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经济学论文 >> 地方战略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财务税收论文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论文   行业经济论文   新经济学论文   经济学理论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地方战略论文
 证券金融论文   其他金融相关论文   房地产经济论文   统计学论文   经管期刊
构建珠江上游地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机制问题探析
摘要: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核心,是珠江上游地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在要求。为了保证珠江上游地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能够持久地进行下去,需要构建该地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构建珠江上游地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机制要以生态文明观为理论基础,深入分析和总结该地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中的实践经验,从协调发展机制各种要素之间内在联系,建立生态与经济综合决策机制、运行机制、保障机制。
  关键词:珠江上游;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新兴工业化
  
  
  一、构建珠江上游地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机制的理论基础
  
  根据生态与经济发展演变的历史进程看,现代生态文明观就是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基础。生态文明观是一种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观念,是一种有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新型文明观。生态文明观是人们在反思以往人与自然关系,探索和谐发展方式的过程产生的新颖的思想观念。20世纪70年代以来,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出现的人口激增、资源紧缺、生态失衡、环境恶化等全球性问题已越来越成为制约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因素,人们在感受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负效应和沉重代价后,开始逐步醒悟,着手探索新型的发展观念和发展模式。于是,一种新兴的以“生态文明观”便应运而生。生态文明观的核心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协同进化,其基本要点是:(1)不赞同绝对“极限论”,即不认为地球自然环境的承载力是固定不变的,反对那种只有停止经济增长才能与环境保持和谐的看法;(2)主张环境的限度对于某一特定的种群是固定不变的,但对于人类不具有绝对意义。WWW.11665.COm相信人类可依靠科学技术和生产力按环境演化的客观规律促进环境的定向发展,从而增强地球环境的承载能力,在社会发展与环境进化的动态进程中寻求协调与和谐;(3)人与自然可相互依存和自然整体选择,主张人应该谨慎地利用科学技术不断地促进自然过程的自然方向性与人类生活活动目的性的统一,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共同创造过程。
  现代生态文明观作为珠江上游地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思想基础。在微观上,它能对该地区各经济行为主体的行为产生无形的但却是能动的导向作用和规范作用,使各经济行为主体在实施经济行为时,既考虑自身经济活动的实际效益,又考虑到自然生态环境对这种经济活动的可接受性;既满足现实经济增长的需要,又满足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使经济的发展带有更大的自觉性和更明确的目标性。在宏观上,它能促使珠江上游地区经济发展在具有现代气息的文明观念的指导下,广泛运用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现代高新技术来提高工业化水平,推进工业化进程,同时也使这系列高新技术成为整合资源、环境与工业发展的有效手段,不仅考虑经济本身的发展速度,而且还考虑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可容纳性和承载力,努力降低单位产品的资源消耗量,保护和建设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最终使珠江上游地区的经济在资源、环境承载力所能接受的限度内获得较快的发展。
  
  二、构建珠江上游地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机制的实践探索
  
  珠江上游地区作为经济开发较早的地区,历来重视经济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的保护。顺应形势需要,利用国家和省里的相关政策,充分发挥本地丰富的自然生态优势和民族文化资源,以特有的方式践行着构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机制,促使生态保护与经济开发的协调一致。
  1.自然保护区和生态示范区建设取得新的进展。珠江上游地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积极响应和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先后在一些条件好的地区建立了一批自然保护区。号称珠江源头第一市的曲靖共“建了各类自然保护区21个,面积达42.75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4.8%”[1];玉溪市建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19个(其中国家级一个,省级2个,市级3个,县级13个),面积14.1166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9.24%;红河州则“建立了17个,面积27.6647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5.36%”;在原有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取得一定经验的基础上,又于21世纪初启动了生态示范区建设工程,纷纷涌现出了一批等级高、规模大的生态示范区。生态示范区贯彻“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的方针和要求,通过发挥巨大的自然资源优势和生态资源优势,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以生态效应为支撑形成强盛的市场优势,使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经济建设融为一体,打破经济发展、生态恶化的怪圈。另外,曲靖市麒麟区于2004年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从而成为全省率先获得这一殊荣的地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起到了示范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珠江上游地区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2.循环经济有了初步的实践。珠江上游地区是一个经济开发水平低、生态基础脆弱的西部欠发达地区,但紧紧抓住云南省环保部门把开远市和丘北县分别列为工业循环经济试点和旅游循环经济试点的契机,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与资源、环境良性循环的角度出发,探索和实践了循环经济。如位于沾益县花山镇的“省级煤化工基地”,利用曲靖市丰富的煤炭资源,走煤电结合、煤化结合、煤冶结合的路子,使上游企业的废物成为下游企业的原料,不断延长生产链,初步构建起局部循环经济运营模式,实现五个闭路循环。宣威市磷电一体化项目,通过利用煤矸石、黄磷尾气进行发电;发出的电用于生产黄磷,产生的灰渣用来制造矿渣水泥;黄磷再进行深加工,生产附加值很高的三聚磷酸钠和特种磷酸,从而形成“煤、电、矿、磷、化、建”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促进地方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2]。开远市以创建循环经济示范区为载体,通过企业产业链的“链接”,在云南解放军化肥厂、云南红磷集团、开远明威、开远水泥有限责任有限公司等相关企业之间,形成资源共享、副产品互用的循环圈,扩大了规模,增加了效益,节约了资源,减少了污染,为从经济过程入手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提供了新颖的方法和举措。
  3.实施清洁能源行动。珠江上游地区是云南省重要的能源和重化工业基地,开展和实施清洁能源行动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有着特别的意义。位于珠江源头的曲靖市是全国18个清洁能源行动示范城市之一。该市自2003年以来,在国家清洁能源行动办公室的总体安排和部署下,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行和实施清洁能源行动:“首先,完成了《曲靖市清洁能源行动规划》编制及相关政策、管理制度、运转机制、政策案例研究的前期工作,并报国家清洁能源行动办公室。其次,在做好清洁能源行动规划中重点建设项目和产业化项目的组织实施及督查工作方面,积极推进清洁能源利用,采取以电代煤、以气代煤及推广沼气在农村的应用等多项措施。再次,积极推广清洁能源技术。有效控制烟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硫,烟尘在二级标准内。与国际合作,共同开发恩洪、老厂煤矿区的煤气层,该技术项目实施后,可将煤层气用于工业和居民生活中,代替原煤,达到清洁利用能源和节约煤炭资源的目的。”[3]清洁能源行动的实施大大降低燃煤释放处的污染气体,净化空气,改善城市空气质量。被列入全国酸雨控制城市之一的个旧则通过取缔煤大灶、采用高效脱硫尘技术和清洁燃烧技术、安装脱硫塔等具体办法,有效遏制酸雨和二氧化硫,进一步改善了环境质量。
  4.工业“污染”防治成效显著。珠江上游地区通过推行和实施“环境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加强环境管理,预防新污染源的产生;通过实施污染源限期治理制度、排污收费制度、排污申报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污染源现场监督检查制度等制度,取缔和淘汰污染较严重的“5小”和“15小”企业,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遏制环境恶化的势头。曲靖市在“十五”期间,对42家重点工业污染源实施全面达标,对24家水泥厂进行立窑烟尘治理,为12家企业安装了大气在线监测装置,实现了对重点污染源的24小时在线监控;使“全市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比‘九五’末削减了21.09%,工业粉尘排放量比‘九五’末削减了18.33%,废水排放量比‘九五’末削减了34.38%,废水中主要污染物分别下降了57.6%~99.8%,万元产值废水排放量削减76.3%,工业固体废物实现了零排放,万元产值固体废物产生量削减62.2%。”[4]玉溪市先后否决了15个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选址,对387个项目执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全市一律停止了炼铁、黄磷、水泥新建项目的审批;累计对176家重点企业进行限期治理,对135家企业执行了排污许可证制度,依法向排污企业征收排污费4 393万元,推进了工业污染防治,有效地遏制了新污染源的产生。文山州关停取缔了文山县城党校片区和西山片区的194个石灰窑、砖瓦窑,治理重点污染源277个,查处了36家违法排污企业,取缔了67户608条土法炼锌炉,建成污染治理设施230台(套),降低了污染排放量,工业污染恶化的势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重点区域的环境质量有所改善。

  三、构建珠江上游地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机制的主要思路
  
  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机制就是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种要素,以及各种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具体包括生态与经济综合决策机制、生态与经济运行调控机制、生态与经济协调保障机制等,它们各自自成体系,相互之间又形成一种互动联系。根据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客观需要,借鉴其他地区的实践经验,结合珠江上游地区生态与经济的现实状况,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机制的构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第一,建立生态与经济综合决策机制。生态与经济综合决策机制在有的地方又叫做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就是在制定地区经济发展战略时,要彻底改变过去单纯在经济系统内或生态系统内就经济开发论经济开发、就生态建设论生态建设、就环境保护论环境保护的传统决策方式。具体到珠江上游地区来说,就是要把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去,作为其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制定经济发展计划时,充分考虑到经济开发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切实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按照“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的原则,在基本建设、技术改造、综合利用、财政税收、金融信贷及引进外资等方面,制定促进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主动限制和杜绝那些生态破坏性较大、环境污染较严重的开发项目,鼓励和支持那些有益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经济开发项目,尽量使经济活动在自然生态环境可接受的承载力内进行,以便将发展的负效应和代价降低到最小限度,既实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又达到建设优美生态环境的目标。
  第二,健全生态与经济运行调控机制。生态与经济运行调控机制就是通过政府和经济行为主体的各种调控手段,引导和规范生态运行系统和经济运行系统走向和谐统一,促使它们沿着协调发展的方向前进。就珠江上游地区来说,应着重抓好两个层次的调节活动。一是经济行为主体的自行调节。作为经济开发主体,从开发项目中获取应有的收益是必然的,但也要从战略的角度出发,树立舍近利益、求远发展的观念,自觉规范自己的经济行为,使之符合整个区域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的要求。对排污企业进行相应的检测和去污处理,使排污量减少到最小限度,不致于损害企业赖于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生态环境。同时,积极为美化生态环境支付必要的公共成本费用,推动生态建设。二是各级地方政府的调节。珠江上游地区各级地方政府,应站在促进该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从维护该地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角度入手,制定有关产业政策,引导经济开发活动向着绿色生态型方向发展,大力培养生物产业和环保产业;鼓励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工艺研究、开发与创新,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和重复利用率,节约非再生性资源,保护再生可资源;支持企业采取清洁生产技术代替老化的污染治理技术,以减少企业污染物的排放,从源头消减污染源;对中小企业进行集中布局,废弃物排放进行集中处理,鼓励大、中、小企业联合,由大型企业向中小企业提供帮助,实施清洁生产;建立和完善环保目标责任制,淘汰那些能耗高、资源浪费大、污染严重的工艺、设备和产品,关闭那些无规模效益、无环保措施、排污率居高不下的企业和产品生产线,等等。通过以上层次的调节,使珠江上游地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有章可循,向着高级化方向前进。
  第三,完善生态与经济协调保障机制。生态与经济协调保障机制就是为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有机融合提供必要保证的系统。生态与经济协调保障机制由运行预警系统和纠偏系统组成,实质上是履行监督检查的职能,是调控机制的一种延伸。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是两个有着天然联系却又自成体系的系统,两个系统都有各自内部的规律和规则,也都遵循各自的规律和法则运行,要将这样两个不同轨道上运行的系统联结到一起,沿着同一方向前进,就要弱化它们之间对立的方面,强化它们之间统一的方面,从而使其融合到一起,在同一条轨道上运行,也就是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特别值得重视的是,这种协调运行是动态的、非均衡性的。各子系统间的协调运行不可能是永久的或一成不变的,而只能是暂时的,当两大系统走向协调一致时,它们达到了暂时的均衡,实现了暂时的融合,但随之又会被新的运行打破,走向另一个阶段的不均衡、不融合及不协调一致。譬如,为了提高珠江上游地区经济系统的运行效益和效率,就要适时聚集和集中一定的人、财、物等经济资源,就要建设有一定规模的中心城市作为“增长极”来带动周围地区的开发和振兴,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不可避免地会占用一些较好的农用耕地资源,不可避免地排放一定的污水,况且集中到一起的工业企业也有可能形成新的污染,这样在局部地区就会出现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运行的不协调情况。此时,就要及时对经济系统进行调整,使之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并保证经济系统的相当一部分积累用于修复和建设生态系统,确保生态系统自我同化更新能力的恢复,从而实现两大系统在短期内的重新融合和重新协调一致。生态与经济协调保障机制在具体发挥作用的过程中,首先要确立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然后参照目标,对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的运行进行必要的监视,对偏离两大系统协调发展轨道的情况,就其严重程度,分别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对那种偏离协调发展目标不大,可以通过内部耦合功能自动纠正的,预警系统就会及时发出预警信息,使其自动纠偏;而对那种偏离协调发展目标较大,又不能通过内部耦合功能自动纠正的,则要采取强制措施,进行纠偏和矫正,使其重新回到协调发展的轨道上健康运行。
  总之,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运行调控机制、协调保障机制居于各环节的枢纽位置,它们相互作用、相互联系,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共同确保生态和经济两大系统的协调运行。综合决策机制为两大系统的协调运行提供方向,是运行调控机制和协调保障机制发挥作用的必要前提;运行调控机制和协调保障机制是正确决策得以贯彻落实的重要保证系统,是两大系统协调运行的功能保障,通过它们作用的发挥,使一些偏差现象得以及时纠正,再次步入良性循环和协调运行轨道。总之,三大协调机制缺一不可,共同构成珠江上游地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护航器。
  
  参考文献:
  [1]张海翔.新型工业化:生态 民族与人文视点[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95.
  [2]晋立红.实现增长方式新转变——曲靖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新型工业化纪实[n].云南日报,2005-07-04.
  [3]高正文,赵俊臣,陈绍田.云南生态情势报告[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32.
  [4]金智林.我市5年投入8.82亿治理污染源[n].曲靖日报,2006-04-25.
  • 上一个经济学论文:
  • 下一个经济学论文:
  •  作者:郭颖 朱沿锦 [标签: 珠江 上游 地区 协调 机制 问题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区域产业技术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文人论政”与构建媒介公共空间的思考
    构建和谐组工文化的实践与思考
    成绩分析系统的构建及其对高校理科基础课程…
    构建“一体化”院级教学督导体系的研究与探…
    山东省农民远程教育系统的构建思路与功能设…
    基于物联网的应急物流信息系统的整体构建研…
    构建和完善上市公司会计监督体系的对策
    如何构建豫西山林地区旅游高速公路的环保功…
    构建生活化课堂 有效实现中职德育课分层教学
    构建基于价值链的施工企业战略成本管理体系
    珠江现代建设杂志2013年第1期目录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