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学管理 >> 正文 会员中心
 教育理论论文   基础教育论文   中等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论文   心理学论文   学科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   教学管理
 德育管理   体育论文   地理论文   教育期刊
小议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多媒体课堂的构建与开发的思考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农村中小学多媒体课堂的构建与开发的意义和价值逐渐显示出来。新的课程标准对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他们将迎来新的挑战。 

 

关键词: 多媒体 农村 课堂 建构 

   
   国家教育部在新颁布的各学科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中,特别提出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特别是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条件下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作了专条论述。 
  但是,目前广大农村的远程教育工程和学生计算机普及程度远远没有达到新课程标准实施的需要。普通农村中小学课堂上能够使用多媒体实现教学的,非常稀少。 
  面对这样的情况,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条件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如何构建适应新农村发展和新课程需要的新型的现代化课堂呢? 
   
  一、硬件建设,构建新型多媒体课堂的前提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政府对农村中小学多媒体设备的投入不断地加大,多媒体硬件的建设已经成为学校建设的重中之重,不少有条件的县及乡镇中小学已经配备了如彩色投影、多媒体教室、电子教室、语言教室等,有的学校还建有校园网,不仅建有自己的资源库、音视频库、电子阅览室,而且还随着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专线接入互联网活着通过卫星频道可以收看卫视教育节目。这就为农村多媒体课堂的构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WWW.11665.COm 
  但是,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而且不少地方在硬件建设上缺乏针对性、计划性、前瞻性,使大量的资金投入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因为,学生的课堂学习是随时需要的,各个学科在班级授课制的前提下,都需要多媒体课堂的全程使用。而我们的农村学校甚至城镇学校,能够提供的只不过是一个或者几个多媒体教室,远远不能适应课堂教学的需要。因此,多数情况下学生只有在公开课或者接待课的时候才能去多媒体教室去享受一下。所以加快能让学生上网和与教师进行教学互动的新型多媒体课堂,是当务之急。 
   
  二、教师队伍,构建新型多媒体课堂的关键 
   
  硬件建设,是政府资金的投入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建设,它是新型多媒体课堂构建的前提。但是,要真正实现其价值和功能,还必须加强软件建设,它是新课程资源开发的核心内容和关键。 
  软件建设的关键在于打造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教师队伍。所谓信息素养,就是指教师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能掌握一些常用计算机软件的使用技术,能熟练地利用互联网搜索资料,并基本能制作自己的学科课件、网站等内容的素质和能力。 
  1.应充分了解教师的多媒体应用水平。学校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简单的水平考试等方式了解教师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包括他们对多媒体在学科应用中的态度、看法、操作水平以及在学科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等。 
  2.积极组织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使用培训。根据前期的调查了解,针对教师的实际状况精心组织教师培训。培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分层推进。教师的计算机水平是参差不齐的,一些年老的同志因为过去没有接触过电脑,现在要想让他们在短时间内掌握电脑技术,也是不现实的。学校的信息技术老师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对于基础不太好的老师,应采用基础培训,坚持“以用为主,适用优先”的原则,在应用中学习,在制作实例中掌握基本的多媒体操作技术,同时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其有成功感。 
  (2)分类培训。学科特点的差异对于多媒体的使用也存在差异。如像对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教师,根据他们的学科特点,应加强多媒体影音使用和动画设计的培训,因为这些学科中有很多实验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完成,如果能用计算机模拟实验,那将能给学生更直观的认识。 
  (3)专题培训。介于教师教育教学工作量大、时间紧的因素考虑,可对有一定多媒体使用基础的教师进行针对教学需要的专项培训。 
  3.积极开展多媒体应用成果交流。定期进行评奖和成果交流展示,让教师互相学习、拓展视野,吸取别人的成功经验。在学校的中心机房的服务器上建立资源库系统,分学科建立试题库、课件库、课例库、素材库等,让教师能查询、上传、下载资源,形成资源的“共享”与“互动”。 
  三、高效课堂,构建新型多媒体课堂的归宿 
   
  不管是硬件建设还是软件的学习和开发,其最终的落脚点都应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来。对于传统

的多媒体课课堂的弊端,不少教师都提出了积极的建议。笔者认为,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的多媒体课堂教学存在程序化、模式化的问题。课前教师花很大的力气搜集资料、制作课件,并且把自己的教学思路贯穿其中,学生完全按照老师的思路程式化地听课、操作,这是与新课程提出的“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的观点相悖的。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思维和言语完全是开放的,也可能是跳跃式的,绝不是一种固有的模式。课前编排好的传统的多媒体课件也可以说是电子教案,它不能预见学生的一些新思路和新想法。 
  2.传统的多媒体课堂教学存在封闭性问题。多媒体课堂教学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开放的、网络化的,多媒体课堂教学所呈现的信息应该是多元和开放的。而传统的多媒体课堂教学展示的信息是老师课前搜集整理的信息,反映的是老师的观点,内容上存在单一性。而新型课堂应该面对学生,是学生来获取信息,同时,由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局限性,或者是信息搜集的手段的差异性,会造成学生搜集获取的信息中包含有很多无用信息,这就需要老师起到一个引导和过滤的作用,帮助学生提炼出信息的有用成分。 
  在多媒体教学活动中,如何避免学生产生的“非学习”状态,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很多学生会利用老师让他收集与课堂教学有关信息的机会,干自己喜欢的事情,如上网聊天、打网络游戏等。这就要求教师做一些技术调整,屏蔽一些网站,开放一些大型的、专业的网站、开放校园网的资源库、最大限度地使学生能利用网络技术获取必须的、有用的信息。 
  3.传统的多媒体课堂教学存在机械化问题。新型的多媒体课堂应该是在线互动式的,应该给学生一个充分地、自由地讨论的平台,当然教师也要加入其中,进行一些知识点的提示和点拨,并且也可以防止学生讨论一些与课堂无关的话题,最后通过科学的论证得出结论。 
  针对传统多媒体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新型多媒体课堂教学应突出“开放性”的特点,重视灵活性和非模式化,着力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益。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与新教材配套的教学媒体不断增多。教学中教师将面对多种媒体的选择,在提供的现成教学媒体不合适或不是最佳教学媒体的情况下,教师应根据实际需要,重新设计教学媒体模块,使课堂教学高效、生动地进行下去。 
  如物理教学中关于“连通器”这一节,课文举出了船闸这个例子,但是由于学生大多没有见过船闸,对于船闸是应用“连通器的原理”进行工作不能很好地理解。这时,老师应引导学生去搜集关于船闸的资料与图片;在此基础上筛选资料,制作关于船闸的工作原理设计,如flash动画等;然后,在课堂上展示学生制作成果。最后,老师组织部分学生把这些材料和成果整理出来,制作为专题网页。这样,就基本完成了课程资源的一次开发和利用。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活动过程中,不仅切实地感受到了知识的应用过程,实现了物理课、地理课和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同时,加深了对世界上各类水利工程和我国水利工程建设成就的了解。 
  新型多媒体课堂,应该是一个“收集资料→整理素材→得出结论→展示结果→保存资源”的过程,是师生互动中集体智慧的结晶。 
  多媒体课堂的建构和实施,农村中小学教育面临的新问题,很多问题值得研究和探讨,笔者意在抛砖引玉,愿更多的同仁加入到研究中来,促进新课程标准下农村中小学多媒体课堂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学科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郭红阳、马宏春.新课程理念下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06(10). 
  [3]张霞.运用多媒体促进物理演示实验的教学[j].四川信息技术教育,2008(2).

论文网在线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作者:佚名 [标签: 多媒体 小学 数学 在线 改革 学习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新课程背景下转化数学后进生
    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学的新思考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初探
    新课改语文教学的思考与探讨
    小议办公楼装饰工程中的施工质量控制
    浅谈初中思品教学中教师怎样贯彻新课标精神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朗读训练
    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教学模式研究
    新课程理念与传统教育理论之碰撞与融合
    小议“课前预习”在语文教育改革中的现实意…
    基础教育新课程中如何构建中学数学和谐课
    新课程理念下中学数学教师角色的转变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