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经济学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财务税收论文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论文   行业经济论文   新经济学论文   经济学理论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地方战略论文
 证券金融论文   其他金融相关论文   房地产经济论文   统计学论文   经管期刊
区域经济合作研究

摘 要:区域经济合作研究在国际上盛行于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研究成果颇多,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理论主要有五种:关税同盟理论、自由贸易区理论、共同市场理论、协议性国际分工理论、综合发展理论。虽然这五种理论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存在着很大差异,但其研究的内容却具有共同点,即区域经济合作与wto多边贸易体制的关系和区域经济合作的成效。
  关键词:区域经济合作;rta;贸易效应

  1 区域经济合作与wto多边贸易体制的关系
  区域经济合作的方式有多种,andrew wyatt-walter 认为“从原则上说,经济区域化可以涉及毗邻经济体之间的商品市场一体化,进而至商品与生产要素市场一体化,再而至市场与政策一体化,以致完全的经济和政治同盟。” 具体而言,根据成员之间贸易自由化程度的不同可划分为成六种形式:优惠贸易安排、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完全的经济政治一体化。其中以自由贸易区和关税同盟最为重要,影响最为广泛。
  在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进程中区域自由贸易协定(rta)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目前运作的rta中,90年代成立的72个rtas,占总数的36.9%,本世纪成立的117个rtas,占60.0%。rtas的迅猛发展引起了诸多学者关于rtas与wto多边贸易体系的基础——非歧视性原则、最惠国待遇原则两者关系的高度关注。随着全球rtas数量的不断增加,rtas之间的重叠程度也不断提高,bhagwati(1992)提出rtas是否威胁到了多边贸易体系问题,同时krueger(1995)也担心区域性ftas的建立将会产生寻租者,西雅图wto部长会议的失败进一步暴露了这些问题的严重性。wWw.11665.COM也有学者从法律角度,如foost pauwelyn研究wto保障机制针对区域贸易集团做出的对应措施,范黎虹、韩龙、周阳、张洁等也分析了区域贸易集团与wto基本规则之间的法律关系。陈泰锋和贺剑瑜对20世纪90年代区域经济合作呈现出的许多新特点、新变化和新动向将会对全球经济运行机制和发展格局产生的深远影响进行了剖析,并阐明了多边贸易体制和区域经济合作之间的关系以及相互影响。
  2 区域经济合作在经济领域的成效
  2.1 引力模型在经济合作领域的应用
  全球区域经济合作在经济领域的成效主要表现问从静态和动态效应,其中静态效应分析主要体现在贸易转移效应和贸易创造效应上,最常用工具就是引力模型。最早将引力模型应用到国际贸易领域的tinbergen(1962)和poyhonen(1963),他们指出两国双边贸易流量的规模与它们各自的经济总量呈正比,而与它们之间的距离呈反比。其中,出口国的经济总量反映了潜在的供给能力,进口国的经济总量反映了潜在的需求能力,双方的距离(运输成本)则构成了两国之间贸易的阻力因素。原始的引力模型采取对数形式后表示如下:
  2.2 引用拓展的引力模型分析静态贸易效应
  利尼曼(lineman,1966)将人口数量作为衡量一个国家规模的变量加入引力模型分析并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继利尼曼后,对贸易引力模型的发展主要局限在增加解释变量上。20世纪80年代以来,引力模型在国际贸易研究领域更是被广泛地加以应用,尤其是在分析区域经济集团的贸易效应上,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如matyas(1997)以混合横截面数据固定效果的方式对区域集团效应所作的分析。经济学家为了检验政策、历史、文化等因素对双边贸易流量的影响,又逐步将优惠贸易协定、贸易限制措施、殖民关系、共同语言等指标加入到引力模型中(imf,2002)从而使引力模型得以更好的解释现实中的经济现象。随后许多学者应用贸易引力模型对国际贸易流量和流向作了实证分析,celine carrere(2002)用引力模型对贸易流向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大部分区域贸易协定在使区域间贸易增加的同时,通常从世界其他各地的进口和出口也都成倍的减少了,这证明区域贸易协定产生了明显的贸易转向效果;balistreri、anderson和 wincoop(2003)等,他们的回归方程大多为对数线性,虽然各自的解释变量不尽相同,但回归结果大都能有力地解释贸易量。国内学者舒波(2004)等人通过对北美自由贸易区成效的研究,认为区域经济合作的开展大大加快了其成员国的贸易自由化程度,关税与非关税壁垒的取消不但扩大了地区市场容量,还加强了各成员国间优势互补和地区范围资源的有效配置,从而形成了“贸易创造效应”。jeffrey frankel认为正式的区域安排还对贸易模式产生明显影响,而且远超乎近邻之间的自然通商。石岚、毛志文(2006)对区域经济合作推动跨国公司发展从而促进产业内贸易发展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2.3引用拓展的引力模型分析动态贸易效应
  lisandro abrego, raymond riezman, john whalley(2005)采用定量方法,即一般均衡模型对关税同盟中的国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关税同盟增加了全球福利。从发达国家之间组建关税同盟的福利效应来看,由于供给和需求曲线较为平坦,贸易创造效应较大,且非成员国的产品成本不占优势,贸易转移效应较小,因而贸易创造效应大于贸易转移效应,福利正效应较为明显。宋岩、侯铁珊(2006)对区域贸易协定成员国社会福利效应进行纳什均衡分析,得出区域贸易协定的建立不但能够进一步深化多边贸易合作,而且可以维持成员国的福利水平,并能进一步强化非成员国寻求加入该rta以使本国福利水平最大化动机的结论。

  布朗、罗布森、库珀和小岛清等人进一步研究了标准区域经济合作理论对发展中国家的适用性,认为发展中国家之间区域经济合作静态效应不明显,发展中国家借鉴标准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应强调区域经济合作的动态效应和对外保护作用。希托夫斯和德扭(2004)的“大市场”理论认为区域经济合作的开展使区域外国家为了保持原来的市场和产品竞争优势,会选择将生产转移到区内,绕过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因此,区域经济合作使外资通过区内设厂生产,绕开区域经济同盟的壁垒限制,从而达到吸引外资的目的。susan f.stone,bang nam jeon认为开展区域经济合作不但使国际直接投资增加,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催生出新的贸易流。王瑛(2004)认为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不同的梯度,这种梯度产生了经济技术推动力,从而为区域经济合作发展提供了“多赢”的合作动力。陈秀莲、杨丹辉(2006)等还研究了区域经济合作对国际产业转移的影响,认为区域经济合作的开展不仅推动了区内贸易的增长,而且使成员国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充分利用现有要素禀赋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并保持较高产业转移增速从而使成员国从中受益,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并促进技术进步。
  3 区域经济合作在非经济领域的成效
  richard n.cooper、charles p. kindleberger、susan strange、robert gilpin、等则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视角采用自由主义的国际机制研究方法、现实主义的大国关系研究方法和国内政治研究方法及建构主义的社会化研究方法,分析了地区主义和新地区主义,认为区域经济合作稳定了邻国之间关系,潜在的缓解了紧张局面,降低了邻国间移民、流血冲突发生的可能性,并改善了成员国之间的外交关系,提高其国内安全系数。国内学者卢光盛、王逸舟、庞中英等从地缘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区域经济合作在非经济领域产生的成效,研究显示区域经济合作产生的非经济收益主要体现在区域政治、安全、文化融合、公共产品合作及外交等方面。李向阳(2005)分析认为区域经济合作的深化,使各国间的相互依赖度不断加深,从而促进了区域范围内公共产品,如环境保护、能源合作、打击跨境犯罪等方面合作的逐渐增加。张骥、闫磊(2004),朱显平、李天籽(2006)等分别对东盟、南方共同体、欧盟等主要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非经济成效进行了分析。
 除上述在非经济领域产生的成效外,部分学者还对区域经济合作产生的非传统收益进行了分析。patterson(1966)分析认为区域合作可以使成员国“更好的抵御其它区域集团的歧视性影响”,从而提高自身在国际规则制定中的讨价还价能力和影响力,实现谈判国家利益的最大化。fernandez, r.j.portes认为一国加入区域合作组织有助于向外界发出清晰而可靠的信号,以吸引投资者。李向阳(2003)认为区域经济合作使小国有机会通过让步获得了大国给予的“保险”以获得进入大国市场的保障和免除发达国家歧视性的反倾销行动。刘玉贵、张雯(2006)认为区域经济合作促使各国保持其政策的连贯性、可信性,并不断建立起协调一致的机制,从而锁定改革进程,不断完善政治体制、社会制度,逐步提高政府信誉。
  4 对国内外研究区域经济合作文献的述评
  纵观国内外学者对区域经济合作研究的文献,首先,研究成果卓著,尤其发达国家的研究较深入,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多数研究都以欧洲经济发展状况为研究对象,而忽略了世界其他地区经济发展的特殊性。其次,较多的区域经济合作研究立足于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框架,这是基于发达国家之间的区域经济合作研究,并不代表发展中国家之间也有同样的效果。最后,我国研究的区域经济合作文献多数从政府、组织和企业的立场出发,鲜有从纯粹学术研究的角度分析,使得最终的结果不免带有一定的色彩。随着时代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合作研究应该着眼更长远,才能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性。
  参考文献
  [1] corden, w. w. economic of scale and customs union theory[m]. 1972
  [2] gordon h.chang, friends and enemies, the united states, china, and the soviet union, 1948-1972[m].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90
  [3] meade, j.e. the theory of customs unions[m]. amsterdam: north0holland, 1955
  [4] paul. r. krugman & maurice obstfeld. international economics(6th ed) [m].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 2003
  [5]刘力,宋少华.发展中国家经济一体化新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6]叶自成.地缘政治与中国外交[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10-11
  [7]朱阳明.亚太安全战略论[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0,(37).
  [8]孙海燕.区域经济合作研究综述[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2007,(1)
  [9]华晓红等.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理论与实践[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
  [10]保建云.国际区域合作的经济学分析——理论模型与经验证据[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11]程永林.区域合作、利益冲突与制度分析——以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为例[j].改革与战略,2008,(10)
  [12] 王再文,李刚.区域合作的协调机制.多层治理理论与欧盟经验[j].当代经济管理,2009,(9)
  • 上一个经济学论文:
  • 下一个经济学论文:
  •  作者:郭若艺 [标签: 区域 合作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巧借节庆经济之力 促进区域经济腾飞
    区域产业技术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大连市经济增长动因的实证研究
    自然资源优势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浅论建国初内蒙古二元区域政治制度的发展和…
    经济时代视阈下新闻价值的研究
    中国经济指数:7月滞胀趋势负面
    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仍待探索
    中国经济指数:5月继续下降
    基于网络全球经济下的企业创新管理研究
    两岸经济合作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G20峰会 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正能量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