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经济学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财务税收论文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论文   行业经济论文   新经济学论文   经济学理论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地方战略论文
 证券金融论文   其他金融相关论文   房地产经济论文   统计学论文   经管期刊
行政单位内部报告体系研究——基于预算管理的角度

[摘  要]行政单位预算规模越来越大和财务管理的严重缺乏,亟须加强管理、监控、记录和报告,完善信息结构和提高信息质量。 在一定程度上,作为信息载体的内部报告有助于满足这一客观需求。 根据会计相关性的要求从预算管理的角度构建的行政单位三大内部报告体系———内部预算执行报告、经费支出报告和对应关系报告,可以强化行政单位内部管理。 行政单位实施内部报告制度应由浅入深,分阶段推进,逐步完善,重点从内部报告制度建设、内部报告组织机构、内部报告编制和内部报告体系评价四个方面来入手。
[关键词]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报告体系;公共预算管理;公共管理;公共部门会计准则;政府审计; 论文代写

一、研究动机与目标
从公共财政体制的改革来看,财政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 一方面,我国财政收入和支出都在迅速增加,行政单位预算规模越来越大,另一方面,行政单位财务严重缺乏管理,其财务管理系统和财务习惯无法提供有关行政单位财政情况的准确报告,因此,行政单位亟须加强财政资金的管理、监控、记录和报告,完善信息结构和提高信息质量,增加预算透明度。 作为信息载体的内部报告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满足这一客观需求。 从理论角度看,会计信息的报告应当包括内部报告,然而,相比较外部报告而言,内部报告的研究显得严重落后。 最近几年,学术界和实务界开始对内部报告展开研究,这将有助于完善会计学、审计学、管理学、内部控制的理论与方法[1]。
为了确保基于预算管理的行政单位内部报告体系的实用性与科学性,我们在 2011年初以实地调研、访谈等形式在深圳对行政单位运行的特点进行了深入了解,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调查问卷,从而确定了行政单位内部报告的需求内容与程度,并以此为依据构建了基于预算管理的行政单位内部报告体系。Www.11665.cOm 因此,本文以我国行政单位为研究对象,基于预算管理的角度构建行政单位内部报告体系,强化行政单位内部管理,试图提供建立在统一的基础上的完整、可靠、一致、及时的财务信息,以满足行政单位管理的需要。
二、研究综述
通过文献的搜集与整理,笔者发现,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研究内部报告理论与体系的成果却很少,而以行政单位为专题进行探讨的则更少。 前人的内部报告研究可总结为两种观点———“控制观”和“报告观”。 “控制观”认为,内部报告的研究应该以管理控制为核心,研究重心在控制模式上,根本目的是对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管理控制。 “报告观”认为,内部报告的研究应该以报告信息为核心,研究重心在信息提供上,根本目的是向信息需求者提供与决策控制相关的信息。
(一) 国外的研究
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理事会(ipsasb)制定的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ipsas)考虑到公共部门预算信息的重要性,特别制定了关于预算信息列示的准则,反映了财务会计信息与预算信息的适当协调。 在美国,政府内部管理和绩效评价需求因素有力地推动了联邦政府、州及地方政府会计的改革[2]。 而政府内部管理和绩效评价必须依赖充分适当的内部信息。 在英国,受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影响,政府部门更多地关注如何完整地披露产出与结果方面的财务信息,建立成本核算系统,并披露政府控制资源的价值与消耗等资产管理信息。 在政府会计管理方面,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采用了较完善的信息系统,能够提供不同口径和角度的财务报告以满足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3]。 在新西兰,1994年 6月通过《财政责任法案》(fiscal responsibility act),该法案的目的在于要求政府建立准确、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提供整体、全面的财务信息,并定期公布其长短期的财政计划,以稳定政府开支和持续减少政府债务[4]。 在法国,中央会计系统和政府预算自 20世纪 90年代以来一直受到批评,原因之一是现行系统不能有效地支持公共管理,会计记录和预算拨款的分类方法难以计算出公共服务的成本,也阻碍了中央政府和议会了解公共服务的效率情况。 特别是在最近几年,法国的公共支出不断增长,已达到国内生产总值一半以上,公共服务成本的计算和公共支出效率的衡量显得日益迫切[5]。 法国在政府会计改革中引入了权责发生制,这样不但能使政府真实、公允地对外进行财务报告,而且可以支持内部财务管理,并可以在此基础上建立成本会计体系,提高资源的使用效果[6]。由上述可见,就公共部门领域而言,国外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内部报告”这一概念,但是对应属于内部报告承载信息的研究散见于有关公共部门改革的讨论中。
(二) 国内的研究
李红兵指出,我国财政周转金会计报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以外部报告为主的报告系统不能满足内部管理对信息的广泛需求,会计信息存在滞后性,这是行政单位会计信息报告中非常典型的问题。对此,李红兵提出了对策,指出报告系统既包括领导层使用的总括报告,又包括方便中层和基层管理人员工作的详细报告;既要反映满盘资金情况,又要反映单项资金情况;既要提供期间信息,又应反映时点信息[7]。 进入 21世纪,计算机的普遍应用及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为解决会计信息的多维需求和信息滞后性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张佩等人指出了在信息化时代下构建实时对内报告系统的必要性,并且认为实时对内报告系统并不只是指对内管理报告,它还包括有助于管理当局经营决策需要的全部信息。 基于事项法的理论基础,作者提出了一个构建实时对内报告系统的简单设想[8]。 于增彪认为,我国企业上下级之间信息不对称是预算失败的原因之一,下级总是比上级更多地了解与预算相关的信息,下级利用这种多了解的信息即“私有信息”谋取私利,从而导致“预算松弛”(budgetaryslack)[9]。 张先治认为会计相关性要求财务报告改进和内部报告体系创新,他根据会计相关性的要求探讨了企业内部报告的构建问题,并构建了内部报告的四大系统,即资本经营报告系统、资产经营报告系统、商品经营报告系统和生产经营报告系统[10]。 黄宁、王祥森则从内部报告制度的定位、设计、执行、维护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探讨[11]。 丁岚认为内部报告的实质是管理控制中的反馈控制,她还论述了内部报告在预算控制中的应用[12]。 王月晗则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引入内部报告,为内部管理业绩评价体系服务[13]。 哈维超、周亚夫等人指出医疗机构利用内部报告系统对于及时发现安全隐患、有效避免医疗差错与纠纷、保障医疗机构的医疗安全和质量等有着重要的作用,并初步探讨了医疗不良事件内部报告系统的建立等问题[14]。
由上述可见,目前国内对内部报告的研究侧重于企业,而对行政单位的研究严重滞后,研究成果相对较少。
三、行政单位内部报告体系构建的理论依据
行政单位内部报告体系构建的理论依据可以从委托代理理论、公共管理理论、内部控制理论、政府会计和政府审计等理论中探求。
委托代理理论是以非对称信息博弈论为基础,以委托代理关系为研究内容的一种理论。 我国政府预算中委托代理链较长以及时间限制等因素将不可避免地会导致许多问题,如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权力不匹配和利益冲突等。 根据委托代理理论,解决委托代理问题应该主要依靠完善监督机制,实现政府资源的有效配置,它必须以信息的相关性和完整性为基础,这就为内部报告体系的建立提供了一种可能。 同时,行政单位内部报告体系的创新可以从公共管理理论汲取养分。 公共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是在公共行政的基础上提出并发展起来的。 公共管理集中关注那些可以用来将思想和政策转变为行动的管理工具、技术、知识和技巧[15]。 这些工具可能包括职位分类、预算分析和规划、监督技巧、反馈和控制机制(特别是通过信息管理系统的反馈和控制机制)、合同管理和项目管理等等。 可见,公共管理理论为行政单位内部报告体系创新提供了丰富的思想。 而行政单位内部控制的典型手段就是预算控制。 信息是控制的基础。 无论何种控制,都必须依靠信息来完成。 控制过程实际上就是信息运动过程[16]。 内部报告作为信息的载体,能够反映信息运动的过程,从而达到持续控制的目的。 因此,内部控制理论为基于预算管理的行政单位内部报告体系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政府会计又是公共财政管理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能为决策者和执行者提供可靠、贴切、及时的信息,而决策者和执行者需要依据这些信息来评估政府部门的行为并确定未来行动的方向,并且这些信息有助于他们监督政府拨款不被滥用,使公共资源能被合理使用。 在一定程度上,作为信息载体的内部报告可以改进政府会计系统与财务信息披露体系。 此外,政府审计本质是对受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独立的监督,其目标是保证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有效。 可见,现代政府审计的本质是“经济监督”,其职能是“经济监督、经济评价和经济鉴证”[17]。 政府审计不仅仅包括集中审查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还包括对被审计单位绩效、管理、合法性、财务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相关的评估与取证。 然而对财务数据的审计,由于针对特定时点,其所能够提供的被审计单位的信息十分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内部报告能够解决政府审计所需信息的缺失问题[18]。
四、基于预算管理的行政单位内部报告体系构建
本文构建的行政单位内部报告体系是围绕行政单位整个预算管理全过程展开的,并且本文根据行政单位目前资产管理的薄弱环节,分别构建了内部预算执行报告、经费支出报告和对应关系报告。每种类型的报告,除了设计总表外,还可能需要以明细表的形式对总表中的主要项目加以解释说明,并以附注的形式对未能在这些报表中列示的项目进行说明。 另外,随着实际工作的需要,内部报告体系也将加以扩充。
(一) 体系构建的基础
行政单位的管理特点决定了预算管理系统的设计、应用和完善是构建行政单位内部报告体系的基础。 本文的预算管理整体框架(见图 1),主要包括如下三部分。
1. 总体管理要求。 总体管理要求分为外部管理要求和内部管理要求。 前者是指法律法规对行政单位预算管理提出的总体要求,后者是指为了满足行政单位领导决策及实际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要求。 总体管理要求是通过预算管理流程和核心控制规则共同发挥作用来实现的。
2. 预算管理流程。 预算管理流程包括事前规划、事中控制、事后记录及分析三个阶段,是一个以预算管理为主线、以资金管控为核心的事前规划、事中控制、事后反馈的财务管理体系,是一个相互稽核、相互衔接的闭环管理流程,以实现事权和财权相匹配。
3. 核心控制规则。 核心控制规则是指为满足总体管理要求而设定的各类控制规则,反映了外部财政部门和行政单位内部对预算管理提出的控制要求,包括财政预算批复结构、内部预算批复结构、经费支出结构和会计科目结构四个方面。 整个预算管理流程都需要遵循并体现核心控制规则,核心控制规则也须通过相互衔接、相互稽核的预算管理流程来予以落实。

(二) 体系构建的目标
行政单位内部报告体系的总目
标是最大限度地为行政单位预算控制提供有用信息,而具体目标包括:根据各级领导的职责,动态掌握其管理范围内的预算资金与对应事务整体情况;对各项分类资金设置不同的管理流程,动态掌握分类资金整体及明细执行情况;实现财务各岗位间、财务与业务间的工作衔接;实现多口径反映预算执行情况,为各级领导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三) 体系构建的总体思路
图2概括了构建基于预算管理的行政单位内部报告体系的总体思路:根据内部信息传递的轨迹,采用内部报告这种载体再现组织的运转情况,记录历史信息、呈现当下信息、反映未来信息。
根据这一核心思想,行政单位首先需要详细地分析预算管理的全过程,并将之划分为预算编审、预算执行和结果记录三个阶段,分别对应的管理活动是事前规划、事中控制、事后记录和分析,特别是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优化非税收入管理、经费支出(费用报销)、专项资金管理(工程项目)、合同管理、政府采购、资产管理等业务流程,确定各关键环节上的风险点,建立行政单位资金支出全流程的风险管控体系,并同会计系统衔接。 行政单位可以采用计算机技术手段建立行政单位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系统用以控制预算活动的全过程。 该预算管理体系包括预算资金申请、支付全过程的制度、流程、标准、预算执行分析与监控体系和预警体系。
(四) 体系构建的内容
1. 内部预算执行报告
现代公共预算是“控制取向”的。 预算控制是行政单位内部控制的一种重要的手段,而内部预算执行报告是对预算执行过程的反映。 内部预算执行报告系统与预算控制系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面,在预算标准准确的前提下,预算控制系统为内部预算执行报告系统提供依据、标准;另一方面,内部预算执行报告系统为预算控制系统提供其执行过程和执行结果的信息,并且反馈给有需要的人员(可能是各级管理者,也可能是基层员工)。 内部预算执行报告可以有效地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事中控制、事后分析以及责任辨析和绩效评价,还可以合理配置财政资金,提高公共资金的配置效率,追求支出绩效。 因此,内部预算执行报告是行政单位内部报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内部预算执行报告分三大类:第一类是分类内部预算执行报表,包括内部预算指标执行总表和内部预算指标执行明细表;第二类是处室内部预算执行报表,包括处室(科室)预算执行总表、处室(科室)预算执行明细表和预算执行明细记录表;第三类是专项内部预算执行报表,包括专项预算执行情况表。 内部预算执行报告的构成体系如表 1所示。

(1) 内部预算指标执行总表反映行政单位各预算项目预算执行进度的总体情况,包括年度预算额度、支出情况两个维度。 其中,年度预算是指预算批复时确定的预算项目额度;支出情况是指一定期间内预算金额的实际使用情况,以处室申请预算为标志,只要处室已经申请使用预算资金,无论资金是否支付,即作为已占用的预算指标。
(2) 内部预算指标执行明细表反映行政单位明细预算指标执行进度的情况,包括年度预算额度、支出情况两个维度。 其中,年度预算是指预算批复时确定的预算项目额度;支出情况是指一定期间内预算金额的实际使用情况,以处室申请预算为标志,只要处室已经申请使用预算资金,无论资金是否支付,都作为已占用的预算指标。
(3) 处室(科室)预算执行总表反映各处室预算的执行进度信息,包括年度预算额度及支出情况两个方面。
(4) 处室(科室)预算执行明细表反映各处室预算指标的执行进度信息,包括年度预算和执行情况两个维度。 其中,年度预算是指预算批复时确定的预算项目额度;支出情况是指一定期间内预算金额的实际使用情况,以处室申请预算为标志。
(5) 预算执行明细记录表反映处室某预算项目执行的每一笔明细记录,包括执行处室、执行的项目名称、申请日期、金额、责任人、申请事由等方面。
(6) 专项预算执行情况表反映行政单位工程、课题等各专项预算的执行进度信息,为行政单位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专项预算执行情况表包括年度预算和执行情况两个维度。 其中,年度预算是指预算批复时确定的预算项目额度;支出情况是指一定期间内预算金额的实际使用情况,以处室申请预算为标志。

2. 经费支出报告
经费支出报告着重从经费支出结构的角度反馈各单位经费项目的使用情况,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单位经费支出表,包括单位经费支出总表和单位经费支出明细表;第二类是处室经费支出表,包括处室(科室)经费支出总表、处室(科室)经费支出明细表和经费支出明细记录表;第三类是经费控制表,包括重点经费额度控制明细表。 经费支出报告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反映经费支出的信息,从而实现对经费支出额度的全面追踪和反馈。 经费支出报告的构成体系如表 2所示。

(1) 单位经费支出总表反映行政单位各经费项目的支出金额及所占比率,可为行政单位领导提供经费支出的总体概况。
(2) 单位经费支出明细表是在单位经费支出总表的基础上进一步反映各经费类别的具体支出明细,如可以进一步反映经费支出总表中“行政支出”的各经费项目的明细支出情况,为行政单位领导决策提供更详细的信息。
(3) 处室(科室)经费支出总表反映各经费支出金额在处室间的分布情况,可为行政单位领导进一步提供各处室经费支出的金额和分布信息。
(4) 处室(科室)经费支出明细表,是在处室(科室)经费支出总表的基础上进一步反映各处室(科室)经费类别的具体支出明细,如可以进一步反映经费支出总表中“秘书处”的各经费项目的明细
 
支出情况,为行政单位领导决策提供各处室经费支出的金额和明细信息。
(5) 经费支出明细记录表反映行政单位各项经费发生的每一笔支出明细,主要为各单位,尤其是财务部门,了解经费支出项目的详细构成提供支持。
(6) 重点经费额度控制明细表反映行政单位重点管控经费(如差旅费、招待费)控制金额、支出明细、可用额度等信息,可为行政单位领导及各单位提供重点管控经费主要控制信息,为行政单位领导决策及各单位合理工作安排提供支持。
3. 对应关系报告
(1) 对应关系报告的构成
就钩稽关系而言,对应关系报告是行政单位内部报告体系与企业内部报告体系的一个非常重大的区别,也是行政单位内部报告比较特殊的地方,这是由政府与企业运作所需要的资金来源不同导致的。 对应关系报告分两类:一类是国库与内部预算对应分配表;另一类是预算指标与经费支出关系表。 对应关系报告的构成体系如表 3所示。

(2) 对应关系报告的格式
国库指标和内部预算对应分配关系表,是本文的一个创新点,它用来反映国库指标与内部批复的预算指标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为财务部门进行资金对应分配发布提供依据。 内部预算是在政府部门职能范围内实现具体工作计划的细化和落实。 内部预算批复结构是财政预算批复结构的分解和细化,并通过对预算内容分解和细化实现内部资源合理配置。 内部预算批复有效衔接了法定功能科目,并进一步将预算管理责任和目标落实于单位内部的各个部门、各个项目负责人,形成有效的责任传递机制,真正实现财权与事权的有效匹配。
从时间以及预算批复的精细程度上,内部预算批复可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财政控制数分解下达阶段,第二阶段是内部预算正式批复阶段。 财政控制数分解下达阶段,是指在财政“一下”预算控制数的基础上,上级单位按照本级和所属下级单位业务特点和职能属性,对财政预算控制数进行分解,形成各单位预算控制数并下达各单位的过程;内部预算正式批复阶段,是指各预算单位在控制数的基础上依据工作安排,对预算资金进一步细化和分解到具体工作事项的过程。 经过上述两个阶段,行政单位可以将财政预算批复,分解细化落实到各个部门、各个项目负责人,实现对业务活动全方面、全过程的控制。

表 4是国库指标和内部预算对应分配关系样表,用以反映行政单位各国库指标与内部批复的预算指标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为财务部门进行资金对应分配提供依据。
表 5为预算指标和经费支出对应关系样表,用以反映某项预算指标经过执行所形成的费用项目,为各单位提供“钱从哪里来,用到了哪里去”的信息。 如表 5 所示,人事处的“人事管理经费”经过执行后,分别发生了差旅费、会议费及误餐费三项支出,该表可以为相关部门了解预算指标的支出情况提供支持。
五、行政单位内部报告制度实施策略
行政单位实施内部报告制度应由浅入深,分阶段推进,逐步完善,可以重点从内部报告制度建设、内部报告组织机构、内部报告编制和内部报告体系评价四个方面来入手。
(一) 内部报告制度建设
内部报告制度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制定、执行、修正和完善等工作。 首先,领导要重视。 行政单位长期粗放式的管理将越来越不适应新的形势,同时行为主体存在人性弱点,加上行政单位的特殊地位,使得在行政单位建设内部报告制度难度相当大。 而领导的重视能为制度的建设扫清障碍。
其次,全体职工要提高认识。 由于对内部报告的研究较少,在推进制度建设的进程中,全体职工要不断深化对内部报告制度功能的认识。 第三,行政单位要不断完善机制。 行政单位加强制度建设应当着眼于建立完善的机制,不断加大推进内部报告制度的力度,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强化内部报告的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完善内部报告的内容。 第四,组织保障。 单位应当成立内部报告组织机构,负责内部报告的开展工作,从而保障制度的落地。 第五,加强培训。 内部报告制度执行与否、好坏的关键在于执行者对制度内容的理解和认同,因此,对内部报告制度的教育培训工作就很重要。
(二) 内部报告组织机构及其主要职责
实行内部报告制度,必须建立内部报告组织机构。 行政单位可以成立内部报告小组,单位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分管财务的负责人任副组长,成员由分管其他业务负责人以及各部门及下属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组成。 各成员单位为内部报告中心,是内部报告的主体。 单位设立内部报告小组办公室,设在行政单位的财务部门,财务主管任办公室主任。
这个组织机构负责组织内部报告的开展工作,包括内部报告目标的维护,审查、研究、协调各种预算事项,根据实际情况增减内部报告体系,保障内部报告的编制、传递、使用,评价内部报告体系等等,促进内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从而达到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的目的。
(三) 内部报告的编制
内部报告的编制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它将影响内部报告的信息质量、使用、分析以及对内部报告体系的评价等多个方面。 内部报告的编制,形式上要求表格和数据的结构化和标准化,内容上要求简洁明了、易于理解,规划应具整体性,避免重复,时效上要求及时、按时、主动、积极。
1. 编制主体。 内部预算执行报告和经费支出报告通常由相关责任部门负责编制,对应关系报告
 
则由相关财务会计岗位负责编制。
2. 编制时间。 内部报告的编制要及时,各个内部报告主体可以按照月份、季度和年度的时间点来编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不定期编制。
3. 编制方法。 由于内部报告编制的时限较短,各个内部报告主体在编制内部报告时可根据报表项目直接核对相应的发生额或余额,所涉银行存款应及时对账,所涉固定资产等实物资产应进行清查盘点,确保账实相符,涉及直属单位或二级单位账目的,应及时获取相应数据。 在清查核对基础上,报告主体可利用信息系统环境,直接输入数据而自动生成某些内部报告。
4. 上报要求。 内部报告一般应逐级上报,直接针对管理层特殊决策需求的内部报告可以除外。
(四) 内部报告体系评价
内部报告体系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内部报告日常使用记录和现场实际监测数据,评价的结果可以作为内部报告体系改进的依据。 内部报告体系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内部报告体系投入使用后是否达到了预期的质量要求和效益目标,同时为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
内部报告体系评价主要由七个要素构成,即评价目的、被评价对象、评价者、评价指标、权重系数、综合评价模型和评价结果。 其中,评价指标是基础和前提,可能会随着内部报告类型、评价时间、评价目的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但在总体上它应当能够有效地反映内部报告的基本情况,抓住重点以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和可信性。 同时,评价指标应该容易操作,便于收集数据。
六、结语
本文根据会计相关性的要求,从预算管理的角度,构建了行政单位三大内部报告体系———内部预算执行报告、经费支出报告和对应关系报告,并探讨了相应的实施策略,从而为构建我国行政单位内部报告体系提供了一个有益探索。
值得注意的是,本文将行政单位的内部报告研究仅仅限于行政单位内部财会信息的报告研究,而对其他内部非财会信息的报告问题没有进行具体研究,并且研究方法上也存在一定的局限,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也有待于实践的检验。
参考文献:
[1]张先治,刘媛媛.企业内部报告框架构建研究[j].会计研究,2010(8):2835.
[2]财政部会计司. 政府会计研究报告[m].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297319.
[3]陈璐璐. 英国政府会计管理与改革情况及对我国的启示[j]. 会计研究,2007(10):2430.
[4]张琦. 新西兰政府会计改革回顾及启示[j]. 财务与会计,2007(13):5456.
[5]财政部国库司法国政府会计考察团. 法国的政府会计改革[j]. 预算管理与会计,2007(4):2832.
[6]路军伟,陈希晖. 法国政府预算与政府会计改革:评介与借鉴[j]. 审计与经济研究,2009(3):7881.
[7]李红兵. 财政周转金会计报告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经济师,1998(12):9899.
[8]张佩,王惠珍. 浅探实时对内报告系统[c]. 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2003年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解放思想论坛文集,2003:151153.
[9]于增彪. 预算———有用而又令人头痛的现代企业管理方法[j]. 新理财,2003(3):3740.
[10]张先治. 会计相关性与会计报告变革[j]. 会计研究,2003(12):1922.
[11]黄宁,王祥森. 企业内部报告制度设计、执行及维护浅谈[j]. 出版经济,2003(6):2830.
[12]丁岚. 内部报告体系的构建———兼论内部报告在预算控制系统中的应用[d]. 东北财经大学,2003.
[13]王月晗. 基于内部报告的内部管理业绩评价研究[d]. 东北财经大学,2006.
[14]哈维超,周亚夫,顾民,等. 医疗不良事件内部报告系统建立之初探[j]. 中国医院管理,2009(09):1011.
[15]陈振明. 公共管理学原理[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17.
[16]孙芳城. 基于反倾销应对的企业内部控制研究[m].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5657.
[17]时现,李善波,徐印. 审计的本质、职能与政府审计责任研究———基于“免疫系统”功能视角的分析[j]. 审计与经济研究,2009(3):813.
[18]科尔尼,格瑞,费尔南德斯.联邦政府审计———法律、规则、准则、实务与萨奥法案[m].张苏彤,高锦萍,陈刚,译.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9.

  • 上一个经济学论文:
  • 下一个经济学论文:
  •  作者:佚名 [标签: 预算 预算 监督体系 理体 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给付行政中心理援助制度的构建
    论卫生行政部门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
    试析不能申请复议的行政行为
    议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
    完善我国的行政奖励制度
    关于缩小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差距的研…
    对企事业单位引发养老保险退休待遇问题的探…
    县级政府行政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陕西教育:行政版杂志2013年第1期目录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杂志2013年第2期目录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杂志2013年第2期目录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杂志2013年第1期目录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