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经济学论文 >> 地方战略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财务税收论文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论文   行业经济论文   新经济学论文   经济学理论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地方战略论文
 证券金融论文   其他金融相关论文   房地产经济论文   统计学论文   经管期刊
制造业生态的完善决定国家的兴衰

原文作者:刘洋

  [摘要]本文首先以英国、美国、中国香港的产业变迁为案例,考察其制造业生态与其国家兴衰的关系,得出的基本结论是:制造业生态的完善决定国家的兴衰。以此实证结论为依据,提出完善我国制造业生态的政策建议,强调完善制造业生态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制造业生态;产业转型;国家战略
  [中图分类号]f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16-0057-02
  近年来,各地争相将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未来产业发展重点,而忽视了“中国制造”,我国制造业“空心化”现象已现端倪。然而,制造业是实现工业化的水之源、木之本,是现代化的原动力,是国家实力的支柱。本文首先通过总结国际历史经验,认识制造业生态的完善与否与国家兴衰的联系。其次,分析制造业产业生态体系的完善,对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最后,从国家战略的角度,就如何发展和正确认识我国制造业生态提出建议。
   1国际案例
  综观世界帝国的兴衰的历史,从产业体系变迁的视角,我们不难发现:制造业生态的完善决定国家的兴衰,这一经济规律。以下用英国、美国、中国香港的产业体系变迁,与国家经济实力的相关关系为例,加以说明。[论文网]
   1.1第一个世界工厂——英国的兴起与衰落
  自18世纪的产业革命起,英国率先实现了以农业为基础的自然经济转变为工业为主导的动力经济,推动经济迅猛发展。1760—1870年的11年间,英国的工业生产增长了23倍,国民收入增长了10倍;19世纪的前70年里,英国的进出口额分别由1801年的3180万英镑和3490万英镑增加到1870年的25880万英镑和19960英镑。WWw.11665.CoM英国也因此成为当时的世界经济霸主。然而,自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英国调整经济结构,逐步将经济重心向金融、创意和教育等高端服务产业倾斜,制造业日渐衰落,大量制造业企业被迫转向亚洲地区发展。虽然英国现在仍是位列世界第六位的制造业大国,但其制造业在世界市场上的份额已不到3%。
   考察英国经济的衰落过程也可以发现,其经济上的滑落基本上与其工业生产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份额不断下降是吻合的。英国的工业生产从1870年占世界工业生产总额的32%一直下降到1913年的14%。到20世纪末期,德国和美国的制造业不论是从技术上还是从规模上说都已经比英国更有竞争力,英国的经济增长也比德、美两国缓慢了许多。
   近30年来,英国制造业比例依然不断下降,2010年占gdp比例仅11%;与此同时,gdp增长率也不断下降(如下页图所示)。受金融危机及欧债危机的影响,英国经济持续衰退,金融等原高利润行业已无法继续支撑其发展,英国政府又开始重提“振兴”制造业,发展实体经济。由此可见,制造业才是经济发展的最基础的动力。
   1.2第二个世界工厂——美国的崛起与衰落
  随着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来临,美国超越英国,成为了世界经济史上的第二个世界工厂。1894年,美国制造业总产值已为英国的两倍。1895—1914年间,美国制造业的产量上涨一倍,同一时期的工业制成品出口上升近5倍。在这期间,美国政府对制造业非常重视,其标志之一是汉密尔顿在《关于制造业的报告》报告中就对制造业是强国的根本的强调。同时,美国庞大的国内市场为制造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其他主要的发达国家相比,美国是唯一的由国内市场支撑实现工业化的经济体。
   近年来,美国宣扬其正在进入后工业时代,产业发展应以服务业为主,虚拟经济决定着各个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制造业开始不断下滑,走向衰落,把资金大量投入到金融、互联网等虚拟经济,导致资本市场泡沫,最终出现金融危机。2000年后,美国的服务业占gdp比例已经比制造业占gdp比例高出达6倍以上。
   现在,美国需要不断地进口诸如农机、纺织品、造纸、发动机、印刷和产品处理等机械。在这种情形下,美国的诸如农业、服装等部门,也会因为得不到最能满足其需求的机械,最终失去技术优势。美国制造业产业空心化,导致了美国大量的财政赤字;同时,随着其他工业国家货币走强,美元开始走弱。简单而言:产业空洞化—贸易赤字—美元走弱—通货膨胀—更低的生活水平,极大地弱化了美国未来的国家竞争能力。
   1.3中国香港繁华与衰退
  中国香港制造业的发展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50年代后,轻型产品加工制造业崛起,并在六七十年代迅速膨胀发展,最终成为香港产业结构的主导产业和香港经济的重要支柱。20世纪70年代香港经济继续高速增长,工业进入多元化时期,第三产业也快速发展。随后,第三产业成为香港的主导产业,本地制造业由于成本上升、结构调整滞后等问题失去了原先的巨大优势。总而言之,香港经济增长趋势带来了制造业外移和产业轻型化的特征,而这种产业结构转型又促进了香港经济增长和金融、贸易、经济中心多功能世界级中心城市的确立。
   然后,在1997年香港遭遇了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经济一蹶不振、增长乏力,经济甚至出现负增长状态。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的爆发,香港金融业再次遭到重创,经济再次出现负增长状态。由此可见,香港产业结构的极端化和单一化,使其丧失了制造业优势,单纯倚赖服务业特别是其中的金融地产业,在产业结构的轻型化过程中,使整体经济失去了制造业基础的依托,服务业也因此失去可服务的基础对象,产业的空心化现象严重削弱了香港经济的增长动力,并增加了由金融和地产业所引起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由英国、美国这两大曾经的“世界工厂”及我国香港地区的兴起与衰退的历史中可以看出,制造业生态体系的完善与国家或地区的兴衰紧密相连。如果不重视制造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必然会导致国家或地区的衰退。制造业不仅仅可以用来维持经济发展,它还承担着其他的社会责任,比如稳定的就业,强大的物质生产能力等,缺乏了实体经济,虚拟经济也就失去了支撑,没有了意义,一个国家或地区如果出现了制造业空心化,那这个国家或地区也就失去了发展动力与根基。

  2完善制造业生态是我国民族复兴的国家战略
  我国工业化的进程目前正处在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中间阶段,要完全实现工业化,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至少还需要数十年的努力。宏观上看,我国制造业发展很快,以至于现在有了“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的说法。
   然而,目前劳动要素成本的上升、土地价格和土地使用税的提高以及各种资源、原材料价格的上升等因素都一再推高了制造业成本,民工荒、电荒、最低工资上调、贸易摩擦引起的配额设限、原材料上涨、人民币升值、国内物价上涨以及出口退税政策下调和加工贸易政策调整等政策冲击着我国制造业的发展。面临如此多的困境,中国是否应当放弃制造业,转而向第三产业如金融业、it业等行业发展呢?如下图所示,近年中国第三产业蓬勃发展,产值

所占gdp比例逐年上涨,甚至有超越第二产业发展的趋势,可见我国对第三产业的重视程度。
   中国三大产业所占gdp比例示意图
  有专家认为制造业已经不能代表产业结构变化的方向,今天应重点发展服务业,甚至不少地方政府在编制发展规划时,都明确规定经济总量中服务业的所占比重要提高多少个百分点,制造业的所占比重要下降多少个百分点。
   中国目前仍处在工业化的中期阶段(从产业结构上看,制造业是工业的主体),在没有完全实现工业化之前,制造业仍然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同时,中国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离不开制造业的发展。今后20年内,中国至少要保持5%到6%的增长速度,如果降速过多,如像西方国家常见的2%、3%左右,那就业、贫困、国家安全等问题就会变得十分突出。在可以预见若干年内中国的科技创新还不可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的前提下,保持一个相对较高的发展水平,还是离不开制造业。
   3政策建议
  如何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明确制造业的重要地位,完善我国制造业生态体系,继续保持我国经济平稳健康的发展,本文提出若干建议。
  第一,全社会要形成一种共识,尽管我国目前处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但我国工业化任务尚未完成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制造业在工业体系中的核心地位没有变,在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中的物质基础地位没有变。因此,我们不能脱离国情,不能以知识经济发展代替工业经济发展,以信息化代替工业化。
   第二,要从历史与现实、科学和人文相结合的全新视角,充分认识制造业和制造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不可替代的关键地位和作用,以及制造业与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和现代化的深度关联。即使在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今天,发达国家的经济载体仍是制造业,我国经济的主导产业也还是制造业。
   第三,要站在一个主权国家的安全和发展战略的高度,牢固树立“制造业存亡兴衰决定国家存亡兴衰”的观点。要不间断地对国内外制造技术实力进行比较研究,以知己知彼。要汲取英、美、日等国历史上曾轻视制造业导致经济大滑坡的惨痛教训,借鉴美、日、德、韩等工业化国家,因十分重视制造业发展而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的成功历史经验,政府积极创造一切有利条件,促进我国制造业生态的完善。要认准目标,牢牢把握中国经济发展的正确走向,让制造业生态的兴盛与完善,成为实现我国民族复兴大业的永恒根基。
   参考文献:
  [1]李毅.从组织结构演进的视角看日本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经验与教训[j].现代日本经济,2008(6):6-10.
  [2]吴彤,李建庄.对美国制造业重振雄风的政策认知过程的系统透视[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56-65.
  [3]谢富胜.中国的“离制造业”现象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2(11):23-26.
  [4]盛毅.西方发达国家“产业空心化”质疑[j].产业经济研究,2003(4):55-67.
  [5]世界银行数据库 http://data.worldbank.org/.
  • 上一个经济学论文:
  • 下一个经济学论文:
  •  作者:佚名 [标签: 制造业 诺基亚 唐朝 洋务运动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制造型企业安全目视化管理
    汇丰中国制造业PMI:6月继续走低
    卷烟制造企业基于流程优化的目标管理
    制造业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关系
    中国制造业分析研究
    陕西汽车制造杂志2007年第G00期目录
    劳动力成本上升对长三角制造业FDI的影响分析
    如何对广东家具制造业出口竞争力进行提升的…
    公司内部治理与公司价值——米自制造业上市…
    试论电力企业青年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管理
    关于浙江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互动发展…
    新经济环境下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浅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