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外语论文 >> 语言文化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外语翻译论文   语言文化论文   英美文学论文   其他相关论文   学术英语   商务英语   英语教学
论配位方式 支配模式 论元结构
提 要:配价结构是现代词汇语义学、句法语义学中的重要概念,表示谓词词汇语义单位的语义结构和句法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本文从语言学体系、方法论、描写对象、表现手段等出发,分析和比较配位方式、支配模式和论元结构3种配价结构理论的异同,指出3者在处理语义和句法关系方面的不足。
  关键词:配位方式;支配模式;论元结构;配价结构;态
   
  diathesis, government pattern and argument structure
  li xia
  (center of russia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tudies of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harbin 150080, china)
  in russian and english linguistics there are notions, such as diathesis, government pattern and argument structure, which represent the correspondence between semantic and syntactic structures of predicators. the author analyzes and compares their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from the linguistic system adhering to, methodology, objects of description, means of expression, then points out the deficiencies in dealing with the relations between semantic and syntactic structures.
  key words:diathesis; government pattern; argument structure; voice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各种学派背景的语言学家都开始关注词汇语义和句法结构之间的关系。Www.11665.coM俄罗斯语言学界在表示语义和句法界面方面存在“配位方式”和“支配模式”两个概念,欧美语言学中常见的是“论元结构”概念。本文分析和比较这3者,洞悉俄罗斯语言学中句法和语义对应关系研究的特点。
  1 配位方式
  1.1 配位方式概念的产生
  diathesis(диатеза)源于古希腊语,作为语言学术语,首先出现在l. tesnière的著作中,是动词句法范畴概念,与态(voice,залог)同义(tesnière 1959)。在tesnière 看来,配位方式(диатеза)为态的意义或态的结构,其分类与态部分重合,主要区分为主动、被动、反身、相互、使役和隐性几种配位方式。tesnière用图示直观展现主动式、被动式、反身式和相互式4种配位方式中情景的两个主要参项之间的关系。tesnière将态概念本身理解为动词按照及物性/不及物性所作的划分,配位方式仅在及物动词内部进行区分。他描述了很多配位方式,但没有区分语义层面和句法层面。
  а. а. холодович, и. а. мельчук将配位方式概念引入俄罗斯语言学,指语义配价、句法配价之间的对应关系,用来排除动词态范畴以往定义的不明确性,如在《现代俄语语法》中,动词被动态指及于主体的行为。这里有两个概念表述得不清楚:“主体”和“及于x”. 为了明确动词态概念,须区分句子句法和语义两个层面(шведова 1970: 351)。холодович, мельчук对动词态的定义是:1)每个句子都由一组句法配价构成,对于含有动词述谓的句子,这组句法配价体现为主语、直接补语(宾语)和各种形式的间接补语(宾语);2)词汇语义单位的语义配价可从其释义中得出,语义配价体现为行为主体(施事)、行为客体(受事)、第二和第三客体等;3)主动态句子的行为主体由主语表达,行为客体由直接补语表达,而被动态句子的主语表达行为客体,而行为主体变成施事补语。(мельчук, холодович 1970) 由此引出词汇语义和句法结构之间的对应, холодович和 мельчук称为态或配位方式。今天比较配位方式概念和态概念之间的区别,可以得到结论:1)态在语言学中使用广泛、历史悠久,最初出现在古希腊语和拉丁语语法中,配位方式正好相反,是一个新概念;2)配位方式是语义―句法层面的、适用于任何语言的普遍性概念——任意语言的任何动词都至少具有一种配位方式,而态是句法层面的非普遍性概念——不是任何语言的任何动词都至少有两种动词形式与不同的配位方式发生联系。态是语法上有标记的配位方式(мельчук т. ii 1997-2000,плунгян 2000)。一个动词的配位方式和动词形式的关系表现为两个极端:1)每种配位方式都由专门动词形式表达——态的数量与配位方式的数量相等;2)所有配位方式由动词同一形式表达,因此没有态范畴。
  2011年李 侠 配位方式 支配模式 论元结构第1期
  随着时间的推移,配位方式概念的适用范围不断扩大, 指比态更普遍的句法语义对应现象。успенский认为,配位方式是(语义)角色和句法上表示这些(语义)角色的名词性词汇形式之间的对应关系(успенский 1977: 82)。в. с. храковский主张,配位方式表达构成该动词词汇语义单位语义结构的成分总合与构成该动词词汇语义单位句法结构的成分总合之间的对应关系(храковский 1981: 142)。мельчук的定义最为简练:词汇语义单位l的语义配价和句法配价之间的对应关系叫做l的配位方式(мельчук 1997-2000 т. ii: 163)。с. е. яхонтов指出,应该在谓词语义-句法类别的基础上建构配位方式的类型学,不同语义-句法类别的谓词具有不同类型的配位方式(яхонтов 1978)。
  配位方式概念出现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在现代语义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падучева 2006: 103)。在众多研究中,падучева的配位方式观点形成一定的体系,最值得关注。
  1.2 падучева的配位方式概念
  падучева在《词汇信息库》和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词汇语义动态模式理论,配位方式是其核心概念(падучева 2004)。依据падучева的观点,配位方式一方面反映必需情景参项在谓词的元语言释义中扮演何种角色,另一方面通过它们的句法配价位置体现必需情景参项在交际地位结构中占据何种地位(падучева 1998: 82)。这样,配位方式是情景参项的语义角色类型(如施事、受事、工具等)与其交际地位特征之间的对应机制。配位方式通过参项交际地位变化而发生改换,动词词义能够有规律地区分为各种变体。配位方式不仅区别一个词的不同词义变体,而且区别不同的词。

从参项的语义角色出发,描写句子语义和句法结构之间对应关系的思想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 fillmore提出深层格(deep case)思想(fillmore 1968, 1977),chomsky用“题元角色”(θrole)代替深层格(chomsky 1981)。俄罗斯语言学更多使用“语义角色”或“语义配价” (апресян 1974,1997,2000)。холодович, мельчук将语义角色作为配位方式概念的基本参数之一固定下来(мельчук, холодович 1970)。падучева细致划分语义角色,归纳整理近百种语义角色类型,构建一套复杂、庞大的语义角色体系。
падучева的交际地位分为核心、边缘和隐性3种。核心交际地位包括主体和客体,即通常所谓的主语和直接补语(宾语)。主体和客体之外的交际位为边缘位。隐性位不通过从属于动词的名词性成分显性体现。(падучева 2004)这样,配位方式实际上表现为情景参项的语义角色和表层句法位之间的对应。下面,对比动词“选举”的语义角色在句子 а和b中交际地位的变化情况:
  表格的第一纵栏是变元,也就是参项的名称;第二纵栏是参项的句法地位;第三纵栏是参项的语义角色类型。从а到b,选择对象角色从客体位退居到隐性位,结果角色由边缘位提升到客体位。
  配位方式的变化可以引起词汇语义单位语义的变化。例如:
  ② он резал мясо тупым ножом.
  ③ нож режет только бумагу.
  从②到③,施事角色从主体位退居零位,工具角色由边缘位提升到主体位,配位方式变化可以用以下方式表示(падучева 2004: 63):
  fillmore也提交际地位特征,用于描写参项句法地位,但不包含隐性位,情景描写无法全面展开(fillmore 1977)。
  2 “支配模式”
  《俄语详解组合词典》(мельчук, а.к. жолковский 1984)的编纂工作始于上世纪60年代,支配模式(модель управления)是其词条解释的核心部分,是对莫斯科语义学派《意思文本》模式理论思想的浓缩。支配模式表格是一组转换规则,根据这些规则可以构建与对应的语义结构相联系的深层和表层支节点树形图。作为词典,可以根据上表列出动词正常、可能和不可能的搭配结构。
  莫斯科语义学派从1967年开始使用支配模式概念,以表格形式体现特定谓词的语义配价、深层句法配价和表层句法配价之间的对应关系。在《详解组合词典》中,表格第一横栏为深层句法配价(1,2,3 ...)和对应语义配价变项(x,y,z...)。第二横栏是表层句法配价,是深层句法配价在表层句法的体现方式。深层句法配价1,2,3等是对深层句法结构图示中节点 1,2,3等的抽象。语义配价变项从词汇语义单位的释义中得出,《详解组合词典》表格的第一横栏中进一步用谁、什么、哪里等代词在语义上加以阐释。在以语义角色和题元层级为基础的链接理论(参见下文)遇到瓶颈,受到更多批评的时候,这种处理方式更符合现今链接理论的发展趋势:将词汇语义分解成具有典型特征的语义元素,语义配价就是用变项(x,y,z...)表示的具有典型特征的语义元素;这样,语义配价变项取代语义角色与句法成分链接。支配模式实质上就是语义配价变项(x,y,z...)与深层句法位(1,2,3...)、表层句法形式的链接。如俄语动词учиться(学习)具有4个语义价变项: x(谁获取知识或技能),y(力求做到(学会)什么),z(谁(什么)传授知识或技能),w(在什么机构);其中,x,y,z,w4个语义价变项从释义中得出4个深层句法配价:1,2,3,4。
  俄语动词учиться(学习)的支配模式(мельчук 1999: 127)如下表所示:
  учиться1. x учится yу (у zа(в wе))=x“有意识地付出努力获取(z在w传授的)y”.
  1=x
  谁获取知识或技能 2=y
  力求做到(学会)什么 3=z
  谁(什么)传授知识或技能 4=w
  在什么机构
  动物名词短语⑤
  1.三格名词短语
  2.未完成体动词不定式
  3.на+四格名词短语
  4.по+三格名词短语 1.у+二格名词短语
  2.под руководством + 二格名词短语
  3.по+三格名词短语 1.в+六格名词短语
  2.на+六格名词短语
  падучева指出,“支配模式是《意思文本》模式理论中最重要的几个概念之一,没有支配模式(配位方式)、配价和题元等概念,就没有当代语义学;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些概念基础上产生解决语义和句法界面问题的机制,即西方语言学中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至今仍然吸引大批学者研究的所谓‘链接问题’ (linking problem)”(падучева 2005:343)。与转换生成语法相比,20世纪60年代的chomsky处在标准理论时期,主张句法自治,排斥语义。莫斯科语义学派已将语义放到极其重要的地位,词汇语义和句法对应关系的研究在此后几十年里成为俄罗斯国内句法学和词汇语义学研究的一个主要方向。
  3 论元结构
  西方语言学中也存在类似配位方式和支配模式的理论,用于探讨题元角色(语义角色)和句法成分之间的对应关系,称为论元结构(argument structure)。最早探讨语义角色和句法成分之间对应关系的学者是fillmore (1968)。他认为深层格和表层的主、宾语在顺序上并不一一对应,深层格通过主语化(subjectivization)实现为句子主语,优先实现为表层句子主语的是施事,其次为工具。论元结构最初主要以语义角色清单的形式出现。如英语动词put(放)的论元结构可表示为:a. put:<施事,客体,处所>;b. put: 施事〈客体, p_处所〉。论元结构表达式a和b中的3个变项表明,put 是一个三元动词,b说明谓词的论元如何获得语义角色:括号外边的论元为域外论元,它在中心语动词put所属的动词短语之外,语义角色为施事,担任主语;括号内部的论元为域内论元,在中心语动词put所属的动词短语内,b中有下划线的变项为直接域内论元,它直接从动词put获得语义角色,语义角色为客体,另一个论元是间接域内论元,它通过方位介词间接获得语义角色,用“ p_处所”表示。
  为实现语义角色跟句法论元的链接,不同学者建立不同的题元层级模式,如:c. 施事>目的/来源/处所>客体(jackendoffl972);d. 施事>受益者>接收者/经验者>工具>客体/受事>处所(bresnan & kanerva 1989)。>表示角色出现在句中位置的高低,如c和d一致认为施事者的位置最高;/表示几个语义角色的次序是随意的。
  在论元结构和题元层级基础上发展出一种全新理论——链接理论,专门用于研究句法和语义的对应关系。学者们根据不同句法现象设置不同题元层级,每种题元层级都无法概括所有语言现象,这也成为学者们对以语义角色和题元层级为基础的链接模式提出质疑的原因。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有些语言学家试图从语义分解角度建立链接模式。“语义分解就是把词汇的意义分解成几个部分,被分解的意义是一系列特征,但更多情况下是一种复杂结构。”(高明乐 2004:62)这样,词汇意义就体现为一组具有典型特征的语义元素,包括物体、状态、地点、行动、路径、特征、数量等。语义元素数量有限。有了它们,语义角色就可以不必作为初始概念,可以利用它们实现同句法论元的链接。(jackendoff 1983, 1990; pinker 1989)
  4 区别
  谓词词汇语义单位语义结构和句法结构之间的对应方式叫做配价结构。这种对应方式以谓词词汇语义单位的配价能力为基础,падучева的配位方式、莫斯科语义学派的支配模式、西方语言学的论元结构统称为配价结构。由于理论体系不同,上述几个概念存在差异。既然这个概念本身有歧义,就应该将它放到特定语言学理论体系中讨论。(张家骅 2003: 27)配位方式、支配模式和论元结构之间的差别体现在:1)三者秉承的语言学体系不同。配位方式和支配模式概念主要见于俄罗斯语言学界。配位方式概念多用于падучева的词汇语义动态模式理论,支配模式是莫斯科语义学派《俄语详解组合词典》中的词条栏目。мельчук将配位方式和支配模式二者等同起来(мельчук 1974),падучева认为它们是“亲属”,二者之间只有细微差别:支配模式概念强调每个词汇语义单位个性的支配特征,因此它主要用于单语词汇学尤其是词典学中;配位方式概念强调支配特征规律、(对于整个类别单位)普遍适用的方面,因此它更多用在普通语言学和句法类型学中(падучева 2005: 343)。论元结构的语言学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 tesnière的“配价”概念,此后主要见于美国的生成语法学派及其派生流派。2)表示语义和句法结构的手段不同。由于表现语义和句法结构的手段不同,学者们建构的模式也不尽相同。配位方式的语义部分使用传统语义角色,支配模式的语义部分是从词汇语义单位释义中得出的语义配价变项,论元结构的语义部分在生成语法中对应θ角色(θrole),在jackendoff(1983, 1990),pinker(1989)等人的理论中则是具体语义元素;句法方面,падучева的配位方式使用客体、边缘、隐性位等交际地位级次称谓其在句中的位置,莫斯科语义学派的支配模式使用阿拉伯数字1、2、3等标记深层句法位置,然后进一步在表层用形态手段(格和前置词格)填充。论元结构的句法方面因研究者的不同可以是深层句法结构,也可以是表层句法结构,3者没有实质的区别。因此,配价结构实质上就是谓词词汇语义单位的语义层面(可抽象为语义角色,也可具体为语义元素)与句法层面(可以是抽象的深层句法位,也可具体为主语、谓语等甚至是形态上的表现手段)之间的对应图示。3)方法论不同。配位方式主要采用归纳法,注重每种词汇语义类别动词的配位方式变化情况。《意思文本》模式理论本身虽是演绎性理论,但描写支配模式主要采用描写和归纳方法,准确描写和归纳每个词汇语义单位的语义配价、深层句法配价和表层句法体现方式是词典词条编纂的基本要求。论元结构理论继承生成语法“以演绎法作为基本的推导方式,以验证假设的形式探求语言最本质的内核”的传统, 研究中常见“复杂的推导和数学公式般的表述”(冯志伟 刘俊莉 2008: 5)。4)描写的
对象不同。падучева的配位方式概念是动词词义的重要参数,主要用于概括制约俄语多义动词语义衍生的总模式,因此配位方式变化可能引起词义改变,论元结构和支配模式没有涉及这部分内容。падучева的配位方式概念不仅区别一个词的不同词义变体,还区别不同词。支配模式是语义和深层句法相互转换的工具,它以单个词的每个义项为描写对象,通过一系列推导规则将句中名词性成分的句法分布情况按步骤逐级从动词词汇意义中推导出来。

一个支配模式表格中会同时给出多个配位方式,无论配位方式如何变化,词汇语义单位的语义不会发生改变。关于论元结构理论的讨论众多,“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将论元结构作为一个完全独立的层次来看待”, 如grimshaw将论元结构看成词汇语义和深层句法之间的界面,bresnan认为深层句法结构是冗余的,将论元结构看成词汇语义和表层句法之间的界面。“讨论的课题往往也以找寻更多的证据来支持这个观点为宗旨,学者们对究竟用什么样的模式来表现这个层次提出了种种设想,并已在研究和探讨这一层次的内部结构及支持该结构运作的机制和一些语法约束规则。”(顾阳 1994: 10)  3种配价结构从根本上讲是“动词中心论”的产物,这决定3者在处理语义和句法关系方面的不足。一方面,远非所有语言、所有句式都是以动词为中心的(张家骅 2008);另一方面过分强调词汇语义对句法结构的决定作用。正如部分学者对“意思文本”模式理论的批评那样,мельчук描述的配价框架设置语义、深层句法和表层句法3个层面,但“其句法层面的不足之处在于句法类别过分依赖特定词项,因此难以定义”(debusmann 2003: 111)。配价结构这方面的缺陷引起部分学者关注,更多强调句法独立性的研究和理论出现,如goldberg的构式理论,沈家煊(2000)、袁毓林(1998)等基于构式理论探讨的汉语动词和句式互动机制,鲁川等(2000)归纳的现代汉语基本句模等。两方面研究相互补充,会进一步促进语义和句法关系研究的发展。
  
  参考文献
  冯志伟 刘俊莉.乔姆斯基《最简方案》(绪)[a]. 现代语言学名著导读 [c].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高明乐. 链接理论的发展与现状[j]. 外语学刊, 2004(3).
  顾 阳. 论元结构理论介绍[j]. 国外语言学, 1994(1). 
  鲁 川缑瑞隆 董丽萍. 现代汉语基本句模[j]. 世界汉语教学, 2000(4).
  沈家煊. 句式和配价[j].

  • 上一篇外语论文:
  • 下一篇外语论文:
  •  作者:李侠 [标签: 配模 元结构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没有相关外语论文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