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基础教育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教育理论论文   基础教育论文   中等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论文   心理学论文   学科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   教学管理
 德育管理   体育论文   地理论文   教育期刊
进一步完善当前基础教育英语新课改之策略

进一步完善当前基础教育英语新课改之策略

  毋庸置疑,新课程给中小学英语课堂带来了全新的气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得到张扬,课堂气氛更为活跃,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得到提高,师生关系更为融洽,教与学的评价手段更为多元,教学质量得到提升。然而,作为一种新事物,英语新课程在发展过程中难免存在某些不足与缺陷,有待进一步完善。
  一、以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英语课程实施应体现灵活性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强调语言的功能,即语言的应用,而不是语言本身的构成,指出学习英语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语言观,并且明确了英语课程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英语课程目标应遵循语言学习规律以及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采用国际通用的分级目标体系,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设为九个级别:小学毕业要求达到二级水平,初中毕业要求达到五级水平,普通高中毕业要求达到八级水平。其中,第三、四、六、七级为第二、五、八级之间的过渡级。设置过渡级别不仅有利于对各层次英语教学进行指导,而且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能为英语课程的灵活性提供依据。
  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是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词汇知识与语法知识的讲解和操练,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应用能力培养的倾向,强调英语课程应从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认知水平以及生活经验出发,倡导实践、参与、体验、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以及任务型教学方法,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成为他们建构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判断,主动思维与勇于创新和实践,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以及形成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www.11665.cOm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构成应涵盖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与文化意识等方面,各要素相辅相成,共同促进语言综合能力的发展。
  鉴于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经济及文化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实际,英语课程目标应在坚持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整体设计的基础上充分体现灵活性。作为外语主要学科而开设的英语,在广大农村和西部地区无论是教育经费、师资力量、课程资源还是现有水平等方面均落后于城市和东部地区,而且它们之间的差距有日益拉大的趋势。因此,未来英语课程实施中应因地制宜,体现灵活性。
  二、以提高学生跨文化意识和人文素养为重心,英语课程内容的选择应注重生活化
  《标准》在阐述课程性质时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炼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英语作为一门世界通用语,它不仅是人们之间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塑造人们心灵,培养人文意识的工具。有学者指出:“语言不可能是现成的工具,不可能是用来表达和传达与现成事物相对应的现成概念。……仅仅把语言当成工具,是把人的生命不放在眼里”。[2]因此,英语应该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现实生活中许多因文化差异而导致交流障碍的事实表明:在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意识和人文素养的培养是英语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英国教育家怀特海有句名言:“教育只有一种教材,那就是生活的一切方面。”课程内容生活化意味着课程要直接面向社会,与社会生活融为一体。课程应密切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的联系,更加强调知识来源于生活和社会并应用服务于社会,应进一步增加面向生活和社会的课程内容。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指出:“学校必须呈现现在的生活——即对于儿童来说是真实而生气勃勃的生活,像他在家庭里,在邻里间,在

运动场上所经历的生活那样。”[3]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成为真正的教育。“生活即教育”就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重要教育思想。“生活化”的英语课程能让英语融入学生生活,让学生体验到学习英语的成就感,并拓展学生的生活空间。
  三、以促进“社会和谐”、“教育公平”为原则,英语课程资源的配置应向广大农村地区学校倾斜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对任何国家来说,教育都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不断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我们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中国未来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当前我国正在进行和谐社会主义建设,而教育公平是确保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条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之一。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英语教材编写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教育较发达的省市,编写专家也大多来自大学和中学特级教师。他们对农村教育现状了解不多,致使教材内容在关注都市化、国际化的同时,不能很好地反映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当地的社会生活实际,忽视了本土化和民族化的需要。
  鉴于广大农村地区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基础设施缺乏,因此,在课程资源的配置方面国家应予以重点扶持。一方面,国家应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改变农村地区学校的办学条件,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率先在县(区)域内实现城乡均衡发展,并逐步在更大范围内推进。另一方面,要努力缩小区域差距,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转移支付力度,鼓励发达地区支援欠发达地区。进一步加大农村、边远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投入,吸引优秀的人才到农村任教。中央财政通过加大转移支付,支持农村欠发达地区和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加强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解决突出问题。此外,在课程编制的时候应充分考虑农村的现实需要,不仅编制适应农村新课程的英语教材,还应编制同步参考书籍与同步练习,以帮助农村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四、以凸显“学生是学习主体”为理念,英语教材选编应更多考虑学生的需求
  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真正的学习并不是由教师传授给儿童,而是出自儿童本身,应让儿童自发地和主动地进行学习。”[4]“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这种个人同他自己的关系的根本转变是今后几十年内科学与技术革命中教育所而临的最困难的一个问题”。[5]由此可见,英语课程改革应该凸显“学生是学习主体”的理念,关注学生的需求,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曾几何时,“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的“教学主客体论”大行其道。传统教学的“三中心”论也甚嚣尘上。事实证明,以“灌输”、“应试”为核心的教育思想极大地阻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有学者指出:“灌输在本质上意味着压迫,意味着对学生作为活生生的人的个性与情感世界的漠视,也意味着对学生主体性的放逐。此外,传统的教材选编、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过程等也大多是从教师‘如何教’来设计的。学生的学习似乎成了他人的事情,而不是学习主体的自主活动。不是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而是学生的学服从于教师的教。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则扮演教学过程‘主宰者’角色”。[6]事实上,传统的被动接受型学习过于强调死记硬背与“题海战术”,从而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

思维能力的发展。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起作用。在教与学这对矛盾中,学生是学习主体,是内因,因此,在教材选编时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努力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独立地探索、实践、质疑,创造性地进行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合作精神理应成为完善未来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
  五、以强化听、说、读、写能力为基础,英语教学方式的设计和运用应倡导“多样化”
  基础教育英语新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植根于听、说、读、写四种基本的语言技能。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属于输入型技能,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属于输出型技能。听、说、读、写既是学生学习的内容,又是学生学习的手段。它们相辅相成,彼此促进,共同构成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标准》对1~9级目标在听、说、读、写方面均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标准》在实施建议中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使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与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任务型语言教学以“任务”为核心单位来组织教学,并强调“做中学”,即学生通过“用语言做事”来完成“任务”,以达到学习英语的目的。其中,任务的设计比较繁琐,任务的组织、实施与评价也不易把握。它要求教师本身要具有较好的听、说、读、写能力,因而对广大英语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同时,对于我国学生来说,缺乏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有学者指出:“学生不可能在自然环境下习得英语,从而使得任务型教学所倡导的‘让学习者通过对语言的感知体验,建构起对目的语系统的认识’的理念显得有些不切实际”。[7]由于任务型教学是“舶来品”,在中国语境下操作起来并不容易,对许多英语教师,尤其是对于师资力量本身薄弱的广大农村英语教师来说,并不一定是最有效的教学方式。有鉴于此,在英语新课程的持续推进中,我们有必要大力倡导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事实上,最适合教师、学生及教学内容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绝不能死守一种方法,而应该灵活运用语法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认知法、交际法、任务型教学法等各种英语教学方法,以达到教学最优化。
  六、以坚持“改进”、“发展”为方向,英语学习测评应由“证明”、“分等”转向“查诊”、“激励”
  由于受应试教育和片面追求升学率思想的束缚,我国许多中小学的英语学习测评仍旧主要通过考试来进行。这种评价以传统的纸笔考试为主,过多地依靠量化的结果,使学生生动活泼的个性被抽象成一组组僵硬的数字。学生被一次次通过分数“证明”,然后进行“分等”。这种甄别式评价方式重结果轻过程,评价主体与评价方法单一,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严重制约了素质教育的落实。《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无论是教学还是评价都应该以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为出发点。评价应该有益于学生认识自我和树立自信,应该有助于学生反思与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促进语言能力的不断发展。教师应该使学生认识到自我评价对于学习能力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学会自我评价的方法。在各类评价活动中,学生都应该是积极的参与者及合作者”。
  事实上,评价不是为了完成某种任务,而是一种旨在促进发展的持续的过程。评价的基本目标不仅仅是为了检查学生的表现,而是提高学习的效率,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服务。因此,在英语新课程推进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测评应坚持以“改进”、“发展”为方向,充分发挥评价的“查诊”、“激励”功能,让学生既明了自己的不足,又看到自己的每一点进步,学会反思和正确评价自己,坚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原则,绝不因一次考试失败而灰心丧气,始终满怀激情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之中,学以致用,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作者:易斌 [标签: 基础 高中 英语 小学 英语 英语 小学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进一步提高代码工作的几个问题
    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路径的思考
    试论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中学教育改革与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
    明确目标任务 狠抓工作落实 进一步推动全省…
    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 全面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浅谈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
    浅谈进一步深化大学英语教材改革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