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学管理 >> 正文 会员中心
 教育理论论文   基础教育论文   中等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论文   心理学论文   学科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   教学管理
 德育管理   体育论文   地理论文   教育期刊
散文阅读教学可以这样教

原文作者:高培圣

散文阅读教学的课堂类型建构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散文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而形成的具有相应操作价值的教学程序,是解决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脱离的关键点。笔者以为散文的核心是情感,没有情感无法构筑散文的内容。散文阅读教学课堂类型的建构,前提应该是把准散文的情感流向。不同的散文文本必然会涉及情感流向所带来的主题先行还是问题引导,个性解读还是全员经验,以“读”促“写”还是以“写”促“读”等诸多矛盾。为此笔者将散文阅读教学的课堂类型建构分为四种基本类型:以主题为支点的阐释性课堂;以问题为纽带的探究性课堂;以个性化解读为意图的多元化课堂;以言语的习得为目标的再生性课堂。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一些教学实践,来谈一谈散文这一类文体在阅读教学中的课堂类型建构,进而为实现课堂教学的多样性与有效性做一些努力。[论文网] 
   一、以主题为支点的阐释型课堂
  以主题为支点的阐释型课堂,它选文的情感流向往往是比较明朗的。读者可以从选文的标题、选文的作者、选文的首尾文段、选文的主题句等诸多方面捕捉到相关信息。在主题先行的情况下,课堂的建构可以以此为支点,实现“主题引导、主题阐释、主题内化、主题升华、主题回归”一共五个层次的阐释型课堂的建构。
   以老舍先生的《想北平》一文为例,作为读者能比较容易地发现“想”这个字贯穿了全文,是作者的情感脉流。通过解读老舍对北平的“想”,我们便可以体会到“寻常之景量非轻,情到深处语复淡”的情韵。据此,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将这一篇文章处理成“以主题为支点的阐释型课堂”。wWW.11665.COM课堂的主要流程如下:
   1.主题引导
  读了《想北平》这篇文章,你能否用一个字来说一说老舍对北平的情感?
  2.主题阐释
  (1)老舍所“想”的是一个怎样的北平?(阅读4—6个自然节)
  (2)老舍既然如此“想”北平,而且也分明说了那么多对北平的深爱,但是为什么他会一再强调“说不出来”呢?(阅读1—3自然节)
  3.主题内化
  老舍的这种“想”,这种“说不出来”,是一种近乎“偏执”的“爱”,是一种“蛮不讲理”的“爱”。你有体会吗?试从文中找出依据。
  4.主题升华
  老舍的这一份偏爱最终还是定格在了一个“想”字上。为什么他的感情如此深沉,居然笔尖凝滞,竟然到了落泪的程度?
  5.主题回归
  试在横线上填上相关的词,来替老舍先生说出心中的话。
  想 北平
  《想北平》一文,不单纯是一个游子对家乡的回忆和追溯,也是一个战时的文人对“家乡”以及家人的牵念,更是一个爱国知识分子对家乡的深刻忧虑。作者以一种赤子的心态审视北平,将景语、情语融为一体。而作为阅读者的我们在一个“想”中体悟到老舍对这座城市念念不忘的朴素而又温暖的深情。应该说这样的处理紧紧围绕“想”这一主题逐渐展开,课堂以“想”为支点,通过“引导”“阐释”“内化”“升华”“回归”等环节,将老舍对北平的回忆与追溯定格在“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 “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 “在北平,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之类的细枝末节上,情感内蕴逐一得以净化与提升。
   二、以问题为纽带的探究性课堂
  以问题为纽带对散文进行探究,是一种常见的课堂建构模式。这类课堂的选文其情感内蕴往往是复杂的,需要通过主干问题的解决来加以内化。笔者以为对一篇散文的解读,其问题的提出仍然需要围绕一个合理的探究点展开,这样可以避免课堂教学的无序化。这一探究点的捕捉,需要阅读者有一个整体性感知。例如对于写人叙事类散文,可以围绕“其人、其事、其时”来选择一个合适的突破口。拿杨绛先生的《老王》一文来说,它的一个突破口可以是:特殊年代的老王与杨绛一家幸耶?不幸耶?就此我们可以设计以下几个环节:
   1.问题的铺垫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再读一个73岁的老人在1984年写下的文字,平淡冲和,让人默默感动。我想这样一位安详、朴素、真诚的老人一定是一个幸福的人。
  2.问题的提出
  《老王》这一篇文章有一句话大家会比较眼熟:“那是一个多吃多占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可是我们课本里呈现的是:“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问题①:老王的不幸在哪里呢?
  问题②:杨绛先生一家又幸运在哪里?
  3.问题的深化
  问题③:杨绛一家真的幸运吗?有没有不幸之处?
  问题④:杨绛一家与老王之间关系如何?
  (1)是普通的客人与车夫,还是不寻常的主雇关系?
  (2)他们是“朋友”吗?
  问题⑤:作者杨绛为什么会感到愧怍呢?
  4.问题的收束
  那是一个 的人对一个 的人的 。
  以问题为纽带的探究性课堂,往往是抽丝剥茧式地展开主干性问题的。笔者对《老王》这篇文章的处理,以“幸与不幸”为突破口,进而解决“杨绛先生为什么在若干年后感到愧怍”这一核心问题。问题的铺垫,其实是一种有意识地介入。问题的提出,首先解决的是浅层次的阅读需求。问题的深化,触及到文本的深层内涵,是一堂课的重点与难点。在这一环节中,探究是主要的课堂阅读方式。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在这一环节中要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呈现多样化的阅读感知。学生能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解决共同的问题,并在探究与辩论中深化对文本信息的挖掘。至于问题的收束,既是课堂结构完整性的需要,同样也是对全文理解的一次理性思考。
   三、以个性化解读为意图的多元化课堂
  萨特说过,“阅读就是自由的梦”。既然如此,给学生创设更多可发挥的空间,理应是散文阅读教学的一大要义。当然,我们可以对整篇文章,也可以对一篇文章的某一个部分,甚至是一句话,一个词,一个字,一个标点加以解读。

 笔者以为以个性化解读为意图的多元化课堂,它的选文本身应具多样化特征,具备可读性,可阐发、可探究的特色。一般来说,我们可以采用旁批式、读书笔记式来组织课堂。比如刘亮程的《今生今世的证据》一文,学生初读觉得文意模糊,作者的情感难以把握,再读之时能品出丝丝缕缕别样的滋味。这说明这篇文章具备多样化解读的可能。笔者曾尝试进行旁批式个性化解读教学,以“小组发言、个别补充、局部辩论”为主要手段,让学生以“整体性感知、片段式感知、再生性感知”的方式来解读这篇文章。教学中也出现了不少精彩论段:
   1.整体性感知
  生①:人活着,不能自己证明自我存在过。唯有那些生命存在的痕迹,滞留于心中的记忆与情感,才能证明今生今世,已存在过,经历过。过去不懂得珍惜曾经的印记,忽视,淡漠。如今懂了,今生今世的证据却已随时间轰然倒塌,留下自己沉浸在村庄过往的真实。
   2.片段式感知
  生②:读了第七段,我觉得这个村庄

是只属于作者一个人的村庄,一个永远存在于记忆中不可磨灭的村落。文中又提到“土坑的等待”,我觉得它在等待着证据的消失,等待着墙又一截截回去,又成为土中的一部分。而那些喊着号子的人们也终有一天带着他们的“证据”成为土的一部分。被填满的不只是一堵墙,更是一场梦,一份记忆,一个今生今世的证据。
   3.再生性感知
  生③:作者发出的疑问和思考,把我拉到时间的长河中彻彻底底地洗一遍,却仍然不知道应该怎么做。或者说,他让我思考,人生在世是为了让几百年之后的人仍然记得我们,还是单纯为了活着而活着,以一种简单和物质的方式?所以我想当一个人拥有不同的价值观时,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就会有很大的不同吧。人类的规律固然是确凿无疑的,但作者是否知道正是人类丢失在历史风尘中的回忆带走了今生今世的证据。
   片段式感知和整体性感知都是以文本为基础的,是对文字、文章的阐释,是阅读者对文本信息的揣摩与推敲。而再生性感知则是对阅读的拓展与深化,生③所写的文字已经是一种“来自文本、化用文本、出离文本”式的体悟。从笔者的教学实践来看,以个性化解读为意图的多元化课堂学生并不会感到畏惧,甚至可能是一种激发。一个学生的精彩发言会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之效,让课堂在自由的气息中变得醇厚,让文本在看似随意的解读中酿造出别样的滋味。
   四、以言语的习得为目标的再生性课堂
  把握情感内蕴是散文教学的重点,如果能将散文的学习作为一种言语习得,实现课堂维度的再生,自然再好不过。无论是现代散文还是古代散文,它们别具情韵的语言是作为阅读者模仿、咀嚼、化用的对象。比如《听听那冷雨》一文,余光中调动了听、视、嗅等多种感知方式,将少年生活的回忆、古典诗画的意境和现实观感等交融于一体,编织成一曲情感委婉沉郁、意境深广幽远、节奏优美动人的文字乐章。学生在学习此文时不难理解作者浓重的孤独和思乡之情,但似乎又很费解一个远离故土的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深情依恋和赞美。对于余光中这样一个诗人的跳跃式语言,读者会发现剥离出来的一句话,一个词,都带着太多的文化韵味,适合模仿,适合借用,适合化用。把这样一篇文章处理成一节言语习得课未尝不可。
   又如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可以说是写人叙事的典范之作。其中归有光借项脊轩兴衰,写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表达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文章提到一处细节,笔者每次读罢不能自已: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一叩一问写到人痛彻心扉,一言一行令人潸然泪下,悲从中来。最为平淡之处,最为关情,闻儿啼而动了怜爱的年轻母亲的形象,已随时光破碎在尘埃里。笔者以为,若学生能从古代散文阅读中悟得平淡之处见出的真情,品味一枝一叶关乎的温情,那又何惧写作中不模仿,不借鉴呢?就此让学生体悟细节描写的力量,懂得寻常的文字背后渗透的生命力量,实现一次言语习得,这样的教训环节必然也是具备有效性的。
   以上是笔者对散文阅读教学课堂类型建构的一些粗浅的探索与实践。需要说明的是,前两种课堂类型的建构有一种整体性与有序性,相对而言比较容易操作。第三种课堂类型的建构其灵活性更大,也适用于课堂的某一环节的处理。第四种课堂类型的建构整体性相对欠缺,但是具有其存在的价值。经典的散文“学什么,怎么学”,将其落实到言语习得实现文本的再生,进而培养一种行文意识,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必修内容。当然我们也不能简单割裂地看这四种课堂类型的建构,在操作的过程中应注意几者之间的关联,实现课堂的良性运作。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作者:佚名 [标签: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初中英语之阅读理解的教学技巧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初探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教学的策略探讨
    如何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效率
    探析如何提高初中英语阅读能力
    搞定六级阅读短句问答题
    浅谈托福阅读事实信息题的解法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美育的渗透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低效行为及探索
    在阅读教学中提升写作能力
    浅议课外阅读与写作的有效结合
    同位语及其在雅思阅读中的应用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