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教育理论论文   基础教育论文   中等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论文   心理学论文   学科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   教学管理
 德育管理   体育论文   地理论文   教育期刊
让习作教学更加有效的案例分析
  课改至今,习作教学受到空前广泛的关注。不少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也在改变教学方式、提升教学实效方面做出了许多有益尝试,收到了改革实效。本次和大家分享的是我校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做的四件事。说是“教”,但又带着“不教”的意味,其实仅仅是针对儿童写作行为上的要求或引导,想方设法让孩子更多地进行语言实践。这样的“无为而教”也正是我们实施有效作文教学的探索。
    第一件事:一题巧多做
    习作教学的关键在于做得巧而不是做得多,“巧”字就是一题多做的诀窍所在。一“题”针对的是命题作文教学而言。命题作文教学仍旧是目前习作教学的主流模式,但不少教师设计的命题有时不被儿童接受,不适应其表达水平,孩子写起来劳神劳身、费时费力。
    我们吸纳德国、日本、美国等国家作文教学中先进经验,在教学中推行“一题多做”。这里的“一题多做”并不是指同一道命题,让孩子多次作文,中间穿插修改、评讲,在习作成果上体现“多做”的效益。“多”是指练习的多元化:多角度构思、多文体呈现、多层次表达,即在适应儿童言语表达水平的同一命题上做不同的设计,提出各类习作的要求,让儿童有更多机会动笔练习,进行语言实践。
    下面笔者以《一次拔河比赛》为作文教学案例来向大家介绍如何进行“一题多做”设计。
    1.思维打头阵
    为了保证比赛顺利进行,特组成大赛筹备组,你就是其中一员。wWw.11665.com请你思考:(1)年段共有五个班,如何安排各班之间的小组赛才比较公平?(2)应该准备哪些器材,包括运动器材、急救器材等?(3)怎样确定优胜者?(4)以上思考的意义何在?
    命题:根据思考结果,写一写工作筹备组赛前的准备工作。
    2.心动不如行动
    请撰写一则拔河比赛公告,内容包括比赛的时间、地点、参加条件、赛程说明、比赛优胜者确定办法、奖品、比赛筹备组、注意事项等。
    3.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写一封给各班班主任的邀请信,写信前请考虑以下问题:(1)作为学生给老师写信,在语气、表达方式等方面该注意些什么?(2)为了比赛能顺利进行,信里该写哪些内容?怎样写才能促进他们赞成并组织全班参加比赛?(3)用哪些词语来自我介绍,怎样写结尾寒暄和祝福语。
    4.记者在线
    比赛进行时,请写一篇现场报道。注意观察和介绍清楚以下几个方面:(1)比赛具体进行的时间、地点、参加者等。(2)比赛的场地或环境。(3)比赛的过程是记录写作重点,可以关注:某场次的小组赛,某个参赛者,某个工作人员,某一回合的赛情,某一个参赛者的特殊表情,某一声特殊的呐喊……(4)赛后,大家对比赛的评价、感想是怎样的,请收集
    5.赛后更精彩
    (1)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拔河比赛在中国的渊源或者新型的比赛方式等,之后写一篇文章进行介绍。(2)小组可以收集几次写作中的优秀作品,办一份《拔河比赛赛况小报》。(3)也可以选取比赛时的照片,配上文字说明,办一个比赛图片展。(4)准备解说词:可以是向别班同学介绍比赛全过程的,可以是介绍比赛图片展的。
    相信您能从这组一题多做的设计中感受到其“妙”之所在。儿童参与同一道命题的思考和练习,五次所受的训练都不同。其一是训练思维的活跃性。思维是语言的根本,不爱写的本质原因就是思维没有开动起来。而参与本组训练的儿童不仅仅需 要构思一篇文章如何进行,更多的是全盘考虑整个活动过程,考虑如何做好各种准备工作,思维在动笔之前就已经被激活。如此一来写作就和所处的生活紧密联系,文字中富含思维的色彩。其二是涉及不同文体的写作。五次写作包含书信、公告、策划案、现场报道、讲演稿、解说词,围绕同一话题,用各种不同的文体表达,训练面扩大,有利于儿童多元化认识习作的本质。其三是真实感强。在整个作文过程中,儿童完全沉浸在“比赛”这一特殊情境中。情境的真实感带来思考的真实,保证了文字的真实,决定了习作本身的真实。这样的一题多做设计,让不同语言表达层次的儿童在各个环节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独特想法和鲜活文字,不再因为一篇如《记一次拔河比赛》的记叙文写不好而饱尝失败的心酸。全程训练中,几乎每个参与者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兴奋点和技高一筹之处。
    第二件事:“写作本位”的读写结合实践
    很多教师和家长都因为儿童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不容乐观而感到困惑:孩子读了许多书,学了不少阅读和写作的方法,为什么还是不会写?语文课上的一篇篇文章正是儿童学习写作的最佳范本,可为什么教了半天还是徒劳?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读写结合的观念和形式,“写作本位”的读写结合就能够有效促进和服务于儿童写作。
    福建师范大学潘新和教授认为,写作能力是一个人语文的核心能力,是一个人参与社会生活的必备要素,是一个人得以历史性延续的关键,所以读的终极目标是写,要以写为本位。此外,还要使儿童学以致用,要把从读中学到的知识、技能用在写作中,要把对文本的理解、感想说出来或者写出来。这样,阅读课堂教学才会变得扎实有效。备课时,目标和设计立足并指向语言表达;上课时,聚焦文本语言表达形式,注重写作因子渗透;课后,让写作成为延伸的主流。例如有的教师这样设计《凡卡》一文的写作拓展点。(1)苦海无边:以“挨打”“挨饿”“挨冻”“不得休息”等为小标题,写一写凡卡在莫斯科受的苦;(2)月下老人:以月夜为背景,刻画凡卡的爷爷守夜的情景;(3)苦中作乐:扩写本文第13自然段——爷爷带凡卡砍圣诞树的情景;(4)梦醒时分:想象凡卡“美梦”醒来后,老板、老板娘如何对待他;(5)给爷爷的第二封信,苦等无果,请同学们以凡卡的身份再写一封信给乡下的爷爷;(6)学海无涯苦作舟:想象凡卡如何坚强地面对凄苦的学徒生活,最终也成了鞋铺老板;(7)读《凡卡》有感:写一篇读后感;(8)给亲人一封信:仿本文将作者叙述与回忆插叙结合在一起的表达方法,写一封信……很明显,这样在写作本位思想指导下挖掘文本的写作拓展点的教学能让儿童触类旁通,自由延伸,畅快淋漓地写;不仅掌握了文本内容,更能在写作中如鱼得水,左右逢源。
    课外读写结合亦能提升写作能力,更加应当予以重视、科学合理指导。深圳南山实验学校以“写作本位”读写结合观念为指导编写了课外读写单元《亲爱的动物朋友》。选材和构思阶段,教师出示各种动物的图片,唤起学生的记忆,然后让学生回忆电视上、书籍里、生活中见到过的动物,确定准备写的一种动物;请学生考虑打算从哪些方面来写自己最喜欢的动物,要求他们把自己最想写的材料选出来,包括外形特点、动作特点、生活习性、趣闻乐事等。

    阅读与写作阶段,对学生提出四个方面的要求:第一,细致地观察和描写。提供作家描写动物外形特点的片段让学生阅读体会,然后学生描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的外形特点,之后让学生进行对比和修改,学着将动物写得更具体、生动或者更可爱。第二,学会有感情地表达。安排阅读《绿毛龟》《我喜欢小动物》,让学生明白小动物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我们可以从它们的动作、神情、声音中,去体会和想象它们的“情绪”“思想”变化,赋予它们像人一样的品性和精神,同时体会作家们是如何抓住小动物的“喜怒哀乐”进行细致描写的,又是怎样将自己的情感蕴含其中进行表达的。写作时,引导学生通过引人入胜的小故事,生动地描写小动物的生活习性,表达它们的喜怒哀乐以及人对于动物的复杂多样的情感。然后引导学生在“互动作文” 里互相提出修改意见,由作者进行修改,以便更生动地表达小动物的“喜怒哀乐”。第三,感受不一样的表达。在动物的眼里,也许世界是一番完全不同的景象。换个角度,用它的眼睛看世界,用它的语言说故事,想象它能感受到的精彩。安排阅读《迷人的树袋熊》,之后可安排学生试着模仿7~11小节的写法,以树袋熊的口吻介绍1~4小节的内容;模仿1~4小节的写法,以参观者的口吻介绍7~11小节的内容。安排阅读《松鼠》《麻雀》,之后可安排学生把文中的描写改写成动物讲自己的故事、自己和动物的故事或者自己对动物的直观感受。
    在单元写作阶段,要求学生长时间亲身观察,并查找资料,学习尝试用不同的表达方法来写。请学生用本单元的学习收获去改写一篇以前描写动物的习作,或者再写一种自己很有感觉的动物,然后发表在“互动作文”里。
    在拓展实践阶段,推荐学生阅读小说《狼王梦》《黑骏马》,并尝试写出自己的动物小说或动物研究报告。
    分析后我们发现,他们编排的课外单元课程都指向写作,整个作文教学设计融于阅读活动中,二者相辅相成,相映成趣。学习过程中,读写有分有合,孩子的思维和活动在读写之间自由行走,穿梭跳跃,得法得趣,乐在其中。可以推想,长期坚持这样的课外阅读设计,遵从叶圣陶“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与作文的熟练技能”的教导,将一篇篇文章当成是读写结合的载体和学习积累语言文字的例子,提出“积累词句”“仿写片断”等语言实践的要求,就一定会实现读写双剑合璧,共同进步。
    第三件事:鼓励儿童每天随手写
    这件事看来并不新鲜,现代语文教育的开创者黎锦熙先生认为日记和随笔等有感而发,有为而作,比通篇的作文训练更有效果。胡适先生也提倡随手写。他说:“无论是看书或是听讲,都只是模糊零碎,算不得自己的东西,必须做一番‘手脚’,用自己的语言记叙过才可算是你自己的了。”于是我们坚持这样的简单实践,此件事看似简单,但绝不能忽视“写”之前的定语一“每天”和“随手”。“每天”强调写的习惯培养,这是硬指标,是严要求;“随手”则提醒我们要关注儿童写作的情态自由,写但不必强调篇章结构的完整,语句通顺但不必字斟句酌地苦苦推敲,文意情趣盎然即可,不需要立意空虚崇高。随手写具有独特的优势,其一“易”,不需要长篇大论,一个“短”字就消除了儿童对作文须是“长篇巨作”的错误认识,畏难情绪也就随之消失。这种喻悦的感受为其全情参与写作过程做了良好的心理准备。其二“活”,没有固定的格式,可以是即兴的几句话,可以是即兴记录的突发事件,可以是一首随感小诗,甚至可以是处方体、新闻稿、小对联……只要想到了就记下来,不必在意首尾是否呼应,过渡是否巧妙,灵活的要求就带来了儿童文字思维的活泼。其三“新”,当天的事当天回忆,当天记录,文章常写常新。长此以往,儿童为了找到新鲜事会很自觉地去参与生活、观察环境、寻找素材。写作所需的各种能力都在“求新”中得到综合训练。
    第四件事:朗读自己的习作
    写后请儿童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这就是有效习作教学的诀窍所在。请不要以为这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通过大量的实践我们发现它几乎成了习作进步的关键点。朗读的好处不用在此赘述,输入关键词,就能发现诸多文章论述。我们仅从叶圣陶对于习作的相关论述来为大家阐述看待朗读习作优势的全新视角。
    朗读就是文章优劣的评价标准。叶圣陶曾说,一篇文章好不好,检验方法很简单:请作者到隔壁屋子大声朗读,听得顺耳,觉得像“话”,就是好文章。有意思吧,“听得顺耳,觉得像‘话’”,其中的意味是所读的文章表意清晰明确,如同日常交流对话般顺畅自然。这不正是文从字顺、言意兼得的言说佳境么。想要达成这样的境界,大声朗读就是载体。古人认为好文章应该掷地有声、绕梁三日,好文章诵读时能让听者感受到特有的音韵之美、节奏之美、气势之美。这即是朗读的评价功能。朗读就是提升文质的途径。坚持大声诵读,能读出语感,能体会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妙用,能感受到文章结构的章法与机巧,更能锻炼自己的自信气质和魄力胆识。叶圣陶曾说:吟咏的时候,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这句话就是在强调诵读的巨大作用和可贵意义。朗读自己的作文,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就能做到眼到、口到、耳到、心到,口读耳听,口耳并用,读思结合,这样自然能“涵泳达味”,情趣天成。朗读就是文章的修改方式。叶圣陶认为文章修改有三个步骤:读后修改、比后改、改后再读,如此往复。这里的三种修改都离不开出声朗读。读后改,不言而喻。比后改就是提倡要对比第一轮修改前后的习作,两篇都要读,一读就读出优劣。好文章通顺连贯,一气呵成,不通顺的就次,就需要再改,读就是改的风向标。最后一步改后再读,就是以读通顺作为检验标准,再次提示我们读就是作文修改的不二法门。
    在朗读时,首先,要搞清楚读给谁听。我们要求儿童在朗读前先确定听众。如果有既定听众,就必须事先了解听众,没有既定听众就要虚拟不同角色的听众,朗读是要让听众听懂、听满意。其次,同一篇文章的朗读可以用不同的语气语调。如,可以模拟戏剧表演的高调高音,可以是朋友谈心式的低声低吟,还可以是模仿文中各不同角色进行分角色朗读。方式的改变能激起儿童朗读的极大兴趣。再次,在班级中的朗读,读后都有一个民主评议,聊一聊朗读者的作文。这好似小小新闻发布会,也是一场头脑风暴。对于朗读者而言,正是集大家智慧于他一人,极为有益。所以这样的“好事”是按照座号顺序轮流的,争取一个学期轮一遍,恩泽大众。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作者:何捷 [标签: 三年 小学 三年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对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艺术的探讨
    高职高专法律文书写作教学探讨
    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浅议合作教学模式在高职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
    浅议情景语境对英语专业写作教学的启示
    试论话题导向模式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
    试论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新思维
    试论互动合作教学在英语写作课堂上的实践
    浅谈关于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的探究
    写作教学的内在规定性的特征分析
    议论文写作教学“序列”的建构与反思
    军队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学策略初探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