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教育理论论文   基础教育论文   中等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论文   心理学论文   学科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   教学管理
 德育管理   体育论文   地理论文   教育期刊
我国封建王朝兴衰留下的风险意识思考
摘 要:自古以来,风险一直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一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也是一部人类挑战风险、抵制风险的实践史。不治则乱,不行则衰,不进则退,这已经成为各个国家、民族在社会历史演变进程中不可回避的客观规律。人们创造自己历史的过程,也就是不间断地做出风险决策的过程。历代王朝“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兴衰过程,能警惕我们增强对个人前途和国家兴亡的风险意识、忧患意识,树立理性警醒意识和风险意识。
  关键词:封建王朝;兴衰;风险意识
  中图分类号:d0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9-0011-02
  历史发展的辩证法表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无不是在风险中实现的。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曾经持续了2000多年才衰亡的中国封建社会,虽已成为历史过客,尘埃落定的中国历代王朝兴衰史亦不能再改变,但透过历代王朝“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兴衰过程,能警惕我们增强对个人前途和国家兴亡的风险意识、忧患意识,树立理性警醒意识和风险意识。从我国封建王朝的兴衰历程,可以领略到风险意识、忧患意识在历史演变中的作用。
  一、我国封建王朝的历史回顾
  我国封建王朝持续2000多年。秦(前221—前207年)是中国的创始王朝,从“始皇帝”算起仅14年就终结了;汉朝经历406年,其中,西汉211年(前202年—公元9年),东汉195年(25—220年);隋朝37年(581—618年);唐朝289年(618—907年);宋朝 319年(960—1279年,分为北宋与南宋,合称两宋);元朝97年(1271—1368年) ;明朝276年(1368—1644年);清朝267年(1644—1911年)。WwW.11665.CoM从各封建王朝的历史看,开国第一代皇帝都能励精图治,实行兴利除弊的改革,使国家出现太平盛世或者为后续者开创太平盛世打下良好基础。有的盛世延续到二代、三代仍然保持较好的局面,但有的到第二代就出问题了,有的到第三、四代才出现问题。主要是和平时期出生的皇帝,“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过着锦衣玉食的奢侈生活,高高在上、脱离实际,不懂百姓的疾苦,不知由此助长的统治集团、贵族官僚的腐败日益严重,且无大力挽回,最终不可避免将国家引向衰败[1]。
  二、封建王朝兴衰留下的风险意识思考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煮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抚今追忆,回顾历史,王朝盛衰兴亡事,确实早已成为过去,“往者不可谏”,但“来者犹可追”,我们必须珍爱历史,因为它确实能给人以启迪,给人以智慧,我们从中能够悟出许多有益于处理未来事件的道理。
  (一)封建社会解决矛盾的方式主要是战争,消耗破坏极大
  中国封建社会的2000多年中,太平盛世时期相对较短,总共约四五百年。政治动荡、征战杀伐、没落所持续的时间较长。战争的起因不外有四:一是皇权的权力之争;二是官逼民反的农民起义;三是外族侵略和与反侵略的战争;四是封建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规律是成者为王,败者为寇。在皇权的权力之争中,几乎都是你死我活的,很少能达成妥协与和解。在官逼民反的战争中,妥协和解的也很少,北宋的宋江率领梁山部队接受招安是典型的例子。外族侵略和与反侵略的战争妥协与和解的情况相对多些。如:西汉与匈奴的和亲政策;宋朝与辽国签订《澶渊之盟》等等。当然,这种妥协与和解都是双方所采取的策略,是权宜之计。但不论哪一种原因引起的战争,都会打碎由太平盛世积累起来的成果,几乎是周而复始地建设—打碎—再建设—再打碎,整个社会处于治和乱的交替中[2]。实现太平社会目标的成本是巨大、难以估量的。
  (二)天下是人民大众的天下,并非一人一家之天下
  历代封建王朝,均是专制王朝,家长制王朝。谁掌握了王权,天下就跟谁姓,国家是一个人的国家,是一个姓的国家。汉朝姓刘,叫刘家天下;唐朝姓李,叫李唐。谁要夺权,就是叛乱。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皇帝随意杀死千万百姓不算犯法,百姓要是动了杀皇帝的念头暴露了,是罪不可赦,诛灭九族。一切都非常荒唐、荒诞,天下人,常常是生活在颠倒黑白中。但荒唐、荒诞和颠倒黑白却是人们普遍适应和视为正常的社会生活和社会秩序。我们今人可悲的事情,在封建皇权下都是习以为常的。这样的社会状态怎么可能永远传世?这样的社会状

态下的人,又怎么可能有能力超出局限创万世之基业?所以,杜牧所说的“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也是不可能的,幼稚的。研究历史,我们要透过历史的假象和迷雾,揭露历史的本质。
  (三)骄奢淫逸、乐而忘危,是王朝衰落的诱因
  开朝皇帝如秦始皇的情况在历史上没有代表性,但也不是独例。刚刚打下江山,危机四伏,人心不稳,就敢于过上骄奢淫逸的生活,哪有不招致迅速灭亡的命运?农民起义的领袖如李自成、洪秀全,亦属于此类,均是败亡甚速。和平年代久了才上台的皇帝,骄奢淫逸、乐而忘危者倒是普遍。而这些不思进取、荒淫无度、庸碌无为的皇帝,无一例外都是把王朝逐渐引向败亡的罪魁祸首。腐败与衰亡相连,腐败是要亡朝亡族的。作为一朝之君,若连这个道理都不懂,或懂了这个道理也不牢记,不谨慎从事,那就只能算是昏君了。我们必须牢记且必须谨慎从事的,否则就会“后人复哀后人也”。
  (四)革故鼎新、兴利除弊,是王朝进步的活力
  没有改革,就没有王朝的兴盛。每个新朝,一般都能在前朝基础上做一定的改革,兴利除弊,给百姓一定的实惠,争取百姓的拥护[3]。所以,一般都能实现社会的稳定发展,政权也比较稳固。可越往后,就越严守祖宗之法,不能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不断做出相应的变革,结果僵化保守,死水一潭,没有活力,天长日久,日晒风蚀,王朝也随之不知不觉衰竭。到最后,即使有大力,也无可挽回,空悲叹!王符在《潜夫论·明暗》中指出:“国之所以治者君明也,其所以乱者君暗也。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封建王朝之命运,寄托在明君身上,可叹可悲啊!  (五)完善的制度安排,才是真正延续王朝持续强盛的保证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中华民族数千年悲壮历史积淀下来的这一宝贵财富,应成为我们千千万万代后人的传家之宝、传世之宝、传国之宝。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历史就是“富不过三代”的历史。
  中国古代的人有能力创造太平盛世,但他们缺少一个能力,就是如何让“太平盛世”变成“万世太平”,归根到底还是因为缺乏一套制度基础,能够让文治武功代代相传下去。一个太平盛世通常都需要上百年、好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实现,但是由于缺乏调节社会矛盾、社会利益分配的制度机制,往往一次战乱,几十年就足以摧垮这个“盛世”。像中国历史上有几个鼎盛一时的历史时期,汉朝的文景之治、唐朝的贞观开元之治、明朝的永乐仁宣之治、清朝的康乾盛世,这些都是所谓文治武功达到世界鼎盛的时期,在这些盛世时期,封建帝王也都提出过一些很好的政策,调节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可惜的是,所有这些政策最后都烟消云散,即所谓的“人存政兴、人亡政息”。王朝往复、更替循环几乎成为铁律。一旦出现矛盾激化,几十年就把几百年累积下来的努力统统摧垮。可见,人治不行,关键还是要从制度着手,好的政策要形成制度,好的制度要有连续性[4]。
  (六)自大、自满、封闭,注定一个国家民族必然走向衰亡
  在世界历史上,17世纪特别引人注目的历史事件是,大清帝国和俄罗斯帝国的建立,以及大英帝国的资产阶级革命。17世纪中叶,三大帝国几乎同时崛起。1640年的英国革命,导致后来称霸世界的大英帝国建立;1644年满洲八旗兵占北京,满族入主中原,建立了陆地疆域达1200多万平方公里的大清帝国;俄国彼得大帝于1689年开始执政(1689—1725年),锐意革新和扩张,建立了横跨欧亚的大帝国。曾经位列三大帝国之首的大清帝国的命运却如此悲惨,这是自大、自满、封闭所注定的结局。
  清立国至康熙年间(1661—1722年)开始进入封建盛世时期;而同时期的法国出现了著名的路易十四改革(1643—1715年)。康熙帝和路易十四在经济政策、对外政策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对本国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康熙帝实行重农抑商、闭关自守政策;路易十四实行重商主义、殖民扩张政策;康熙帝的政策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路易十四的政策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东方亚洲主要封建国家正在走向衰落,并且日益闭关自守,更加落后于世界发展变化的总趋势。西方进入资产阶级革命新时代。中国封建制度渐趋衰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法国成功进行了改革,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5]。
  马克思对大清帝国的结局曾做过这

样的评论:“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幅员广大的帝国,不顾时势,仍然安于现状,由于被强力排斥于世界联系的体系之外而孤立无依,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来欺骗自己,这样一个帝国终于要在这样一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基于道义原则,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的确是一种悲剧,甚至诗人的幻想也永远不敢创造出这种离奇的悲剧题材。”[6]
  总之,我国封建社会王朝的兴衰留给我们的风险意识思考是深刻的。当今中国,内无内乱内战,外无侵略征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理想社会环境。解决社会矛盾的策略可以在不跨越法律和道德底线的前提下,采取宽容、妥协、退让的办法,减少社会的震动、消除社会分裂的因素,形成尽可能强的社会亲和力,实现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
  参考文献:
  [1]曾家华.风险与发展[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
  [2]段喜春.劝谏纳谏与王朝的治乱兴衰[j].党政干部论坛,1999,(5).
  [3]盖世骏.意识形态新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4]刘泽华,刘敏.中国古代王朝兴衰史论[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
  [5]徐兆仁.大战略是清王朝历史命运的制动力[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3).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作者:佚名 [标签: 风险 意识 中国 最长的 封建王朝 风险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探析我国民主行政的有效运行
    国际视角下我国农业保险研究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改革策略
    关于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立法的若干思考
    我国城镇化过程中特大城市的协调发展与模式
    新教育理论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
    我国二手车市场发展现状浅析
    新时期我国金融外汇收入增加的风险及防范对…
    新世纪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价值选择
    在我国基础教育中完善信息技术教育体系的思…
    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方向分析研究
    经济快速发展对我国医疗行业的影响分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