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教育理论论文   基础教育论文   中等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论文   心理学论文   学科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   教学管理
 德育管理   体育论文   地理论文   教育期刊
《大象》:孩子们为何端起了枪
7月20日,美国科罗拉多州奥罗拉市举行《蝙蝠侠前传3:黑暗骑士崛起》首映式的“世纪16”电影院发生严重枪击案,导致十二人死亡,五十九人受伤。枪手携带三支枪和烟幕弹,自身配备防弹功能的头盔、背心、护腿,以及护裆、护颈、手套和防毒面罩,一身黑色。首映开始三十分钟后,枪手先向观众席投掷多枚催泪弹,随后向观众开枪射击。案发时很多观众都以为是电影里传出的枪声。当警察赶到后,枪手未作抵抗便被逮捕。
  枪手名叫詹姆斯?霍尔姆斯,24岁,是一名神经学博士研究生。据他同学回忆,霍尔姆斯把大部分业余时间耗费在计算机上,特别钟情角色扮演类网络游戏。尽管霍尔姆斯已经两次出庭,但他面无表情,对所有指控都毫无反应。目前他大开杀戒的真正动机还不清楚。据纽约市警察局局长雷蒙德?凯利透露,霍尔姆斯“把头发染成红色,称自己是‘小丑’,显然是蝙蝠侠的敌人”。
  由于惨剧发生在电影首映式,犯罪嫌疑人又有着模仿电影人物的行为,一直以来因过度渲染暴力而饱受诟病的好莱坞电影一时间又成了众矢之的。实际上,近些年来美国青少年枪击暴力事件频发,已经成为美国社会难以治愈的痼疾。把博士变成杀人狂的原因归结于电影的影响,这显然有简单粗暴之嫌。对于青少年枪击案,好莱坞也给予了足够的关注,2003年,格斯?范?桑特执导的《大象》获得了当年的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故事就脱胎于1999年4月20日震惊全美的科伦拜恩校园枪击事件。
  美国高中再平常不过的一天
  《大象》是一部小成本独立电影,影片的前半段看起来似乎毫无重点:约翰开车把醉酒的父亲先送到学校等哥哥来接,由于迟到被老师警告;伊莱亚斯拿着相机在校园里游走,为着他的摄影集做着准备;米歇尔上完体育课跑去图书馆工作;三个女生在吃午饭时没完没了地八卦,为了减肥去洗手间呕吐??一个美国高中再平常不过的一天。wWW.11665.CoM
  导演使用了大量的长镜头,手提式摄影机对着后脑勺跟拍主人公们在学校的活动,初看之下像是一部有关校园生活的纪录片,没有一个熟悉的演员,没有戏剧冲突,漫无目的的剧情让许多观众昏昏欲睡。
  这样平静而又略微无聊的一天,能发生什么事情呢?约翰走出校门,看见两个学生埃里克和阿历克斯,一个一袭黑衣像是特种兵、一个身穿迷彩脚踏战靴,两人背着军用背包,手提长形大包。约翰起了疑心,问:“你们要干什么?”埃里克说:“滚得越远越好,不要回来。会有坏事发生。”——直到此时,观众才一个激灵,这一天平常中透着一丝不祥的异样。
  随后影片又恢复了日常生活的记录,各个主人公沿着各自的线路活动,时而交叉,在这些重合的节点上,导演通过不同人的视角重复展现同一场景,打破了好莱坞电影惯常的线性叙事模式。直到影片的最后二十分钟,埃里克和阿历克斯拿着自动武器在校园内的大肆杀戮才把所有的线索汇集到一起。
  格斯?范?桑特采用这样的手法是想真实地展现生活的原貌。影片拍摄时间非常短,对话都是学生们临时准备的,作者要求学生们以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来塑造角色。他想告诉观众:科伦拜恩高中没有什么特别的,美国任何一所普普通通的学校都有可能发生枪击案。导演说:“关于科伦拜恩中学惨案为什么会发生,我确实有自己的想法,但是我并没有把所有这些都放在电影里。”许多和枪击案相关的社会问题在这里只是冰山一角:校园暴力、枪支泛滥、毒品问题、同性恋??评论界通过这一点用“盲人摸象”的寓言解释片名:对于同一件事情,每个人都受到自己视野的局限,并不能得到事情的真相。
  《大象》在戛纳斩获大奖的同时也受到了一些质疑,有媒体认为:拍摄一部关于科伦拜恩的电影,却又不给出足够的意见,说得好听点是做无用功,说得难听点是毫无责任感。而《大象》虽然真实地还原了生活,但因为没人知道死者在枪击案前具体做了什么,所以情节上大部分出自合理的想象,也有一些细节是来自监控器录像。
  十五岁起就仇视社会的少年
  科伦拜恩枪击案真实凶手的名字分别叫埃里克?哈里斯和迪伦?克莱伯德,他们都出生在1981年,于1996年相识,案发时是科伦拜恩高中十二年级的学生。也就是他们相识的那一年,哈里斯仇视社会的苗头就开始显现。
  哈里斯在美国在线建立了一个个人网页。原本这个网站是用于存放他和克莱伯德共同设计的《毁灭战士》游戏关卡档案,以供朋友们下载。网页上有一个简单的网志

,包括笑话、日志,记载了哈里斯对父母、学校和朋友的一些看法。在那一年底,网站包含了教导他人如何恶作剧的指示、制作爆炸物的教学,并记载了许多他和克莱伯德恶作剧的过程。
  哈里斯的网页浏览者甚少,直到他在网页上对同学布鲁克斯?布朗发出死亡威胁,布朗的父母向当地警方报案,一名侦探决定起草一份宣誓书以申请针对哈里斯家的搜查证,但最后并没有提出申请。案发后,布朗的父母对警方忽视犯罪苗头非常不满,他们认为,警方原本有机会防止惨剧的发生。
  1998年1月30日,哈里斯和克莱伯德两人因撬开车门,偷盗车上的电子设备而被捕。在会审中法官认为两人缺少道德的判断力,让两人接受精神病的治疗。为了避免被以抢劫罪名起诉,哈里斯和克莱伯德参加了所谓的“改造计划”——在当地的青年娱乐中心进行社区服务和心理辅导。两人都假装悔改以提早释放,课程结束时哈里斯总结自己的学习心得:“我很高兴地说,学了这个课程,我想努力控制自己的愤怒情绪。”他的辅导老师认为他是一个乐观开朗的孩子,以后将大有作为。
  但哈里斯却认为这是自己的奇耻大辱,他开始记日记,第一句话是:“我恨这个该死的世界。”在日记中他对盗窃是这样“反省”的:“我难道不应该更自由些吗?我自由怎么了?我难道不能拿走那个笨蛋留在车前座上的东西吗?”而克莱伯德则在日记中说:“一月份的事件让我感到愤怒,他们这么做就等于激怒了上帝,我们要在公共场所进行报复。”当年4月,两人被释放。
  买枪、练枪、做炸弹
  两人开始了报复计划的制定,日记显示了他们计划进行一次与1995年俄克拉何马市联邦大楼爆炸案同样规模的爆炸,也包含了如事成后逃跑至墨西哥、在丹佛国际机场劫持飞机飞往纽约市撞击大楼等狂想。最终的方案还是定为袭击学校,他们要在学校的自助餐厅实施一次爆炸,《大象》中埃里克拿着小本在餐厅里写写画画,就是为爆破计划勘察地形。开始准备武器,并用录像记录工作进程。他们根据网上的制作炸弹教程,跑到五金店买来丙烷罐、钉子等材料自制炸弹。仅在一个月就制造了二十多枚炸弹。1998年年底,哈里斯和克莱伯德到丹佛的一家枪械店试图买枪,但因为年龄太小被拒。哈里斯在日记中表达着他的愤怒:“我现在有足够的炸药可以杀死一百个人,但还是不够。枪,我需要枪。”哈里斯并不死心,他决定从学校里找一个达到法定年龄的朋友买枪。最终,一个叫罗宾?安德森的人替他们购买卡宾枪和两把霰弹枪。哈里斯称之为“一个胜利”。他还以500美元的价格买来一把自动手枪。哈里斯在日记中写道:“现在万事俱备,已经没有回头路了。”
  两人将各种武器和爆炸物藏在家中,将霰弹枪的枪管锯短以增加杀伤力并使其更易于隐藏,并到离丹佛不远的一个山间靶场练习射击,他们的靶子是树和保龄球瓶。最后一段录像带中他们向家人道歉,并吹嘘自己很快便会成为恶名昭彰的人物。
  事发前一个月,克莱伯德曾在自己的作业中提到两名身着黑风衣的男子杀人,这引起了他英文老师的警觉,老师约见了家长,克莱伯德对父母说:“那只是一个故事”。
  案发后,两名凶手的父母都没有面对过媒体,他们的供词也要到2027年才能公布,因此,两人在家庭中是什么状况一直不为外界所知。2009年,克莱伯德的母亲写文章回忆了那个早上:“我当时正在更换衣服准备工作,听到迪伦跳下楼梯打开前门出去??我从卧室探出头去问道:‘迪伦?’他回复我的只是‘再见’??他的声音听起来尖锐响亮。起初我以为他只是因为早起开车去接某个同学上学而生气。但我不知道这是我听到他最后一次同我说话。”
  图书馆血腥大屠杀
  1999年4月20日星期二上午11点,哈里斯和克莱伯德各自驾车前往科伦拜恩中学。两人进入校园,在第一批次的午餐开始之前抵达自助餐厅,放置了两个装有9公斤丙烷炸弹的行李袋。炸弹有足够的爆炸威力以摧毁整个自助餐厅,并能让图书馆塌陷。这是两人的a计划:炸弹爆炸后向所有惊慌逃出学校大门的人开火。
  布鲁克斯?布朗关注到哈里斯一上午都没来,错过了中国哲学课的考试。当哈里斯放完炸弹回到车边时,在校园外抽烟的布朗发现了他,此时两人早已和好。布朗追上哈里斯并责怪他错过了学校的考试,哈里斯则回复他道:“嗯,布朗,我蛮喜欢你的,我蛮喜欢你的。现在回家吧,赶快离开这里。”接着继续走回停车场。这个细节就是《大象》

埃里克警告约翰的灵感来源。
  自助餐厅的炸弹没有引爆,两人决定执行b计划,从车中取出两把霰弹枪、一把9毫米半自动卡宾枪、一把9毫米自动手枪和自制的管状炸弹,走向自助餐厅。11点19分,坐在学校大门旁边正在吃午餐的蕾切尔?斯科特和理查德?卡塔多突然中弹。蕾切尔?斯科特当场死亡,成为科伦拜恩枪击案第一个受害者。紧接着,哈里斯脱下他的军用外衣,取出他的9毫米半自动卡宾枪,瞄准西边楼梯间的底端,击中三名学生,其中一人死亡。
  外面枪声大作,教师戴夫?桑德斯经由通往二楼的楼梯撤离了自助餐厅里的所有学生。让学生都躲到教室里去并反锁上门。另一名教师帕提?尼尔森听到了骚乱,与布莱恩?安德森一同走向西边大门。当安德森打开大门的第一道双扇门时,安德森被破裂飞散的玻璃击伤,帕提?尼尔森则被霰弹破片击中肩膀。在惊吓之余她立刻站了起来跑进校舍里的图书馆,向里面的学生发出警告,要他们趴在桌子下并保持沉默。接着她打了通电话报警,然后躲在图书馆的管理柜台下。布莱恩?安德森则倒在两扇大门之间。
  一名代理警长已经赶到学校,拔枪与哈里斯和克莱伯德交火,双方都没有击中对手,但这转移了二人对布莱恩?安德森的注意力,后者得以爬走逃脱。哈里斯和克莱伯德进入学校,沿路射击所有看到的人,并不断扔掷土制炸弹。子弹击中了协助学生逃跑的戴夫?桑德斯,他于当天下午3点因失血过多身亡,是被害者中唯一一名教师。
  大概在11点29分左右,两名杀手进入了图书馆,整个事件中最血腥的屠杀随即展开。这时图书馆里五十五名学生、三名图书馆员工和尼尔森老师都各自躲在桌子的底下或图书馆的子房间里。哈里斯大喊一声:“站起来”。但没有任何人站起来,接着有人听到枪手说:“很好,那我开始射人了!”
  两人在图书馆中四处游走,随意射击,在杀人之前还对一些受害者进行了辱骂,但也有人在他们漫无目的的枪口下幸存。克莱伯德发现一名躲在桌下的学生约翰?萨维奇,两人相识,在报出自己的名字后,萨维奇大着胆子问克莱伯德:“你们在干什么?”克莱伯德答:“只是杀杀人而已。”萨维奇又问他们是否会杀掉他,克莱伯德犹豫了一番后说:“逃,快逃。”萨维奇迅速逃走。
  枪手在11点42分离开图书馆,结束了这场屠杀,共有二十二人中枪,其中十人死亡。
  屠杀十三人后饮弹自尽
  两人来到自助餐厅,监视器捕捉到他们此时的行动。哈里斯曾拿起一罐逃离学生留在餐桌上的饮料啜饮,这一细节被《大象》中的埃里克再现。哈里斯还朝着放在这里的炸药包扫射,意图引爆炸药,但只造成了一场小火灾。大约在12点02分,两人再次回到图书馆,活着的学生除了一名昏迷的、一名躺在地上装死的已全部逃离。枪手试着透过窗户射击外头的警方人员,但都没有击中,随即他们双双举枪自尽。此时警方已经进入学校,还在一个房间一个房间地搜索前进,直到下午3点30分,特警队才进入图书馆,报告这里发现了大量尸体。整个枪击案包括凶手在内有15人死亡,27人受伤。
  两名枪手最终自杀,使得受害者无法经由逮捕和审判来发泄他们的愤怒,同时人们也更难寻找他们的作案动机。《大象》中埃里克常常受到同学的欺负,许多人也认为两人被同学们孤立。但这几年随着资料的披露,人们发现这与事实不符,布鲁克斯?布朗认为哈里斯是个独特的人,但克莱伯德是有很多朋友的。
  还有人把这一切归结于《毁灭战士》和《重返德军总部》等暴力游戏、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主演的电影《篮球日记》,认为他们迷恋这些充斥暴力的多媒体,导致他们最终分不清何者为现实何者为幻想。2004年,联邦调查局领导的科伦拜恩调查员和其他专业精神病学家发布了他们的总结报告,认为哈里斯是一个精神病态患者,而克莱伯德则是抑郁症患者,整场计划是由哈里斯所主导的。心理学家主张哈里斯有着无可救药的自傲心态,并且充满着愤怒。哈里斯曾在日记中写下对达尔文“物竞天择”的痴迷:“物竞天择,这是世界上最棒的事情,要除掉世界上所有愚蠢和软弱的生物。”他想让每个人都进入《毁灭战士》游戏,有能力保护自己的就活下来,没能力的就去死。惨案那天,哈里斯的白t恤上印着“物竞天择”,而克莱伯德的黑t恤印着“神罚”。
  调查员们发现,如果家长、邻居、学校、警察能够早点沟通,哈里斯和克莱伯德的计划就可能被发现,惨案也就不会发生。但就如“盲

人摸象”一样,各个方面碎片化的信息没能汇集起来形成“大象”。科伦拜恩事件爆发后,美国政府采取了许多针对学校的安保措施,枪械管制的声浪也再一次掀起,但许多人担心确保人民持枪权利的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受到侵蚀,最后不了了之。
  “科伦拜恩”并不是一个句号。2007年4月16日,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发生的枪击事件导致凶手在内的33人死亡,校园枪击案的死亡人数纪录再被刷新,也是美国建国二百多年来最严重的枪击事件。而2012年7月20在电影院发生的这次枪击事件,和科伦拜恩高中直线距离只有24公里。
  有关科伦拜恩枪击案的纪录片
  与科伦拜恩枪击案相关的电影还有一部大名鼎鼎的纪录片——《科伦拜恩的保龄》,出自美国著名纪录片导演迈克尔?摩尔之手。迈克尔?摩尔通过这部纪录片反思的是这片枪击案频发的土壤,探讨这起枪杀案发生的社会历史根源及美国枪支暴力的文化内涵。
  许多人因为凶手喜欢听玛丽莲?曼森的摇滚乐,就把血案的账算在曼森头上。摩尔则提出质疑:怎么不去责怪保龄球?因为两名枪手杀人前还打过保龄球呢!也有人说是电影和电脑游戏造成了暴力,可是摩尔认为,暴力游戏日本更多,怎么日本当年的凶杀案不到百起,而美国却有一万一千多起?又有人说,这都是白人和黑人的冲突造成的,可是摩尔跑到加拿大,发现其社会种族构成更复杂,凶杀案却很少。还有人认为美国历史就是一部暴力史,先杀英国人、再杀印第安人、后来又杀黑人,摩尔说那德国人杀掉的人更多……
  在摩尔看来,美国从五十年代起就在国际事务中动辄挥舞大棒,向全球输送暴力,在这种政策下国民的枪支崇拜也就顺理成章。美国政府和新闻媒体对枪杀案过度渲染,造成了民众对生活环境病态的恐惧,在利益集团如“全国步枪协会”的游说下,人们普遍认为:“枪越多就越安全”。这部电影拿到了2003年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奖。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作者:佚名 [标签: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浅思21世纪我国的崛起——读《大国成长的逻…
    浅谈 大学计算机基础 教学设计
    如何紧扣 大纲  夯实基础 针对题型 巧妙训练
    浅论高职院校 大学语文 课程内容的构建
     大学语文 分层教学研究
    浅析高职 大学语文 中生命意识与人文关怀教…
    对于边疆地区院校 大学计算机基础 课程教学…
    高职高专学生《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内容和教…
    项目导向教学模式在《大学生创业管理》课程…
    浅析项目导向教学模式在《大学生创业管理》…
    浅析任务型教学法在高职《大学英语》教学中…
    浅谈高职《大气污染控制》课程深化改革探讨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