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经济学论文 >> 行业经济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财务税收论文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论文   行业经济论文   新经济学论文   经济学理论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地方战略论文
 证券金融论文   其他金融相关论文   房地产经济论文   统计学论文   经管期刊
分工概念的再界定及其与产业组织演进的关系
[摘 要] 对分工概念再界定,意在指出分工在本质上是一种制度安排,而非单纯的技术性因素。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分 工在组织演进中的重要作用在于:组织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原理的作用平台;分工是组织的基础,也是组织变动的原 因,分工发展本身意味着组织的演进与变迁。产业组织演进的历史逻辑是分工与专业化经济,二者有着深刻的内在逻 辑关系。
  [关键词] 分工;专业化;产业组织演进
  
  一、分工概念的再界定
  
  在已有的有关分工的研究文献中,明确给出分工概念的比较少,多数学者往往将分工等同于专业化,如斯蒂格勒(stigler,1951)就认为,一个企业的经济活动包含了许多职能,分工或专业化过程,就是企业的职能不断地分离出去,由其他专业化的企业专门承担这些职能的过程。
  盛洪(1994)给专业化和分工以分别的定义,他认为,专业化就是一个人或组织减少其生产活动中不同职能的操作的种类;或者说,将生产活动集中于较少的不同职能的操作上。分工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组织将原来一个人或组织生产活动中所包含的不同职能的操作分开进行。同时,他指出分工和专业化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分工和专业化的状态或程度;二是分工和专业化的趋向或过程。
  邹薇和庄子银(1996)将分工理解为一种生产性制度安排,不仅有直接产出效应,而且具有间接制度效应;同时,认为分工规定着生产组织的方式、交易组织的发展程度和经济增长的制度特征。
  杨小凯(1998)认为分工应至少包括三个规定性:(1)专业化:专业化使个人或组织所从事的经济活动范围变小,随着专业化水平的上升,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即产生专业化经济。www.11665.cOM(2)迂回生产:生产的迂回性包括两种迂回生产效果,第一种迂回生产效果指人们用资源去生产没有直接效用的中间产品,而中间产品可以间接提高最终产品的生产效率。第二种迂回生产效果指当初始资源与最终消费之间的中游产业层次增加,或迂回生产的链条加长时,生产率能得到改进。(3)专业多样化:这是因为专业化只是分工的一个方面,如果只有专业化,而没有专业多样化,社会将无法满足人们多样化消费的需要。
  本文认为分工可定义为:一个人或某个经济组织将现有的一部分(或全部)操作或职能分割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操作或职能,交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经济组织去从事的过程。分工从静态上看是一种状态或分工水平,从动态上看分工是一个发展过程。同时,本文认同将分工看作制度安排的观点。综合看来,分工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把握:首先,分工属于经济组织与制度概念范畴,而非单纯性技术因素。其次,对分工的考察需要进行静态和动态两方面的考察。分工水平是一个静态的概念范畴,而分工过程又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其本身具有内在的演进机制,是经济组织演进和结构变化的本质原因。最后,分工具有报酬递增的性质,递增报酬产生的原因不仅来自于专业化水平的深化,而且也来自于分工的网络效应和迂回生产特性。规模经济只是产生递增报酬的一个“点”,而分工经济则是产生递增报酬的一条“线”或一个“平面”。
  
  二、分工在组织演进中的作用
  
  分工既然是一种制度安排,那么分工就是针对经济组织或社会而言的,是经济组织演进和结构变化的本质原因。而且,分工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马克思曾对历史唯物主义史观作过如下精彩论述:“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生产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①
  根据马克思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辨证关系的唯物史观观点,人类的生产活动总是以某种社会形式存在,总是脱离不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社会形式的生产活动必然需要组织,否则生产活动就无法实现必要的分工与协作。而没有分工和协作,也就没有生产活动的社会组织,因而社会形式的生产活动也就必然陷入混乱无序的状态。之所以认为分工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一方面是因为分工所具有的经济性尤其是熟能生巧和知识积累,能够形成极大的内生比较优势,因而能够推动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分工协作的是生产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针对经济组织或社会而言的。
  由此可见,组织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机理的实现载体:即生产力的具体体现必然以组织为载体,同样地,生产关系作为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形成的社会关系,也是以组织为载体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辨证关系概括了人类经济活动的历史演进过程,这个过程实现的具体载体就是生产组织。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既发生在生产组织这个平台上,同时也改变着生产组织这个平台。因此,如果说人类生产活动的组织是永恒的,那么生产组织的内容和形式便是不断变化的,即随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而变动。分工是组织的基础,也是组织的原因。所以,要理解生产组织(企业组织和产业组织)的变化,必须从分工这个视角考察才能得到答案。
  
  三、产业组织演进的历史逻辑——分工与专业化
  
  产业组织的演进先后经历了“原子式”自由竞争的产业组织形式、寡头垄断的产业组织形式和现代产业组织形式。产业组织演进是有规律可循的。产业组织形式是与生产力的水平和状况相适应的。不同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状况决定了劳动分工与专业化的水平和状况,进而决定了产业组织的状况。分工与专业化经济是产业组织演进的历史逻辑(见表)。
  
  1.分工与“原子式”自由竞争的产业组织形式
  从生产力发展史角度看,随着第一、第二次社会大分工的发展,使得农业、牧业、手工业产生了分离,人们不再只为自己生产,商品交换逐渐固定化和经常化,交换的规模和范围也不断扩大。尤其是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即商业从农业、牧业、手工业中分离出来,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商人。商人在商品交换中逐渐积累起一定的货币,然后,这些从生产活动中分化出来的商人又重新返回生产领域,引起了生产领域的重大变革,即导致手工工场——这一企业最初形态的出现。此时,商人借助手中握有的货币控制着小手工业者并阻止其成为工场主。工场手工业这个分工和专业化的产物,经过长期的发展,又极大地促进了工场生产的分工和专业化。
  马克思曾经指出,从16世纪到18世纪末期,是手工制造业占统治地位的时期。马克思认为,手工制造业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产生:一是“当一种产品在最后完成以前,必须通过不同种独立手工业劳动者的手的时候,这些劳动者在同一个资本家的指挥下,在一个工场内结合起来。”二是“可以有多数做同一或同种工作的手工业者同时在同一个工场为同一个资本所使用。”②

  综上所述,这一时期的劳动分工主要体现为个人、家庭和手工业工场等市场主体的分工生产,工场手工业内部分工已经达到以“操作”为基本单位的程度,专业化则基本处于产品专业化的阶段。这一时期的产业组织形态表现为市场机制自发调节下的众多企业之间的古典竞争,即“原子式”自由竞争,不存在垄断因素。
  2.分工与寡头垄断的产业组织形式
  随着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在19世纪中叶,手工工场逐渐被以蒸汽机为动力的大机器工厂取代并成为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形式。这一时期,企业内分工和专业化的主要特点是以大机器为中心的分工。
  1870年到1940年,西方发达国家兴起了以电力技术革命为代表的第二次技术革命。这使得许多工业部门内部的复杂分工和专业化生产要求企业达到一定的经济规模,从而更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这一时期,资源供给比较充裕,市场需求也很大。在这样的情况下,生产规模的大小就成为企业竞争力强弱的一个决定性因素。随着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的兼并浪潮,生产和企业规模的大型化、集中化成为产业组织发展的主要趋势。也在这一时期,主要发达国家的产业组织结构或市场结构表现为垄断或寡头垄断。
  从总体上看,这一时期发达国家分工和专业化发展的共同特点是:(1)在企业内部出现了现代分工和专业化生产方式,如著名的福特流水线生产方式。(2)在企业之间,分工、协作和专业化生产已经达到了零部件、工艺和辅助生产专业化程度。
  3.分工与现代产业组织形式
  当代产业组织特征突出表现为企业专业化基础上的规模化与小型化并行发展;大中小型企业出现网络化发展趋势。
  (1)企业专业化基础上的规模化。由于兼并浪潮的发生,使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出现了一些巨型企业。但与此同时,“大企业病”也日趋严重。由于盲目追求规模化和多元化,许多企业在完成购并后使管理者难以驾驭,出现了机构臃肿、决策缓慢、市场反映迟钝、效率低下等问题。同时,许多企业在进行多元化时,进入了许多本身不熟悉、不擅长的行业领域,大量的这类投资不仅没有给企业带来购并前设想的利益,反而成为企业发展的包袱,拖累了企业主业的发展。一系列研究成果都表明这种现象的存在,主要有:
  child(1973)的研究表明,规模的扩大会导致官僚主义的增加,这将阻碍企业的增长。梅耶尔(meyer,1987)也指出,在企业规模扩大的过程中,当出现了新的问题,企业倾向于增加新的组织结构,这样就会形成一个组织结构的螺旋上升趋势,从而降低了企业对市场的反映速度。carroll and hannan(2000)的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他们的研究揭示了成立越早的企业在组织变革上表现得越有惰性,而且越来越难以适应外部市场的变化。即使在一个稳定的市场环境中,他们倾向于建立更多的规章制度以及组织结构,这些都使其在与年轻公司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奥尔森(olson,1982)指出,如果缺乏选择性激励,那么集体行动的激励会随着该集体规模的增大而递减。rasmusen and zenger(1990)的研究表明,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由于控制宽度(span-of-control)问题而产生的员工激励成本也越来越大。因此,规模大的公司倾向于根据职位来支付固定报酬,而规模小的公司则根据员工的绩效来支付报酬。这样以来,大公司就很难招聘到有能力的管理者,在与小公司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mcafee and mcmillan(1995)指出,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控制损失(control loss)也越来越大。这是因为人们都有机会主义倾向,有意歪曲信息以使对自己更加有利。因此,企业的等级层次越多,效率损失也就越大。
  正是在上述情况下,许多企业改变了发展战略,从单纯追求规模化转向专业化基础上的规模化。如德国戴姆勒—奔驰公司与克莱斯勒公司的合并、波音公司与麦道公司的合并、时代华纳与美国在线的合并等等。同时,许多企业在合并后将非核心业务剥离出去,通过专业化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平均企业规模出现小型化的发展趋势。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密集型产业获得巨大发展。与传统产业不同,知识密集型产业内的生产活动依靠的主要是生产者的知识、智慧和技能,而不一定是巨额的资本。这是因为知识密集型产业的生产往往并不需要太大的劳动空间、庞大的机器设备,也不需要堆积如山的原材料、燃料和成百上千的体力劳动者。在某种程度上,单个企业的规模大小已经变得不那么重要。而且在许多方面,例如股票市场、r&d、专利方面,许多研究都表明小公司与大公司相比更有优势。
  张永生(2003)的研究表明,发达国家企业平均规模(按雇员人数)的变化趋势基本呈倒u型,有的从20世纪60年代起就呈下降趋势。如美国和日本从1967年起平均企业规模开始下降;英国从1968年开始平均企业规模出现下降趋势;法国和德国企业的平均规模在1977年后就一直在下降。
  在股票市场上,法约尔(farrell,1998)的研究表明,1964—1998年期间,大企业的市值相对于小企业的市值明显地下降了。在1964年,最大的20家上市公司占总市值的44%,而到1998年该值则降到19.5%。而股票市值反映了公司的成长和赢利预期,因此,该值的下降表明人们对大企业相对于小企业的竞争能力产生了怀疑。ibboston associates(1999)对纽约股票交易所的一份研究报告也表明,在1926—1998年期间,小企业的表现要优于大企业。最大企业的年回报率只有12.1%,而小企业的年回报率为21.0%
  在r&d上,库珀(cooper,1964)基于与25位来自大公司与小公司经理的访谈,指出小公司与大公司相比更有效率。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由于小公司报酬支付更有激励性,能够雇佣到更优秀的人才;二是小公司的工程师们更加注意节约成本;三是小公司内部的信息沟通与合作更有效率。阿罗(arrow,1983)也认为,规模大的公司在研发上的投资不是最优的,这是因为大公司的信息成本更高。因此,在新领域的研究上,小公司更有优势。曾格(zenger,1989,1994)对高新技术领域雇佣合同的研究表明,在r&d上,组织的规模不经济将超过技术上的规模经济。他对硅谷一些公司的统计研究发现,小公司更容易招聘到优秀人才,这是因为小公司员工的报酬与绩效联系地更加紧密,所以小公司能更有效地激励员工努力工作。
  在专利方面,schmookler(1972)发现,无论是申请专利的数量还是将专利商业化的比例,亦或是重大发明的数量,大公司与小公司相比都要逊色,而大公司的每件专利的开发成本却是小公司的2倍多。他将小公司在r&d上的高效率归结为如下四点:一是人们对将要解决的问题有更好的认识;二是更加注意节约研发成本;三是研发中的良好氛围;四是高水平的技术人员。因此,schmookler证实了cooper 1964年的结论。
  (3)企业的网络化分工。随着新技术革命的持续影响,20世纪70年代以后,生产领域和市场状况发生了一系列深刻变化,如产品的知识和技术含量越来越高;产品的市场寿命越来越短;产品的市场需求变化越来越快等。这意味着在某种程度上,“速度经济”将越来越重要。这种新的变化也促使社会分工和生产专业化进一步深入发展。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企业的网络化分工日益兴起。
  企业网络分工就是指若干家企业以交易契约或隐含契约的方式,形成一个互相依赖的企业网络来生产某种产品或提供某种服务。处于这个网络中的企业形成垂直的生产关系,一个企业的产出品是另一个企业的投入品。企业网络分工是介于市场分工(社会分工)和企业内分工之间的一种分工形式。企业网络分工与企业内分工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是由多家企业完成同一个生产过程;后者是由一家企业完成同一个过程。企业网络分工也与市场分工(社会分工)有所不同,前者是指一家企业专门为另一家企业生产,企业之间存在密切的契约关系或长期的隐含契约关系;后者是指一家企业为一般的企业生产,企业之间不存在密切的契约关系。

  企业网络分工的形式主要有企业集群、虚拟企业、特许经营、以分包关系为主的企业集团等。这种组织形式的优点在于能够克服市场和企业两种机制在协调分工生产上的不足,在这里,合作竞争正在逐步取代古典和新古典竞争,网络分工使众多企业都比以往更多地分享到了分工和专业化经济的好处。网络规模经济或集群规模经济正在替代单个企业的规模经济,从而成为分工和专业化经济更确切的表现形式。因此,企业间网络这种“企业间准市场组织”正在成为当今世界各国产业组织演进中的重要现象。
  
  四、结论
  
  分工在本质上是一种制度安排,而非单纯的技术性因素。分工在组织演进中具有重要作用:组织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原理的作用平台;分工是组织的基础,也是组织变动的原因,分工发展本身意味着组织的演进与变迁。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82-83。
  ②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3:356-357。
  
  参考文献:
  [1]钱书法.产业组织演进的理论依据与经验检验:分工与专业化经济[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4,(6).
  [2]杨小凯,黄有光.专业化与经济组织——一种新兴古典微观经济学框架[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3]盛洪. 分工与交易[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4]谢富胜. 分工、技术与生产组织变迁[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5]邹薇,庄子银.分工、交易与经济增长[j].中国社会科学,1996,(3).
  [6]姚小涛. 分工、知识积累与企业组织[d]. 西安交通大学,2000.
  [7]李?.论社会分工、企业分工和企业网络分工[j].当代经济研究,2005,(2).
  [8]rajan,r. and zingales,l.. power in a theory of the firm[j].q. j. of economics,1998,vol.112:387-432.
  [9]ramanujam,v. and p.varadarajan..research on corporate diversification:a synthesi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89,10(6):523-551.
  [10]rasmusen,e. and t.zenger..diseconomies of scale in employment contracts[j].journal of law,economics,and organization,1990,6(1):65-92.
  [11]mcafee,r.p. and j.mcmillan.. organizational dis-economies of scale[j].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trategy,1995,4(3):399-426.
  • 上一个经济学论文:
  • 下一个经济学论文:
  •  作者:王建军 [标签: 组织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隐私权概念的再界定
    新形势下中国贸易分工问题探讨
    货币资金的概念及在管理中的问题分析
    新产品概念形成与概念测试
    试论纳税人概念的完善
    探讨货币资金的概念及在管理中的问题
    试论纳税人概念的完善
    浅谈新型国际分工模式下我国外向型经济的转…
    税式支出概念的重新认识
    财政法的概念与调整对象的浅议
    财政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的研讨
    谈纳税人概念的完善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