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教育理论论文   基础教育论文   中等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论文   心理学论文   学科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   教学管理
 德育管理   体育论文   地理论文   教育期刊
校企深度合作的制约因素及破解途径
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4738(2012)03-0016-04
  目前,我国正处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刻,职业教育在这当中起着直接而特殊的作用。校企深度合作是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动力引擎。应当说,作为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点,校企合作的开展在当前“中国制造”、“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向经济大国转变”的新型工业化时代,对高技能人才培育无疑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当前校企合作仍存在一系列亟待破解的难题,其中,因校企双方隶属于不同社会领域,核心利益存在差异,校企合作深度不够的问题最为突出,严重阻碍了职业院校发展。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成为当务之急\[1\]。
  一、 校企合作缺乏深度的表现及原因
  (一) 表现
  当前,校企合作并没有取得质的突破。院校热、企业冷的局面仍较为突出,企业利益得不到保障,企业缺乏动力和约束,校企合作缺乏深度的状况依然存在。
  校企合作缺乏深度主要表现在:一是校企合作从内容到形式单一、零散。教学单位各自为战,合作资源(例如实习基地、聘请企业兼职教师等)不能在院校内或企业间实现共用共享,导致资源浪费,达不到应有的规模效应;二是不少职业院校开展的校企合作往往缺乏连续性,其合作对象不能保持相对固定,与企业合作浅尝辄止,难以建立长期稳固的战略合作关系;三是校企合作的形式大于内容,缺乏深度,有些教学单位与企业的合作甚至仅停留在保持彼此人员有所交往的阶段,订单式培养重订单轻培养,企业全程参与教育不够,达不到校企共同育人的要求;四是校企合作的运行组织架构不确定,或设置有机构但缺乏明确的工作职责。Www.11665.com院校没有制定校企合作的工作标准和制度规范,校企合作处于自然发展、随意发展的不深入状态\[2\]。
  (二) 原因分析
  由于职业院校与企业存在性质差异、认识差异,校企合作长期以来存在“学校热、企业冷”的状态,合作的层次不高、可持续性不强,直接影响了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调查发现,导致校企不能深度合作的主要因素有:一是从社会层面来看,由于政府有关部门对校企合作没有提供切实有效的政策支持和引导,一些瓶颈问题难以破解,校企合作缺乏有力、有利的外部政策条件和环境;二是从企业方面来说,现在有些地方企业的观念仍然落后。比如,在当前就业准入制度落实不到位等客观因素下,有些企业老板招聘员工廉价快捷,不愿参与培养自己所需要的人才,没有认识到对职业教育的投资其实也是企业的生产性投资,企业才是职业教育的直接受益者。另外,有些地方企业也常常会担心校企合作会干扰正常生产经营秩序、影响经济效益,或者受实力所限无法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对校企合作缺乏热情和耐心;三是从职业院校自身方面来看,认识上存在问题:不少职业院校往往过多强调自身培养的人才是向企业输送的,不自觉地以社会责任和教育成本分担来掩盖企业应获得的利益,其实,职业院校应该认识到,合作不应以牺牲对方利益为前提,而应放大、倍增、传递双方的共同利益;另外,在实际当中,很多职业院校自身的能力建设力度不够,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欠缺,确实难以使企业得到应有回报等,很难促进校企双方共同利益的实现。还有,当前相当一部分职业院校还没有把校企合作纳入到院校办学体制内的必要职能部分来管理,仍旧采取的是单一学校办学模式,而非校企资源共享的管理平台办学模式。校企合作与学校现有办学体制之间不是一种相容关系,而是一种相邻关系\[2\]。另外,不能不说的是,校企合作不能深入发展的最大障碍是校企双方目标不一致,企业的目标是利润,需要创造经济效益,而学校的目标是培养人,企业因此缺乏合作动力。比如,校企合作中企业接收职业院校的师生实习,需要配备专门的指导教师并安排吃住,有些学生因不熟悉实际的生产操作,容易出次品或损坏机器设备,甚至发生安全事故,这都会给企业增加生产成本和管理风险。而且,政府对企业支持职业教育的税收优惠和经费补偿等政策也不够完善,这样一来,费力不讨好的事情谁也不愿做,即使勉强开展,双方的合作也很难一直坚持下去。
  由于以上诸多因素的影响,尽管职业院校为求得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几乎都在积极寻求与地方相关企业的合作,但大部分只停留在捐助教学设备、提供实习基地、培训员工等层面。

地方相关行业或企业参与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专业设置和课程建设也不充分,合作企业与院校共同开发实训教材的情况则少之又少。王一群:校企深度合作的制约因素及破解途径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 第25卷第3期
  二、破解途径
  (一)政府层面
  政府要为深度合作当好“红娘”,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改革最为重要的动力,但由于企业和学校在性质、体制、功能和结构上不同,事实上很难通过自由恋爱的方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而在这方面能给二者架起桥梁的就是政府。在这方面国内外都有成功的案例:比如,美国1962 年就制定了《职业教育法》,明确提出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方向,1994 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分别签署了《2000 年目标:美国教育法》和《学校工作多途径法案》,把学校和企业的合作作为高职教育的一条根本原则,促使工商企业与职业学校进行深层次合作;德国有《职业教育保障法》;澳大利亚有《国家培训保障法》 ;英国颁布多部法案,并设立重大项目落实政府的战略。这些国家完善的职业教育法律体系是保障职业教育良好发展的首要条件。德国有涉及 376 个职业的职业教育培训条例,分别由联邦、各州、行业雇主协会和雇员协会四方代表联合制定;澳大利亚行业组织全面参与职业教育产品的开发、办学过程及质量控制;美国、加拿大由本行业具有多年工作经验的员工制定教学计划,明确某项职业应具备的所有知识、技能要求。这些行业组织是企业和职业教育联系的重要纽带,细化了企业所需人才的培养目标、知识技能要求,评估了学生掌握相关专业知识技能的程度,提升了校企合作的深度。再比如,宁波市政府也有较为成功的做法:宁波市政府扮演校企合作“桥梁”角色,继出台全国首个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地方性法规以来,宁波市政府又正式通过和施行了《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实施办法》,通过建立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设立政府专项资金、支付学生实习报酬和办理保险、搭建校企合作公共网络服务平台等一系列举措,明确了政府、企业、学校在校企合作中的权责和义务,重拳破解经费保障不足、课程对接脱节、教师互聘不畅、学生实习报酬和保险难落实、校企供需信息不对称等校企合作中长期存在的难题。在这方面,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可以作为借鉴的思路。规范和引导。完善相关法律和制度,进一步明确政府、学校、企业对职业教育的责任和义务。给予政策、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激发企业需求动力。完善制度,用法律形式规范校企合作,对合作各方主体(包括学生)间的法律关系性质作出明确界定,确保各方合法权益,实现多方共赢。
  二是加强指导和协调。当前,政府多个部门的协同化问题是较大难题,教育、人保、发改、财政、税务等部门在对待校企合作中的一些问题时各有立场。虽然,职业教育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已经建立,但缺少能驾驭相关部门的权威领导牵头,实际效果不明显,亟待改善。同时,校企合作涉及人财物和信息资源的配置及交换,若要真正做到齐抓共管,各尽其责,相互沟通,互惠互利,需要一个有效的制衡机制\[1\]。
  三是加大投入。在这方面,发达国家也有成功的做法:比如,澳大利亚法律规定,年收入达一定数额的企业未支出固定比例的员工培训费用,须依法向国家培训保障机构缴付其差额;日本产业界通过向学校投资或提供“奖学金”等形式为职业学校投资。政府、企业等灵活多元的投资方式有力保证、维系了校企之间紧密结合的关系,为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奠定了经济基础。
  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经验,对校企合作也要给予有力的财政支持。一是鼓励行业企业举办职业教育和培训,减免举办职业院校企业的土地税收,减免部分用于该行业企业办学经费,实行行业办企业办学校,退休教师与其他职业院校退休教师同等待遇制度。二是刚性规定企业必须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 1.5%-2.5%提取职业教育经费,其中一部分由各级政府统筹,纳入校企合作专项资金,其余部分返还学校或培训机构。三是设立校企合作专项资金,主要用于购买学生和教师的实习岗位、聘用企业界人士担任兼职教师、资助民办院校为学生实习办理实习责任险、 共建实训基地等。 四是建议规定国有大中型企业和全国 500强企业必须接纳职业院校教师和学生下企业实习和实践,并将执行情况纳入企业年检\[3\]。
  四是推进协调沟通制度的建立。建立高效的咨询和信息服务制度。校企合作需要

桥梁纽带,行业组织和中介组织可以发挥部分牵线搭桥、信息沟通的作用,如在学校招生、专业建设、学校管理、学生就业、企业员工招聘、技术开发等方面提供咨询服务。目前最大的难题是,行业组织的属性没有权威法律界定,行业组织的形态和工作机制形式各异,中介机构目前并不健全。当前,应大力发展行业组织和中介机构,这是市场调节的重要形式,是政府委托服务、购买服务的有效形式,也是校企合作必不可少的服务保障。
  (二) 企业层面
  一是要提高认识。企业一定要认识到:通过校企合作深度开展,一方面可以获得一个稳定的人才吸收途径;另一方面则可以通过和职校的合作实现技术革新。
  从一些地方企业来看,尽管经过连续多年的持续快速发展,一些企业生产规模已经相当大了,但是大而不强,无论是产业集中度,还是在整体生产技术和技术创新方面都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这与缺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支撑不无关系。
  二是要积极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最大区别,在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方面的不同。职业教育必须紧跟产业调整升级和经济发展变化而不断调整自己的专业结构、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为了更好地促进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行业或企业要积极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比如,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 50 强企业——三一集团,已经与 10 多所职业院校开展深度合作。在与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合作中,该集团从学校的招生阶段就开始介入,与学校一起制定教学大纲,同时,派出专人对学生进行面试和素质测评,改革评价机制。深度的校企合作让三一重工尝到了甜头,因为通过深度校企合作,为集团储备了大批优秀人才。如今在三一集团,职业院校毕业生占到了集团工人总数的 48.9%,而在集团现任的 423 名班组长中,超过半数来自职校,职校毕业生成为集团生产一线的中流砥柱。要使校企合作深度推进,企业一定要全程参与,与合作院校共同协商设置专业、开设课程、制定大纲、选用教材等,建立起适合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三) 院校层面
  一是构建科学的组织管理机制。许多高等职业院校在组织架构和管理机制上机械照搬普通高校,导致高职院校的运行机制不够顺畅,教学实训出现“两张皮”的现象,这一问题已成为校企合作深度发展的瓶颈。因此,职业院校人事制度、硬件建设、校园文化等如何符合职业院校特色,也成为学校内涵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当前看,职业院校要从组织架构搭建、运行制度建设、育人机制构建等方面入手,最大程度地满足校企双方的利益诉求。比如,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早在2009年就着手把改革自身的组织架构作为突破口,撤销原有的系级建制,通过组建项目部、工作室等教学实训一体化机构,建立起符合高职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特点的组织架构和管理机制,从而理顺了体制机制,提高了管理效益。
  二是重视企业的利益诉求。地方高职院校一定要认识到,校企合作不应以牺牲企业的利益为前提,而应放大、倍增、传递双方的共同利益。要想使得校企合作深度进行,职业院校就要做到服务能力的提升,假如我们没有服务能力,那么合作发展只是一句空话。在今后的发展中,一定要加强自身的能力建设,以促进校企双方共同利益的实现。
  三是重视链接企业文化。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在注重学生知识、技能充分适应企业需要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通过文化积淀和环境熏陶,引导学生了解、熟悉、认同优秀的企业文化,以缩短就业上岗后与企业在文化上的磨合期。要定期选派专业教师和管理人员到优秀企业学习感受企业文化,把来自企业的反馈信息及时充实到职业指导、实践等课程中。通过举办各种学生创业实践活动,营造浓郁的校园企业文化氛围和专业技术环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四是加强自身的办学能力。 职业院校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体,在当下校企合作的格局中,院校面向市场办学的不适应更为突出。职业院校要想破解一头热的状况,就要主动出击加强自身的办学能力。
  五是加大改革力度,增强职业学校培训企业员工的能力。推动职业学校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办学模式和教学模式改革,推动职业学校参与企业员工培训,并大力培养既面向学校学历教育,又面向企业员工培训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进一步增强职业

教育的吸引力\[3\]。
  三、结语
  当前,如何均衡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各方利益,推动校企深度合作,是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和难点,在校企深度合作利益关系的疏通上,关键责任在政府,政府应该在制度和政策上疏通利益关系,建立利益纽带。
  [参考文献]
  [1] 李 丹,校企深度合作从何处“破题”\[n\].中国教育报,20120311(03).
  [2\] 曾照烨,校企联姻如何避免貌合神离\[n\].中国教育报,20120307(06).
  [3\] 刘建平,大力开展校企合作推动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n\].人民政协报,20120304(a05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作者:佚名 [标签: 合作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校企结合的技师学院终身职业教育机制探析
    关于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立法的若干思考
    高职语文教育的深度与宽度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动力机制构建研究
    校企合作视域下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途径…
    中职教育校企合作未来发展模式研究
    校企共建实训基地——中职教育创新的必由之…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高职院校流动学生党员教…
    浅论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时代变迁
    试析校企合作开发课程路径的探讨
    试论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高职德育工作模式探析
    试论校企合作的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实验改…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