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中等教育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教育理论论文   基础教育论文   中等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论文   心理学论文   学科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   教学管理
 德育管理   体育论文   地理论文   教育期刊
试论历史知识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渗透
论文关键词:历史知识 高中思想政治课 课堂教学 渗透 
  论文摘要:素质教育要求培养综合型人才,综合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学科间知识的交叉渗透。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充分运用具体形象的历史知识来理解抽象、深奥的政治理论,可以提高学生的横向思维和综合能力,增强教学效果。
  历史知识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渗透就是以高中思想政治课为载体,在课堂教学中联系历史学科相关知识,通过相关知识的融合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知识,拓宽思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它主要是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针对高中单一的分科教学的弊端,强调以系统论的眼光来看问题,以综合性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从而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一、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历史知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首先,时代的发展需要培养综合型的人才。当今社会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科学化程度日益提高,科学技术发展出现新的特征,表现为建立在高度分化基础上的高度综合,并向科学发展的高层次—整体化演变,科学体系由直线延伸式到平面树状式结构再发展到网状的多维立体结构;综合与分化互交叉、相互作用、相互统一、相互促进,而且综合发展的趋势越来越占主导地位。在很多高科技领域,综合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如美国“阿波罗”登月成功就在于“综合”,是多学科、多领域协同作战的结果。此外,当今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如环境、人口等问题也具有很高的综合性,是任何一门传统的单一学科无法解决的。WWw.11665.coM因此,综合型人才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已成为现代社会对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
    其次,综合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学科间知识的交叉渗透。高考方案“3十综合科目”的实施充分体现了教育适应时代的发展。近年的文科综合高考不仅充分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而且重点考查学生运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考查了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与综合能力。如2008年全国高考文综卷第39题中的第5小题就是以土尔启特人回归祖国这一历史素材为背景,设计了“为什么党和政府要长期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一政治学科问题,很好地实现了政治和历史的综合川。这种新的命题方式越来越盛行,这既是高考改革的趋势,又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本身的发展方向,更是知识经济时代对综合型人才素质的要求。要培养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就要采用全面的、多学科或跨学科的新的教学模式,要实施学科知识的渗透教学。
    最后,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历史知识具有重要意义。第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知识容量大、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人文学科,它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唯物主义哲学原理和政治常识三部分内容。每部分内容都有鲜明的主题,而在每个主题中又涉及不同学科的知识,这为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提供了可能。第二,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历史学科在教材的具体内容、能力要求、思想教育功能上联系密切,有“政史不分家”之说。如果能根据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求,让历史学科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横向思维能力,达到知识的渗透和迁移,同时也可以深化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第三,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枯燥的学科,在教学中引用真实、生动、曲折离奇的历史故事,可以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从而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同时,引用历史事件、历史故事、历史典故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政治知识,如可以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朝代之间的交替来解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的辩证关系,这种使政治知识与历史知识巧妙结合、融会贯通,“以史带论”、“史论结合”的教学,可以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渗透历史知识
    要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历史知识,可以在熟悉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对教材原有的历史知识材料加以适当扩展,使历史知识合理地渗透于政治课教学中,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补充相关历史知识,创造渗透机会。
    (一)运用历史事件阐明政治原理
    运用历史事件阐明抽象的哲学原理,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还在一定程度上复习了历史知识,为高考的文科综合“养精蓄锐”,这是一个“一举两得”的办法。例如,在讲《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这一框题内容时,教师可以这样进行:在上新课前,首先展示“辽沈战役”的电影片段,并设问:“为什么这场战役的首攻地点是锦州?”通过这一设问,将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联系到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很自然地过渡到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含义。教师运用“辽沈战役”先攻打锦州这一历史事件来说明这一哲学概念,学生更易于理解。在学习本框题的教学重点—正确处理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中,教师仍可引用这一历史事件依次讲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以及方法论意义“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要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运用这一历史事件贯穿讲授新课的整个过程,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哲学原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通过古今对比理解政治制度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理论性比较强、抽象性比较高的学科。教师在讲授各种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时,经常以“背诵”为主、理解为辅的方式进行,这种教学方式容易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效果欠佳。运用历史知识材料来说明制度,化难为易,既可以使学生信服,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在讲授《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这一框题的重点—我国税收的性质时,教师可首先设置两个间题:(1)不同的社会制度下,税收的性质各不相同。(2)通过分析我国古代的税收制度和现在的税收制度,两者对比得出什么结论?然后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古今税收制度的讨论,并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我国封建社会苛捐杂税的图片;通过大修阿房宫、建骊山墓、筑长城以及因赋税沉重而引发的农民起义,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赋税等历史资料,唤起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回忆,活跃课堂气氛。通过古今对比,突出我国税收的性质,从而坚定学生对社会主义的信心,增强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通过历史知识推导政治结论
    有些政治结论比较抽象,难以用理论、用言语去解释,学生也难以理解,这就需要用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背景作铺垫进行推导。例如,在讲授《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这一框题的一个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时,就可以运用抗日战争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和新中国成立后,广大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光辉事迹有力地证明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然后通过历史的回顾,论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导演一场“时光电影”,把全班同学分为四组,他们分别代表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改良派、资产阶级革命派以及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通过简短而有代表性的表演,推导出结论性的政治知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也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最后得出结论: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形成的,是中国人民经过比较、鉴别做出的正确选择。
    (四)运用历史文化诊释政治内涵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逐步形成的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这种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集中表现为对祖国的故土山河、灿烂文化、历史优良传统以及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将个人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甘愿为国家贡献力量和为民族不惜牺牲一切。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有古代著名的四大发明、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万里长城、现代的长江三峡工程、载人航天技术等无数象征中国人民智慧结晶的灿烂文化。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爱国主义素材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促使他们树立崇高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他们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树立立志报国、勤奋学习的远大理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此外,可以利用一些有代表性的历史古迹、烈士陵园等设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寓历史知识于政治教学中,以达思想教育之目的。
    (五)运用历史故事辨明政治理论
    高中学生形象思维成分大,喜欢听故事、讲历史,教师可以将这种心理倾向引人课堂,结合教学内容精选一些故事,包括历史典故、寓言故事等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把原本枯燥乏味的政治课变成生动有趣的故事课,让学生在快乐学习中明白深奥的政治理论。例如,在讲授《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川时,可以选择赤壁之战片段—《孔明借东风》的历史故事作为案例。在教学中,采用学生说故事的方法呈现“孔明借东风”的片段,并以此为背景设置问题:赤壁位于典型的季风区内,冬季盛行偏北风,赤壁之战期间却出现了局部东南风,使孔明为孙、刘联军火攻曹军借到了东风。怎样理解这一自然现象和孔明借东风的方法论意义呢?在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内容后,针对学生易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或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混同于“整体与部分或全局与局部的关系”,着重讲解“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或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与“整体与部分或全局与局部的关系”的区别,让学生理解“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普遍性”这一难点。
    三、结语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提倡学科间知识的渗透正是体现了这一哲学原理。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历史知识,是我国中学教育势在必行的一项改革任务,它不仅有利于改变政治学科教材、教学枯燥乏味的现象,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横向思维能力。无论是对深化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还是对素质教育的推广、综合型人才的培养等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中学政治教师要转变单一学科教学的观念,不断学习,拓宽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加强学科教研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为实现学科之间的渗透打下良好的基础。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作者:江日青 陆校 [标签: 历史 知识 高中 政治 中的 渗透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试论项目管理模式下的质量管理
    试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问题及措施
    例谈历史与社会“依标施教”应注意的三个方…
    试论编辑加工和校对中的思维差异及转换
    试论编辑惯习的历史建构及其生产
    对历史嬗递过程中苦难的解读——论《古船》
    试论网络文学的研究路径
    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初探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效性之我见
    利用历史课堂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中美高等教育研究取向之历史比较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历史逻辑与实践路…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