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经济学论文 >> 地方战略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财务税收论文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论文   行业经济论文   新经济学论文   经济学理论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地方战略论文
 证券金融论文   其他金融相关论文   房地产经济论文   统计学论文   经管期刊
黄河三角洲历史发展溯源及其经济开发探讨
内容摘要:国家“十五”计划纲要中,把黄河三角洲摆到了与环渤海、长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珠江三角洲等经济区域相同的位置,这就要求黄河三角洲必须在环渤海和黄河流域经济带中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从而成为我国经济的新增长点。本文对黄河三角洲历史发展溯源进行梳理,并提出了促进黄河三角洲经济开发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 历史发展溯源 经济开发
  
  黄河三角洲有几个涵盖区域不尽相同的概念。古代黄河三角洲以河南巩县为顶点,北起天津,南达徐淮;近代黄河三角洲以山东垦利县宁海为顶点,北起套儿河口,南到支脉河;现代黄河三角洲以垦利县渔洼为顶点,西起挑河,南达宋春荣沟;经济地理意义上的黄河三角洲指山东东营和滨州两市的全部以及淄博市的高青县。本文所指黄河三角洲即为经济地理的概念。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进行战略转变的过程中,发展黄河三角洲经济的战略意义在于,选定这样一个有基础、有条件的地区率先试验和探索一种新的发展模式,这就是既能使经济高速增长,又能使资源合理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的经济发展模式,为资源型地区、新开发地区和正在进行发展方式转变的地区创造经验、提供示范。
  
  黄河三角洲历史发展溯源
  
  黄河三角洲是典型的移民区域,其经济的发展与移民精神有着必然联系,移民带来的多元化生活方式也促进了黄河三角洲的经济发展。自明初以来的六百多年间,先后有三次移民迁入大潮:第一次是明洪武、永乐年间来自山西洪洞与河北枣强的移民;第二次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来自鲁西和部分军队的移民;第三次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来自鲁西和全国各大油田的移民。wWw.11665.COM除此之外,小规模的移民迁入源源不断。如果将1999年的三峡移民圈入,那么,黄河三角洲移民始自明初,延续至20 世纪末,历时七个世纪。纵贯古今的移民,不仅以其开拓性的业绩,演绎着黄河三角洲的沧桑之变,谱写了黄河三角洲由寂静到沸腾、由沉睡到苏醒、由荒漠到富庶的历史,而且创造了内涵丰富的黄河三角洲移民精神。本文以此为其历史发展渊源的一个切入点,进行详细研究。
  
  (一)顾全大局的爱国精神
  黄河三角洲移民以有组织的政府移民为主。其中,古代移民是明初政府为解决中原地区地广人稀、田土荒芜问题而进行的。移民故乡太平安定,而迁入地荒凉凋敝,双方之间存在较大的环境反差。近现代时期的黄河三角洲移民,不管是工业职工、科研人员、知识青年,还是现役军人和农民,大多属于政府为改建东平湖水库、建设大孤岛林场、开发胜利油田、建立国营农场等开发建设而进行的有组织的移民。古往今来,移民以国家需要、民族大义为重,放弃安定舒适的生活环境,背井离乡,舍家弃业,体现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坚韧顽强的拼搏精神
  黄河三角洲的自然环境具有多面性。这里东濒渤海,拥有中国第二大河流——黄河以及丰富的土地资源。但是泥质海岸,海水倒灌,也使土壤含盐量高,土地贫瘠。“武定府属地土素称碱薄”,“那井泉都是盐卤一般的咸苦”。
  贫瘠的土地与频繁决口泛滥的黄河,对黄河三角洲民众的生活构成了严重威胁,移民的生活环境极不安定。艰苦的自然环境,磨练了移民顽强坚韧的意志,养成了百折不挠的移民心态与性格。
  
  (三)白手起家的开拓精神
  开拓创业是移民精神的共性与核心内涵。黄河三角洲移民由于所处的自然环境的特殊性,而显现出格外明显的开拓精神。
  黄河三角洲因黄河携沙填海而产生,土地资源极为丰富,且与日俱增。因此,对比其他地区的移民,黄河三角洲移民面对的更多的是尚未开垦的处女地。如此丰富的土地资源,在为移民提供了充足的谋生空间的同时,更构成对移民意志与生存能力的挑战。白手起家是对黄河三角洲移民创业的最恰当的表述。
  黄河三角洲以“屋子”为后缀的地名,就反映了移民白手起家、艰辛创业的历程。这类地名多见于黄河口地区。由于黄河三角洲的自然生态比较脆弱,新淤土地肥沃易耨,却极易盐碱退化。为了生存,移民摸索出了弃旧就新,由远而近逐耕河滩新淤地的生产方式。在近海处搭建的仅在耕作季节临时栖身的简易窝棚,称为“种地屋子”。起初,“种地屋子”大多是半地穴式的。条件略有改善后,改为地面建筑。起初,“种地屋子”星星点点地散落于茫茫荒滩。日久,随着土地盐碱化的推进,前来垦种河滩的移民越来越多,“种地屋子”也愈益增多。若干“种地屋子”连接起来,便形成了村落。这些独存于黄河三角洲地区极具特色的地名,直观地反映了移民因陋就简求生存的艰辛历程。
  
  (四)灵活多变的务实精神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社会,百姓唯以田土为生。但是,黄河三角洲贫瘠的土地,脆弱的自然生态环境,使移民仅靠农耕难以维持生计。为了生存,移民因地制宜,采取灵活多样的生产生活方式。可农则农,可盐则盐,可渔则渔,可商则商。在地势高处垦田种粮,在濒海地区引水晒盐,在海边河汊捕鱼捞虾,农闲时节则从事商贸活动。黄河三角洲濒海地带和黄河入海口地区的居民家庭,存放着多种多样的生产工具。既有从事农耕的锄、镰、锨、镢,又有用于盐业生产的盐耙、木锨,还有用以捕鱼捞虾的渔网、鱼竿等。一些移民甚至跟着黄河走。尤其在黄河口地区,许多移民一户两家,被称为“老家”的房屋在离海较远的内地,而被称为“新家”的房屋便是在黄河口地区或海边搭建的简易住房。适宜劳作的季节在“新家”耕田、晒盐、捕渔,季节过后便返回“老家”居住。这种由内而外,由西而东的游走式的生产、生活方式,俗称“赶黄河”,反映了移民聪明灵活的务实精神。
  
  (五)宽厚友善的协作精神
  黄河三角洲移民时间的长久和来源的广泛,造就了黄河三角洲移民社会的兼容性,培养了移民包容友善的处世态度。同时,黄河三角洲各地发展程度和谋生难易程度的差异性,也使历史时期的移民比较善于变更生存空间。黄河的频繁决溢,更使移民生活动荡不安。家园的不稳定性,使移民在迁徙流动的过程中,不自觉地淡化了守土安乡的传统观念,土地、房屋等在其他地区被视如生命的财富,在黄河三角洲移民心中却相对淡然,鲜见邻里之间因争夺土地或房前屋后空间等而发生斗殴、争讼之事。相反,在艰苦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移民感到危难之中最需要的是人,是左邻右舍,是亲戚朋友,因而形成了重于家族观念的邻里意识,邻里间宽容和睦,互助友善。遇有婚丧嫁娶之事,亲邻之间便会自动结成慰扶帮团。因此,在这块拥有36个民族的土地上,来自不同地域的拓荒者们患难相助,友爱和善。大家彼此平等,无贵贱,无积怨,少有中国传统的封建族居之弊,却充溢着协作互助的传统美德。
  
  加快黄河三角洲经济开发的对策及建议
  
  (一)抓住历史机遇
  黄河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一起,并称我国三大江河三角洲,也是世界上著名的河流三角洲之一。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龙头之地,而作为母亲河携众流归沧海之处的黄河三角洲地区,却由于历史、地理、气候和人文、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发展缓慢,现代化进程相对滞后。

  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1992年,山东省将黄河三角洲的开发与开放列为重大的跨世纪工程。1994年,国务院又把“黄河三角洲地区的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列入《中国21世纪议程优先项目计划》,黄河三角洲开发被作为第一批优先项目向国际社会推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将“支持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作为援助中国21世纪议程的第一个优先项目。2001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把“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正式列入国家“十五”计划纲要。党的十四大报告又进一步提出了加快环渤海地区的开发与开放的方针,将环渤海地区列为中国开放开发的重点区域之一。这一切为黄河三角洲的开发构筑了适宜的外部环境。
  
  (二)彰显精神财富
  尽管黄河三角洲移民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但是,黄河三角洲移民研究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黄河三角洲移民精神”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更长期处于自在或隐匿状态,缺乏科学的总结提炼和充分的彰显。
  由于黄河三角洲的居民大多由不同时期的各地移民融合而成,土著居民所占比例相对偏少,在一般移民区域中区分清晰的土客概念,在黄河三角洲地区却比较模糊。久而久之,在长期相濡以沫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原本来自不同地域的各地移民,逐渐淡化了自己的移民身份,以黄河三角洲为家乡。与之相适应,移民在黄河三角洲开发中的主力军角色也处于不自觉状态。移民对其自身创造的精神财富,既无意于总结提炼,更疏于凸显与张扬,甚至对移民精神的概念都感到陌生。因此,出现了黄河三角洲移民精神客观存在,却鲜为人知,更没有唱响的资源闲置局面。
  因此,弘扬移民精神,首先要在充分挖掘、提炼移民精神的基础上,作好舆论宣传工作。展示、凸显黄河三角洲移民精神的丰富内涵,像“延安精神”、“抗战精神”、“深圳精神”一样,唱响“黄河三角洲移民精神”,使移民精神成为激励黄河三角洲人开拓奋进,拼搏进取,进行二次创业的巨大精神动力。
  
  (三)精心设计方式方法
  从较高的层面理解,黄河三角洲移民精神不仅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人性化的、源自于内心的优秀品质,是一种体现移民的精神需求、价值取向和文化品位等多方面的人文精神。弘扬黄河三角洲移民精神,要综合运用教育的、宣传的、文化的综合手段。
  1.催生市民精神。要把移民精神与黄河三角洲城市精神相结合,强化黄河三角洲人的奋斗超越意识和区域振兴的责任感,把对黄河三角洲移民精神的理解与弘扬转化为人文素养的规范和提升,表现在言行举止中,体现在建设黄河三角洲的创业实践中。例如:可以通过行政、制度等手段,采用先进、科学和可操作的规章制度,引导规范黄河三角洲居民把利益追求和价值取向与塑造人文、培育文明统一起来,形成强有力的主流导向,推动社会对先进人文要素的认同和实践。引导黄河三角洲人承认个人价值,支持个人发展,崇尚个人奋斗,变“等、靠、要”为“拼、创、超”,让追求财富的观念和自主创业的精神成为黄河三角洲人崇尚的主流文化,使移民精神内化为黄河三角洲人的自觉行动,真正使黄河三角洲移民精神生生不息、代代延传。
  2.构筑载体平台。黄河三角洲移民精神的弘扬,需要适宜的载体平台。这种载体平台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可以将黄河三角洲移民精神与城市的格局、建筑、设施、雕塑、景观等附着人文特质,体现文化特征的有形事物结合起来。特别是山东省东营市作为一座因移民而生、因移民而兴的年轻城市,在城市的建筑设计上,不仅要充分考虑时代特色,更应凸显个性和品位。从总体格局到区域布局、从整体规划到建筑设计、从城市雕塑到广告设计等,都要注重考虑开拓、创业的独特内涵。
  3.树立创业精英形象。树立移民创业精英,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方法。比如,可以通过政府行为,采用行政手段进行宣传。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组织专门人员,深入到村庄、社区,以采访、调查等形式,自下而上地挖掘移民创业典型代表,撰写移民精英事迹,形成典型宣传材料。对其中感染力强的典型人物和事迹,可以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主流媒体,也可以组织部分事迹具有推广性、仿效性的创业精英,到各县区作专场巡回演讲和报告等。以此树立奋斗旗帜,形成创业氛围,强化黄河三角洲人的赶超意识,实现黄河三角洲经济的快速发展。
  • 上一个经济学论文:
  • 下一个经济学论文:
  •  作者:赵若凡 [标签: 黄河 三角洲 历史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人才培养应适合人才需求的正三角形结构
    “倒三角”教学法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黄河医学杂志2013年第17期目录
    劳动力成本上升对长三角制造业FDI的影响分析
    长三角区域产业结构动态演变
    珠三角产业转移承接园引资能力研究
    文化企业跨区域整合策略:以长三角为例
    文化企业跨区域整合策略:以长三角为例
    中国新经济圈调查:产业转移“新三角”
    浅谈三角并购解禁对日本的影响与对策
    关于泛珠三角与东盟贸易合作发展研究
    泛珠三角与东盟贸易合作发展研究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