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外语论文 >> 其他相关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外语翻译论文   语言文化论文   英美文学论文   其他相关论文   学术英语   商务英语   英语教学
在校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高校保卫工作思考

摘 要:本文从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入手,对在校大学生心理问题及与精神疾病的关系进行分析,提出高校保卫工作者应从心理学的角度了解心理问题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内心世界,找出更有效的管理办法。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问题;高校;保卫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8-0020-02
  
  随着我国高校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增多,心理问题也随之凸显出来。《中国青年报》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14%的大学生出现抑郁症状,17%的大学生有焦虑症状,12%的大学生存在不良情绪。湖北学者张英对18岁-30岁在读和已毕业大学生进行调查后得出结论:“年龄在18-22岁的在校大学生心理问题存在者比例较高。”笔者对浙江省某高校08级800名大学生入校时进行跟踪调查,在大学四年学习期间有明显心理问题学生98人,休学2人,分别占被调查总数的12.25%和0.25%。
  调查显示,国内各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堪忧,均存在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心理问题。因心理问题引发的极端事件时有发生,由此产生出来的问题不仅困扰学校、家长,事件的残酷性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也不容乐观。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未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引入高校后,尽管历经三十几年,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得并不平衡,至今仍有一些高校没有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认识及与精神疾病的关系也没有很清晰的了解。
  一、大学生心理问题常见类型
  (一)适应障碍型。Www.11665.CoM表现为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多出现于大一新生群体中。近些年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独立性较差,突然的生活环境改变,使他们措手不及,对新环境产生不适。但大部分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均能适应新环境。然而仍有部分学生不能适应所处的生活环境而出现一系列反常现象,如:睡眠障碍,食欲不振,情绪波动等,甚至出现社会功能的改变。适应障碍问题是近些年心理问题大学生增多的原因之一。
  (二)学习困难型。学习内容和方式的改变,学习态度问题等因素给部分学生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心理负担,使他们学习压力增大,学习焦虑感增强。大学阶段的学习多体现为自主性和专业性,学习的内容和形式更加宽泛,学习也更有深度和广度。部分大学生对此产生不适,导致迷失自己。而学习态度的不端正使部分大学生感到学习乏味无聊。也有些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结果多门科目不能通过考试,这部分学生丧失信心,出现厌学、旷课、逃课等违纪行为。
  (三)人际关系交往障碍型。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心理关系。进入大学后,交际面宽广了,有人际关系交往障碍的学生,因缺乏必要的交往策略,往往会出现人际关系紧张,精神压力增大,从而感到缺少知心朋友,甚至感到孤独、苦闷、抑郁。人际关系交往障碍也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
  (四)理想与现实冲突型。此类问题多见于大三、四学生。受社会现实的影响,市场经济中的激烈竞争在促进社会各方面飞速发展的同时亦造成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改革开放给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随之出现的一系列社会不良现象亦使大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了诸多困惑,甚至切身感受到社会转型期的阵痛,诸如就业压力及社会上的不公平现象,使得大学生人格弱点表现出来,形成心里疾患。
  (五)恋爱与性心理问题型。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8至22岁之间,正处于青春中后期,性成熟是身体发育的重要特征,自然地被恋爱与性问题所困扰。但因心智发育还不够成熟,不能正确对待恋爱和处理恋爱中发生的问题,特别在恋爱受挫后,不能接受失败结果而陷入悲痛之中,自暴自弃,荒废学业,甚至会产生极度的绝望感、孤独感和虚无感,或因此而抑郁,严重者可导致精神分裂或报复他人,甚至自杀。
  (六)人格障碍型。这是与正常的社会规范准则难以融洽的一种心理障碍,形成与遗传和个人成长经历有关,是大学生群体中较为常见的心理障碍。表现为行为模式不同于常人,常为一点小事情绪激动,不能控制,动辄暴怒不已,对人无诚意,做错事不会检查自己,极端自私,缺少朋友。这些不良的人格特质,一方面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人际关系及社会性活动,由此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另一方面,当大学生意识到这些不良方面及其后果而又无力改变时,会表现出消极性防御反应及自

我否定,结果严重妨碍了大学生个体的顺利成长。
  二、精神疾病与心理问题的关系
  精神病(psychosis),“指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影响,大脑功能活动发生紊乱,导致认知、情感、意识和行为等精神活动不同程度障碍的疾病。”典型特征:出现幻听、幻觉或妄想,自我认知出现问题,情感认知混乱,社会功能受到损害。精神疾病需由精神科医生进行调整,一般通过药物控制和心理治疗解决。心理问题是范围广泛的心理异常或行为异常,典型特征:有明显的阶段性,与现实环境直接相关,时间短暂,去除诱因很快恢复。一般需要寻求心理医生帮助,通过心理疏导后基本不留后遗症。
  通过对各自的典型特症和治疗方式比较,可以看出心理问题不等同于精神疾病,但又与精神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个有人格明显偏离的人,如果长期处于紧张、压抑状态而不得解脱,那么长期的心理问题积累可诱发精神疾病,如: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虽属专业性很强的知识领域,但掌握它的特征,也可做出最初判断。如判断一个学生精神活动是否正常,可进行以下比较:
  横向比较:即“我”与同学之间的比较。一个患有抑郁症的人与正常人截然不同,他的兴趣明显降低,活动明显减速少,无助、无望,度日如年的感觉是正常人无法体验的。
  纵向比较:即“我”与自己不同时期的比较。一个患有精神分裂症的人,他的思维怪异,情感平淡,行为奇特不可理喻,与过去的自己截然不同,其异常心理与他正常时期的心理有很明显的差异。
  尽管精神病最终由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诊断,但在与学生沟通时能做出最初判断,对指导下一步工作还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三、高校保卫工作思考
  (一)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保卫工作范畴,积极普及心理咨询知识。当今形势下,高校保卫部门应对以往的工作模式进行调整,要认识到保卫部门不仅承担保卫校园安全责任,同时也承担教育责任,应积极普及心理咨询知识。心理咨询是目前化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首选方法。实践证明,心理咨询对心理健康的作用非常明显,因此要教育大学生正确认识。一是让大学生认识到心理咨询是一种正常的交流,而不是一定患了严重心理疾病在寻求心理咨询。美国出版的国际心理学会编辑的《心理学百科全书》肯定了心理咨询的两种定义模式,其中认为,心理咨询始终遵循着教育的模式而不是以临床的、治疗的或医学的模式。避免大学生有了心理问题不知道如何寻求帮助而忍受精神上的痛苦和折磨。要特别注意不主动寻求心理咨询的大学生,这一类学生的心理咨询往往具有被动性,他们不乐意敞开心扉述说自己的困惑或烦恼。一方面的原因可能是不善于与人沟通交流,或没有意识到自己存在心理问题,另一方面的原因可能是害怕和担心别人知道自己患在有心理问题而不愿意主动咨询。在高校,实际能够正视自己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很少,愿意接受心理治疗的更少。这样往往失去了疏导时机。当送往医院治疗时病情比较严重了,已经不仅仅是心理问题,大多都已经转化为临床精神疾病。二是避免夸大心理咨询作用。要注意这类学生,对心理咨询期望值过高,认为通过一次心理咨询,就能解决心理问题,收到立竿见影效果。一旦未达到预期目标,对心理咨询又产生怀疑,从而放弃心理咨询。
  (二)高校保卫工作者要学会运用心理学研究方法解读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在高校保卫工作平台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保卫工作者须掌握心理学一般常识。一名合格的保卫工作者在与学生交流中,能从心理学的角度了解其内心世界,找出心理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比如:用个案法研究某大学生心理问题,通过收集该学生有关的个案资料,再深入观察、研究,可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找出可行的解决方法。个案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科研方法,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它研究的对象范围较小,一般都在自然状态中进行,我们有条件对个案资料进行细致的分析,并以此建立心理档案,使工作更具有主动性。用调查法对入学新生进行调查,通过访谈、开座谈会、问卷等手段掌握大学生心理现状和发展趋势,可对其人生观、世界观有一普遍了解,为下一步开展管理工作提供观点和论据。心理学研究方法有多种,需要我们去学习、掌握并运用。它是一门探索心灵奥秘,揭示人类自身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研究的范围涉及人类活动各个领域的心理问题,无论是我们的生

还是工作,都需要心理学的知识。
  (三)高校保卫工作者要掌握大学生心理问题及精神疾病的一般常识。一名优秀的保卫工作者应该对心理问题与精神疾病的关系有比较清晰的了解,处理问题时拿出准确的方法。笔者认为,从爱护学生的角度出发,应慎用休学方式处理问题。因为心理问题几乎人人都可能遇到,如失恋、落榜、人际关系冲突造成的情绪波动、失调,一段时间内不良心境造成的兴趣减退、生活规律紊乱甚至行为异常、性格偏离等等。但多数心理问题通过心理疏导都能在校园里,在学习中得到缓解。因此,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不宜休学。假如一个学生因心理问题被休学回家,或许因为环境改变解决了一个心理问题,但因为被休学,也可能产生另一个心理问题。而精神疾病要比心理问题严重得多,精神疾病则必须休学或退学,到专业的医院进行治疗,因为精神疾病发现愈早,治疗愈早,才能治疗得愈彻底。
  大学生心理问题是复杂的,但只要我们能用科学的方法去解读,也是可以控制的。
  
  参考文献:
  [1]沈渔邨.精神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
  [2]邢群麟,杨英.生活中的心理学[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8-12.
  [3]张英.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调查统计分析[j].中国健康月刊,2011,30(5).

  • 上一篇外语论文:
  • 下一篇外语论文:
  •  作者:佚名 [标签: 大学 政策 大学 大学 大学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浅论面向中小企业需求的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
    在大学里找友谊
    浅谈蓝色背景下的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
    Monsters University《怪兽大学》
    心理语言学视角下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中的…
    语言学研究成果对大学生普通话教学工作的启…
    浅析大学校园建筑经济管理
    大学外语翻译策略的应用研究
    泰国大学的汉语学习现状研究
    探讨大学外语翻译策略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功能翻译理论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创新
    大学外语专业翻译教学的问题和教学策略研究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