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外语论文 >> 语言文化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外语翻译论文   语言文化论文   英美文学论文   其他相关论文   学术英语   商务英语   英语教学
浅论言语行为理论对听力理解能力培养的启示
    论文关键词:言语行为理论 听力理解能力 启示
    论文摘要:本文从语用学的视角出发,把言语行为理论和嘉氏的语码输入输出整合理论相结合,来探究言语行为理论对听力理解能力培养的启示作用。
    言语行为理论,作为语用学研究种一个重要的内容,强调的是人们运用语言及其功能实施某些行为。白从这一理论提出来,语言研究就从以单句为中心转向以语篇为中心;从语言本身为中心转向以语境为中心;从语言知识为中心转向以交际功能为中心。此外,语言听力教学也从语言形式和用法为中心转向以语言功能为中心。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要掌握一定的词汇量,语法知识,知道正确的句子结构,而且要学会如何在某个语境中提炼出说话者想表达的意图。因此,研究语言行为理论在听力理解能力培养教学的应用很有必要。
  一、言语行为理论简述
    言语行为理论于20世纪50年代末由英国牛津大学哲学教授约翰·奥斯汀(austin )首先提出。在此之后的20 -30年间,该理论在语言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语言学界一度出现了言必称“行为”的局面。如今言语行为理论在语言研究中的地位已经确立,并被广泛运用。
    奥斯汀首先提出并区分了叙事句和施为句,建立了言语行为理论的基础。其次,提出了言语行为理论三分法。WWw.11665.CoM
    以言表意行为(locutionary act )指说出有意义的合乎语言习惯的话语,其作用主要用于陈述。
    以言行事行为(illocutionary act )指在特定的语境中赋予有意义的话语一种言语行为力量,在表达语义时完成某一意图或目的。
    以言取效行为(perlocutionary act )指这种话语行为在听者身上所产生的效果。
    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从最初的叙事句和施为句的两分法到后来的三分法,实现了该理论在质上的一次飞跃。
    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引发了后继者更加深人系统的研究。其中最具成就的是他的学生一美国分析哲学家一赛尔(j. r  searl)。赛尔继承和发展了austin的许多观点。他指出:“我们之所以把主要精力用于研究言语行为是因为一切语言交流都包含言语行为,语言交流的单位并不是通常认为的符号、语词或语句,甚至也不是符号、语词和语句的标记,而是在语言行为中构造出或说出的这些符号、语词或语句。”
    此外,赛尔对于言语行为理论的贡献还在于他提出了著名的“间接行为理论”。间接言语行为是相对于直接言语行为而言,两者作为语言现象共同存在于自然语言环境中。交际者在实施间接言语行为时往往不直接说出自己要说的话,而是凭借另外一种(常常是直接的)言语行为来间接地表达其意图。
    赛尔还以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为基础,将原有的“言语行为三分说”发展成为“言语行为四分说”,强调命题行为的重要作用。
    发话行为(utterance act)通过说出某些词、词组或语句来完成的行为。
    命题行为(propositional act )通过做出指称或断定来完成的行为。
    以言行事行为。
    以言取效行为。
    发话行为只是说出某些词、词组或语句,而命题行为和以言行事行为则是在一定的语境中、一定的条件下、并怀着一定的意图说出某些词、词组或语句。因此,我们也可以完成几种不同的发话行为来完成一种命题行为或以言行事行为。
    will john leave this room
    john will leave this room
    john, leave this morn!
    wish joan leave this room.
    if john leaves this room, i leave too.
    这五个语句包含一个共同的内容,就是约翰离开这个房间,每个语句都提到约翰这个人,并提到离开房间这个活动。这种共同的内容称为“命题”,命题所完成的行为称为“命题行为”。
    赛尔将奥斯汀的理论加以系统化和完善化,构建了较为详细的言语行为理论,弥补了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的缺陷,打破了静态研究语言的传统,为后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二、听力理解的心理认知过程
    听力理解过程是种复杂的心理认知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听者有目的地运用存储在人脑里的原有信息对所接受到的新信息进行选择、整理和加工,从而获得新知识,进而达到交际的目的。下面将结合密西根州立大学的嘉氏(cass)所提出的“语码输人输出整合理论”对听力理解的心理认知过程加以阐释。
    嘉氏提出,从语码的输人到语码的输出,经历了四个不同阶段。语码输人阶段、统觉语码阶段一理解语码阶段、语码吸收阶段、语码整合阶段、语码输出阶段
    统觉语码阶段是认识活动的基础,是由当前事物所引起的一种心理活动,它把过去知识和经验与当前注意的事物联系起来,从而起到提高当前意识清晰度的作用。
    理解语码阶段指对“统觉”后的语码进一步理解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协商(negotiation )”起关键性作用。学习者碰到比理解或理解有误的地方重新得以纠正。

    嘉氏把语码吸收分为两个不同阶段。1.初始吸收:把语码变成可供储存的数据,充当以后语言建构的材料。2.最终阶段:把储存的数据转变成为构建中的语言系统的一部分。这才是真正的语言吸收。
    语码整合阶段是嘉氏理论模式的核心部分。嘉氏认为,语码吸收后并不意味着学习者就能够在以后的活动中运用或输出语码。语码吸收后储存在脑中,此时某些程度的领会已产生,但是尚未整合进学习者的过度语法系统中。因此,整合阶段还需要发生某些认识活动。
    结合嘉氏的语码输人输出整合理论和听力理解的认知特点,听力理解心理认知过程图可绘制如下:

  三、言语行为理论与听力理解过程的结合
    在听力理解过程中,话语信息通过耳朵输人听者大脑中,新旧信息在脑中相互作用相互吸收,从而听者提取出话语信息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因为受到频率、情感因素和注意力等因素的影响,意义的提取往往是片面的,表层的。结合言语行为理论,可以认为此阶段领会的意义只是话语信息的以言表意行为。
    而在理解语码和整合语码这两个过程中(这也是听力理解过程的核心阶段),被“统觉”到的意义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并无限接近于语言信息本身想表达的目标意义(intendedmeaning)。经过两次人脑智能的加工,听者才最终提取出在交际活动中起关键作用的以言行事行为。

    前文已经提到,在整合阶段为了顺利完成言语习得任务还需要发生某种认识活动。在听力理解过程中亦是如此。根据赛尔的言语行为理论,语言交流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于它具有意向性。他指出:“我们之所以把人们发出的某种或者在纸上画出的某个符号看作语言交流的一个事例,是因为我们在发出这种声音或画出这个符号时具有一定的意向,即期望能通过这种声音或这个符号把某些信息传递给他人。”所以,在整合阶段的认识活动就是解码语言信息的意向性以提取出言语者意义的复杂心理认知活动。
    最后听者领会到言语者意义,并做出相应的反馈。在听力理解过程中,听话者的反馈既是以言取效行为的完成。
    如图2所示:

    不难发现,整个听力理解过程的顺利完成,听者对话语信息意向性的解码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言语行为理论框架的指导下,经过认真分析各种语言材料,可以得出以下两个原则。
    1.用恰当的以言表意行为传达以言行事行为。作为信息载体的以言表意行为通常采用丰富的手段和方式来实现表达交际意图和真实意图的以言行事行为,这些手段包括:语音、词汇、句子等层面。所以听者必须利用语境和已有知识分析出说话人的交际意图,即以言行事行为。
    2.以言取效行为符合以言行事行为。言语行为理论认为:听话者只有正确领会说话人意图,并按照说话人意图行事,以言取效行为才得以发生。以言取效行为是听话人对话语信息的反馈。以言取效行为是听力理解全过程的关键,所以必须十分重视对该行为的理解。
    "mine is a long and sad tale j”said the  mouse, turning toalice, and sighing.
    "it is a long tail, certainly,”said alice, looking down withwonder at the mouse’s tail, "but why do you call it sad?"
    老鼠相信自己遭遇(tale)曲折,希望alice用心聆听并给予同情。alice听了确对老鼠的尾巴(tail)发生了兴趣。可见alice没有理会老鼠说话意图。说话者预想的言后行为并没有发生。所以听者在听的过程中一定要特别留意言后行为是否发生,是否与说话者预想的言内行为相符合。
    导致以上这种情况的出现的主要原因也可以用言语行为理论加以解释。赛尔认为:“意义不仅与意向有关,而且与惯例或规则有关。因为说出一句话就是完成受规则支配的言语行为。分析以言行事行为时,必须抓住意向和惯例这两方面。”话语的意义是由规则和惯例决定的。这些规则既规定了说出话语的条件,也规定了话语的说出意味着什么。
    在听力理解过程中,听者只有充分掌握这些规则和惯例,才能正确理解各种不同的以言行事行为。可以认为,这些规则和惯例成为正确理解各种以言行事行为的必要而且充分条件。所以如果听者想有效提高和培养听力理解能力,必须具备足够且正确的语言知识和非语言知识的储备。
    语言知识,主要指语音、词汇、句法等有关语言本生的一些知识。所以提高听力理解能力首先应从基础人手。词汇记忆必须重视其完整性,即采用音、形、意一体化记忆模式。同时,还要夯实语法基础。坚实的语言基础知识是听力理解能力得以提高的关键。它直接决定听力活动的成败。
    非语言知识,包括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心理素质、听力习惯等。语言的社会性决定了文化习俗在交际中的重要性,语言意义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的理解。所以培养听力理解能力还需要不断扩大文化背景知识,排除消极心理因素,养成良好的听力习惯。
  四、结语
    作为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技能的基础,听力理解水平的提高是其他各项技能提高的前提。笔者旨在通过使用语用学中一个重要理论一言语行为理论一对听力理解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加以阐释。希望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 上一篇外语论文:
  • 下一篇外语论文:
  •  作者:汤俊梅 杨美琴 [标签: 言语行为理论 能力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浅论面向中小企业需求的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
    浅论我国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发展与应用
    浅论劳伦斯小说中的两性观与自我意识
    浅析文化对言语行为的影响及其给外语教学带…
    浅析语言和言语的关系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浅谈商务英语言语沟通在商务环境下的应用与…
    顺应论视角下周恩来外交语言语用模糊现象分…
    言语行为理论与戏剧人物话语关于的多层次内…
    浅析言语行为理论与翻译
    浅析言语行为理论研究综述
    浅析言语行为理论视野中的语用能力培养
    浅析言语行为理论解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