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教育理论论文   基础教育论文   中等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论文   心理学论文   学科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   教学管理
 德育管理   体育论文   地理论文   教育期刊
提高党外代表人士培训质量对策研究
文基于调查研究,对党外代表人士培训现状及质量进行了分析,对现行党外代表人士培训体系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提升党外代表人士培训质量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党外代表人士;培训质量;调查
  中图分类号:d6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269(2012)03-0056-04中共中央一贯高度重视党外代表人士的教育培训工作,《2010-2020年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改革和发展纲要》的颁布与实施,进一步对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工作的战略地位进行了充分的肯定,也为培训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近年来党外代表人士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突出问题。为更好贯彻纲要,加强队伍建设,本课题组立足调查实际展开对提高党外人士培训质量对策问题的研究。
  一、党外代表人士培训现状及质量分析
  课题组共发放720份问卷,实际收回有效问卷690份,有效问卷率为95.83%,调查范围包括重庆市南岸区、江北区、巫溪县等12个区县,以及江苏、浙江、四川、陕西省的5个地级市。
  (一)当前党外代表人士培训现状
  1.培训目标。72.2%的被调查者认为培训目标的设置较合理,11.3%认为很合理,25.7%认为一般,2.2%认为较不合理。这说明培训目标设置的合理性还有待提高。
  2.培训内容。一方面在培训内容创新性上,58.7%的被调查者认为培训内容创新程度较强,仅13.9%认为很强,35.2%认为一般,还有5.7%认为较差,0.4%认为很差。另一方面在培训内容的重复性上,21.7%认为基本不重复,3.5%认为没有重复,还有16.1%认为经常重复。wwW.11665.cOM这说明培训内容的创新性有待提高,重复度有待降低。
  3.培训形式。被调查者接受过最多的培训形式主要有集中轮训(68.7%)、专家辅导讲座(67.8%)、学习报告会 (66.1%)、集体座谈交流 (61.3%),对于选派挂职锻炼和到基层单位任职或挂职,这样以实践形式开展的培训活动很少,仅占26.5%和8.7%。
  4.培训方式方法。当在党外代表人士培训工作中主要采取的方法,使用频率最高的是课堂讲授法(88.3%),其次是讨论法(45.7%)、案例分析法(45.2%)和情景模拟法(37.0%),合作研究法运用的比较少。
  5.培训时间。 近5年来,被调查人员接受过的培训时间累计超过一个月的73%,其中达3个月以上(含3个月)的33.9%,达2-3个月(含两个月)的24.3%,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被调查人员中,少于1个月的占了25.7%,甚至还有1.3%根本没有接受过培训,应该加强对党外代表人士的培训普及力度。
  6.培训分级分类。64.4%的被调查者认为培训分级分类程度较强,3.9%认为一般,1.9%认为较差,0.4%认为很差。这说明现阶段培训有按照分级分类进行,只是还需要继续加强。
  7.培训载体。在培训载体调查中,选择比重最高的是社会主义学院(59.6%),其次是统战组织内部培训(49.6%)、政府统战部门(47.4%)和大众传播媒介(44.8%),此外,中国统一战线传统教育基地,仅占37.0%,高校培训班也仅占33.9%。
  (二)当前党外代表人士培训效果分析
  1.有效提升了党外代表人士对培训的认同度。85.6%的被调查者对培训体系是了解的,39.1%是比较了解和非常了解培训体系的,但值得注意的是有14.2%不了解培训体系,其中还有2.9%完全不了解,因此要加强党外代表人士的培训力度。
  2.大力提升了党外代表人士的政治素养的水平。主要体现在政治把握能力与参政议政能力的有力提升两个方面。一方面,在政治把握能力上, 76.1%的人认为通过培训加强了政治立场坚定性,72.6%认为能更加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69.6%认为能更加严格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60.4%能正确辨别国际、国内形势。另一方面,在参政议政能力上,71.3%认为其把握了参政议政的权利和义务,69.6%认为明确参政议政范围,64.8%认为其在政策制定过程中,能提出有价值的建议和意见。
  3.有力推进了党外代表人士实践工作能力的提升。主要体现在组织领导能力与合作共事能力的持续提升上。一方面,在组织领导能力上,70.9%的人认为通过培训树立了其科学决策意识,68.3%认为提高了领导的艺术性,58.3%认为提升了应急管理能力。在合作共事能力上,76.1%认为通过培训其能协调关系,正确处理矛盾,68.3%认为其善于团结同事,提高了办事效率,还有71.7%认为培训在积极吸纳意见与建议,改进工作上起到了较大作用。
  4.积

极促进了党外代表人士道德修养的提高。主要反映在党外代表人士的抗腐防变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两个方面。首先,在抗腐防变能力上,73.5%人认为培训坚定了其廉洁奉公的信念,72.2%认为树立了严以律己的作风,70.4%认为能有效抵制和监督腐败行为。其次,在思想道德素质上,84.3%的人认为其能做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及家庭美德上,78.3%认为培训使其树立了正确的道德观,能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68.7%认为其能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并积极维护公共利益。
  二、现行党外代表人士培训体系的问题及原因
  (一)现有党外代表人士培训体系存在的问题
  1.培训目标缺乏科学性。一是目标设置缺乏层次性,在培训目标的设置上采用“一刀切”,无法科学、有序、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二是培训目标的设置与中央统战部党外代表人才发展规划相脱节,无法体现党外人士培训工作的战略地位。三是目标设置与党外代表人士发展需求相脱节,脱离了党外代表人士工作、生活的实际,影响党外代表人士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培训内容创新性不足。一方面,理论教育为主,实践锻炼为辅,技能性、操作性方面的内容设置比例过低,并且在理论上依然是学习“三论”(统一战线理论、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和参政党建设理论)、“两史”(民主党派史和多党合作史)、“两观”(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宗教观),创新性不足。第二,培训内容具有重复性。虽然培训主体的教学水平各有特色,但培训内容设置却区别不大,既浪费了教育资源,又降低了培训对党外人士的吸引力。形式较为单一。当前,党外代表人士培训主要采用的是集中轮训、专家辅导讲座、学习报告会、集体座谈交流等以理论学习为主的培训形式,忽视了对选派挂职锻炼、到基层单位任职或挂职等实践培训形式的有效应用。这种以理论灌输为主、实践锻炼为辅的培训方式,由于在培训后不能及时地组织代表深入实地调研、视察,常常会导致理论培训与实践发展脱节,直接影响了党外代表人士的培训效果。
  4.培训方式方法缺乏多样性。一方面,在培训方式上,主要是以培训者为主导,采用课堂讲授的方式,相比之下的经验介绍、案例报告、情景模拟等方法使用所占的比例非常低,缺乏多样性;另一方面,在培训方法的使用上,较少使用研讨交流、演讲辩论、拓展训练、合作研究等方法,使得培训者与被培训者、培训者之间以及被培训者之间缺乏有效地沟通与交流,导致党外代表人士在培训过程中思维僵化、依赖性强,极大的影响着其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地提升与培养。
  5.培训累计时间不足。一是在国家的宏观层面上,国家规定培训时间过短,导致培训效果不能适应国内外形势变化的速度和党外代表人士自身发展的需要。二是在各省市的微观层面上,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部分党外人士培训累计时间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6.培训分级分类不明显。首先,培训对象的覆盖面较窄,党外代表人士的培训没有把大量的未任实职和未纳入党外干部重点培养计划的党外代表人士部覆盖进来。其次,在培训对象的选择标准上过于关注政治因素,缺乏规划性、长远性。第三,忽视参加培训的党外人士的社会阶层、行业,学历以及成长背景,在培训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培训内容的选择、培训方式方法的使用、培训目标的设置等针对性不强。
  7.培训载体建设有待加强。首先,社会主义学院的主阵地作用发挥不明显,主阵地地位体现不充分。其次,各级行政学院、党校作为党外代表人士参与培训的重要载体之一,尚未得到有效重视,未发挥其应有效用。再次,培训实践锻炼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最后,多样化多元化的培训基地建设缺乏宏观把握与科学规划,导致了培训载体的重复建设,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二)现有党外代表人士培训体系问题成因分析
  1.对党外代表人士培训的战略地位认识不够。一方面,一些地方的党政领导对党外代表人士培训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没有站在战略的高度对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成长规律和培训的特殊性进行深刻的把握与研究,忽视了党外代表人士培训体系的建设。另一方面,党外代表人士自身对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比较严重的“镀金”思想和浮躁情绪,“培训无用论”、“培训吃亏论”、“培训提拔论”等错误思想盛行。
  2.培训实施机制不健全。当前对党外代表人士培训的具体实施机制缺乏科学

、统一的规划,直接导致了培训过程的低效率、高重复建设。首先,党外代表人士培训体系内部各要素建设不足,直接影响了培训结果的效益与效率。其次,党外代表人士培训体系内部各要素之间联动性不足,缺乏良性互动与有效沟通,培训体系的实施是一种僵化的管理,也使得培训陷入了低效率、低效益、高重复的“两低一高”的尴尬境地。再次,党外代表人士培训实施流程规范性较低,各要素之间衔接力不足,较大的制约了党外代表人士培训质量的提升。
  3.培训制度体系不完善。一是培训结果考核、管理制度不完善,使得培训结果的使用与反馈不充分,不利于提升党外代表人士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影响培训的进一步深化与开展。二是在培训过程中,缺乏相应的交流研讨制度,各地方、各部门以及党外代表人士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不利于培训体系的动态管理。第三,定期培训制度的不完善,降低了培训工作的持续性与系统性,影响培训效果的持续优化。四是实践锻炼制度的实施不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4.培训组织领导不力。第一,领导机制建设不健全,各级党委领导、各培训主体之间权、责、利划分不清,对党外代表人士培训工作缺乏统一、规范、有序的领导,使得培训工作的开展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影响培训效果的提升。第二,文化环境建设不足,在社会范围内尚未形成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良好的社会氛围,对党外代表人士的地位、重要作用的宣传与重视不够,极大的削弱了党外代表人士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第三,资金来源不充分,制约着党外代表人士的培训工作的开展,使得党外代表人士的培训体系无法落到实处。
  三、提升党外代表人士培训质量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对提升党外代表人士培训质量的思想认识
  一是将党外代表人士培训工作纳入各级党委领导工作的考核范围,不断提升其对党外代表人士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二是充分尊重党外代表人士,加大对其宣传和动员力度,使其充分认识到提升党外代表人士培训质量的重要性。三是建立各级党委组织领导、统战部门相互协作和各级培训主体具体运行的工作机制,实现培训工作的统一领导、科学规范,在准确理解和把握中央统战部规划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和解决在提升党外代表人士培训质量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党外代表人士培训工作体系进行设计,不断提高二者的契合度。
  (二)完善党外代表人士培训战略体系的实施机制
  1.创新党外代表人士培训内容。首先,着力构建较为完善的培训内容体系。各培训主体通过与统战领域专家、高校等专业性较强的机构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在培训实践过程中不断实现对培训内容进行系统的整合与调整,提高培训内容设置的科学性与系统性。其次,建立培训内容选择机制。各培训主体通过定期组织座谈会,了解来自不同行业、职位的党外代表人士对培训内容的不同需求,并积极组织各领域专家进行论证与整合,凸显培训内容的层次性、针对性。其次,健全培训内容的更新制度。各培训主体在培训实践中,要善于发现党外代表人士工作发生的新变化,积极吸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过程中所提出的对党外代表人士的新要求,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淘汰过时的、指导性不强的培训内容。
  2.实现党外代表人士培训组织“211”模式的发展。构建党外代表人士培训组织“211”模式,即:2个培训主体,1个理论培训辅助机构与1个实践培训锻炼基地。这一模式要不断发挥各级社会主义学院与各级行政学院两个培训主体的主力作用,积极引导高校、以及各类实训基地在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中支撑作用的有效发挥。首先,合理定位各机构、各主体的职、权、利,加强培训组织建设的层次性,继续加强各级党委加强领导作用,充分发挥统战部门积极发挥牵头协调作用,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充分发挥协商作用,作为培训主体的各级社会主义学院、各级行政学院担负具体培训职责与培训任务,各高校、实训基地充分发挥其支撑作用。其次,建立培训协调机制,各培训活动的具体组织者与实施者要不断加强自身的能力建设,善于整合培训目标、培训计划、培育对象、培训主体等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确保培训活动建立在搜集资料、充分了解与把握党外代表人士成长规律的基础上有序推进。再次,在合理定位各组织者、科学规范培训活动实施流程的基础上,依据党外代表人士培训工作的特点,通过与各专业培训机构

立合同关系,实现对党外人士培训的外包,创新培训活动的组织形式。党外代表人士培训对象的选择机制。一是根据社会发展要求选择培训对象。各培训的组织者与实施者必须要紧密结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党外代表人士所处职位与承担的具体工作,有针对性组织培训,体现出培训的层次性。二是根据工作要求选择培训对象。各培训组织者要善于结合社会发展目标,积极把握培训对象的工作实际需要,在充分、科学的理论与实践论证的基础上,有目的地组织培训。三是充分调动党外代表人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推进党外代表人士自我完善与自我培训。通过组织培训对象进行自我评价,使其对自身有一个全面、综合的了解,使其不断发现自身的不足,促使党外代表人士有针对性的参加培训。
  4.创新党外代表人士培训方式方法体系。一方面,在培训方法体系的构建上,一是加强方法体系的科学化发展,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注重课堂讲授法、情景模拟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合作研究法等传统方法的综合利用。二是注重实践作用的发挥,通过建立健全实训基地,不断加强对党外代表人士实践能力的锻炼,提升党外代表人士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在实践过程中实现对党外代表人士培训结果进行有效检验与改进。在党外代表人士培训方式体系的构建上,首先,促进培训方式的综合化发展,在培训活动的组织实施中要采取开放式、联合式、委托式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培训方式,积极引入社会组织组织培训,提升培训活动的科学性与专业性,实现培训方式多元化发展。其次,积极引导党外代表人士加强自我培训,增强培训活动的主动性与自主性。再次,积极依托网络等信息平台,有效吸取现代培训理论的新发展与新成果,结合党外代表人士工作特点组织培训,实现培训方式的多渠道、多途径、多样化的发展,增强培训活动的吸引力。
  5.强化党外代表人士培训结果使用机制。首先,实现党外代表人士培训结果使用机制与党外代表人士工作流程同步化,对党外代表人士培训工作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与反馈,依托评价与反馈结果及时与修正调整培训计划。其次,推进党外代表人士培训结果与党外代表人士绩效管理相结合,将培训结果纳入到党外代表人士绩效评价体系,加大培训结果的使用力度,激励党外代表人士积极参加培训,提升培训活动的主动性。再次,依托信息技术,建设党外代表人士培训信息系统,建立培训档案,全面了解党外代表人士的培训信息,积极依托培训结果,实现对培训结果的动态化管理,改善“低效率、高重复”的培训现状。
  (三)优化提升党外代表人士培训质量的制度体系
  1.建立笔记调阅制度。各级党委要根据党外代表人士理论学习的要求,统一确定年度理论学习要点,明确必读书目,统一印刷下发学员理论学习笔记本,并在每年定期对学员的理论学习笔记集中、分层调阅两次,并按笔记内容记录的是否合乎要求、是否全面、是否认真,有无心得体会和调研文章作为衡量标准,按优、良、合格、差四个等级分别评出等级,填在党外代表人士读书笔记调阅登记表。其笔记在字数上要有明确的规定,在内容上要包含各次培训的心得体会以及调研报告。
  2.建立考核和培训档案制度。对参加培训的学员个人信息、培训班名称及培训时间、培训科目、课时、作业、学习笔记、考试试卷、考核成绩、体会文章以及考勤情况、班主任鉴定、培训机构的意见等进行汇总、整理,登记造册,逐人建立党外代表人士学员培训档案,以便随时考核。这些档案一般以班级为建档单位,凡属培训班档案基本内容的均归入本培训班档案,并且有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和学员教育培训卡。档案资料要求具有专柜化、标签化和专室化的管理和 5年的保管期。
  3.建立培训成果评审和管理制度。党外代表人士的教育培训评审与管理工作,应委托依托独立的社会中介组织等来开展评价活动,建立独立的社会化成果评价体系;注重对党外代表人士团队的综合评价,注重对党外代表人士实际贡献的评价。
  4.推进实践锻炼制度的有效运行。以任现职党外干部和省市管党外后备干部为重点,每年选派优秀党外干部到中央国家机关、经济相对发达地区挂职锻炼;同时每年选派一批年龄较轻、综合素质好、发展潜力大的县处级党外干部到区县挂职,分别担任副县(区)长或市直部门副职,在实践中开阔视野,增长才干,完善党外代表人士到区县部门挂

职制度。每年选派民主党派省市委会和省市工商联等机关的优秀干部到省市直有关部门进行为期半年的挂职锻炼,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一线不断提高素质和能力。
  5.建立提高党外代表人士培训质量的服务保障制度。一是完善各级领导与参加培训的党外代表性人士的联系制度,通过座谈会、通报会、谈心会等形式来保持各级领导与参加培训的党外代表人物的联系沟通,了解在培党外代表人士对培训工作的看法和意见建议,更要让他们了解培训的方针政策等内容。二是建立统战部门对承担培训工作的机构单位、对在培党外代表人士较集中的部门单位的定期走访制度,通过走访了解培训机构的困难和要求,了解党外代表人士所在单位的送培积极性及其工作困难,在掌握这些信息的基础上,积极研究决策相应的解决措施。三是用适当的物质待遇吸引高素质的师资人才,探索引进和培养具有高水平的培训师资队伍的工作机制,激发与调动参与培训的师资人才为党外代表人士培训工作建设和发展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使他们在各级党委、统战部门和社会主义学院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得到发挥。
  (四)大力加强党外代表人士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
  1.加强领导保证,建立提高党外代表人士培训质量责任制。一方面,对于工作的开展应该进行事先的整体规划,具体落实和定期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作为党政一把手和分管领导政绩以及监督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要加强全国党外代表人士的队伍建设规划、选拔培养、相关配套政策研究的组织协调以及专项经费的使用管理。党委组织部门要充分发挥“宏观指导、组织协调、督促检查”的职能作用,把优秀的党外代表人士选拔到合适的岗位锻炼。统战部门应积极、主动的与有关部门一同,对党外代表人士后备人选的成长给予更多的指导。各级社会主义学院、行政学院领导应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开展培训教育活动。最终形成党委统战部门牵头抓总、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培训工作格局。
  2.优化组织建设,加强对提升党外代表人士培训质量的文化氛围建设。各级党委、政府要营造不断创新、坚持探索的文化教育氛围。各培训主体要不断以准确把握强化政治共识教育为主要内容,以提高党外代表人士的政治参与能力为重点,不断改革培训方法,积极探索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途径;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政府的组织领导作用,整合各种社会力量,在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克服浮躁、探索求真的环境的基础上,通过积极宣传、合理引导等方式在社会范围内激发所有党外代表人士积极参与培训。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作者:佚名 [标签: 对策 八大 知识 分子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浅谈提高高中政治学习效率的方法
    如何提高高职体育课的教学质量浅析
    提高蓝色经济区对联动区辐射带动能力的若干…
    如何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效率
    提高食品专业大学生就业质量水平的教学新思…
    提高师范专业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效果的几…
    提高柔韧素质对中学生的体育中考成绩影响的…
    提高HPF120后凹模寿命的实践研究
    探析如何提高初中英语阅读能力
    提高基础英语教学效率之我见
    提高英语口语的七条建议
    “问题设计”:提高工程材料课堂效率的金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