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教育理论论文   基础教育论文   中等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论文   心理学论文   学科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   教学管理
 德育管理   体育论文   地理论文   教育期刊
试论编辑加工和校对中的思维差异及转换
摘要 编辑加工和校对活动的目的各有其侧重,由此带来思维方式及其操作的差异。编辑在处理稿件时,要充分认清这种差异并在实践中有意识地及时转换思维方式和操作方式,会有益于提高稿件的编辑加工和校对质量。
  关键词 编辑加工 校对 思维差异 思维转换
  刘岭,广东海洋大学学报编辑部。
  编辑加工与校对有些类似,都要对稿件进行修改,这导致一些编辑在实践中,亦往往在思维方式及其相应的操作上不加区别,在编辑加工中有时过于字斟句酌、拘泥于细节,缺乏对稿件作“鸟瞰”式的总体把握,使稿件谋篇布局、宏观结构及观点论述中的问题隐匿其间,难以得到更为妥善的解决;校对时又容易带着编辑加工时的思维惯性和阅读印象进入,虽然读起来一目十行、畅行无碍,但量和单位的使用、标点、字词、格式等细节的错误和不合规范,往往被忽略甚至视而不见,最终降低了稿件编校的把关质量。事实上,编辑加工和校对作为出版活动的两个不同环节,对稿件的质量把关各有其侧重:编辑加工多着眼于宏观整体,如篇章结构、思想观点的论述等;校对改错更注重细节,如字词、标点、版面格式等正确与否、规范与否。另外,编辑加工与校对改错都会关注语言表达,但编辑加工更着力于语言表达的精益求精,而校对更多关注的是正确与否。总之,二者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共同提升和维护稿件的质量,彼此间互为补充、互不可替代。既然二者的目的和职责迥异,贯穿其中的思维活动和由此衍生的操作特点必然也显著不同,研究并充分认识编辑加工和校对各自的思维方式及其操作特点,并用以指导实践,充分发挥各自的把关作用,对提高编校质量大有裨益。wwW.11665.cOm
  一、编辑加工中的主要思维活动
  在编辑加工环节中,编辑更侧重对稿件结构和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判断和修改。鉴于编辑加工的这种目的和职责,贯穿其中的思维活动必然具有相应的特点。而对实现编辑加工目的和职责起主导作用的几种思维活动进行研究,必然对提高编辑加工活动的质量具有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
  1. 整体思维是宏观把握稿件的基本方法
  整体思维观察考虑事物的立足点是全局与整体,它倾向于对认知客体作整体分析、综合概括的把握,是一种从全局总体着眼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思维活动。
  编辑加工阶段,编辑更多从文章的总体入手来观察、分析谋篇布局是否合理,思想观点论述是否有力,以及整体表达结构是否得当。编辑要从整体上掌握稿件的内容,理清作者的思路,对文章的论点、论据、层次等有轮廓分明的了解后,才能对稿件需调整、修改的地方作出判断,再动笔修改。因此,编辑加工前对稿件通读1~2遍是必不可少的,通读即是运用整体思维的过程,整体思维在编辑加工中发挥着从宏观上判断稿件的奠基作用。
  编辑在审阅稿件时只有运用“整体思维”,树立整体观念,才能从整体上把握、系统地处理文章,不断优化其内容与结构,使之成为精品。[1]
  2. 逻辑思维是编辑加工不同学科稿件的思维基石
  逻辑思维是人们普遍运用的一种思维方式,是人脑的一种理性活动,思维主体把感性认识阶段获得的对事物认识的信息材料抽象成概念,运用概念进行判断,用判断按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推理,从而产生新的思想认识,人脑的这种活动过程就是逻辑思维。[2]
  作者认识的局限、思维的定势以及笔误等致使文稿错误难免,而一个编辑又不可能精通所有专业和领域,逻辑思维由于其普适性,成为编辑加工这一阶段运用最多、最有力的一种方法。编辑要充分运用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和方法,调动所有的知识储备,考察稿件的整体、层次及各层次之间的逻辑关系,且稿件的内容不能前后矛盾,也不能缺少论证的条件,稿件的主题逐层展开要有充足的理由。
  这样,逻辑思维就成为了身为杂家的编辑与身为专家的作者有可能进行对话的基石,这一点说明编辑尽管不可能成为各领域的专家,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可外行变内行,只要善于运用逻辑方法。
  3. 选择性思维是完善稿件的重要保证
  选择性思维是在整体把握和逻辑分析基础上对事物作出进一步比较、筛选、调整的思维模式。
  编辑在加工稿件时,需对稿件进行比较、筛选、修改,使稿件日臻完美,这个过程中选择性思维贯穿始终,是稿件达到至善至美境界的重要保证。一是调整“部分”以优化“整体”。如有的文章

内容不错,但结构不甚合理,需要重新布局;有的材料无法论证观点,需重新梳理材料,使之言之成理,持之有故;二是删除“部分”以服从“整体”。有的理论阐述被重复啰唆的论据淹没,需丰富理论,精简事例,即为了更好地发挥整体功能,应调整或删除“部分”,以服从“整体”的需要。
  编辑加工就是在“选择”的同时,努力达到去瑕疵,求简明的目的,这也是编辑从宏观上把握文章中心,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和安排的过程。
  二、校对中的主要思维活动
  在对稿件的校对中,编辑高度关注的是稿件在语言形式及其他表达形式上有无细节上的错漏,并尽可能纠错补漏。校对的特定目的和职责,也会使其思维活动呈现另外一些特点,并更多地通过另外一些思维活动方式来主导其活动过程。对这几种思维活动方式加以研究,并在实践中注意运用,对进一步提高校对活动的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1. 避免妄改稿件的遵循思维
  遵循思维是被动的,主要是依照和遵从,少有自主和发挥。校对的目的,在于通过校对的特定形式或手段,把稿件完整、准确、美观地传播给读者。
  这要求校对工作中首先必须采取最基本的遵循思维方式,紧紧地跟随原稿走,忠实原稿、遵循原稿、照本改字、不讹不漏,要求校对人员必须按照原稿的内容、思路(总体的和具体发展的)和风格去分析、发现,进而提出妥当的修改建议。若按照自己的想法妄改,是违背校对目的及其职责要求的,因而是不容许的。
  当然,强调“遵循”并不否定“校是非”。“遵循”是基础,在此基础上做好“校是非”,会使稿件质量更趋完美。  2. 猎获微小错漏的微观思维
  微观思维不同于整体思维的“纵览总观”,它致力于对事物微小细节、蛛丝马迹的洞察和发现,是思维活动的范围始终聚焦于细小局部的思维方式。
  校对的目的,决定了篇章论述及结构以及较大意义单位的表述是校对不再关注的对象,校对的职责更侧重在稿件的微观层面,犹如大海捞针,发现局部细节的错漏,如字词、标点、页码、编号、注释、表题等多个“零件”,这些“零件”大都是细枝末节的微观要素,校对寻错重点就是猎获这些微观要素中潜隐的错漏。
  校对工作中,只有树立“校错如校雠”的理念,运用微观思维,细辨详察,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角落,才能真正达成“零差错”的工作目标。
  3. 突破编辑思维定势的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是从相反的方向去思考同一个对象、同一个问题的思维方式。
  校对致力于在微观层面细辨明察,主要目的就是查找错漏,并予以纠正。纠错是校对工作的基本职责,校对过程就是一个不间断地对稿件中的错误进行厘择和纠正的过程,以质疑为特征的逆向思维活动因此贯穿于校对行为的始终。
  编辑在校对中,要善于挣脱思维定势的消极束缚,从对立的立场出发,反向调换思维方位去思考,思路就会另辟蹊径,容易发现编辑加工思维状态中不容易发现的“思维盲点”,这就是非重复叠加的思维形式给稿件校对活动开辟的新空间,这也是校对活动在稿件质量把关中始终不能混同于编辑加工而发挥自己独特作用的重要原因,它可以有效解决编辑加工后稿件中仍然存在的差错。
  因此,编辑需要逆向思维补其不足,通过逆向思维来冲破思维定势的误区,使质疑——排疑贯穿于校对活动全过程,从而将隐藏在思维定势中不易觉察的错漏一一猎获。
  三、编校思维体现在操作上的各自特点
  1. 编辑加工思维体现在操作上的特点
  (1)通读。编辑加工的目的和思维活动特点,决定了在编辑加工过程中,通读全篇稿件是稿件加工前必不可少的操作环节,只有通过“纵览总观”式的通读,才能从整体上感知稿件在篇章结构、逻辑论述上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并为进一步的选择、调整、加工奠定基础。因此,通读是编辑加工中不可缺少的操作环节。
  (2)重在“文意”。编辑加工的目的和思维活动特点,亦决定了编辑在阅读方式上更侧重对稿件意义的把握,不管是编辑加工前宏观大略的通读总览,还是进一步加工时的分析研判,增删调整,尽管细致认真,但阅读中无不以意义为单位进行,编辑的阅读重心在于“文意”,以求整体感知书稿内容,无须一字、一符地细读详察。通常把句子作为阅读单位,快速扫视甚至跳跃式阅读,称为“线性阅读”。[3]对稿件中不影响意义判断的细枝末节

形式上的东西往往一跃而过,这样能反应敏捷,快速地把握意思,并更好地从整体上把握布局、思路、论述等。
  2. 校对思维体现在操作上的特点
  (1)重在“形式”。校对的目的和思维活动特点,决定了校对更多重在细辨稿件形式,非常强调阅读之“细”,要求“一字不略过”“细辨乎一字之微”,以求猎获字里行间的错漏,须把字、词、词组、公式、数码组、标点符号等作为阅读单位,逐字逐符地阅读,称为“点性阅读”。[4]因此,校对在操作时须改变整体感知的通常阅读习惯,采取切分式的方式,将句子切分成更微小的阅读单位,如词、词组、公式、符号等。其中形似致讹、音同致讹、义近致讹是汉字出错的三条主要规律,在“点性阅读”时尤需注意,以明察相似对象的细微差别。
  (2)增加对校对点的注视时间。在校对中应适当控制眼动速度,因眼动速度太快,对字符形体感知的清晰度会下降,太慢则又导致校对速度过慢,眼动速度可根据个人的视力敏锐、技术娴熟、积累深厚情况和稿件内容作适当调节,总体上应适当慢于编辑加工时的阅读速度。同时可增加回视运动,即注视点跳回已经读过的部分,以加深对字词的印象,有助于发现并解决不一致或重复啰唆之类的问题。
  (3)控制内部思维速度。编辑加工稿件时,由于反复研读、深入思考,已对稿件形成了特定的思维框架,当再度面对同一篇稿件校对时,很容易不假思索地又沿着同一思维路径思考和处理,这种状态类似于“自动应答”,[5]会导致内部思维的速度加快,这就是通常所说“反应敏捷”。内部思维速度越快,对注视点之后的若干文字凭思维惯性和阅读经验感知得越多,由于这些感知的文字仍在注视焦点之后,所以此时只能感知字符形体的大致轮廓,错漏也因此容易被忽略。所以,在校对中有意识控制内部思维速度,是提高校对质量的有效办法。
  四、编辑加工和校对的思维和操作转换
  1. 充分认识编辑加工和校对的思维及其衍生的操作差异,在编辑加工时,注意遵循编辑加工时的思维方式和操作特点,从而有效提高编辑加工对稿件的提升和把关作用;在校对时,又要充分注意并运用校对的思维方式和操作特点,从另一个层面和角度有效保障稿件的质量。
  2. 把握工作节奏,避免长时间的、单调机械的刺激带来的疲劳。从心理学角度看,长期重复的单调刺激会导致大脑疲劳。编辑加工过的稿件,可适当放一放,通过冷却的方式降低对材料的熟悉程度和减弱思维定势,同时使大脑皮层不致过度疲劳。待大脑恢复状态,材料的新鲜度有所回升时再行校对,更有利于在校对时捕捉到错漏,从而提高校对的质量。
  总之,编辑在处理稿件时,只有充分认清编辑加工和校对活动的目的、思维方式及其由此衍生的操作方式各有其特点,并在实践中有意识地区别注意和及时转换,稿件的编校质量一定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祝颖. 学报编辑基本思维方式探略[j].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0,13(3):88.
  [2] 张蓁. 创造心理探秘[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107.
  [3] [4] 周奇. 编辑阅读与校对阅读比较研究[j]. 出版科学,2008,3(16):21.
  [5] 梁良良,黄牧怡. 走进思维的新区[m].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89.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作者:佚名 [标签: 校对 差异 西方 差异 西方 差异 西方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试论项目管理模式下的质量管理
    试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问题及措施
    试论编辑惯习的历史建构及其生产
    试论网络文学的研究路径
    试论作文训练的一条新思路
    试论情感语言节目主持人万峰、钟晓的语言特…
    试论辅导员在军训期间强化学风建设的方法和…
    试论离心泵的日常维护及故障处理
    试论高档采煤工作面挂耳朵俯采
    试论高层建筑抗震性能的设计分析
    试论敦煌舞与民族舞的审美相同点
    试论新时期小学数学课程创新教育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