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经济学论文 >> 行业经济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财务税收论文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论文   行业经济论文   新经济学论文   经济学理论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地方战略论文
 证券金融论文   其他金融相关论文   房地产经济论文   统计学论文   经管期刊
从中、美、日制造业比较看我国制造业的发展
[论文关键词]中国制造业 国际分工

    [论文摘要]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发展最迅速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世界分工体系中的地位正日益加强,特别是在制造业上,中国充分发挥了其劳动力和资源上的比较优势,逐渐成为制造业的大国。美国和日本,是世界上制造业最发达的国家。本文从中美日三国制造业发展的比较分析中,提出了对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思考和展望。 
   
   
   (一)美日和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回顾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确定了“技术立国”的发展方向。从此日本制造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它成功地将美,欧国家地许多新发明,新产品通过先模仿后创新并转化为更实用地商品打入世界市场。至20 世纪80年代,日本对美国出口长期保持大量顺差,其原因之一就是对美制造业产品出口有优势。到了20世纪90年代,主张“技术立国”地日本信息化动作迟缓,不但远远落后于美国,甚至落后于韩国。信息时代日本落伍,表面看来是日本企业用于发展信息技术方面的投资少,其实质是日本在高新技术领域进行独立创新,开发的能力远低于美国。带着避免成为信息化时代落伍者的危机感,1994年日本政府提出“科学技术创造立国”的战略,要求日本告别模仿改良的时代,积极开发领先世界的高新技术。总结世界制造业的发展,可以得出特点: 
   第一,制造业在各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Www.11665.Com当今,虽然各国经济发展很快,但载体仍然主要是制造业。也就是说,工业经济的发达程度决定着知识经济的发达程度。 
   第二,在制造业发展中、美、日等发达国家都以装备制造业作为主要支柱。据统计,1995年,非电器机械,电气机械,运输设备3者增加值之和占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美国为32.5%,日本为37.5%,德国为39.5%,英国为30.1%。四国的主导产业结构相似,说明当代制造业的重点在工具、信息、交通3个方面。 
   第三,把发展先进制造技术作为制高点,进一步向核心能力集中。目前,全球制造业正面临一轮大规模的重组。任何企业想要参与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拥有关键资源和核心能力。因此,不断精简其原来的业务领域,将主要精力放在核心业务上,才能赢得竞争优势。 第四,大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制造业。制造业的发展具有三个阶段:一是初级产品生产阶段,二是加工装配阶段,三是自主知识产权阶段。从国际比较看,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大体上处于加工装备阶段,而且还是轻加工阶段。没有经过加工阶段不行,但仅停留在加工阶段也不行,必须走向自主知识产权阶段。由此可以判定,中国已开始了向制造业大国的起步,但离制造业强国的距离还相当长。从制造业大国到制造业强国是中国工业化面临的基本任务。 
   
   (二)中国制造业的不足——中、美、日制造业发展的比较 
   
   中国制造业现已形成相当大的规模,按制造的总价值(工业增加值)比较,2001年中国制造业的工业增加值大体相当于1998年美国的近1/3,日本的1/2,与德国相近,居世界第四位。纺织品及服装、家用机械及电器产品、照相机等大量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制造业存在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第一,当前中国制造业有一定规模但不强。主要问题是生产效率低。例如, 2000年全球汽车生产能力为7700万辆,而1996年美国平均1.8人拥有1辆汽车,日本平均2.9人就有一辆。中国13亿人口,2002年汽车产量只有320 多万辆,轿车100多万辆,只占世界产量的2%左右。就制造业创造的产值看,1995年美国人均制造业增加值已达4760美元,日本人均制造业产值已达9800美元,而中国人均制造业产值经由2000美元;在制造业经济效益水平上,目前中国机械行业生产劳动率人均2200美元,英美分别达97300美元和45330美元。中国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洋三大集团年销售收入7616亿元,总人数276万人,人均年销售收入仅有28万元。美国诶克森公司同年收入1650亿美元,总人数仅为12.3万人,人均年销售达134万美元。500强之首的美国诶克森公司年平均盈利75.13亿美元,几乎相当中国全部23927家大中型企业利润总额130.85亿美元的57.4%。 
   第二,技术创新能力十分薄弱。在对中国514家机械制造企业2009种主导产品调查中,产品平均生命周期为10.5年,平均开发周期为18个月。而美国的一些机械企业在1990年就已经做到了“三个三”:即产品的生命周期为3个月,试制周期为3个月,设计周期为3个星期。在中国主要机械产品中,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还不到5%,主导产品达到国际20世纪80—90年代水平的仅占17.8%。目前,中国生产的金属切削机床共有2500多种,其中,数控机床进展2.8%,而日本1987年就达30%,德国就达54%。另一个不容争辩的事实是作为世界空调生产大国,中国几乎每个空调厂家推出的变频空调都离不开日本公司的技术;中国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是电视机,dvd,手机,个人电脑等价电子产品的组装业,但是这些产品的核心部件都要依靠进口。

   第三,低水平生产能力严重过剩,高水平生产能力不足。中国国有制造业低水平生产能力严重过剩,而高科技和高附加值产品生产能力十分缺乏。2001年中国gdp只是日本的1/4,人均gdp只有日本的1/40。中国制造业的强项是工厂水平的强大,而不是如日本在包括设计,市场运营,商品策划,研究开发和人才管理等发面都存在优势。中国没有世界通用的技术,没有著名的品牌,在资金,人才,经营管理等方面都逊于发达国家企业,只是依赖廉价的劳动力获取出口竞争力,而且约一半的出口是通过外国企业获得的。就组装业而言,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尚没有达到世界先进规模和水平;一般的原材料和设备虽然都能以低廉的价格在国内采购,但是,高科技设备和高科技材料却主要依赖进口。中国组装业的许多零部件也依赖进口,多数附加值都是在国外创造的。在技术集约型产业方面,虽然由于外资企业的大规模投资,在技术设备产品和经营管理领域,中国仍很落后。 
   
   (三)发展我国制造业的对策建议 
   
   面对中国制造业的不足,要发展我国制造业,需要从四个方面加以思考: 
   1.关于中国制造业发展定位问题。在经济全球化下,任何企业和国家都不可能在所有的价值环节都是世界上最有竞争力的,而中国无疑在生产环节上是世界上是最有竞争力的。世界制造业向中中国转移,一方面是先进制造业技术趋于平台化,模块化的外推力;另一方面是中国廉价土地加廉价劳工的吸引力。目前,先进制造业的核心技术和市场仍然掌握在发达国家手里,“两头在外,中间在内”(指市场,研发在国外,制造在国内)的发展模式毕竟是过渡性的。从短期来看,却是有利,但从长期来看:地方受益,国家受控。所以,作为世界的生产基地只能是一种过渡性的策略,而不是最终的目的。中国要发展还是要在技术上领先,成为世界产业链条的上游,但这需要时间,在中国没有能力在技术上获得世界市场的时候,走世界制造中心的道路仍不失为一个良策。因此,中国制造需要走这一步,但不能满足于这一步。“从世界装备中国”到“中国装备世界”,将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大转折。 
   2.关于地区产业升级问题。近年来的发展表明,珠江三角洲一方面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另一方面也在淘汰落后产业。例如,20世纪80年代期间,曾在珠江三角洲大量生产的袜子、手套、拉链、打火机等已经基本消失。换句话说,珠江三角洲走的是先承接再转移,边承接边转移的一条产业动态化之路。为了适应激烈竞争的格局变化,今后珠江三角洲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发展将面临3个层次的产业升级。一是产业将升级,即由轻型制造业适度向重型制造业转移。目前国际产业转移主要在轻型制造业领域进行,今后将会逐步转向重型制造业。二是产业内升级,即由中低技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转向高技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三是产业链升级,如果把制造业分成四个区段的话,第一区段——研究与开发,第二区段——核心部件、芯片制造,第三区段——零部件制造,第四区段——组装,应有第四、第三阶段适时转向第二,第一阶段。 
   3.关于两重化发展的问题。在现代,无论是一个地区还是一个企业,其发展都是两重性的。一方面,提升发展传统产业;另一方面,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通俗地讲,两重化经济就是既做鞋子又做芯片。在珠江三角洲,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在高速度发展;同时。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各市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如中山市,其经济发展是“双龙舞动”,一是创产业的“特色经济之龙”,主要靠做大做强产业群;二是“高新技术之龙”,主要靠国内外的大企业带动。必须指出的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中也有高新技术。正是因为采用高新技术改造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与时俱进,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才具有生命力乃至竞争力。 
   4.关于专业化发展的问题。亚当.斯密认为,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分工的好处在于能够获得分工经济和专业化经济,从而得到生产效率的提高。从珠江三角洲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发展看,它走的是一条多层次,专业化的道路。即各市(县)之间的分工——各(乡)镇之间的在分工——各企业之间的三次分工——各企业内部生产环节的4次分工。就第四次分工而言,各专业化零配件厂不仅对本公司提供配件,而且对外公司也提供配件。与内地“全能厂”的模式不同,珠江三角洲搞的是“专业厂”,各种零件,配件力争做到全国乃至全球最精、最大、最专。鉴此,中国制造业的发展需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 
  • 上一个经济学论文:
  • 下一个经济学论文:
  •  作者:刘双 李梅 张志远 [标签: 制造业 制造业 的发展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探秘长城所——从中关村走出的民间智库
    从中华民国成立到抗战时期地方财政的演变
    从中美两国房地产行业看两国经济模式
    美日、美中贸易摩擦的比较研究
    浅析从中日品牌历史看民族品牌生成及其特征
    浅谈WTO、美国和欧盟对中国的非市场经济…
    浅谈从中外银行成功案例看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苏中、苏北产业外向国际化发展的选择
    从中新FTA的签订看双边服务贸易发展前景
    从中铝收购力拓失败看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
    中、印两国利用美国直接投资比较
    从中西社会演化模式比较看中国和世界的前途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