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教育理论论文   基础教育论文   中等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论文   心理学论文   学科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   教学管理
 德育管理   体育论文   地理论文   教育期刊
教育目标的转变:析经济增长到人的发展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的经济功能被无形中放大了,导致人们将教育视为培养劳动力、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种手段,这样教育就渐渐失去了其内在价值,忽视了人的发展,不是“使人成人”,而是“使人成物”。要改变这种状况,教育就应该将目光从经济增长上转移,扩大“发展”的内涵,重视人的发展,将偏离的教育带回其应有的轨道。

  论文关键词:经济增长;人的发展;功利主义教育
  
  鉴于经济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经济视角来看待各个领域似乎成了一种常态。就教育领域而言,从经济角度来审视教育的行为逐渐增多,教育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性不断被人们强调。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往往容易忽视教育为了人、培养人的本质,而将教育的功能仅仅锁定在经济增长上,为了经济目的而对教育提出的需求不断增多,渐渐失去了教育“为人”的目的性,忽视了教育促进人发展的终极目标。这种教育必然会丧失最重要的“人”,导致人的“物化”或“工具化”,偏离教育的本质。因此,如欲领悟教育的真谛、找到教育的方向,就不能只停留于教育的种种衍生目的或结果,而应该“以一种更加开阔的眼光,即以促进人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教育。

  一、教育目标应从经济增长上转移

  由于时代的变化,经济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无论是在宏观的国家发展与竞争上,还是在微观的个人生存方面,“经济”似乎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考量点,时刻影响着各个方面的发展趋势。教育同样也不能免俗,经常可以看到“经济”的影子。人们是不是受教育,受怎样的教育,在学业上取得何种成就,都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有关。Www.11665.Com而一定时期劳动市场的需求,大都同资本投入的方向有关。由于教育不免受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影响,资本占有劳动力,也就占有教育成果,这样经济这个指挥棒就伸向了教育,对教育提出了诸多要求。同时,受到人力资本理论、筛选理论、二元市场理论等众多教育经济理论的助推,一方面人们更加重视教育的发展与人才的培养,但另一方面教育的经济功能也被无限制地宣扬,导致人们总是试图让教育创造出更大的经济价值。
  然而,当人们把经济作为世界上最为重要的运行法则时,它的观念和方法就被当成了唯一的准则,从而排除了精神价值,导致人的发展缺失、社会精神层面的失落。尤其是将“经济”作为教育的目的时,教育就走入了“现代化的经济陷阱”,产生了一系列副作用,导致整个教育氛围越来越“务实”,往往是“从物质实体化和社会本位化的观点出发,把人只作为工具来培养,缺乏一种以人为出发点和最终目的的教育理念”。具体来说,当前学校实际运行的教育是去精神化的,存在着严重的知性化、技能化倾向。可以说,学校的“教育”意味越来越淡薄,学校也越来越不是“教育”机构,而逐渐堕落为一种纯粹的职业培训机构,其目标导向仅仅是为了使学生成为社会所需要的“某一类人”,即能否找到“好工作”、能否成为“成功人士”。这种运作模式或机制忽略了对学生精神生命的提升,阻隔了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教育就这样由“一种基于信念的活动,变成了一种简单的技术行为、技术操作;为了人的教育、自由教育变成了单纯的技术教育、技术训练”,所培养出的生命个体也在一点点遭到侵蚀,逐渐变成了满足国家和个体不断“增长”或“膨胀”的物质和社会需要的工具。
  同时,这样的教育还在不断肢解人的“正常”生活,使人完全以“经济”为坐标,过“经济生活”,即不断趋向于“有利益”的地方,在教育中仅仅掌握那些“能使自己获得利益”的技能或知识,导致人的片面化发展。这样最终结果是,人受教育仅仅是为了占有知识,而不是用知识来丰富和提升生命的价值;甚至占有知识的目的也并非为了知识本身,而是将其作为一种中介,通过知识来获得或占有其他东西。这样,“有用性”就成为衡量教育内容的唯一标准,而只有那些“对将来生活有用与未来职业做准备的知识才是有用的”。受这种心态的左右以及处于“分数价值”、“名次价值”、“证书价值”的争抢中,人们并不关心自己所受教育的意义与价值,而是关注自己在众多竞争者中所处的地位和次序。尤其是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学出来能干什么?”是令大家最感兴趣的,致使人们在追逐一个个“热门专业”的同时,类似于哲学、伦理学、宗教学等“冷门专业”却鲜有人问津。教育,俨然成为人们的投资产品,人们接受教育的目的只是为了满足社会某一方面的需要,以便自身能够从中获取相当不错的利益回报,这可以说是“把一切教育的无限目的都化解为谋取生存适应的有限目的”。人的理想、追求、信仰、生活意义等应然性的价值被排斥在教育之外,这样“当今的教育从根本上偏离了它本真的意义,成了一种在工具理性操作下的功利主义教育”。[6]正是受了这种逻辑的支配,人们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中渐渐迷失了自我,麻木、无聊、空虚、无意义感等消极情绪充斥着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这也就成为学校里、社会上自杀以及残害他人生命事件屡见不鲜的原因之一。
  总之,虽然“人力资本”等理论曾经盛极一时,使教育受益不少,但仅从纯粹经济眼光来审视教育的方式会导致人的主体性的丧失。这种丧失本真的教育已经明显不符合人类发展的根本要求。如欲改变这种状况,就应该首先转变对待教育的态度,看到教育的目标在于“人”,而非“工具”;教育是为了“人的发展”,而非为了各种经济利益的需求。人的回归与发展才是教育的终极目的和伟大使命。二、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促进人的发展

不可否认,教育在“发展”中发挥的作用,但是如果只是将发展定义为经济增长,并进而将教育作为追求经济增长的手段,则必然会走向死胡同,因此,我们应该将发展的概念向深度、广度延伸,“使发展超越经济范畴”,同时还要考虑到“人的内涵”。经济的发展,是为人的发展服务的;离开人的发展,经济社会的发展就变得毫无意义。同时,也“只有当人们把自身的发展作为目的本身时,人类的真正主体性才开始形成。”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将人的发展摆在优先位置,将教育作为促进人发展的极为重要的手段,从经济目的转变为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目的来看待教育。这也就是教科文组织总干事费德里科·马约尔所强调的“发展过程首先应为发挥今天还有明天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的一切潜力创造条件,人既是发展的第一主角,又是发展的终极目标。”只有符合这种广义发展概念的教育,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育,也只有在这种发展的范围内对教育加以考虑,才是教育真正的努力方向。
  1.教育促进人的发展的理论依据
  由于人不同于动物,“虽然也受本能和环境的制约,但人还能够有意识地支配自己的生命活动。人能按照自己的愿望,使自身从本能和现实环境中超越出来,通过自身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打破生命本能和现实规定性的关系束缚,使自己的存在获得开放的、应然的和生成的性质,从而彻底超越动物那种封闭的、预成的、宿命式的生存方式”。因此,人的价值、人的发展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这也正是吸引着古今中外的思想家时刻关注着“人”的重要原因。从古希腊政治家伯里克利的“人是第一重要的”、智者普鲁泰戈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亚里士多德的“人是政治的动物”等思想,到文艺复兴时期培根的“人可以被视为世界的中心”等等,都是在强调“人”。而德国古典哲学大师康德提出的著名命题“人是目的,而不仅仅是手段”,更是对其最好的注解。虽然这些思想都有其不足和局限,但它们在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关注人的发展也是当代世界人类文明发展的基本理念,佩鲁在1983年出版的《新发展观》一书中,就明确提出,应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根本目标与核心价值取向。2003年,我国也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新发展观。可见,注重人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基本趋势,这也是我们在教育中重视人的发展的思想和理论依据。
  2.促进人的发展的教育的主要特征
  第一,促进人的发展的教育应做到“以人为本”。“教育在本质上就是一种唤醒人的生命意识,启迪人的精神世界,建构人的生活方式,以实现人的价值生命的活动。”这就规定了教育应从人的角度出发,重视人的发展,体现对人的精神需要和意义世界的追寻。教育的基本价值在于它是个体生存、发展的重要途径。教育的这种基本价值,乃是教育之所以成为教育的根本。因此,无论我们以怎样的形式发展、达到何种发展程度、完成何种发展任务,都不应偏离以人为核心的价值中枢。只有准确把握这个主旨,才能将偏离的教育带回到其应有的轨道,不再把教育单纯看做是一种为了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让人不再仅仅成为一个“工具”,而是使“人”成“人”,并最终达到“使得一切受过教育的人都能按照人自身的尺度、美的尺度去改善世界,使得这个世界真正成为属于人的世界”。
  第二,促进人的发展的教育能使人的主体性得到发展。“所谓主体性,即是能自觉认识、掌握、超越各种现实客体的限定和制约,能在与客体关系中取得支配地位,能按照自主的目的能动地改变现实客体的一种人的特性。”人并非生而为主体,一个人只有具备了他所处社会所必须具备的特征,掌握他所处时代的文化知识成果,具备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才能成为社会的积极主体成员,发挥主体作用。这种主体性的形成与发展就应由教育承担起来。但如果教育一味强调赋予人以现实规定性,用所谓“经济”的法则来捆绑人,那么教育只能成为束缚人发展的消极因素。因此,只有促进人的发展的教育才能将“为物与关系所控制的教育”下的人解放出来,将教育的一切目的复归于人自身,实现人的主体性的真正发展。
  第三,促进人的发展的教育应该最大限度地发展每个人的潜在才干和创造能力。人性本质上就有一种创造的冲动,有对创造的需求;创造会给人带来快乐和满足;在物质消费品匮乏的时代,人们对创造的需求被对基本生存物的需求所压制,低级人格难以向高级人格升华。一旦人类走出了匮乏,对创造的需求就会上升为现代人格的基本构成要素。可以说,“创造是人的生命活动的本质属性。人生价值就在于创造……从创造活动中所获得的高峰体验,可以达到人与物、主体与客体完全融合的境界”。因此,“教育的任务是毫无例外地使所有人的创造才能和创造潜力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使每一个人都能发现、发挥和加强自己的创造潜力,实现个人全面发展。这种创造过程也是人的生命价值和本质能力提升的过程,会给人带来充实感和满足感,使人获得一种生命的巅峰体验,让人在创造中完成自我的升华、发展与完善。
  第四,促进人的发展的教育能够改善人的生活。将发展的内涵扩大,就会使我们的眼界进一步放宽,不再将发展的指标仅仅局限在经济数据上的增长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导致“只见物不见人”,而是将更多无形的东西包括进来,包括个人尊严、人权保障、民主参与程度、个人幸福感等等,这些与改善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尤其是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更是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我们的教育就应该从这个角度入手,使每个人通过教育都能掌握自身的命运,了解自己、理解他人,从而能够更好地扮演自己的角色,参与到集体事业和社会生活中。
  总之,尽管我们不能简单地否定教育作为经济发展动力的观点,但是将教育仅仅视为“为了给经济界提供人才”的弊端已经逐渐显现,因此,我们应该以一种更加开阔的眼光来理解发展、看待教育,即从经济目的转变为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目的。这种扩大了发展内涵的教育概念能够更好地体现教育的内在价值与意义,排除了其他目的的僭越与干扰,使“人”不再成为工具,而是作为“人”得到发展,同时使每一个人都能发现、发挥和加强自己的创造潜力,有能力掌握自身的发展和命运,形成完整的人格,并最终提升人类的生活品质。只有这种教育才能真正解放人、提升人,使人超越经济的束缚和功利主义的社会氛围来保持内心的充实与完善,这才是当代工具性或功利主义教育走出困境的唯一选择。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作者:郑玮 [标签: 目标 转变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幽默教育法在高中英语中的运用
    从生命教育观照生物学教学
    论法律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改革是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
    人本理论下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德育教育初探
    母语教育中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培养
    从《Faber钢琴基础教程》中寻求钢琴教育改革
    人文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终身教育背景下健美操教育理念创新研究
    从大学生体育教学认知谈高校体育教育改革
    关于校园女生篮球教育的思考
    艺术院校民乐表演教育如何面对社会运用价值…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