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外语论文 >> 语言文化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外语翻译论文   语言文化论文   英美文学论文   其他相关论文   学术英语   商务英语   英语教学
浅析话语策略与民族身份
 提 要:批判性话语分析使人们更好地理解与分析话语在社会认知及变化过程中的作用。本文以《反分裂国家法》为文本及台湾国民党前主席连战等访问大陆为话语事件,在儒家思想和
  关键词:(批判性)话语分析;话语实践;民族身份;语境;意识形态
   
  strategies in legal discourse and national identity
  —a cda of chinese discourse in antisecession law
  pan liping
  (jiaxing university, jiaxing 314001, china)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cda) contributes to richer understanding and analysis of the effects of discourse on the processes of social cognition and change such as social structures, social practices and social events. in the light of confucianism and chinese culture, from the layer of textual orientation to that of particular activities through discursive events — the promulgation of the china’s antisecession law and the lien’s and soong’s first visits to mainland, the paper applies cda to investigate the connotations, adaptation and process in the discourse production reflecting ideology, national identity and orientation of value of culture in legal acts. it attempts to explore china’s active application of the strategies in chinese discourse to social change, based on constructing “ harmonious society ”, for the purpose of demonstrating the strength in the flexibility of language concerning the government’s tackling with taiwan issue, that is, the nonutterances hidden in the utterances,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resisting western discourse of hegemony and build favorable international discourse.
  key words:cda; discursive practice; national identity; context; ideology
  本文将话语文本——《反分裂国家法》(以中文版为主)的话语技巧与邀请台湾国民党前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和其他在野党访问大陆以及两岸互动(社会实践和变化)结合起来,探索意识形态(以儒家思想为基调)下的民族身份构筑。wWW.11665.CoM把文本与话语事件结合起来,是因为话语分析本质上是把语言看成活动和社会实践。
  1 法律话语意识形态与民族身份构筑
  1.1 语言、法律话语与意识形态
  语言不仅是意义的载体或传递工具,而且是人们栖息的寓所,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起着潜移默化的意识塑造作用(辛斌 2005:17)。特定意识形态始终借用特定语言和术语表述自己。当它自然化、常识化后,话语实践中的意识形态显得更加有效,能达到一种成为“常识”的状态,能控制身份范畴,促进支配关系的生产、再生产与转变,形成社会认知原则体系,以某种社会习俗与认知系统支持语言实践活动。
  法律是话语,根植于某种语言共同体的语言和思维传统里(cloing 2002:117)。它作为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一种话语实践,主要通过规则意识发挥作用。它在话语中始终在建构“社会身份”、“主体地位”与 “自我”,建构社会关系、知识与信仰体系。在鉴定对社会起正面或负面作用的行为时会受到意识形态控制。如词汇化是表述思想和进行意识形态规劝的主要体现之处。《反分裂国家法》用“台独”、“

 第六条款里的5个动态动词(英文版里是非限定性小句)——“鼓励和推动”详述稳定两岸和平措施。
  第七条款用言语过程——“主张通过台湾海峡两岸平等的协商和谈判”和逻辑语义关系中的投射——6条 “事项”传递
 2011年潘丽萍 法律话语策略与民族身份 第1期
  1.2 法律语言体现民族身份
  历史见证对社会身份的纷争往往是引发暴力行动和国际战争的最重要根源。在政治、经济与文化上处在边缘化的群体和国家,包括那些争取话语权的“黑暗中的舞者”(暂且指一部分“others”)的社会身份,在国际话语秩序重构过程中用手中的筹码凸显起来,改变国际关系及全球化的语境。
  而文化经过描绘“民族”意义来建立身份,以此分辨自己,这一点体现在对“民族”的叙述中和在对过去的和今天的它相联系的回忆中,又在这种认识观念支持下民族观念被构筑起来(hall 1994:201)。本法前5条大量出现及物性系统中关系过程的“归属”与“识别”和存在过程,以此强调和限定台湾与

2.42 归一性与情态——立场表征
  文本中除了一般现在时传递了法律的真理性与连续性外,国家公法的权威性还可以在人际意义的归一性、情态与意态的运用中体现。本法中第一条里的“不容分割”,第二条里的“决不允许”和第三条里的“不受……干涉”采用否定的极性形式阐明台湾问题性质,其义正词严的程度超出任何高值情态词。而在谈及两岸和平稳定与发展时,情态与意态的取向采用偏低值情态,突出和谈与协商的语气。如中文版第五条里的助动词“可以实行”,第七条里的“可以灵活多样”,第八条里的“将会”、“可能性”。对环境及事件的充分了解,字里行间话语的诚意等描述行为的方式都透视出国家建立话语秩序的策略。以上这些在英文版同样明显。如第二、五、六、七、八、九及第十条里的shall never allow,shall do its utmost,may practice,shall take,may be conducted,may consult,should act,should occur,possibilities,should be completely exhausted,shall employ,shall decide,shall promptly report,shall exert,shall protect和shall come into force. 其中,should和shall在此处理解为is required to,阐明制止分裂国家是一个民族及国家的责任和义务。 论文联盟
  • 上一篇外语论文:
  • 下一篇外语论文:
  •  作者:潘丽萍 [标签: 身份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浅析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预防
    浅析水工建筑物冻害的成因及防治对策
    浅析计算机及信息化对设计之影响
    浅析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几点思考
    浅析森林调查设计和森林可持续经营
    浅析火灾调查中液态物证的化学分析
    浅析某厂25000m3/h废气处理工程
    浅析新时期图书馆管理模式的探索
    浅析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的全球经济治理概况
    浅析宋代榷茶制度与官府垄断下的茶市贸易
    浅析许秦豪电影作品中的悲伤意味
    浅析游牧民族“春捺钵”饮食器具造型艺术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