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经济学论文 >> 地方战略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财务税收论文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论文   行业经济论文   新经济学论文   经济学理论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地方战略论文
 证券金融论文   其他金融相关论文   房地产经济论文   统计学论文   经管期刊
扩大居民消费的财政制度探讨

原文作者:刘海燕

  [摘要]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及其对我国的冲击表明,构建消费拉动型经济是当务之急。在众多影响消费拉动型经济的因素中,财政制度的作用不容忽视,财政制度不仅影响了居民的收入水平,而且也影响了居民的消费水平。本文在阐述我国居民消费现状的基础上,剖析了制约扩大居民消费的财政制度障碍,以探寻有利于扩大居民消费的财政制度安排。
   [关键词]居民消费;财政制度;社会保障制度
  [中图分类号]f8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16-0010-02
  在消费、投资、净出口三驾马车中,我国消费的贡献比例偏低,净出口是消化我国投资所形成的产能的重要途径。当前,美国次贷危机的阴霾尚未散去,希腊、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等国又发生了国家债务危机,而美国、日本、欧盟多国的国家债务也日益沉重,国际需求快速萎缩。因此,传统依靠外需拉动的经济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依靠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变得更为重要和现实。充分利用财政税收政策提升居民的消费能力,有利于扩大内需、改善民生,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1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现状
  投资、消费和净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但近年来中国经济主要是靠投资来拉动的。统计显示,我国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呈连年下降趋势,尤其自2000年以后降幅明显,由2000年的62.3%下降到2010年的48.1%,远低于77%~79%的国际平均水平;与此同时,投资率由2000年的35.3%上升至2010年为48.61%,大大高于国际投资率20%左右的水平。WWW.11665.COm从最终消费的构成来看,政府消费占gdp的比重一直变化不大,大体上在13%~16%,而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下降明显,由2000年的46.4%下降到2010年的34.3%。数据显示,2010年,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率36.8%,拉动gdp3.8个百分点;资本形成(投资)对gdp的贡献率54%,拉动gdp5.6个百分点;净出口对gdp的贡献率9.2%,拉动gdp0.9个百分点。投资成为拉动经济的中心力量。
   与世界各国相比,我国消费率尤其是居民消费率严重偏低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根据世界银行《2010年世界发展报告》,2008年全世界家庭最终消费率为61%,投资率为22%。我国家庭最终消费率为37%,投资率为43%。高收入国家家庭最终消费率为62%,投资率为21%。中等收入国家家庭最终消费率为56%,投资率为30%。低收入国家最终消费率75%,投资率为27%。这些数据显示,在全球132个国家中中国是消费率最低的7个国家之一,同时是全世界投资率最高的国家。[论文网]
   2制约扩大居民消费的财政制度障碍
  2.1现行财政治理理念不利于扩大居民消费
  由于我国长期处于经济追赶阶段,财力基础相对薄弱,加之历史欠账较多,可用财力约束较多,所以形成了我国特有的“唯财政收入增长”的财政治理理念。这种财政治理理念的表现:一方面,与扩大消费需求相比,扩大投资需求可以在短期内拉动经济增长,进而增加财政收入,我国的公共预算收支安排不可避免地体现着强烈的投资出口型经济增长偏向;另一方面,公共支出和公共服务供给中普遍存在重复与不足、结构扭曲、生产提供低效与无效等现象,降低了居民私人消费的潜力和水平。
   2.2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高预期支出降低了居民的购买意愿
  虽然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目前仍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如:城市社保覆盖范围不够宽,社保基金筹措困难,失业人数增加较多,农村社保刚刚起步,等等。近几年,各级政府相继在住房制度、医疗制度、劳动保障制度、教育收费制度、国企改制等方面加大了改革力度。我国的教育、医疗、养老等制度仍处于新旧交替之中,不完善的地方往往会增加居民在这些方面对未来许多的不确定性。明确取消了福利分房、公费医疗,使得居民的防范意识增强,消费需求难以转化为有效需求,购买力大量分流,也就是说城市居民对未来的就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教育支出预期刚性支出增加。由于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居民只好通过削减自身消费、增加储蓄来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2009年年底我国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260772亿元,2011年年底达到348046亿元,储蓄率居高不下,很多人有钱也不敢花,抑制了居民消费需求的增长。社会保障水平低,使得一些困难群众收入水平低下,生活窘迫,很难提升其消费能力。社会保障覆盖面窄,广大农村家庭仍以家庭保障为主,再加上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巨大的农村市场消费需求难以启动。
   2.3居民贫富差距扩大,整体消费倾向低
  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为我国带来了三十多年的经济高增长,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居民收入差距也在同时拉大,表现在城乡差距、区域差距、行业差距、群体收入差距等多个层面。2012中国年度经济报告:我国居民基尼系数2003年 0.479,2006年0.487,2008年0.491,2009年0.490,2012年0.474,虽然从2009年开始有所回落,但还是超过了0.4的国际警戒线。根据世界银行的报告,一国最高收入的20%人口的平均收入和最低收入的20%人口的平均收入之比,我国为10.7倍,美国是8.4倍,俄罗斯是4.5倍,印度是4.9倍,日本最低,只有3.4倍。根据《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计算得出,2011年我国占人口近50%的农村居民,其消费所占比重还不到居民总消费支出的1/4,且下滑的势头还在持续,反映出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相对缓慢和城乡差距持续扩大的现实问题。199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之比为2.2,2011年上升到3.2。
   由于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少数高收入者边际消费倾向低,而绝大多数中低收入者边际消费倾向高却无力购买。消费预期不高直接导致了消费率的偏低。
  3扩大居民消费的财政制度选择

  3.1转变财政治理理念,加快以公共服务为中心的政府转型
  当前,随着我国财政收入超过10万亿元,增长势头强劲,已经突破了财力瓶颈。应果断地转变“唯财政收入增长”的财政治理理念,将财政政策的着力点由扩大投资需求转为扩大消费需求。改变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把政府在经济领域的职责定位于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和公共性极强的经济类公共品;同时,还要加强社会性公共服务的供给,推进政府自身改革,约束政府自身利益,强化其作为公共利益代表的角色。
   3.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使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生存型居住、环境等公共服务得以充分有效供给,可以增强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为此,必须改变财政支出的经济增长偏向,减少经济建设类支出,用于居民需要的基本公共服务的支出应该成为财政

支出的主体。2010年财政教育支出占财政总收入的14%,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占财政总收入的10.2%,分别低于16%和40%的国际平均水平。
   社会保障政策,重点是通过完善社会保障引导消费者支出预期。一是尽快出台社会保障税,用法律形式规范社会保障资金中政府、企业和个人各自的出资份额,将财政的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收入的比例逐步提高到40%的国际平均水平。二是建立基本养老金、失业保 险金、城乡低保对象支付水平与在职职工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协调增长机制。三是改进与完善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政策,适当提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的财政补贴标准。
   教育政策,重点是完善教育投入的财力保障机制。一是建立财政教育支出与社会财富同步增长和超前增长机制。有条件的地方可试行将义务教育由9年延长至12年,保障低收入群体受教育的权利,避免社会阶层的固化。促进义务教育在地区之间的均衡发展,让农村地区和偏远地区的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降低公立大学的收费标准。二是运用财政手段提高居民教育消费的支付能力。美国学前教育经验值得借鉴,美国政府通过教育券(有条件限制的现金转移支付方式)、税费返还或税费抵扣等形式,将对学前儿童的入学补贴与其家长的收入状况联系起来,帮助有需要的家庭负担部分保育和教育费用。
   住房消费政策,重点是满足居民不同层次的住房消费需求。一是政府投资建设廉租房,以低价的公共租赁方式提供给低收入群体,满足其自住性需求。二是向有购房需求但购买力不足的消费者提供必要的财政补贴,制订科学的标准、实行差别补贴,提高其现实购买力。
   3.3构建“亲贫式”财政支持系统,缩小贫富差距
  通过构建“亲贫式”财政支持系统,保障贫困及低收入群体的生存性消费,减少贫困及低收入群体规模,提高中等收入阶层的比例,最终增强全社会的持续消费力。
  一是完善社会救济体系。主要通过财政直接转移支付保障贫困和低收入者维持基本的生存性消费;建立完善的财政扶持政策,支持贫困及低收入群体就业和创业,并为贫困及低收入家庭成员提供教育支持,保障其发展权;由政府购买专业化的社会服务,如公共交通、老年日间照料等服务,针对不同收入水平的群体制定差异化的价格,优先照顾老人等优抚对象和低收入群体。
   二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开拓农村消费市场。政府应继续完善农业补贴政策,扩大补贴范围,逐步提高补贴标准。进一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稳定粮食生产,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推进新农村建设。增加对农村生产设施和生活设施的投入,对农村电网、沼气、安全饮水工程、道路等进行改造,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农民增加保障性、发展性消费需求创造条件。同时,继续完善对家电、汽车摩托车等消费品下乡的价格补贴政策,扩大补贴范围,完善补贴标准和办法,进一步扩大农民的消费需求。
   三是打破垄断行业的既得利益格局。对垄断企业利润,应提高其上缴国家的比例。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2]国家统计局.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stats.gov.cn/tjgb/ndtjgb/qgndtjgb/t20120222_402786440. htm.
   [3]20130119 朝闻天下 2012中国年度经济报告:2012年我国居民基尼系数0.474[eb/ol].百度文库.http://wenku.baidu. com/view/e8a504d07f1922791688e8cd.html.
   [作者简介]刘海燕(1966—),女,江西吉安人,江南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财政与税收。
  • 上一个经济学论文:
  • 下一个经济学论文:
  •  作者:佚名 [标签: 制度 消费结构 消费支出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中山市农村成年居民对贫血知信情况及其就医…
    如何缩小居民收入差距
    论居民收入逆周期
    汽车行业发展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统计关系研…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居民幸福指数的经济学…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探究
    浅谈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居民家庭金融投资风…
    当前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在扩大内需中的作用…
    居民超储蓄深层解析与应对策略
    居民储蓄高增长因的分析
    农业大省扩大就业的路径选择及政策建议
    基于金融效率的居民金融资产结构优化研究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