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经济学论文 >> 地方战略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财务税收论文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论文   行业经济论文   新经济学论文   经济学理论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地方战略论文
 证券金融论文   其他金融相关论文   房地产经济论文   统计学论文   经管期刊
从辐射理论看河北小城镇发展策略转变

  论文关键词:河北省小城镇 辐射与带动功能 原因 对策

  论文摘要:河北省小城镇分布是在经济发展辐射理论指导下的分布,但并没有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河北省小城镇辐射、带动功能不足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基于辐射理论的河北省小城镇分布现状
  
  小城镇环中心城市密集分布。受中心城市的辐射与带动,全省49个小城镇大多分布在北京、天津、石家庄、唐山、邯郸、保定周围。小城镇沿交通大动脉的侧翼密集分布。京广铁路是全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两侧的平原地区经济发达,全省小城镇密集分布在这一地区。秦、唐、沧三市沿渤海湾地区共聚集小城镇68个,占全省总数的8.0%,其中61个农村建制镇镇区平均人口3835.9人,低于全省平均25.2%。可见河北沿海优势还没有得到较好发挥,沿海开放潜力很大。
  可见,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条件,将促使河北省小城镇向交通干线发展和聚集的趋势进一步增强。小城镇环中心城市密集分布的格局,会随着中心城市的不断扩张,其辐射和带动能力必将逐渐增大。但从实际发展来看小城镇的辐射功能并没发挥出来,河北省小城镇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小城镇的经济集聚水平与辐射能力较低。
  
  河北省小城镇建设发展存在的问题
  
  小城镇人口规模小。2001年,河北省共有乡镇1974个,比山东省多411个,比江苏省多526个,比浙江省多597个。由于乡镇总数过多,造成镇域平均人口规模偏小。wWW.11665.Com2001年河北省镇域平均人口为3.5万人,而同期的山东省为4.8万人,江苏省为7.3万人。
  建制镇对乡村地区带动服务功能不强。2002年,河北省乡镇镇区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仅为11.1%,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40.7%,镇区从业人员仅占乡镇从业人员的11.3%,城镇化滞后于就业非农化达29.6个百分点。
  镇区面积规模小。河北省小城镇存在着镇区面积较小的问题,根据农业普查资料得到河北省农村建制镇的镇区面积规模普遍较小,大部分集中在2~5平方公里内,同时2平方公里以下的小城镇数量也占到了很大的比例,而5平方公里以上的小城镇数量只占很小的比例。
  小城镇建设分散化严重。从宏观上看,河北省小城镇布局,基本上还处于数量型外延扩张的状况,一哄而上的现象普遍存在,忽视了发展潜力、区位条件等因素。从微观上看,小城镇内部分区不明确,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和离散性特征。
  
  河北省小城镇辐射与带动功能不足的原因
  
  (一) 没能促成多个增长极的出现
  小城镇人口规模小。一般来说当重点镇人口规模大于2万时,小城镇的集聚效应形成;超过5万人则可以对周边若干乡镇经济和社会起到明显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可见河北省很多城镇只有几千人,离形成集聚效应的2万人的规模人口还有很大的差距。
  镇区面积规模小。河北省较小的镇区面积规模限制了小城镇经济的发展。没有形成乡镇企业集中的工业小区,建制镇对乡村地区带动服务功能不强。因而没有出现小城镇的集群化。
  (二) 没有形成小城镇与大中小城市之间及区域的协调发展
  小城镇地方性不突出,没有形成与区域的良性互动。所谓小城镇的地方性,主要是指小城镇与周围腹地的密切联系性,它包括小城镇的地方经济体系、小城镇的社会网络、小城镇的地域文化和小城镇与区域及大城市的关系等方面。小城镇的地方性是小城镇的特色所在,也是小城镇的生命力所在。

  河北省有相当数量的小城镇的地方经济体系建设没有引起重视,造成小城镇职能分工不明确、产业结构趋同、缺乏各自的特色、盲目攀比、建设无序、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在建设方式上,相当数量的小城镇在建设上互相模仿,缺乏自身应有的个性与地方特色,小城镇的建设特色存在危机。
  行政区域的分割,僵化的政府管理体制。在现行的体制下,小城镇作为独立的行政实体,无论其规模大小自成系统,每个乡镇均建有一套独立的市政设施和社会公用设施。传统的城镇组织机制往往将行政区划单元视为一个相对封闭的自运行系统,仅限于对本系统内要素的均衡配置及良性运作的探讨。而当前一些区域与城镇发展的事实表明,许多发展的现象和机理是远远超过行政区划所圈定的狭隘系统的,城镇区域化、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倾向越来越明显。
  
  解决河北省小城镇辐射与带动功能不足的对策
  
  (一)经济增长极的理论指导下促使一批小城镇成为强有力的增长极
  增长极理论中心思想是:在区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经济增长不会同时出现在所有的地方、总是首先在少数区位条件优越的点上不断发展成为经济增长中心。但这种增长极的形成一般需有历史、技术经济、资源优势等方面的条件。因此,在河北省小城镇应通过突出重点,扶优扶强,促使资源要素向中心镇集聚,并使其中的一部分综合实力强镇迅速成长为小城市,充分发挥强镇的“增长极”作用,推动小城镇发展由量的扩张阶段进入质的提高阶段。

  优化小城镇规模结构并重点建设中心镇。中心镇处在中心城市与一般城镇之间的接点上,它能够通过自身的极化效应吸纳周边乡镇的优质资源集中配置,形成组团式小城镇集群的龙头,是优化小城镇规模结构的突破口。为此,需要适时调整发展策略,突出中心镇建设,集中配置、利用有限的社会资源,走集约化的小城镇重点发展新模式。
  河北省小城镇数量大面积广,规模结构水平失衡,同时规模效益水平普遍偏低。应在合理的城镇密度基础上,优化小城镇空间格局。对区位条件较好、发展潜力较大的城镇,给予其更大的发展空间;从数量上逐步将目前的98个省级重点中心镇进行优化调整,真正集中人力、物力、 财力进行重点培育、重点建设、重点发展,提高中心镇的人口规模,使之成为县域发展的副中心,在带动与辐射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农村人口盲目流入大中城市的风险和成本,实现城乡高层次的协调发展。
  (二)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从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角度推进小城镇的建设
  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有三个基本要素: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实现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就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打破封闭的发展体制,建立集群化发展的新理念。城镇在中国区域城市化发展的新时期,特大城市在不断发展和延伸,小城镇的集聚效应日益明显,开始向极化方向发展。鉴于现有的城镇行政体系的关系,可以从建立合理的区域宏观经济体系出发,跳出本行政区域范围,进一步理顺城镇关系,从更大的经济社会区域和城乡区域城镇体系的角度来调整与完善多层次、多核心的城镇发展格局。同时,注重区域城镇体系职能结构和空间布局结构的优化调整,注重加强城镇内部的有机联系,注重基础设施的共享效应,提高发展质量,大力发展小城镇集群。
  优化小城镇空间结构,协同发展区域。优化河北小城镇的空间结构,将特定区域内小城镇从空间上进行有机整合,最终形成城镇集群化发展的空间态势。在这个空间整体中,每个小城镇作为一个小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发挥着综合职能作用,同时又是整个大区域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某一方面的中心,发挥着独特的职能作用;各个层次的小城镇,连同它周围的乡村地区,构成了小城镇整体空间结构这个大系统中的子系统。由于河北省各地的区域发展差异,小城镇空间结构优化的条件、进程也各异,应根据各地区不同情况谋划构建小城镇集群。
  另外,随着区域中心城市的快速崛起,城市区域化步伐加速,小城镇正在逐步纳人城市区域化空间范畴。因此,小城镇已经成为了整个城市区域系统不可分割的部分。实践证明,小城镇的发展战略必须从单纯的小城镇战略向小城镇与城市群和小城镇与区域结合战略的转变。
  
  参考文献:
  1.王德勇等.农村城镇化发展问题探索[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2.王志强.小城镇发展研究[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
  3.鲁泽主编.小城镇改革与发展[m].中国物价出版社,2000
  4.袁中金.中国小城镇发展战略[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
  • 上一个经济学论文:
  • 下一个经济学论文:
  •  作者:李怡 [标签: 辐射 理论 河北 小城镇 转变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辐射防护通讯杂志2012年第5期目录
    北京同步辐射装置年报杂志2002年第1期目录
    浅谈文化创意产业及其辐射影响力
    经济辐射理论及分析方法研究
    增强省域副中心城市辐射功能研究
    北京与上海的经济辐射能力差异探析
    郑州市对中原都市辐射圈能力检验及一体化战…
    加快四平市区发展增强辐射带动功能的若干思…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