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教育理论论文   基础教育论文   中等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论文   心理学论文   学科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   教学管理
 德育管理   体育论文   地理论文   教育期刊
西方园林游宴活动的图像表现例析
摘要:游宴是一道人类特有的追求口腹之欲和精神欢愉的文化景观,也被西方各个时期画家作为视觉艺术的题材而诉诸笔端。古代埃及奈巴蒙墓室壁画表现了最初的种植园形态,并间接折射出主人的游宴生活;古希腊、罗马时的园林饮宴图像反映出当时人们的享乐观念,宴乐成为一种流行的社交方式;欧洲中世纪时期,表面上奢侈和娱乐等人性欲望在日常生活中受到贬抑,但贵族庄园依然存在以宴会和狩猎为内容的娱乐生活,相关图像中既反映现实生活又富含深层隐喻;15至18世纪园林游宴图像充满了人文主义精神,洋溢着一种浮靡欢快的享乐气息,反映出当时贵族阶层生活的浮华和闲适;工业文明时期,园林宴乐活动和图像呈现出现代性的气息,折射出当时民众的行为、时尚以及画家精神世界中关于新时代社会、人生的深刻理解。
  关键词:美术史;西方;园林;艺术作品;游宴;图像表现;审美意义;文化特征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识码:a
  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园林往往成为承载行乐生活的重要的容器。园林所具有的各种物质建构和氛围不仅刺激了人们行乐的欲望,配合行乐行为的施行,更形成了一种别样的享乐价值观念。这种行乐模式在东西方不同文化形态上,虽有着各自的渊源,但在具体人类行为表现上却具有一定的同质性。即不管何种文化背景下的人们,意识深处都潜藏着对理想栖居空间的追寻和对欢娱这一人性本真欲望的满足。
  庄子在《至乐》中说:“夫天下之所尊者,富贵寿善也;所乐者,身安、厚味、美服、好色、音色也;所下者,贫贱天恶也;所苦者,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味,形不得美服,目不得好色,耳不得音色。www.11665.COm”可见,在庄子的意识中,人们对“乐事”的理解主要关乎身体安逸、美味、美服、美色和音乐等方面。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中记载:“元日至于月晦,并为酣聚饮食,士女泛舟,或临水宴会,行乐饮酒。”说明在这一特殊的岁时阶段,行乐生活囊括了饮食享乐和精神放纵等多种内容。在人们的社会礼俗和闲暇生活内容中,游宴是最为常见的形式。美味无疑是每一场游宴活动的核心,若是发生在园林中,再辅之以演乐,就更令人迷醉神往。
  与游宴活动在中国行乐文化传统中的重要地位一样,西方生活史中的游宴活动也蔚为大观。古罗马时期,民间十分盛行游宴思想和风习。在让一诺埃尔·罗伯特的著作中,提到了当时塞内加给卢奇利乌斯的书信中的一段言语:“‘美德、哲学、正义’,都是被夸大了的空洞字眼!享受生活,是唯一的快乐;吃美食,饮美酒,享富贵,这才是生活。要记住,人生有时,总有一死。日月荏苒,韶华无返。还犹豫什么呢?聪明、才华有何用?年岁不饶人,欢乐不常有,能乐且乐,这样才活得潇洒,才能超然死亡的恐惧。……”而古罗马人的生活文化观念要追溯到古希腊文化中。事实上,在希腊文化中,关于行乐生活的主要内容就包括以美酒、美食为消耗对象的饮食活动,追逐异性带来的情欲之乐,自然中的游憩之乐和诗歌与音乐等艺术之乐。而古希腊、罗马的文化后来又成为欧洲各国生活文化的源头。所以,游宴在任何国度都是一道人类特有的追求口腹之欲和精神欢愉的文化风景。这一文化景观也成为视觉艺术的题材,被西方各个时期画家诉诸笔端。
  一、古埃及墓室壁画中的园林及宴乐
  在埃及古王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以种植为主,供给生活的实用性园林。人们在尼罗河谷地,构建面积较小的封闭空间用于种植,并精心设计灌溉设施。及至新王国时期,游乐性园林方才出现,为远离劳作的法老家族等服务。
  在古埃及18王朝时期的王公的宅园中,都刻意地建造了供人行乐的基本设施,如四周围绕着花草树木的水池和凉亭。园林大多呈几何式构图,分布着严整的水渠,不仅用于灌溉,也刻意让人亲水游览、垂钓和射猎水禽。有的水池十分宽阔,甚至可以供主人划船。
  园林中宴乐活动最早在古代埃及的壁画中就有所表现,具有代表性的是阿美诺菲斯三世(amenophis,前1412-1376)时代的一个大臣奈巴蒙(nebamun)的墓室壁画(图1)。这面壁画看上去好似一幅古代园林的平面图,但植物、动物和人物的安排却采用了平视角度。在现代人看来,画中空间透视关系出现了矛盾、交叠和错位,可以理解的是这却可能是当时有效或通行的表现方法。要呈现的画面要素和所要传达的信息十分明确而充分,园林的整体艺术意象十分饱满完整,充满盎然生机

欢愉气氛。从中可以看出当时园林的基本格局,这是一个兼具种植和养殖功能的花园,园子的中心是一个规则的矩形池塘,用于储水灌溉,来自尼罗河的水源源不断地滋养着整个园子。灌溉池四周呈对称式种植着各种各样的果树,如椰枣、石榴、无花果等;池中有莲花等水生植物;鱼儿往来穿梭,各种喜水禽类也在池中栖息。画面中,水池的右上角设置了石桌,可以想见是主人在园中休闲享乐的设施。仔细审视画面,我们可以发现在壁画中右上角处,一名女子正在往石桌上布置酒类和水果,水果显然是刚刚从池边的果树上采摘下来的。可以推断,这是在为主人的饮宴做准备,尽管没有直接刻画主人饮宴的场面,但已经足以引发观者想象出主人在炎夏之际,置身树荫之下饮食享乐的情形。
  二、古代希腊、罗马壁画中的园林宴乐
  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园林,从注重实用性的种植园形式逐渐向游乐性的花园形式转化。人们在园林中的活动也由最初为获取生活供给的狩猎、农耕转化为对园林的游览和欣赏。对花的色彩、形态、芳香的审美欣赏和对品种的追求为人们所热衷,园林中的设施也进一步通过精致的材料和艺术化装饰加以完备。同时,人们在园林中的饮食娱乐活动得以滋长,相应的图像表现也较前丰富了。
  古希腊利奥波德家族墓室壁画(图2)表现了园林中的豪华生活,画面中的享乐主体极有可能是墓主人本人。这应该是以现实生活为原型而创制的一幅饮宴场景,人物之间的树木装饰范式与古代埃及园林中的表现相类似,带有种植园的特征,植物与人物一起被纳入一个平视的视觉透视空间中。贵族男女聚集在花园中,支持我们这样推断是他们周边的花木。他们在铺有毯子的石台之上或卧或坐,享受着宴饮的快乐。与中国某些汉代墓室画像砖、石中的饮宴内容相似,墓主人的园林宴乐并不局限在纯粹的饮食上,还有娱乐活动穿插其中。“持水罐和酒杯的斟酒人在一旁忙碌。乐师为他们演奏双管风笛和七弦琴。宴会在露天举行,或是在特意支起的帐篷中。和埃特鲁斯坎特有的风尚一样,宴饮者、侍从和演奏者都摆出夸张的动作和不自然的手势。后墙右方睡椅上的男人举起一只蛋,这是重获生命的象征。画面氛围轻松愉悦,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环绕生命、食物、美酒、音乐和舞蹈的欢快场景,而不是阴郁忧伤地对死亡进行沉思和默想。”弗雷德·s·克莱纳等对这幅壁画的陈述和阐释,使我们发现,在对待死亡的问题上,古希腊人似乎也在秉承着视死如生的观念。墓室中描绘这类园林宴乐图像的目的显然也不是用来给生者做艺术欣赏的,而应带有巫祝的意识,即希望死者到另一个世界依然享受富足舒适的生活。这一点说明,中西方早期丧葬意识上存在着相似性。  古罗马人在相当程度上接受古希腊文化,沿袭了希腊人的生活方式。特别在古罗马贵族的郊外庄园生活中,奢侈豪华,享乐氛围极为浓重。享乐生活形式也可谓丰富:宴饮聊天、漫步休闲、栽花种草、享受日光浴。夏天,他们喜欢把躺椅拉到柱廊环绕的内院下面或是花园里用餐。为了避免搬动家具的劳累,在花园里设置了石桌,周围环绕着刻有花纹的石躺椅。可以想象,在炎热的夏季,人们置身于葡萄架或花架下的荫凉中,享受美食的惬意场景。富人们喜欢一边吃着美食,一边欣赏音乐、舞蹈或戏剧等艺术。考古学家威廉敏娜·雅舍姆斯克提到在卢克莱修(m,lucretius)家发现的两幅壁画,反映出当时室外进餐时的欢快情景:一幅描绘的是丘比特和普赛珂在阴凉的躺椅上欣赏一个女孩在单管旋律的伴奏声中翩翩起舞;第二幅也是描绘单管音乐给这样的场合增添的欢乐。
  古罗马时期的庞贝人愿意花大气力来设计和建造花园,甚至希望和希腊化时期的王宫贵族一较高下,里面种植着各种各样的花卉和树木,俨然一座公共大花园。一位名叫朱丽亚·菲利克斯的贵妇府邸占据了全城整整一个街区。罗伯特·艾蒂安这样描写道:“府邸中央有一个花园,还有几座喷水池。整座建筑都点缀了装饰性的植物。……柱廊的院子,由细长而有凹槽的大理石柱,以及柯林斯式的柱子构成,座落于餐厅入口,餐厅是整座房子中最高贵的建筑,有几张漂亮的大理石躺椅供宾客使用。屋子尽头的墙面,用贝壳、石块等拼贴出山林女神的模样。喷水池的水缓缓流泻在大理石台阶上,带来阵阵使人心旷神怡的清凉感觉。……朱丽亚小姐还不满意,她在花园里安排了一个更有田园风味的夏季餐厅,安放了砖砌的床和桌子,全都漆上了鲜艳的

色彩。”至于她宴会中的食物之丰富,府邸墙上壁画中的场景描绘是最好的注脚:水晶玻璃盆中,满是各种新鲜水果。桌子上放着青铜盂,盂上有汤勺,此外还有一盘鸡蛋和酒壶,以及墙上悬挂的禽类野味。
  除了建在城市中的宅邸,富豪们还在乡下构建用于享乐的别墅。共和末期开始,尤其在罗马帝国时期,别墅已成为真正的娱乐殿堂。西塞罗、小普林尼和贺加斯在乡下都有自己的别墅。通过对温尼菲尔德建筑设计图的复原,可以发现别墅内的享乐设施齐备,豪华的餐厅和卧房面向大海或湖泊,主人和宾客可以惬意地饮宴和休息;有蒸汽浴室和热水游泳池,可以边游泳边观赏大海;有美丽的花园可供人们漫步。罗马人在别墅中欢愉生活类型多样,而卢库卢斯最喜欢在别墅的禽舍旁烧烤野味,享受美食。在庞贝城遗址富豪府邸的墙壁上,保留着不乏精美写实的壁画。壁画常常描绘希腊神话的内容,但更主要的是主人希冀的理想生活。在壁画内容的安排中,人们常常将花园风光、建筑图景、人物活动以及器皿和饮食做为单独装饰单元来表现。因而,关于人们在园林中的生活,我们只能通过一系列单独的艺术表现来进行蒙太奇式的意象联想。就园林中的饮宴而言,我们会将石桌上摆放的食物、酒类和水果等与美丽幽静的花园结合起来,而其他壁画单元中的人物必然是饮食行为的主体。在女富豪朱莉亚·菲利克斯府邸中的一幅壁画中,饮宴所需的酒壶、酒瓮、汤勺、蛋类和做为野味的画眉鸟被精细地描画出来,主人的日常饮食情况由此可见一斑。
  据考证,古罗马富人的宴会丰富而盛大。宴乐的意义在于社交,而不仅仅是暴饮暴食。在宴会中,“客人应发表他们对一般性话题或高层次观点的看法或给出一个他们生活的摘要。如果主人家里有个家庭哲学家或家庭教师,主人会请他们发言。在宴会过程中,会有音乐(伴着歌舞),有专门为此场合而雇的专业音乐师演奏。”对古希腊人而言,“这是一个吃喝的机会,至少也是一种社交的表现,最理想的宴会厅应该像一个文学沙龙而非一个餐厅……”。
  三、中世纪《爱园中的盛宴》图像及隐喻
  欧洲中世纪时期,提倡禁欲的基督教教义规范着教徒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表面上奢侈和娱乐等人性欲望在日常生活中受到贬抑。但事实上,多样的园林形式和欢娱的园林生活依然存在。加洛林王朝的国王下令开辟休憩游赏公园,法国封建主诺曼底公爵威廉(约1028-1087)征服英国后,取得统治权的诺曼底贵族将精致的东方园林文化和生活情趣传至英国,便大力开发庭园的娱乐性。范居尔埃这样介绍当时的庭园:“中世纪时代,除供玩赏的花园外,庭园大体可分为三类:玩赏用苑囿、实用菜囿与修道院或妇女在家宅旁边经营的种植药草的空间。第一类花园在15世纪有许多不同的形式:长方形或正方形四周环墙的小花园,或园中有栅栏围起来的草地,有田畦般羊肠的小径、喷水池与略高于地面的花圃,甚至还有装饰性的果树——一切都为了从踏出房子或台阶即可看见让人称羡的美景。……事实上,人们开辟这种装饰性强而构造复杂的果树园,纯粹是为了奢侈的功用:果树开花时供人欣赏,且果树园多在池塘或水池边,人们可在树荫下散步。”
  中世纪园林在文化层面上负载两个隐喻的范式,在概念和形式上各有不同。秘密花园又可谓幽闭的苑囿(hortus conclusus),被选为教廷的象征;欢愉之园(hortus delieiarum)则是王公贵族的偏爱,是与世隔绝享受天国之乐的花园,ⅱ王是人间乐趣的泉源。如范居尔埃所理解的,修道院是保存艺术和科学的中心,同时也保存了菜园和草药园。教士们在同中浇灌管理,自给自足,灵魂受到《圣经》中所提及的那个上帝应允但又失去的乐园景象的招引和洗涤。而西罗马帝国衰亡后的几个世纪中,作为统治阶级的贵族在城堡中营造了封闭而受保护的花园,保持了花园作为玩赏的传统。整体看,所有的花园、果园,玩赏或狩猎用的院子,都因为时局不安而筑高石墙,或建造密布的篱笆、修饰的树丛以起防卫之作用。
  中世纪的法国爱情长诗《玫瑰传奇》,首先由纪尧姆·德·洛里斯在1230年完成,后来让·德·默恩又在1270年至1280年间,以不同的风格,在吟游诗人的典雅之爱观念的诗歌基础上写成。作者创作了爱人和玫瑰之间的一个复杂的浪漫寓言,在试图摘取玫瑰(实现爱情的征服)的过程中,花和她的侍者代表着在被追求过程中女士和她的感情。
  这部中世纪寓言诗,从侧

面传递出当时园林的幽闭性。但幽闭的园林中却蕴藏着情欲上的热烈欢宴。在德·洛里斯所写的这部诗中,第一部分,“情人”(骑士)复述了他的梦境,以赢得了女士的一个吻为结束。在这个梦中,情人(骑士)发现一个有围墙的花园,并且多亏一个美丽的年轻女子而得以进入。他遇见了代表美丽和宽宏等尊贵价值标准的舞者。在花园里,他走到了爱泉附近的一个漂亮玫瑰花坛。被爱神的箭刺穿后,他打算摘取曾使他意乱神迷的玫瑰花蕾。“爱”向情人(骑士)解释,他应该如何进行引领自己,并且他将感受到复杂而矛盾的情感。在“热情期盼”的帮助下,情人在荆棘丛中开辟出道路,并遭遇到“危险”和他的盟友——“诽谤”、“恐惧”和其他的东西。他的欣喜是短暂的,正如默恩(meun)写的诗的第二部分中他面对的阻力。情人开始了新一轮征服所爱之人的心的进程。隐藏在“爱人”内心的“热烈盼望”被压抑,而代之以猜忌。诗中在描述这场长期和艰巨的争取过程时,穿插了不少说教式的文字。象征禁欲技巧和舆论诽谤等的城堡最终被摧毁,骑士得以进入花园墙内,对“爱人”释放“殷勤”和“慷慨”。而守护“爱人”的女士则约束着“爱人”的热烈春心,提出关于女子们的餐桌礼仪和服饰上的建议,主张他们不必忠实于唯一的男人,因为男人天生是靠不住的。“情人”获准入去见内心热烈的女子,但正面临着危险,因为“羞耻”和“恐惧”始终牢固地监禁着她的“热情”。面对这些压力,“情人”在维纳斯(肉体的爱)的帮助下调动他的军队攻击城堡。维纳斯将城堡点燃,迫使“危险”、“嫉妒”和它们的同伴逃离。在朋友“诚实”、“怜悯”和维纳斯的帮助下,他成功地征服“贞操”和满足了自己愿望。1440版的《玫瑰传奇》封面中的图画,优雅地图解了这一求爱情节。延续了园林中爱情追求的主题,但却回避了餐桌上过于直接而粗俗的肉欲表现,而以一种优雅的园林游乐图像叙事陈述了作品的情节。  一幅15世纪的版画(图3)转借了这一主题,描绘了中世纪贵族庄园中的宴会和狩猎等娱乐生活,此时社会处在中世纪的末期。在世俗的贵族群体生活中,宗教的肃穆性荡然无存。画面表现了热闹的饮宴场景,但实质上这只是一场视觉形式上的宴饮。以栅栏围成的园子显然是对“爱园”的暗示,主题延续了骑士之爱。画面的前景描绘充分表明,这是一幅讽刺贵族骑士爱情的作品。它以一种不加掩饰的表现形式,直接揭露出道貌岸然的贵族生活中的低俗、猥亵的虚伪本质。在封闭花园中布置着餐桌,放置着饮食和各种餐具,但人们的注意力并不在宴饮。两个贵族男子一手持酒杯与女子推杯换盏,另一只手却在恣意地抚摸着女人的乳房,颇有性挑逗的意味。画面下方,另一个穿着优雅衣服的妇女撩起一个相貌丑陋的男子的长袍,露出他的生殖器。画面上方背景中正在发生骑士狩猎的场景,老鹰栖息并盘旋在屋顶上的场景也似乎暗喻着前景中淫荡的征服过程。在画面的右下角便是点明故事所发生的特定空间的“爱泉”,这一符号性视觉图式在其他类似题材的图像中也存在。总之,发生在密闭的爱园中的这场欢宴,意在表明骑士们对爱园中淑女的成功征服。
  四、15-18世纪的园林游宴图像表现
  以饮食为内容的图像在西方视觉艺术中十分常见,从文艺复兴早期直到后现代时期的绘画作品中包括了各种场合的进餐景象,小到户外小摊的小吃,大到三巡五味的加冕盛宴。进餐的地点也多种多样:有人在森林里野餐,有人在农家小院的壁炉边,有人选择兴起于18世纪60年代的巴黎现代餐馆,还有人坐在家里高贵典雅的餐厅中(在17世纪晚期之前,家里很少有专门用于进餐的房间)。肯尼斯·本迪纳提到户外用餐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户外摆好餐桌进餐,另一种是在户外席地而坐进食。这都是当时的普遍存在的现象,因为至少在18世纪之前,吃饭没有固定场所。餐桌是可以随意放置的。天气暖和时,人们常常到户外吃饭,这既是件乐事,也是生活必需,并不是一种特殊的进餐形式。桑德罗·波提切利1483年画了四幅组画,描绘了老实人纳斯塔基奥的故事,其中有户外进餐的情景;佛兰德斯画家老彼得·博鲁盖尔的著名作品《农民的婚礼》则展现了当时北欧农村婚礼时,人们在户外用餐的场景。而在上流社会中,贵族或富豪们把在园林中举行宴会做为社交活动的一种方式或内容,这类活动也频繁地被当时的画家所描绘。
  一幅由宫廷画家布歇设计的挂毯《安娜与国王》在1510

年织成,挂毯表现的是花草繁茂的南特城堡中,1499年1月,时为奥尔良公爵的路易与布列塔尼的安妮举行的订婚宴会,这是一桩典型的政治婚约。因为在1476年,路易曾与他的侄女法兰西的让娜订婚(路易的堂兄法王路易十一之女)。让娜很虔诚但却是个残废。1498年当法国国王查理八世无嗣而终后,这个婚约被取消了,路易与查理八世的遗孀布列塔尼的安妮结婚并得以继承王位即路易十二。安妮是布列塔尼公爵弗朗索瓦一世的唯一继承人,路易十二与她的政治婚姻确保了布列塔尼和勃艮第两公国留在法国版图之内。在布列塔尼的安妮去世后,路易十二最后娶了英格兰国王亨利八世的妹妹玛丽·都铎。画面构图十分饱满紧凑,颇具装饰性,挂毯的纪念性意义十分明了。画面中别墅之外树木繁茂,鲜花盛开。草地之上的餐桌边,三位贵族女子陪坐一边,路易与安妮相视而坐,执杯对饮。画面右前方一名仆从正在斟酒,左后方另一乐师正在演奏,左前方一对贵族男女正在亲昵拥吻,正下方一条猎犬眯着眼睛伏在泉边的草地上,似乎对身后的一切毫不热心。知道了画面的历史背景,让人似乎从中体会到这场宴乐的实质,热烈场景仅是表象,背后却是严酷的政治权谋。
  威尼斯画派的创始者贝利尼的著名作品《众神的盛宴》(图4)无疑是以当时人们野餐的现实生活场景为蓝本创作而成的。作品题材出自希腊神话,但画家并没有刻意渲染各位神祗高高在上的神性,反倒使之洋溢着普通人的性情,充满了人文主义精神。这个题材取自古罗马诗人奥维德的《岁时纪》,其中描写了众神的一次宴会。山林水泽女神带来一罐葡萄酒,一个孩子正从酒桶中倒酒,成对的众神正在玩着爱情的游戏,熟睡的女神裸露着乳房引来好色的目光。下午甜美的光线轻柔地笼罩着众神,触摸着彩色织物的表面、光滑的肉体以及铮亮的金属。贝利尼将威尼斯画派的欢乐气氛与来自柔和、微妙而和谐的色彩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人物温暖与华丽的色彩背后,树木苍翠的偏冷的绿色调将背景延伸到远方;在右侧,树木掩映之下形成了一道绿色的屏障。田园里幽静的气氛为那些不朽的众神提供了一个享受无尽欢乐的场所。尽管贝利尼从古希腊罗马艺术中选择了几个标准的人物形象,比如头顶水罐的山林水泽女神和斜躺在右下角的女神都显得非常高贵,但整个奥林皮亚众神看上去就像一群在天国树荫茂密的林间空地聚餐的农民。他们似乎是生活在同一个村庄的乡亲,在各自的劳作过后凑在一起休息。从体格、相貌、比例和装扮上看,他们并不具备神的完美,而是混同于普通人。或许贝利尼意在通过这样的描画来呈现出诸神像人一样具有无聊、粗鄙和喜怒哀乐等性情。在画中,众神的注意力集中在一场正在进行的恶作剧上。画面右边,坦胸露怀的女神洛提丝倚在树下的石墙上正在小憩,普里阿普斯萨经不起肉欲的诱惑,试图悄悄地将洛提丝的裙子掀起来以窥春光。正巧驴子的叫声惊醒了洛提丝,而使其恶作剧归于失败,从而导致引起了在场诸神的哄笑。
  17世纪,法国皇室和贵族园林的兴盛成为当时特权阶层享乐生活的明证。1656年,时任法国财政大臣的福凯开始建造沃一勒一维贡特府邸花园。这一工程动用1.8万名劳工,历时5年,为了扩大规模,不惜拆毁了三座村庄。1661年夏天,花园一经建成,福凯便在这里举行了盛况空前的晚会。也正是因为福凯花园的奢侈豪华,激起了路易十四的嫉妒,决心建造一所更为宏伟壮丽的宫苑——凡尔赛宫。凡尔赛宫的建造,主要是为了炫耀各种盛大节日的排场。1663年6月的报人罗莱的小诗说:“陛下们纷纷来到凡尔赛,美丽的城堡沉静又和蔼。打猎、游玩、音乐会,赌博、演戏、吃大菜。这些消遣真应该,因为已把国家大事细安排。”饮宴已经成为路易十四在凡尔赛宫的生活常态,此外赌牌、打台球、开音乐会、跳舞,以及打猎也是他所热衷的活动。   文艺复兴晚期画家路易斯·德-考勒雷的一幅油画(图5),描绘的是一群世俗社会贵族男女在庄园或别墅中的饮食场景。前景是身着华贵服饰的人们围绕在放置着各色水果的餐桌边,有的饮酒,有的翻阅书籍(乐谱),有的相互交谈,还有人烂醉于地。但客观地说,考勒雷并不是刻画人物表情和场景气氛的行家里手,人们的表情十分呆板,并没有令我们感觉到他们对于这场游乐的热情。有的女子脸上甚至还保留着中世纪圣像画中圣母哀悼基督的木然表情。仔细分析画面,我们不难发现,这幅画的人物聚会的前景和庄园背景之间却缺乏过渡,

像是两个场景的拼接组合,让人感到有些生硬。事实上,这种拼贴式的表现手法是完全存在的。据本迪纳考证,当时的画家威廉姆·布耶维奇于1616至1617年间画的《户外开心的人们》就是他另一幅著名室内作品的翻版。画家把原来室内画里的花花公子、打扮入时的妓女、闲置的乐器和异国的宠物挪到了室外。他们身后的风景就好像人工的舞台背景,那些古朴的建筑和参天的树木不过是布景而已。当然这并不是否定室外就餐的存在,而可能是受室内绘画的习惯所束缚。因为,在室外写生人物众多的场面并不容易做到,况且当时并没有形成印象主义那种观念和绘画传统。
  画家尼古拉斯·朗克雷(1690-1743)《有火腿的午餐》描绘一群贵族正在郊野园林中聚会享用午餐的场景。远景中的建筑景观和雕塑显示事件发生的背景,前景中被丢弃的酒瓶、餐布、打碎的餐盘和歪倒的座椅说明酒会所达到的热烈状态,让人想到有人一路踉跄地离开座席。画面中心踏在餐桌上斟酒的贵族男子,头上带着树的枝叶做成的叶冠,这说明他可能还保留着刚刚结束的狩猎时的伪装。与有的人酒足饭饱,倦态毕露相比,此人意犹未尽,酒兴正浓,甚至不顾礼仪,踩上餐桌,斗酒狂欢。贵族身上所应具有的修养,此时都已抛弃到九霄云外,剩下的只是狂欢和粗俗的本性恣意地释放,仿佛在有意炫耀自己在狩猎娱乐中的收获。桌面上的银制餐具和叉子,被认为是18世纪以来贵族常用的与身份相符合的餐具。桌子下的猎犬在寻找和争夺人们遗弃的残渣剩饭。猎犬出现在画面中,再一次点明这一群体的身份,因为几个世纪以来,猎犬代表着封建贵族家庭,或许还暗示了他们具有狩猎的特权。在这里人物之间的身份地位尊卑的差别并没有被刻意强调,因为此时封建贵族已经不怎么强调自己的权力了。不仅在朗克雷的画中,18世纪法国画家奥利维耶和德国画家闵采尔关于贵族宴会的画作中也有力地印证了这一点。但是,这并不说明他们尊贵感的丧失,恰恰是在这种放荡之中显露着他们对自身地位的自信。画面左边一群仆人依然诚惶诚恐地服侍便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对他们来说,无所顾忌的开心享乐虽然仅在咫尺,但却离自己的生活非常遥远。美国学者肯尼斯·本迪纳认为:“朗克雷的这幅画带有批评的意味。因为画面左后方的人好像带着质疑的眼神看着桌上玩乐的富人。桌子中间的火腿可能不仅仅是人们下酒的凉菜,而且暗喻了这些人蠢得像猪一样。……在朗克雷的画里,人们对吃饭本身并没有多大兴趣,他们只是把它作为喝酒的理由,或者借以讽喻喝酒的人。”
  一幅洛可可艺术风格的《意大利乡村风景挂毯》(尼古拉斯·郎克雷,1690-1743),画面尽管以意大利风景风景为名,但主要内容却是展现了一次愉悦的户外饮食休憩活动。画面左边凉棚后似乎是一所乡间建筑,周围是颇具自然野趣的树林。盛装的贵族青年男女在别墅的外面享受着悠闲的游乐时光。画面中间盛装的女子打着阳伞,而阳伞此时并没有真正发挥遮阳的功能,仅仅被预备性或是礼仪性地倚在肩上,她身体的大部分依然处在阳光的照射之下。同样,侧卧或坐在草地上的人们似乎有意在享受着阳光的温度。显然,这应该是在春末夏初之时,阳光已然明媚,但还不至于过分灼热。一位着红色上衣的男子在殷勤地为女士端来饮品,展示着绅士的优雅和礼貌。或许他们也可能是两情相悦的男女,男子在不遗余力地向女子大献殷勤。一只宠物犬踞坐在地,注视着主人们举动。整个画面洋溢着一种浮靡欢快的享乐气息,反映出当时贵族阶层生活的浮华和闲适。这是1734年戈贝兰织造所生产的以八幅为一组的意大利乡村风情挂毯中的一幅,以羊毛和丝线织就。画面内容以当时的皇家画师布歇的作品为蓝本,主要反映贵族阶层所热衷的时尚生活。
  五、工业文明时代的园林游宴图景
  17世纪早期,法国的一些大型皇家花园开始对巴黎的富裕阶层开放。马车的增多使得被皇家园林吸引的游览者不仅包括富有的贵族,甚至有新兴的资产阶级。他们成为杜伊勒斯花园、卢克斯堡园、阿森那庭院和帕里斯花园的常客。在传统地以园林景观为欣赏客体进行游乐的习惯基础上,人们又开始借助于园林中的新型生活习俗获得欢乐,如米歇尔·柯南所说:“人们或在小路上漫步,或坐在椅子上,或靠在栏杆上观赏园中游人,新的生活方式促进了林荫道、新社交和一些窥探隐私模式的发展。”花园中的新型游乐很快变成一种集体行为,演变成人们热衷的新风俗。

 尽管皇家和贵族园林定期对公众开放,但总体而言,能够享受园林之乐的毕竟是少数人。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以后,大量失地农民涌入城市成为产业工人,城市人口剧增。一系列社会革命引起西方各国政治体制的变革,建立在工业发展和民主体制上的城市空间扩展改变其原有格局。除了原有的一些皇室园林开始真正对民众开放,城市中的现代园林也大规模建设起来。园林所承载的普通民众的活动,除了传统的观赏和游览外,其他诸如健身运动、社会交往、新闻传播等内容也不断加入进来,园林行乐的形式也越来越丰富。园林宴乐活动和图像呈现出现代性的气息,折射出当时民众的行为、时尚以及画家精神世界中关于新时代社会、人生的深刻理解。
  《苹果花开》(也称《春天》)是一幅由拉斐尔前派画家米莱斯绘制的,反映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生活的现实主义代表作(图6)。画面刻画了一个现代意味的场景,身着维多利亚时代服饰的年轻女孩们,在乡间一天的享受。八位少女在苹果园采割野花之后正在饮食休憩,大片的苹果树正值花季,画面上部成簇绽放的苹果花与画面下部的八位妙龄少女构成一种象征意义。这是一群性情相投的姐妹,每个人的眉宇问都流露着无邪的稚气。从图像所展示的人物活动来看,姑娘们在高兴地玩耍之余,围拢在一起享用带来的食物。他们不是真正的劳作,而是在和煦热烈的季节赴一场春的邀约。处于画面视觉中心的少女显然是活动的重要组织者,她正要从左边少女那里接过牛奶,一一递送到同伴手上。右边三位少女正以舒服而懈怠的姿势或坐或卧在青青的草地上。其中一位用手托腮,似在专注地欣赏春色,又似陷入了冥想。人物周边的花草篮暗示着大家刚刚结束了一场兴高采烈的采集,前景左部着蓝衣的姑娘还细心地将苹果花簪在了瀑布般的秀发上。她们无一例外地都正值青春期,就像满园的苹果花和野花一样,在恣肆地洋溢和放射着生命的气息。这幅画也可以在另一个层面上解读。乍看起来,这是一幅描绘青春和美丽的图像,但它隐藏着一个更深的含义。画面的右边,一把刹草的长镰倚在低矮的土墙边,尽管做为采割花草的必需工具在画面中出现具有相应的逻辑合理性,但从直觉的视觉感知来说,却显然与这种温馨曼妙的美好氛围格格不入。正是如此,提姆·巴林杰才提出这样的感受和阐释:“这些女孩都十多岁,正值豆蔻年华,受到自然生育力和成长的象征物的包围。然而绘画最右边一把长柄镰刀的奇异出现却使观众大为不安。它险恶地出现在一个穿黄色裙子、表情毫不害羞的女孩上方,她的姿势与葬礼的雕像惊人地相似。长柄镰刀传统上是死亡和严酷的灵魂收割机的象征,预示了承诺过永恒的青春和美貌都将走向死亡。”“冷酷的收割者”——“死神”,通常被描绘成一个背着一个大镰刀的骷髅。即使是拥有青春和美丽的女孩也终将走向死亡的人生尽头,正如四季变化会使鲜花凋谢,夏草在收获的时候将被砍倒。米莱斯此画的深意呈现为,在无忧无虑、自然生长的青春、天真和美丽所构建的欢快之后,却隐藏着如此令人哀怜的结局。  对维多利亚时代来说,《苹果花》是一种新型的情绪风景画。米莱斯可能头脑想到了如提香和乔尔乔内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所画的室外宴会,人们在美丽的风景中休闲。《苹果花开》一画,显示出米莱斯情绪风景画的非凡感染力,美丽人物和田园牧歌般风景组合,创造了一种沉思的情绪,在那里自然、美丽和死亡水乳交融。
  詹姆士·蒂索的《假日》(图7)则描绘了在一个花园中男性和女性之间相互交流的一次野餐。这幅画以位于富裕的伦敦北郊圣约翰树林的艺术家花园为背景。它的特色在于围绕在一个大观赏鱼池边的铸铁柱廊。在基督教的文化传统中,花园首先是对摆脱人类辛勤劳动和罪过的伊甸园的一个类比。但不可避免地,它也成为夏娃的诱惑和人的堕落的环境。圣约翰树林被认为是一个相当声名狼籍的地方,而且这幅画描绘的是在一个女伴睡着的情况下,年轻男女之间的调情,因此被有些人认为相当粗俗。在画面中心,一个有夫之妇(一个戒指在她的手指上闪耀)在往一个懒散地斜倚的男人手中杯子里倒茶。画面中的男人戴着一个称为“金嘉利1”伊顿板球俱乐部的帽子,这意味着他属于上流社会。放在男人旁边的茶器有龙形状银把手,当倒茶的女人对这个男人施展出迷人地微笑时,而它似乎在对他咆哮。因此,画面的隐藏信息仿佛提醒观者,这个上层社会的男子正面临着一种危险,这种危险

让人联想到发生在伊甸园中亚当和夏娃之间的堕落。所以,这幅图像也可能伊甸园故事在19世纪上流社会中的男女之间生活中演绎的写照。
  与上面这幅表现似乎是同事或朋友一起参加的园林游宴活动不同,这一时期也有人描绘以家庭为中心的游宴。拉斐尔前派画家威廉·霍尔曼·亨特(1827-1910)的《孩子的假日》描绘了一个户外的家庭聚会,成年妇女作为主要焦点被安排在画面中心。她身着黑丝绒和白花边装饰的白色绸缎日常装,倒茶时面对观者。她穿着前缀黑色按钮的束身裙子,裙子的下部被有着肥大的裙衬。领口上是琥珀镶嵌在金圈的首饰,肩上围着流苏围巾。她右边的桌子用来吃下午茶。桌子上覆盖着挺刮的台布,女人的装饰着羽毛的帽子放在桌子的边缘。茶被从大号古典主义设计的银制茶水瓮中分倒进带有图案的银茶壶。希腊式的、配着银勺的茶杯等待被斟满茶,几个盘子里装满作为茶点的水果和烤饼。五个孩子和一只狗围绕在妇人身边。在左下角的前景中,两个穿着漂亮的小女孩在制作玫瑰果项链。他们戴着饰有花边和丝带的稻草帽子。右边,闲放这装满栗子的软帽。正上方,一个年轻人倚靠在一个带有绒垫的木椅上。他穿着讲究,抚摸他那坐在椅子上的宠物狗。在左上方的中间地带,穿着得体的一个小女孩和一个男孩,端着盛有橙子的盘子走近两只鹿。一条宽阔的林荫大道指引观众的眼睛去观看背景,展现出一大片修剪整齐的草坪区域。柔软的、斑驳的草坪与前景中细节纤毫毕现的人物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这幅受委托创作的全家福肖像打算挂在一个富有的收藏家的故乡家里,是财产地位和这个富有家庭的相匹配的一种写照。这位收藏家就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一个工业巨头——托马斯·费尔贝恩。菲尔贝恩的工厂使他致富,并且他以此来支持许多艺术家,包括威廉·霍尔曼·亨特。穿银灰色礼服的是贝恩夫人被刻画在画面中心,围绕着她的孩子分别是托马斯、玛丽、康斯坦斯、詹姆斯和亚瑟。
  画面中的银茶具,装饰考究的餐桌和开阔的草坪在表明主人公的物质财富;家族闲暇时奢华的生活方式柔化在孩子们自己的活动中;年轻的女孩以自然元素——鲜红的玫瑰果来创造“珠宝”,这个年轻人宠爱着他的财产——忠实的狗;在后面两个孩子用橘子喂他们的财产驯鹿,表明对这一土地上生物的控制。她周围的孩子,这个衣冠楚楚的女人和她的家人是一个19世纪晚期炫耀性消费的范例。
  六、结语
  西方生活文化中同样存在着与中国相通的热衷游宴行乐的观念,说到底,这实质上也就是人性中追求享乐和安逸的共性体现。从古埃及的种植园到现代园林,园林负载着不同时期人们的生活内容。沧桑变化存留下的园林宴乐图像形式有幸为现代人所感知,每一幅图像都以特殊的载体蕴藏着当时人们在园林中的栖居信息,以及看待园林的观念。从生活的倚靠,到变成享乐的场所,游宴活动也在不断改变着形式和内涵。西方宴乐图像的形式表现也与人们享乐生活价值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迁紧密关联,由此形成了我们对其解读和意义阐释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从不同的角度介入园林宴乐图像研究,必然得到不同向度和层次的结论;反之,园林宴乐图像也会从种植、建筑、饮食、艺术、宗教、情爱、时尚等方面予人以丰富的社会文化启示。
  (责任编辑:徐智本)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作者:佚名 [标签: 西方 图像 西方古典园林 西方 西方 差异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园林工程监理的几点体会
    观赏桃研究现状及园林中的应用前景
    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园林绿化工程造价优化与管理
    西方动物保护伦理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西方国家师范教育机构转型的路径、成效及动…
    国际金融危机加速了世界重心由西方向东方的…
    论西方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的政策应对方法
    景园林学科教育进展
    论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问责制及其对我国高…
    关于西方体育社会学研究视野探析
    谈中西方学校道德教育内容之比较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