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学管理 >> 正文 会员中心
 教育理论论文   基础教育论文   中等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论文   心理学论文   学科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   教学管理
 德育管理   体育论文   地理论文   教育期刊
论教师职业口语的基本特性

摘要:教师职业口语是一种职业语言,是用于教育教学的专门用语。正确认识和理解职业口语的规范性、教育性、科学性、生动性和可接受性,既是教师职业口语的基本要求,又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掌握和训练职业口语的基本技能。 

 

关键词:教师 口语 特性 

  教师职业口语不同于一般口语,它是用标准和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表达的符合教育教学原则的工作用语。教师只有熟练掌握了职业口语,才能产生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许多优秀教师,他们的教学之所以能给学生留下终生难忘的美好印象,除了丰富的知识外,科学、规范、生动的口语表达是一个重要原因。特别是优美的教学口语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神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但要做到熟练掌握职业口语的基本技能,就有必要正确认识和理解职业口语的基本特性,才能较好地完成教育、教学等任务。 
  一、教师职业口语的规范性 
  教师职业口语的规范性,是由教师工作的性质决定的。要想成为一名合格教师,“为人师表”是最基本的要求,口语的示范作用则是重要的一方面。学生之所以对教师有崇敬感和信任感,最根本的原因是教师的言传身教时时刻刻都在影响感染着学生。如果说教师的行为是无声的语言、有形的榜样,那么教师的语言就是有声的行动、无形的楷模。教师口语的示范楷模作用,决定了教师口语必须力求规范。教师用规范的口语教育学生,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素质具有深远的意义。WWW.11665.cOm教师职业口语应当是标准的或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这是最基本的技能。由于教师经常要在教室或更大场所对公众讲话,因此要求声音要有一定力度,宏亮、持久而且强韧,语流通畅,节奏明快,慢而不拖沓,快而不杂乱,语调自然、适度。此外,教师用语规范还表现在遣词造句方面要符合普通话的规则和现代汉语的习惯。即无论叙事状物、说理抒情都要做到用词恰当、条理清楚、表达得体。特别是教学口语,由于受到空间、时间和教学内容的制约,必须避免冗长、啰嗦,而应做到简约、规范。用语规范,还包括语言的纯洁性。要戒绝污言秽语,避免口头禅,尽量使用礼貌用语。 
  二、教师职业口语的教育性 
  教师职业口语的教育性,是由学校工作的总目标和教师的职责决定的。学校是培养人的场所,教师既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又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教师的根本职责是育人。因此,教师的每一项教育教学工作都同学校的培养目标、学生的未来息息相关。作为教育手段的教师职业口语,它的表达内容和形式都必然受到教育目标的制约,从而使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语言信息都带有鲜明的教育性。教师职业口语的教育性不应该理解为枯燥的说教,应该注意随机渗透、启发诱导。因为启发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原则,也是激发学生积极性自觉性的重要手段,是实现教师职业口语教育性的重要途径。 
  三、教师职业口语的科学性 
  学校工作中,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科学性,决定了教师职业口语的科学性。无论是教育口语还是教学口语,都要求概念准确,判断科学,推理合乎逻辑,解说符合客观事物的实际。教学口语如果不科学,讲授不准确,用语失误,那就会让学生产生歧义或误解,结果是违背了教学的本意,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也损害教师的形象。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所以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时必须用科学的语言来表达,做到准确无误、完整周密。不同学科的教学,都有各自不同的知识领域和体系。如符号“o”,数学老师把它讲成一个数值,语文老师把它讲成一个拼音字母,化学老师把它讲成氧原子,音乐老师把它讲成休止符。讲授不同的学科,就要使用不同学科所规定的术语、概念。例如,不能用“橘子皮”代替中医学里的“陈皮”,不能用“钱”代替经济学里的“货币”。教师只有准确使用科学的专业术语,才能使学生学到应有的科学文化知识。
 四、教师职业口语的生动性 
  学校教育的对象是青少年学生,他们较习惯于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正在提高。此外,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也在不断发展中。教师职业口语的生动性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征,有利于教师口语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发挥最佳效率。生动形象和富有情感的教师口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上进心,它在调动学生运用智力心理因素的同时,也调动非智力心理因素参与,从而大大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在教学中,生动的教学口语能调动学生的无意注意,延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也能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理解的程度。教师职业口语的生动性表现在语言形象的活泼鲜明之中,生动的教学讲述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教师职业口语的生动性,还表现在教师注重运用口语修辞来增强语言的表

现力。妥贴的比喻,能诱发学生的想象;精当的设问、反问,能造成悬念,启发学生深究根底;抒情色彩的强烈对比,会激起学生感情的波澜。有时,教师一两句机智幽默的插话,也会开启学生的智慧。这些都会使学生受到语言美的强烈感染,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教师职业口语的生动性也表现在教师在口语中倾注了充沛、真挚的感情。情动于衷而言于表。优秀的教师,总是把自己对事业对学生诚挚高尚的爱溶铸在教师口语中,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学生既获得知识的滋补,又得到感情的陶冶。教师职业口语的生动性同时表现在讲究用姿态、表情、动作来增强口语表达效果。富有变化的态势语,能形象地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不仅可以增强话语的气势,使讲述更加动人,还可以引起学生丰富的联想,在脑海中留下清晰而鲜明的印象。当然,口语的生动性是建立在科学性的基础上的,教师既不能只重科学性而使表达平淡无味,更不能为追求课堂气氛的生动而背离教育教学信息的准确和正确传递。 
  五、教师职业口语的可接受性 
  教师职业口语必须具有可接受性的特点,这是由教师工作的对象决定的。教师口语是针对特定对象为达到特定的教育教学目的而运用的口语,其效果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领悟与接受的情况如何。教师口语要为学生乐于接受,易于接受,必须具有可接受性。可接受性首先表现为教师口语必须针对学生不同的年龄特征、心理需求、知识水平,以充分发挥启发诱导作用,达到最佳教育教学效果。比如,对初中学生讲话,可以浅显、明朗、形象一些;对高中学生讲的话语,则要求严密、深刻、富有哲理。教师职业口语的可接受性还表现在不同类型的口语由于运用目的不同而体现出不同的特点。比如教学口语体现出知识性、鲜明性、制约性、调控性等特点,而教育口语则具有针对性、诱导性、说理性、感染性等特征。教师职业口语的可接受性也表现为在不同学科教学中体现不同的语言特点,如文科用语的形象性、情感性,理科用语的准确性、逻辑性,技能科用语的指令性、演示性等。此外,还表现为对不同个性、不同水平、不同态度的学生运用不同的语言策略、呈现不同的言语特征,等等。最为关键的是,教师职业口语可接受性的要求的实质是教师口语必须从实际出发,具有针对性,以发挥口语的最佳效益。 
  总之,教师职业口语是一种职业语言,是用于教育教学的专门用语,在形式上具有口头性和规范性,在内容上具有教育性和科学性,在技巧上具有生动性和可接受性。形式上,教师职业口语不同于一般的日常口语,它是经过教师提炼的语义连贯畅达,结构严谨,逻辑严密的准确规范的口头语言,是“口头形式的文学语言”,是“口说的书面语”;内容上,教师的社会角色决定了其所运用的职业口语应当具有教育性和科学性;技巧上,生动、优美的教育口语可以使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显示其极强的艺术性,从而产生强大的征服力量,而不是枯燥的说教和耳提面命。作为一位教师,只有熟练地驾驭教学口语、把握并运用它的规律,才能有效地传递知识信息、有力地开启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更为强烈的求知敞望,引导他们步入知识的殿堂,并学以致用,肩负起理想事业的重任。优秀成功的教学口语还能给学生温暖、光明的抚慰,给学生以人格、精神上的积极认可和塑造。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委员会师范教育司.教师口语[m].北京:中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曾云燕.浅谈教师职业口语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4).129-131. 
  [3]李康云.浅谈教学口语的性质、特征[j].阿坝师专学报.1995(1).94-95.

论文网在线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作者:佚名 [标签: 口语 口语 口语 口语 英语 口语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对小学教师进行团体心理辅导的几点思考
    充分发挥教师在自主推荐课中的主导作用
    浅谈初中思品教学中教师怎样贯彻新课标精神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与要求
    语文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高校青年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探讨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低效行为及探索
    浅议在素质教育下语文教师应具备的观念
    “位育“视野下基础教育均衡的教师队伍发展…
    县城高中教师子女家庭教育初探
    论教育学科学硕士培养模式的改革
    在素质教育教学过程中生物学科教师如何华丽…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