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教育理论论文   基础教育论文   中等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论文   心理学论文   学科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   教学管理
 德育管理   体育论文   地理论文   教育期刊
财政支农、人口转变对农村居民消费影响研究
  内容摘要:本文选取我国30个省市区(不包括港澳台和西藏地区)1995-2008年的面板数据资料,采用动态面板估计方法同时考虑财政支农、人口转变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实证分析发现财政支农对农村居民消费的直接影响有限,而三种衡量人口转变的抚养系数则对农村居民消费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比较而言,老年人口抚养系数对农村居民消费影响程度最大。该结论的政策启示在于,在提高农村居民消费的财政政策制定中,应更多地考虑与包含人口、社会保障等其他相关政策的协调。
  关键词:财政支农 人口转变 抚养比 农村居民消费
  统计资料显示,2010年我国农村人口为6.71亿,占总人口的50.05%。而同时期,农村居民消费性支出总额为2.94万亿元,只占居民消费总额的24.58%,远低于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庞大的人口规模与极低的消费总量很不对称,所以如何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另外,从宏观层面讲,后金融危机时代,实体经济受到不利影响,所以,长期以来,我国依靠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受到较大限制,扩大内需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首要政策之选。而发展潜力较大的农村消费市场应该受到关注。
  相关研究回顾
  (一)财政支农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
  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措施,财政支农政策的实施对农村经济发展势必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整体而言,财政支农政策的实施会同时影响农村居民的收入与消费水平,从现有文献来看,国内理论界多关注财政投入与农民增收的关系。如曹子坚、魏巍、宋亚(2007)采用协整分析的方法,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引入财政支农综合效益指标,发现财政支农综合效用指标数据和农民纯收入之间的弹性为0.8009,且存在协整关系。WwW.11665.CoM另外,还有一部分学者从财政支农结构方面探讨两者的关系。如刘耀森(2011)研究发现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农业基本建设支出是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有利因素,而农业科技三项费用却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农民收入的增加。
  同时,相当一部分文献也在关注财政支农与农村居民消费的关系。孔祥利、司强(2007)的研究表明,政府财政对农业的各项支出提高了我国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从而促进了农村消费的增长,农村消费需求与gdp增长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性。储德银、闫伟(2009)运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发现我国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为1.10,即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每提高1%,其消费支出平均大约增加1.1%,同时也发现地方政府人均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地方政府人均财政支农支出每增加1%,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平均增加0.01个百分点;而地方政府人均转移性支出与农村居民消费没有明显的相关性。李晓嘉(2010)使用动态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将财政支农支出划分为农村经济性支出、农村社会性支出以及转移性支出三类,分析结果表明,前两类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显著,弹性系数分别为0.0054、0.0020,且这两者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还具有显著的滞后效应。
  (二)人口转变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
  有关人口转变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源于modigliani和brumberg于1954年提出的生命周期假说。该理论认为,人口转变会影响一国或一个地区的消费水平,进而影响一国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水平。此后,多名学者从实证角度探讨了人口因素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就开始关注人口转变的问题,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包括邬沧萍(1984)、杜亚军(1988)、孟向京(1990)。而实证方面的研究结论也不尽相同,王金营、付秀彬(2006)等在研究中引入“标准消费人”概念,指出人口抚养系数的提高,使得人均收入提高所带来消费水平提高的速度减慢,老龄化将会降低未来的消费水平和消费比率;李响、王凯、吕美晔(2010)对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的结果显示,农村少儿抚养比下降与老人抚养比上升都不利于农村居民消费率的提升。但李文星等(2008)经过研究,发现儿童抚养系数对我国居民消费具有微弱的负向影响,而老年抚养系数变化的影响并不显著。
  综上所述,在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诸多因素中,既有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也有人口转变的影响。但由于不同学者选取的研究方法和数据不尽相同,得出的研究结论也存在较大差异。本文与上述研究不同的是,同时考虑财政支农及农村人口转变对农村

居民消费的影响。
  计量模型设定及方法选择
  本文模型设定遵循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特征,选用财政支农支出作为政策因素的代表,选用三种不同的抚养系数作为农村人口转变因素的代表,模型设定如下:
  (1)
  其中,lnrc表示农村实际人均居民消费的对数值;lnri表示农村实际人均纯收入的对数值;lnf表示农村居民实际人均财政支农支出的对数值;cdr表示农村儿童抚养系数,使用0-14岁人口除以15-64岁人口得到;odr表示农村老年人口抚养系数,使用65岁及以上人口除以15-64岁人口得到;codr表示农村人口总抚养系数,为儿童抚养系数与老年人口抚养系数之和;ci表示个体异质项,通常是由某省、市或自治区没有观测到的因素所引起的;uit为随机误差项。各省的财政支农支出、居民消费、收入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1996-2009),人口年龄结构数据来自《中国人口统计年鉴》(1996-2009)。为使数据具有价格上的可比性,以1995年为基期,对农民人均消费支出采用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对农民人均纯收入采用人均纯收入指数、人均财政支农支出采用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行消胀处理。
  消费模型实证结果
  表1为各变量数据的描述性统计量。从样本期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可以看出,分省的人均财政支农支出以及抚养系数均具有很大的变异,人均财政支农支出的均值为5.0836,变动范围为2.7370-8.4677;少儿抚养系数的均值为35.85%,已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0.85%,而老人抚养系数的平均值为11.22%,已经接近世界平均水平的11.59%。   从表2中各列的回归结果可以发现:
  第一,农村人均居民收入(lnriit)对基期消费的影响作用最大。各列回归得到的弹性系数均保持在0.9左右,且高度显著,说明收入依然是我国农村消费的决定性因素。第二,农村居民消费的滞后项(lnrcit-1)对当期居民消费依然有显著影响。其弹性系数变化范围在0.086-0.254之间,且皆具有显著性,说明农村居民消费具有一定的连续性、习惯性。第三,财政支农支出(lnfit)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作用有限。虽然采用两种估计方法得到的结果有一定的差异,但从影响程度来看,该因素在本文所选的几个因素中影响程度最低,甚至会出现影响程度为负且不显著的情形。该变量弹性系数变化范围为 0.013-0.039。第四,人口转变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显著。模型1-3为分别考虑儿童抚养系数(cdrit)、老年抚养系数(odrit)及总抚养系数(codrit)的农村居民消费模型估计结果。在三种考虑人口年龄结构变量的不同的模型设定中,虽然两种估计方法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三个人口变量皆是显著的。从影响程度来看,模型2中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对老年人口抚养系数的弹性系数最大,达到0.837,说明农村老年人口抚养系数每增加1%,就会使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水平提高0.837%。间接说明,随着农村老龄化程度的提高,农村居民会将更多的消费用于老年人口的抚养。
  结论与启示
  扩大农村居民消费需求是拉动国内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源。本文的分析表明,一方面,政府财政对农业的各项支出间接促进了农村居民消费的增长,但该项作用程度有限。分析其原因可能为:财政支农主要用于农业生产性支出,而不是消费性支出,即该项政策的实施并非直接作用于农民消费水平的增加,而是通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进而提高农业产出效率的基础上,通过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来达到促进农民消费水平提高之目的。
  另一方面,农村人口转变也会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呈现“一老一小”的典型特征,即儿童抚养系数的下降和老年抚养系数的上升皆能够促进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这与以往多数研究并不一致。
  研究发现农村老年人口抚养比的上升并非是阻碍当前农村消费的因素,而是具有促进作用。按照联合国的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是否老化的数量标准是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否超过7%来判断的。资料显示,1989年我国农村人口中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的比重为5.82%,1998年首次超过7%,达到7.05%,标志着我国农村人口开始进入老龄化阶段。此后,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渐加剧,2009年达到9.80%,我国农村65岁及以上人口规模达到6986万人。相较于城镇居民,农村居民的养老问题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国家层面的社会保障还不能够完全满足越

来越多的农村老年人口的需求,巨大的需求缺口只能通过个人或家庭的积蓄来弥补,所以收入中的大部分用于支付老年人口的生活需要,即老年人口越多,消费水平就越高。这说明,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社会保障体系具有滞后性。
  同时,虽然儿童抚养系数呈现下降趋势,但其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则是显著的促进作用。一个可能的原因为,在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之后,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上升,其消费需求一般都优先保证。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财政政策与其他政策相互协调的提高农村居民消费的总体思路。即财政支农政策中应以完善农村居民教育、医疗及社会保障为侧重点,在此基础上,通过持续增加农业投入,不断为我国农村消费需求的增长提供新的空间。
  参考文献:
  1.孔祥利,司强.新农村建设财政支出与农村消费需求的相关性[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
  2.李晓嘉.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村居民消费的动态效应分析[j].经济学动态,2010(9)
  3.储德银,闫伟.地方政府支出与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基于1998-2007年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j].统计研究,2009(8)
  4.李响,王凯,吕美晔.人口年龄结构与农村居民消费:理论机理与实证检验[j].江海学刊,2010(2)
  5.王金营,付秀彬.考虑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中国消费函数计量分析[j].人口研究,2006(1)
  6.李文星,徐长生,艾春荣.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和居民消费:1989-2004[j].经济研究,2008(7)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作者:佚名 [标签: 消费结构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总指数 消费物价指数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方向分析研究
    我国经济发达地区高等教育财政性经费投入滞…
    我国财政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影响研究
    我国中职教育财政保障政策的必要性与纵深研…
    关于农村教育产品性质与教育财政体制
    基于3E原则的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探析
    美国大学生财政资助体系研究
    经合组织国家高等教育公共财政支出的多维探…
    关于中职教育财政支出绩效指标的构建
    浅析我国义务教育财政支出地区间不均衡问题…
    浅析我国财政在城乡义务教育支出中的差距的…
    探究农村义务教育的财政转移支付问题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