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学管理 >> 正文 会员中心
 教育理论论文   基础教育论文   中等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论文   心理学论文   学科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   教学管理
 德育管理   体育论文   地理论文   教育期刊
论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就业导向性

摘要: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应主动适应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突出就业的导向性,以化解就业压力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自我探索、自我认知,帮助他们确定职业发展目标,找寻人生发展方向,促进心理素质的提高和人生发展课题的实现,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就业导向性 
   
  大学毕业之后,高职生大多要到企业就业,比本科生少了考研、考公务员等路径的选择。持续多年的大学生“就业难”的严峻形势,绷紧了每一个高职生的神经。作为企业生产一线的工人,高职生又将面临工作单调、薪酬低、升职机会少等考验。 
  与所有的年轻人一样,高职生对自己的未来也抱有热切的希望,同时又存在着对社会对企业了解甚少、过于理想化及就业心理准备不足等问题。如果我们不能有效地加以教育引导,协调并提高其心智发展,不仅将严重影响高职生的健康成长,甚至将影响社会的稳定和谐。 
  所以,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根据大学生的成长规律,突出就业的导向性,帮助学生在确定职业发展目标的过程中找寻人生发展方向,体验感悟人生的意义,促进心理素质的提高和人生发展课题的实现,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以就业为导向,适应高职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的有为之举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这一办学理念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的共识。高职教育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这一人才定位直接决定了高职学生三年后的人生发展走向——到企业就业。wwW.11665.COm换言之,就业率及就业质量是考量一所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所以,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可就业能力”当作主攻方向。 
  “可就业能力”最初只是一个学术概念,国外学者将其界定为“一个人获得首次就业机会的能力、维持就业的能力、必要时获取新的就业机会的能力”。而一个人能否获得或提高就业能力取决于四个因素:拥有的知识、技能和人生态度;使用和开发自身素质的方式;向雇主展示自身素质的方式;寻找就业机会的背景(个人状况及劳动力市场环境)。 
  从“可就业能力”的构成要素来看,学生能否顺利就业,专业知识、技能并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在劳动力市场环境相似的情况下,学生的人生态度、思考技能(包括创造性思维、决策、问题解决、用心观察、懂得如何有效地学习、推理等)、个人品质(如责任感、自尊、社交能力、自我管理、正直、诚实等)以及其他能力,如各种资源使用能力、信息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系统管理能力等,将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就业及其今后的职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不难发现,在以上诸多影响因素中,不乏心理健康教育所涉内容,如自尊自信、人际沟通、自我管理、积极心态等,这些都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与完善。而个性心理品质的完善与“可就业能力”的提高是一致的,或者说是一体两面的。所以,有意识地与学生的就业挂钩,从提高学生“可就业能力”的角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心理健康教育主动适应高职教育改革、以服务为宗旨的有为之举。 
  就当今企业生产管理模式和学生的心理期待而言,如何使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两者之间的落差,尤其应引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高职生接受了多年的教育,心里充满对未来的玫瑰色的梦想,即使再自卑的学生,也希望自己在企业的工作环境、待遇、机会比农民工好一些。但很多时候实际情况并非如此。随着科技和管理的不断进步,现代企业已经将生产流程、工序甚至操作动作都做了细微的分解,流水线上员工的操作是精确、简单、机械、重复的。因此,在这些企业里,不仅劳动没有多大的区别——高职生在薪酬上并没有显示出优越性,而且人的心理忍受极限还会受到挑战——不少学生就是因为无法忍受这种没有多少技术含量的劳动而选择了离开。如何引导学生化解简单、重复操作所导致的心理倦怠和压力以及希望的落差,对高职院校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社会和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不仅是能胜任岗位的,还要是能安心岗位、忠于职守的。在这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完全可以发挥学科优势,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未雨绸缪,以就业为导向,将教育由学校向职场延伸,将关口前移。 
  事实上,许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也正是这样做的,只不过现在还比较多地停留在感性认识和经验做法的层面,有必要进一步强化“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引进先进的高职教育理念,在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手段上探索出具有高职教育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以就业为

导向,切中高职生心理问题的现实刺激源 
  化解学生的心理困扰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教育的初级目标。学生心理困扰的成因很多,表现形式及程度各有不同,以就业为导向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可就业能力”,为顺利就业做好心理准备,可谓抓住了“牛鼻子”,同时也是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初级目标的需要。 
  一般的心理问题通常有现实的刺激源,譬如在生活中发生了一个有影响的事件,个体会对这个事件产生恐惧、焦虑、失眠等情绪,这样的情绪持续一段时间就会形成心理问题。 
  高职生的许多心理问题是因为就业压力而产生的。与本科生不同的是,高职生只有三年的在校学习时间(实际大多只有两年半),两三年之后,他们大多以就业作为自己的选择,升本、考研的学生人数极少。因此,未来的就业前景严重影响着高职生的在校生活和心理健康水平。有的学生因对未来职业及职业发展不甚了解,深感迷茫、郁闷,或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有的学生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什么都去尝试,但都不能坚持,收获不大;还有的学生举全家之力才得以读书学习,但是三年之后不知能否顺利就业,即使就业了,微薄的工资要偿还家庭的举债也是遥遥无期。这类学生在校期间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焦虑、无奈、消极甚至敌对的情绪。 
  有专家指出,未来八到十年,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会依旧严峻,这一严峻的形势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毫无疑问依然是高职学生心理问题的现实刺激源。中央文件指出要“把解决学生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以就业为导向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从学生的心理实际出发,把解决因就业压力而产生的心理问题作为教育的切入点,更贴近学生,特别能引起学生的广泛关注和共鸣,可以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首先,要注重引导学生调整认知,端正心态,正确认识和分析形势,正确评价自我。不少学生对就业形势只是笼统、大概地有所了解,难免会以讹传讹;更有一些学生对自身评价不高,缺乏信心,加重了就业的心理恐慌;还有些学生自我定位不准,期望值过高,增加了就业的难度。针对这些问题,要把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索,确立人生目标,特别是职业发展目标放在首要的位置。 
  其次,要将学生对就业形势的担忧转移到引导学生提高自身“可就业能力”的现实活动和训练中,变压力为动力。很多学生一味地沉浸在对未来的担心和忧虑中,缺少行动力;有些学生则盲目地“左冲右突”,在现实中找不到正确的突破路径。这两种情况都给学生带来了强烈的焦虑感。焦虑是一种指向未来的情绪,始于对某种事物的热烈期盼,形成于担心失去这些期待与希望的思虑之中。焦虑本身并非一种情绪困扰,适度的焦虑有益于个人潜能的开发,但过度焦虑则会成为心理问题,化解它的有效方法就是行动。所以,心理健康教育要通过开展各类心理教育活动,激发学生进取向上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积极参加素质训练、社会实践,在行动中化解焦虑,锻炼能力,提高素质,增强信心,为顺利就业或成功创业做好心理准备。 
  再次,要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人活着就会承担压力,如果说世界上有什么一劳永逸的压力化解方法的话,那就是优化心理素质。所以,要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心理学的一些方法技巧,有效化解就业焦虑,提高应对就业压力的心理素质,从而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初级目标。 
  以就业为导向,促进高职生人生发展课题的实现 
  如果说就业心理素质的提升是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初级目标的话,那么,帮助学生完成“自我同一性”则是高级目标。 
  人的发展是终身的。哈维格斯特提出的人生发展课题的理论认为:人的整个心理发展过程可分为若干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课题,这些发展课题都是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结合的产物,是社会对各个发展阶段的人们所提出的要求,是一个人在一生中的某个时期应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人的发展就是完成人生发展课题的过程。哈维格斯特还认为:个体若顺利完成了某一个阶段的发展课题,就会获得满足感和价值感,并有利于顺利完成以后的发展任务;如果某一阶段的发展课题没有完成,就会沮丧、焦虑、不安,就可能产生心理障碍,影响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干扰下一个阶段发展课题的完成。 
  高职生需要完成的现阶段人生课题主要有:确定未来职业的发展方向,掌握独自谋生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并顺利就业;学习建立并发展亲密的人际关系特别是两性关系;深入了解自我,建立“自我同一性”。对这三项人生课题,学校及学生的态度是不相同的,第一项任务因最为现实而显得尤为重要,都十分重视;第二项任务因关系重大而不得不重视;但第三项任务往往被有意无意地忽视了。殊不知,前两项任务的圆满完成必须以第三项任务为前提,因为如果对自我没有正确的认识

,自我定位不准确,要想取得事业和爱情的成功是很难想象的。尽管“就业难”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有业不就”在高职生中也不是个别现象,究其原因,与学生自我定位不准、自我评价过高不无关系,而这些正是“自我同一性”这一发展课题在职业选择上的表现。 
  被称为“自我同一性之父”的美国心理学家艾里克森认为:“自我同一性”是青年时期最重要的发展课题,这是“一种熟悉自身的感觉,一种知道个人未来生活目标的感觉,一种从他信赖的人们中获得所期待的认可的内在自信”。“自我同一性”一旦形成,个体则会获得一种心理的幸福感,并伴随有一种内在的把握感、何去何从的方向感、确定的预期感以及自我的整体一致和连续之感。如果在青年时期没有形成“自我同一性”,则会导致角色混乱,生活缺乏目标,会时时感到彷徨迷失。对就业顺利的学生进行考察,我们会发现,除机遇之外,他们大都自我观念明确,具有较为清晰的人生目标和就业方向。事实上,这正是“自我同一性”这一发展课题圆满实现的表现。可以这样认为,对高职生而言,顺利就业与否只是一个表层问题,自我同一性的形成才是最为核心的。学校教育应该对这一核心问题予以高度的关注,切不可一“业”障目,片面的技能培养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成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将促进学生的自我完善和终身发展作为终极追求目标。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在这方面责无旁贷,要从学生最为关心的就业问题入手,把“培养综合职业素质,提高就业能力”作为一条明线,以引起学生的重视、兴趣和积极性,而把“促进自我同一性的形成,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作为一条暗线,贯穿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全过程,帮助高职生全面深入地认识自我,认识社会,全面完成人生发展课题,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应遵循这样的逻辑思路:针对现实的就业压力和焦虑,从引导学生自我认知入手,帮助其确定职业发展目标,并促进“自我同一性”的形成;针对学生对未来发展过于理想化的期望值,从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和企业入手,帮助学生在职业发展目标的指引下,确定从事未来职业应培养的主要素质和能力,并制定在校学习期间的行动方案;以心理素质培养和能力训练为主要内容,通过各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调动学生实施行动方案的行动力,帮助学生完善个性心理品质,提高“可就业能力”,并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论文网在线: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作者:佚名 [标签: 心理健康 课件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如何提高高职体育课的教学质量浅析
    高职环境艺术专业教学中空间创意思维培养的…
    论高校改革中的学校效能建设
    科研项目立足加强高职实验室内涵建设之探究
    浅析高职院校普通化学课程有效教学
    加快广东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建立多元化的中…
    浅谈在高职院校开展企业文化教育的研究
    基于高职特色的服装材料教学改革初探
    高职教育课程开发机制探索
    试论高档采煤工作面挂耳朵俯采
    试论高层建筑抗震性能的设计分析
    高职院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模块化教学模…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