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语文教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学科教育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让浓缩的课堂“具体而微”

原文作者:贾桂强

  不久前,市教育局组织了一次公开活动,通过上15分钟的“微型课”考核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以此作为申报高级职称教师的晋升条件。一些老师由于对微型课的具体要求并不了解,怎么备课,怎么上课都不清楚,以致被淘汰。笔者不揣浅陋,草就了一篇微型课教案,望各位同道批评指教!
   一、微型课教学设计原则
  微型课,是比正常课时间长度短、教学容量小的课,一般只有15分钟。教学内容集中,一般为某一个知识点或一节课内容的某一个方面;教学形式简单,一般没有学生,只是面对评委授课。微型课现场抽取课题,在规定时间内(1小时)现场备课,现场授课。微型课设计原则如下:
   1.要上课,不要说课。微型课不是说课。微型课是课堂教学的浓缩,时间较为简短、课堂容量较小、没有学生参与、主要检测教师教学水平的课堂教学。因而,决不能把微型课当作说课来“说”,应该像正常课堂教学一样来上课。
   2.要取舍,突出重点。既然上的是一种微型课,那就不可能像正常课堂那样大容量地教学,要在有限的短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必须首先精选课题内容。
  3.要互动,合理教学。根据微型课的特点,在教学方法上,以讲授为主。但师生的互动也不能完全没有,可以设计问题,可以引发思考,可以相互比较,可以深入探究,可以通过一两句过渡语交待刚刚的互动环节。比如说“请第一小组的代表×××上台发言”,让评委从教者的只言片语中感受到上课的氛围。
   4.要全面,过程完整。Www.11665.cOm微型课的课堂结构:入题要简捷,三言两语就直接进入正题;很快导入正题后,就要把主要精力全部用在课题的中心上,在有限时间内能够圆满地完成课题所规定的教学任务;最后,用两三分钟时间对本节微型课的教学内容加以归纳和总结。
   5.要亮点,板书清晰。微型课一定要有自己独特的亮点。这个亮点可以是深入浅出的讲授,可以是细致入微的剖析,可以是激情四溢的朗诵,可以是精妙完美的课堂结构,可以是准确生动的教学语言等。另外,板书要讲究,应当精心设计,给听课者一个完整、直观的效果。
   二、微型课教学设计示例
  下面是笔者参加教学比赛时写的《兰亭集序》的微型课教案。
  以“学生初步感知逻辑”为起点
  ——《兰亭集序》的微型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书序的特点及本序借题发挥的精妙。
  2.理清作者行文的思路及情感脉络。
  【教学重点难点】
  1.充分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涵的积极情绪。
  2.正确评价作者有关生死议论的哲理。
  【课前准备】
  1.本文阅读中文字障碍不大,可让学生口译并适当抄写翻译具有骈文特点的语句。
  2.让学生自己欣赏书法作品《兰亭集序》,并找出书法上的特别之处。
  3.就文本中不理解的地方,提1~2个问题。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略有文学常识的人,不会不知道“诗圣”杜甫;同样,略懂书法的人,不会不知道被誉为“书圣”的大书法家王羲之。谈到王羲之,同学们知道,他有一幅作品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知道是什么作品吗?对,是《兰亭集序》!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既是书法名作,又是文学精品的《兰亭集序》吧!(板书课题)
   二、课文研读 [论文网]
  课前已请大家预习了课文,现在请同学们高声齐读全文,并谈谈自己阅读的最初感受,尤其是不懂的地方。
  师:嗯,同学们读得很好,把握住了文章的节奏、气势。刚才3位同学也谈了自己阅读的最初感受,就是不理解为什么谈到了生和死。看来,这个问题比较难,我们今天要重点探讨这个问题。
   我们说王羲之为什么要写这篇序呢?
  明确:在公元353年的三月初三,当时担任会稽内史兼右将军的王羲之邀请谢安等41位名士,在会稽山阴的兰亭溪头聚会。活动结束时,包括王羲之在内的26人共赋诗41首,有16人交了白卷。大家提议将这41首诗编成集,这便是《兰亭集》了。又请作主人的王羲之作一篇序,这便是《兰亭集序》的由来。
   请同学们看课本插图,王羲之的字飘逸秀美。但只选了前一部分,现在老师手中的是后一部分。我们不难发现有涂抹修改的痕迹,为什么呢?是他写了错别字吗?
  师:这位同学回答得很好!说明当时王羲之已经喝醉了。后来他又写了几遍,始终无法赶上酒醉时写的,这真是神来之笔,天才之作!
  《兰亭集序》是一篇自读课文,我们采取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疏通文意;用讨论探究的方法,品味文章的情感,理解作者的生死观。好不好?(学生回答“好!”)
  1.合作学习,梳理文章
  先请大家把课文自由朗读一遍。划出重点的字词句。(大约3分钟)
  刚才大家读书花去了3分钟时间,现在,我们分组合作解决字词句段相关基础知识。请右边的同学重点研习文章的第一段;中间的同学重点研习第二段;左边的同学吃点苦,重点研习课文的第三段。请把每一段里的通假字、特殊词语、句式及抒发的情感作一归纳,每组推选一名同学作为代表回答。
   (预计时间:10分钟。合作学习场面比较热烈,提出的问题很有启发性。)
  师:刚才几位同学归纳得比较好,老师略作补充。
  第一段要注意下列一些字词句:贤(形作名,贤士);少(形作名,年轻人);长(形作名,年老的人);带(名作动,环绕);极(副词作动词,尽情享受);视(动作名,眼睛);听(动作名,耳朵);之(结构助词,的)。省略句:(名士们)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定语后置句: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交代了聚会的时间、地点、事件,抒发了“游目骋怀”“信可乐也”,紧扣一“乐”字。
  (板书:聚会的情况——乐)

  第二段要注意下列一些字词句:之(用在主谓之间,不译);俯仰一世(社会人事的应酬);俯仰之间(犹瞬时);介宾结构后置:当其欣于所遇。
  主要讲了聚会后的感慨。作者的感情是?悲痛。作者都感慨了哪些内容呢?例如:时光流逝,无奈;新旧更替,留恋;死生之大,伤悲。
  (板书:聚会后的感慨——悲痛)
  第三段要理解“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的意思。其中“一”和“齐”都是意动用法,“把什么看作一样”。
  抒发的情感是“悲夫”“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2.讨论探究,把握主旨
  现在我提几个问题供大家思考:
  (1)作者为什么说“一死生”“齐彭殇”是妄作?
  明确:王羲之说:“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看成一样是虚妄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是胡说八道。”在魏晋时代,人们崇尚老子和庄子的学说,形成了魏晋玄学,清谈之风盛行,也

出现了许多狂放名士。否定生死差别,因而走向了虚无。
   鲁迅先生曾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并说:由此可知陶潜总不能超于尘世,而且,于朝政还是留心,也不能忘掉“死”,这是他诗文中时时提起的。例如,陶渊明在《形影神·神释》中说“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他能坦然无所畏惧地面对死亡。古人今人后人都对人生无常感叹生悲,如果死生一样,长寿和夭折等同,人们会不会为此伤悲呢?显然不会。这也就是说,死生有别,彭殇有别。
   (2)作者与好友,喝酒吟诗作赋极为快乐,但到了第二自然段便转到了悲痛,是什么原因呢?合不合乎人们通常的心理?
  明确: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这符合一般人的心理发展变化规律: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自古多情伤离别。
  3.用课文中的话概括全文的主旨
  明确:死生亦大矣。
  三、旁逸斜出,了悟生死
  我们在前面学过一些谈及生死的文章,请大家想一想都有哪些文章,你有何感受?
  谈起生死这个永恒的话题时,总能激荡起我们内心无限的感触。“史铁生死了——这消息日夜兼程,必有一天会到来,但那时我还在。”史铁生曾写道。今天,当“消息”到来的时候,我们传播的既是他死的消息,也是他“还在”的消息。
   还记得在《我与地坛》中他参悟了生死:“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似乎史铁生有着超然于生死的天性。但人们未必知道,他这份迎接死亡的宣言看似洒脱,却是经历了多少痛苦思考才做出的。我们不知道史铁生有多少次试图赴死,但我们知道他比绝大多数病人都饱受选择生死的艰难。
   四、课堂小结
  师:请同学们用一句话小结本课,说说你学到了什么?
  同学们学有所悟,很好!一个人怎样活着才有意义,怎样看待死亡,王羲之在一次普通的宴游活动感悟人生,对这些问题作了精彩的回答。人的伟大在于他认识到了自己的可悲,王羲之不但让我们认识到可悲的缘由,更告诉我们如何直面可悲!最后,让我们再次朗读一遍课文,去感受王羲之内心郁积的困惑、悲痛及坦然的心路历程!(教者板书,使板书内容完整。时间约2分钟)
   五、布置作业
  1.2008年,周杰伦推出新的专辑,其中有一首单曲名为《兰亭序》,请找来听一听,并读一读歌词,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谈谈你的感受,写一篇600字的心得感受。
  2.推荐同学们课后去阅读一本书——《世说新语》。这是一本记录魏晋名士逸闻趣事和清谈玄言的故事书,这本书被鲁迅先生称为:“一部名士底教科书”。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作者:佚名 [标签: 具体而微 珠海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没有相关教育论文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