交于一点,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yo)正好等于充分就业的国内生产总值(yf)

,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的均衡,这是理想的宏观经济状况。图3中总需求曲线(ad)与短期总供给曲线相交(sas)时,长期总供给曲线(las)在交点的左边,这时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yo)正好大于充分就业的国内生产总值(yf),这种均衡成为大于充分就业的的均衡。这时,资源得到过渡利用,资源短缺使资源价格上升,最终会引起物价上升,存在通货膨胀压力,经济过热。图4中总需求曲线(ad)与短期总供给曲线相交(sas)时,长期总供给曲线(las)在交点的右边。这时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yo)正好小于充分就业的国内生产总值(yf),这种均衡称为小于充分就业的的均衡,这时,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经济中存在失业。三种均衡中,只有图2表示的充分就业均衡是理想的,其他两种均衡无论是通胀还是失业都不理想。宏观经济学正是要从总需求和总供给角度说明了引起后两种均衡的作用。
  三、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的运用
  我们可以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来分析各种宏观经济问题,说明总需求和总供给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和调节。
  1.人民币不贬值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及调节方法。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东南亚各国货币纷纷大幅度贬值,而中国坚持货币不贬值。当其他国家货币贬值,而一国货币不贬值时就意味着该国货币相对于其他国家货币升值了(汇率上升),人民币相对升值,使国内价格未变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上价格上升。这样中国的出口就减少,从而引起总需求减少。这时中国宏观经济有何影响呢?我们可以运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来分析这一问题,如图5。 图5中,中国原来的经济处于充分就业均衡状态,从图上看是短期供给曲线(sas),总需求曲线(ad0)与长总供给曲线(las)相交于e0点。这时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y0,也就是充分就业的国内生产总值,物价水平为p0。人民币不贬值使出口减少,总需求减少。总需求曲线(ad0)向左移至(ad1),这时总需求曲线(ad1)与短期总供给曲线相交于e1点,决定了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y1,小于充分就业的国内生产总值y0,物价水平为p1,低于充分就业均衡的物价水平p0.从以上这个例子分析中可归纳出:总需求增加,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物价水平上升;总需求减少,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减少,物价水平下降,可见,当总需求减少引起的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减少(衰退)物价水平即通货膨胀率缩小时,只有增加总需求才能恢复充分就业的均衡。
  2.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滞涨。20世纪70年代初,石油输出国组织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美国石油主要依靠进口,受到的冲击最大,出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高通货膨胀和高失业并存的滞涨。我们可以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来分析滞涨的产生,如图6。
  图6中,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总需求曲线(ad),短期总供给曲线(sas)与长期总供给曲线相交于e0点,决定了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y0)与充分就业的国内生产总值(yf)相等,物价水平为p0,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20世纪70年代初,石油大幅度价格的大幅度上升,成本增加,短期总供给曲线(sas0)向上移动到sas1,这时石油价格上升只影响短期总供给,并不影响总需求和长期总供给。总需求曲线(ad)与短期总供给曲线(sas1)相交于e1,决定了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为(y1),小于充分就业的国内生产总值(y0),存在失业。这时物价水平为p1,高于p0,存在通货膨胀,这就出现了滞涨。这个事例告诉我们,在短期中,短期总供给曲线的移动影响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与物价水平。我们在这个实例中分析了石油成本增加引起的短期总供给曲线向上移动,同样,工资成本增加,以及预期的物价水平上升,都会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上移动。
  3.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的增长。20世纪90年代是美国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经济增长。引起这种增长的根本原因是技术进步引起的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即美国经济潜力的提高,可用图7说明。
  图7中,20世纪80年代,长期总供给曲线(las0)、总需求曲线(ad0)、短期总供给曲线(sas0)三线交于一点决定了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y0),它等于充分就业的国内生产总值(yf),物价水平为p,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均衡。20世纪90年代,由于技术进步,美国经济潜力提高,长期总供给曲线(las0)向右移至(las1)随着长期总供给曲线的移动,短期总供给曲线也向右移动,sas0移至sas1。技术进步引起投资增加,消费增加,

需求曲线移至ad1。长期总供给曲线(las1)、总需求曲线(ad1)、短期总供给曲线(sas1)三线交于一点决定了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y1)它与新的充分就业的国内生产总值(yf)相等,仍然是充分就业均衡,但水平大大提高了,而物价水平仍是p。这个事例告诉我们,经济潜力的提高,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可以实现更高水平的充分就业均衡而不引起通货膨胀。
  通过“人民币不贬值”对宏观经济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滞涨、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的增长三个实例,运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短期总供给曲线、长期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在2008年金融危机和2010年欧债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很大冲击,通过运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分析,有利于做出正确的宏观经济政策。
  注释:
  {1}财产效应就是物价水平变动通过实际财产的影响而影响实际消费。消费是总需求的一个组成部分。物价水平与总需求呈反方向变动。英国经济学家庇古提出的,又称庇古效应。
  {2}利率效应就是物价水平通过利率的影响而影响投资。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
  {3}汇率效应就是物价水平通过对汇率的影响而影响净出口。美国经济学家费莱明和芝德尔提出。
  {4}粘性工资理论是指短期中名义工资的调整慢于劳动供求关系的变化。新凯恩斯学派提出。
  {5}粘性价格理论是指短期中价格的调整慢于物品市场上供求关系变化。
  {6}错觉理论是指物价水平的变动会使企业在短期内对其产品的市场变动发生错觉,从而作出错误决策。
  参考文献:
  1.梁小民.西方经济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
  2.梁小民.宏观经济学纵横谈.三联出版社,2002
  3.高鸿业.西方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3)
  (作者单位: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学院 山西阳泉 045000)
  (责编:芝荣)
  • 上一篇外语论文:
  • 下一篇外语论文:
  •  作者:佚名 [标签: 需求 供给 模型 总需求 总供给 供给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浅论面向中小企业需求的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
    扩大农村消费需求的财政政策研究
    就业市场需求·英语交际能力·语言输出策略
    建构主义指导下的商务英语心理需求分析
    浅谈翻译专业设置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浅析就业市场英语使用需求调研报告
    试论社会需求调查与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探…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