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教育理论论文   基础教育论文   中等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论文   心理学论文   学科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   教学管理
 德育管理   体育论文   地理论文   教育期刊
模具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摘 要: 文章认为,应对传统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进行彻底改革。构建“1233”型人才培养模式;对理论课程进行改革,优化教学内容,以项目为载体;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多方面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 模具专业 技能型人才 培养模式
  随着我国模具工业的快速发展,高素质技能型模具人才供不应求。现实是,一方面企业高薪聘请不到适合的实用型人才,另一方面大量的高职院校模具专业的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究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跟学校采用的与岗位需求脱节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关。为了解决模具企业招人难和模具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双重困局,我院决定对传统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进行彻底改革。
  1.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对企业岗位及岗位能力需求的分析,确定了人才培养目标为:掌握模具设计与制造所需的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模具设计、制造、装配与调试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主要就业岗位包括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塑料成型模具设计与制造、模具装配与调试等模具设计师及模具制造技师。结合社会对模具专业人才需求的特点,以岗位需求为依托,构建了“1233”型教学培养模式,即“一条主线”、“两个体系”、“三个结合”、“三个阶段”型的人才培养教学模式。一条主线,即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及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两个体系,即理论课程教学体系与实践课程教学体系;三个结合,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产学研结合、人文社科教育与专业技术教育结合;三个阶段,即初级培养阶段、强化培养阶段、综合培养阶段。Www.11665.coM改革相应的课程体系及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侧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以真实的企业项目为载体,强化学生岗位职业核心能力,提高综合职业素质。
  2.大胆改革课程教学体系
  将所有课程进行分组,建立八大课群,课群是包容一个方面的知识、能力、理论与实践的课程群体,每个课群都以相应的知识与能力为核心,由两门以上的相关课程组成。
  八大课群为政治、军体、外语、计算机应用、专业基础、模具设计、模具制造、选修课群。按照课群设课,组织教学,有利于更有序地按课群形成知识能力结构,突出高职实践应用能力这一主线。
  3.重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3.1教学内容改革
  基于岗位能力的分析,构建了新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以能力为目标,以项目为载体,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确定教学内容,突出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以真实工作任务作为依据,分析生产过程,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按照职业活动选择教学内容,按照行动体系序化教学内容。开展从“产品造型—模具设计—编排工艺—机械加工—数控编程、加工—电火花加工—热处理—模具装配—试模、调整—合格产品”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一体会课程体系,将制图、计算机绘图、互换性、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冲模设计、塑模设计、模具制造等课程通过教学内容有机融合。把课程间的逻辑性和系统性体现在教学内容中,使学生体验模具从设计到加工制造的全过程,打破课程间的界限,将关联课程的知识拼接起来,形成对专业的系统认识,体会所学的每门知识在实际生产中应用在什么地方,如何应用,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实现了知识到能力的转化。
  每门课程内容的选择依据“必需、够用”原则,职业岗位需要什么,就讲什么;需要多少,就讲多少,以实用为度,突出实践性。例如冲模课程中,在计算冲裁力、压力中心、弯曲件展开尺寸等内容时,弱化理论教学,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方法,分别利用autocad、caxa、ug等软件完成;在讲授冲裁排样时,利用自行编写的vba小程序植入autocad软件中,自动完成最优排样;让学生体会企业真实的设计过程中这些内容并不是通过复杂的理论计算得到的,而是通过计算机辅助的方式完成的。
  3.2教学方法的改革
  根据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强化教学效果。根据课程内容和场景,采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现场教学、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注重学生参与,强调师生互动。
  3.2.1实行项目教学
  传统教学模式的主体是教师,教学时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被动地接受

学习,这不仅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能力与素质。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导下的项目教学法,则要求教学双方改变传统的观念和角色。学生在学习中起主体作用,是完成任务的主人,教师则在教学中起组织、引导、促进、评价、咨询的作用。以真实典型的企业项目组织教学,对于专业基础课及专业主干课程要求必须采用项目教学方法,即任务(项目)驱动模式,让学生置身于企业项目的任务下,有目的地学习—提问—解决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加强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在教学过程中,随着一个个任务的完成,一个个知识点的掌握,一个个目标的实现,学生学习专业技术的兴趣浓厚了,自信增强了,不再是满头雾水和一脸茫然,而是始终前进。
  3.2.2现场教学
  对于冲压与塑压设备结构认知及工作原理等教学环节,宜采用先理论后现场教学的方式。先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讲授设备的结构组成,通过动画演示其工作原理,再通过现场教学,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设备相结合,这样既能解决理论讲授的真实感不足的问题,又能克服现场教学无法看到设备内部结构的缺点。
  4.突破常规,全方位实践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体系遵循职业技术教育循序渐进的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单项操作训练到综合系统训练。将实践教学分成课内室验、实训实习、顶岗实习三个部分。课内室验部分穿插在相应课程的理论教学中,是实践教学体系初级阶段,在理论教学中可根据教学需要插入实践教学,例如讲授模具结构时可将学生由教室转移到模具拆装实验室,通过实际动手拆装模具进一步理解理论知识,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再如讲冲压与塑压设备结构及工作原理时,可到实训工厂参观设备,并在专业实训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模具的安装与调试。实训实习系列采取实训专用周的集中学习形式,安排在相应课程理论教学的中间或结束后进行,是实践教学体系中的中级阶段,在实践教学中进一步巩固理论教学的成果。如在进行模具拆装实训时,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各种典型模具的拆装方法的技巧,而且要求学生完成典型模具结构图的现场测绘,巩固互换性、制图、模具设计等理论课的相关内容。顶岗实习是学生在第六学期到校外实训基地参与真实的企业生产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完成就业前的职业技能综合训练,是实践教学体系的高级阶段。
  5.注重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搞好教学的必要条件和保证教学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在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根据“校企业互通、专兼结合、动态组合”和“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并重”的原则,重视和加强专业带头人、专业骨干老师和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近几年来,通过培养、引进和聘用并举,已经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本专业主干课程均由来自企业,具有多年工作经验的教师担任,同时聘请多位企业技术人员做兼职教师。
  6.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推行双证书制度
  随着国家“职业就业准许入制度”的逐步推行,为适应市场对人才资源的新要求,校内课程开发应与地方和行业的就业准入制度接轨,以相关行业标准为依据,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职业准入资格考试,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推行“双证书”制度。比如组织学生参加“现代制造技术三维实体设计(3d-cad)岗位培训考核”,“模具设计师”等社会认证考核,加强岗位技能训练,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卢雅琳.模具专业(方向)课程群建设的思路与实践[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06).
  [2]王正才,熊瑞斌,娄用够,等.基于建构主义的高职模具设计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2(20).
  [3]朱江峰,肖海明.基于工学交替模式的高职模具专业教学改革.中国职业技术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5).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作者:佚名 [标签: 模具 模式 改革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中职金融专业语文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联教联训培训模式在航空专业学员训练中的应…
    天津市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资源共享的…
    基于职前与职后融合理念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论我国中职专业教师培训模式的类型及价值取…
    对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几点思考
    浅谈电子商务专业英语课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浅谈信息化教学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作用
    区域旅游中的旅游英语专业教学探索
    外语专业本科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综合艺术院校艺术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特色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创业模式探究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