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基础教育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教育理论论文   基础教育论文   中等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论文   心理学论文   学科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   教学管理
 德育管理   体育论文   地理论文   教育期刊
“位育“视野下基础教育均衡的教师队伍发展问题

“位育“视野下基础教育均衡的教师队伍发展问题

  “位育”是潘光旦先生重要的学术思想,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精髓部分之一,它涉及领域广,蕴含道理深刻,挖掘其存在价值和作用,以阐述现代社会出现的各种问题,并以其之道治其社会之“道”,也许将给我们某种程度的启发,特别是对现在教育领域的热点与难点之一的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强调,实施教育均衡发展的战略过程中,工作的重点应从宏观层面集中至微观层面教学环节、教师队伍的建设层面的发展。基础教育均衡思想的着眼点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缩小区域差距。作为最关键而具有能动性的教师队伍怎样在国家政策思想指导下利用外在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资源并自觉地促进自我内在发展,同时带动教育均衡发展?这也是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内在动力。笔者认为不妨用潘光旦先生“位育”之道迁移至教师队伍建设之道,对教师队伍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围绕“位育”之道而展开,先阐释“位育”视野下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姿态,从而分析教师队伍在其的地位与作用,并以“位育”之道给教师队伍建设之道指路。
  1 “位育”视野下的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中庸》上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WWW.11665.cOM’有一位学着下注脚说:‘位者,安其所也;育者,遂其生也’。所以,‘安所遂生’,不妨叫做‘位育’。”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位育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位,即是务本,也谓安其所。从整体上说,基础教育均衡的发展应由根部向外发展,也就是由内至外的发展路线。而且基础教育根植的社会土壤的文化环境具有固有的棉续性和物质的连带性,所以每一个发展的物体有必须基于自身固有的现实基础。从局部上说,不同区域之间,同一区域不同的学校之间,同一学校不同的群体之间,也因物质经济文化的差别,也存在着不同阶段,不同层面的“异”。因此不同的发展个体要从不同的“位”出发,因地制宜;同一发展个体在不同时期也从不同的“位”出发,与时俱进。从“位”层面出发,由宏观至微观的剖析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存在适当的不均衡的合理性与现实性。
  另一方面是育,即是进步的,进步的根据是基础教育分子间适当的“异”,“异”而逾量,引起质的变化。基础教育均衡中的不均衡过于异化,将恶化均衡发展的局面,使基础教育均衡走极端化、阶级化,造成教育系统处于混乱不和谐的状态,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成严重的威胁。“异”而适量,才能成为发展的动力与和谐的局面,方能遂生。基础教育均衡方能自由、长久而增益其质量的发展。‘育’而积量,当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步入另一个状态、阶段,又生成一个新的“位”。由此形成据“位”而“育”、因“育”而另“位”的循环发展模式。在此,“位”与“育”的循环发展才能不断提高基础教育的整体质量与水平,从而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2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突破口:教师队伍的整合与发展问题
  “事在人为”,发挥人的潜力,运用人的智慧,准确合理的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与方向,从而有效地控制事物在其规律的轨道上运行,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是人所具有的能动性,也是人与动物最根本的区别。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成功,不仅是“事”的发展,更是“人”的发展。“人”的发展,利用“事”的发展,最终目的是促进“人”更好的发展。不成“人”无法成就“事”,“人”只有自愿融入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之“事”,才推动基础教育的发展,从而转化为自身与“他人”的发展。
  细分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人为”因素,至上而下,有党政机构的有关工作人员、社会人群的有关人员以及学校管理队伍与第一线教师队伍。其中目标达成的关键、最活跃、最基础的群体是第一线的教师队伍。再看,影响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因素有物质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人力资源的均衡性问题、有关法规与政策公平性问题等。近几年来基于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的事实,我国针对偏远、贫穷、落后及不发达地区的教育制定了相关的地方法规与政策,给该地区教育发展提供了优惠政策与制度的保障,同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且取得了相应的成效。然而我们发现我国教育整体素质与水平并不高,整体水平呈不均衡发展趋势,缺乏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不可否认,在物质资源丰富的年代,在政府大力支持与物资大量投资下我国落后的农村地区的硬件设施绝大部分已经达标或接近达标的水平。孩子们可以坐在图书馆里博览群书,通过计算机可以感受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成果,利用实验室先进的仪器设备可以剖析物质结构隐藏的微妙等。由于孩子们暂不具备完整的学识完成此学习任务,这需要教师在其间的指导。试想如果缺乏教师“人”的因素,一切合理的政策、法规,优质的物质资源只不过仅仅是口号与摆设而已。
  我们知道教育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资源四要素组成。教育者利用教育内容及教育资源作用于受教育者,其最终目的是促进受教育者身心发展。教育资源在其间的作用是中介、手段与工具。教育者是万事具备只欠东风中的“东风”。基于如此重要与关键地位,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知识与能力,才能在整个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哈贝马斯认为,“生活世界是一种有文化传播和语言组织起来的解释性范式的储存”,一般包括文化、社会、人格三种结构,教师的生活世界不只要考虑可见可感的显性因素,而且应尤其注意隐藏在宗教、文化、理想、态度、情感、价值观中的隐性因素。我们可以通过准确地分析、认识、理解教师生活世界显性知识的表征来透视其隐性因素,而隐性因素往往是教师生活的精神世界。它是对世界、对人生的一种看法,一种不易改变、稳定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它的稳定性、固定性常常与时代赋予教师综合素质应有的多样性、复杂性起冲突,具体表现在操作层面上,教师已有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与瞬息万变的社会的显性知识不相匹配。特别是教育情境比较复杂、发展相对比较滞后、封闭及落后地区的教师,应审时度势、更新观念,保持与时俱进的姿态,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学习新知识,丰富已有的理论基础知识,并调整已有的认知结构,通过注入新的血液途径以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树立现代化的学生观、教学观、职业观和人才观,在实践中不断的自我认识、自我提高、自我超越。

  3 “位育”教师队伍发展的解读与出路
  3.1 “位”——安其所
  “所位与所由育的背景,当然是环境,环境可分为二:一是体内的环境,一是体外的环境。体外的环境就人而论,又可分为两种:一是横亘空间的物质环境,二是纵贯时间的文化的环境。教育的目的又当然在设法使我们和这两种或三种环境打成一片,使相成而不相害。”学校分别分布在拥有不同的经济、文化、人口、自然条件和人文历史等区域,这些因素各异,优劣并存,错综复杂,构成了具有别具一格的地方特色的教学体外环境。教学体外环境的差异是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立足点,我们应本着特色办学、个性办学的理念,促进教育本土化的发展。位于其中的教育工作者首当其中的任务就是了解、适应并融入其中的地理人文历史环境,在心理上接受、尊重并认同,避免在实践中因缺乏对环境的适应性而引起教学、生活上的冲突。为此,应增强教师的服务意识与长期坚持教学的信念。安其所,服其所。达到“人”与“物”的和谐。
  体内环境,笔者认为专指教师岗位的特质。教师岗位的特质也就决定了教师从事该行业应具备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道德和专业精神等。如何才能具备其岗位应有的专业素质服务其岗位?也就是安其岗。随着市场经济如火如荼地展开,经济高度发达,物质财富异常丰富。这些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对物质的需求,然而顾此失彼。市场经济固有的弱点使其上层建筑精神层面的上空弥漫着拜金主义、唯利主义等。这些空气侵蚀人们的思想,扭曲人们的价值观,使其不能各司其职,各献其能。从事教师行业的人在金钱的诱惑下,身兼数职,从教的同时兼经商行业以赚取更多的钱财。从事经商工作者想方设法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收益,以损害人民生活利益为途径。从事行政工作的人员想利用职务便利谋取更多的钱财或者盘算投资多少金钱方能从中买回多大的权势,做的是人民的公仆,过的是挥霍人民钱财、滥用职权谋取暴利的生活,等等。由此可见,“事不对岗,岗不对位”的现象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矛盾与问题:不和谐局面愈演愈烈。
  “在柏拉图看来,各做各的就是和谐,反之相互干涉就是不和谐,保持和符合和谐状态的行为是正义的行为,指导这种和谐状态的知识是智慧。破坏和谐状态的行为是不正义的行为,指导这种不和谐状态的意见称为愚昧无知”(柏拉图与理想国 )。在实施基础教育均衡战略过程中,在学校教学的教师应恪守其岗,因不同的岗位要求具备不同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同一岗位针对不同的学生也有所差异,所以教师要灵活变通,积极营造和谐的气氛。其实学校教学的和谐问题是各个教师在岗位上”安其所,服其生“的问题,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地位适宜,关系也就得当。教师有所教,学生有所学,使之对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各能有所贡献,不管在何阶段、何层面,即各有所用。这就是柏拉图所谓的智慧。
  3.2 “育”——遂其生
  “位者安其所,育者遂其生”。“育”是进步的,以“人”的进步带动“事”地发展,以“事”的发展促进“人”的进步。同样的道理,以进步带动整个基础教育综合素质的发展,以发展促进基础教育的普及,以普及提供给每个孩子平等的受教育权,以平等的受教育权促进人的发展,因此,进步的根据是基础教育均衡教师队伍适当的“异”。
  “异”的根源是教学的体外环境、教学对象等之间的“异”。教师的体内环境: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道德、专业精神要与之相匹配、相吻合,也是时代前进的步伐赋予教师应具备的智慧。这种智慧是教师的生存状态、教学状态,是成功的处理背景、情境、教学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在具体情境、复杂关系的教学中,在解决问题同时教好每个学生。这种智慧是基于教师对学科知识的把握,对教学对象的充分理解和接受,对具体教学情境的理解,并在教育实践中自觉、能动的配置教学资源的同时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情境适当调节教学决策,丰富教学理论,提高教学实践水平。那么在基础教育均衡思想的指导下,在顺应新时代发展的需求下,教师应积极整合原有的认知结构,提高认知水平。具体要求如下:
  加强教育理论修养,打破固定教学模式,培养创新性思维。在物质资源丰富的年代,信息技术发达的社会,原本封闭、落后的农村地区敞开大门,实现了资源共享。丰富的资源改变了学校原有的教学环境,拓展了师生视野,拓宽了师生教学途径。在物质资源变革的影响下,有的学生急于脱掉旧的“外衣”,穿上新的“外衣”。尤其在诱惑与干扰之下,易改变、未定型、可塑性较大的学生,往往随波逐流,讲究时髦,个性化发展。特别是在大众传播媒体的作用下,社会上不良的思想肆意地侵蚀学生的思想。这类学生就是老师口中的“问题生”,老师也开始抱怨学生不如从前听话。其实矛盾在于“固定”的东西解决“万变”的东西,更何况是人与人,更行不通。教师有自己的生活史,有自我的教学体验,有稳定的世界观、人生观,有固定的思维方式。面对学校突如其来的物质变革,教师依旧以固定的教学模式,习惯的思维方式进行生活、教学。这便引起了教师原有的理论经验与实践中的现实不相称。真正原因是以固定思维模式看待现实中的人与物,缺乏对学生的了解、对新物质的驾驭能力。有学者认为,“发现问题就是发现了发展的空间。当然问题并不会自动地转化为发展空间,这就说明我们对现实的态度是积极的、现实的,我们提倡的是自强自主,主动发展的人生幸福论。”在均衡教育思想指导下,落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校教师面临着更大的问题意味着有更大的发展空间,“问题学生”的出现、缺乏新资源的驾驭能力等。这些是教育与社会同步之后折射在教育领域的某些问题的映像。同时也是教师面

临着现实的问题、挑战、矛盾、机遇等复杂情境。如果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分析、判断、重建情境信息,作为信息的接受者和发送者。挖掘优质信息,学习先进理念,以调整原有的认知结构。保持终身学习的价值观,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通过远程教育提供的信息平台,了解国际国内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知识。学习与培养利用、开发信息的技能。这不仅仅靠理论或经验的积累,而是对理论与实践的不断批判的反思,在反思中把握整体的发展规律。面对学生还应具备着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伦理学等学科理论知识,并且在理论和实践结合中不断的更新、丰富、提升理论知识。不断提高自我的实践能力与教学水平。

  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加强教师的人文意识,带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从而提高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基础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处于基础性地位,但它的作用影响了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意识的提高。如果把整个教育系统看做一个金字塔,那么基础教育便是第一层,处于根部的位置,它的普及与发展程度如何直接影响上一层教育阶段发展水平。且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人口的分布特点就决定了基础教育分布涉及面积之广,涉及人口之多。由于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农村经济的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教育的落后。因此农村基础教育的落后制约着整个教育水平的提高,成为整个教育发展的“后劲瓶”,同时也阻碍了人潜能的充分发挥。由此看出,普及与提高基础教育水平势在必行,基础教育均衡思想也应运而生。其思想根源在于公平,平等的给每个人提供发挥潜能的机会,“其真正的公平是能够为每一个孩子提供最大可能适合其成长的教育。”其特点和蕴含的深刻内涵都围绕人的主题而展开。“本着一切为人,一切以学生为本,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哲学理念,”通过人的发展以完成教育的使命。所以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是每一个学生公平的享受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成果,是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质要求,也是在教育领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现。因此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实践中的教师,应学习并理解基础教育均衡思想蕴含的深刻内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发展观,关注学生个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尤其要尊重和理解学生,以诚恳的态度与学生交往、以真诚的心与学生沟通,为学生排忧解闷。作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更应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与解决问题,以更好的促进学生个人切身利益的发展,形成强烈的人文意识和教育情怀,并自觉地、能动地、创造地带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基础教育均衡的发展也意味着民族的科学文化意识的提高。
  “位育”二字,言简意骇。在均衡思想的指导下,将其运用于基础教育领域,赋予基础教育崭新、合理地姿态及生存与发展。将其运用于教师队伍,则使人人各得发育之宜,赋予教师个体新的生存和发展的本领,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强大的动力支撑。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作者:韦捷凤 [标签: 基础 上海 上海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浅谈中学教育“减负”增效的途径
    中职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研究
    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综述
    浅析语文课堂教学之创新教育“四部曲”
    谈教师在幼儿区域活动中的“位置”
    浅析语文课堂教学之创新教育 四部曲 
    浅谈教师在幼儿区域活动中的 位置 
    浅谈教师在幼儿区域活动中的 位置 
    高等职业教育 面向对象 教学模式之构建
    浅析语文课堂教学之创新教育 四部曲 
    职业技术教育 测量 教学改革的思索与探讨
    关于高等教育 产业化 反论与高等教育产业的…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