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经济学论文 >> 地方战略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财务税收论文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论文   行业经济论文   新经济学论文   经济学理论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地方战略论文
 证券金融论文   其他金融相关论文   房地产经济论文   统计学论文   经管期刊
因地制宜推进西部地区特色城镇化
摘要:推进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应有合理的产业和市场分工,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城市,防止产业趋同。根据各地具体情况,可以考虑建设一批资源性、生态移民型、交通型、特色旅游型、边贸驻军型城镇。按照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的原则,积极引导特色产业向西部中小城市和小城镇集中,并努力促进大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关键词:西部城镇化;资源性城镇;生态移民;城镇带
  
  一、依托资源优势发展资源性城镇
  
  自然资源丰富是西部地区最大的优势所在,因此,在推进西部城镇化进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可以考虑发展资源性城镇。以资源优势带动城镇发展。资源性城镇的优势在于可以大量吸纳低素质劳动力,与西部地区人口素质相对较低的区情相适应,更适合西部特殊的城镇化发展。
  
  (一)资源性城镇是西部城镇的重要组成部分
  资源性城镇在西部城镇中占据了较大比重,是西部主要的工业城镇类型。如煤炭工业城市石嘴山、韩城、铜川等;石油工业城市克拉玛依、玉门等;钢铁工业城市包头、嘉峪关、攀枝花等;有色金属工业城市金昌、个旧、白银等。
  
  (二)丰裕的资源有利于资源性城镇的新建和扩张
  首先,丰富的资源决定了某地因某种资源的发掘和开采而新建城镇的可能性,如新疆的克拉玛依和玉门,就是由于石油资源的发现而带动城镇兴建最典型的例子。其次,丰富的自然资源还可以形成对现有资源性城镇的有效扩张。资源性城镇对于拉动第三产业发展,对于人口聚集有着很强的吸引力,而人口不断集聚的过程,就是城镇自身规模逐渐扩张的过程。WWW.11665.COM
  
  (三)资源性城镇对于低素质劳动者的吸纳能力更强
  资源性城镇需要大量的低劳动成本、低素质劳动者来从事相对简单的体力劳动,从而形成对于周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和集聚,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和非农领域转移。同时,资源性城镇对于低素质劳动力吸纳能力更强,更适合西部地区的实际情况。这种特点与西部地区人口素质整体不高的情况相适应,更容易对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构成吸引力,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资源性城镇的转移。
  
  (四)资源性城镇必须着眼于可持续发展
  必须注意的是,由于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资源利用的有限性与周期性,因此,在资源性城镇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产业结构布局与就业结构调整,努力实现资源性城镇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再者,资源性城镇的环境污染问题必须得到高度重视,不能走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要坚持人口、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移民与城镇化相结合
  
  (一)部分地区应异地城镇化
  在西部,人类生存条件恶化、自然植被破坏与水土流失形成恶性循环,不仅威胁西部,同时,还对整个中国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要实现西部可持续发展,必须要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部分地区应将生态移民与推进城镇化相结合,实行生态脆弱区人口的异地城镇化。如西北地区的陕甘黄土高原区和内蒙古西部部分地区水土流失、植被破坏、过度开垦和土地荒漠化问题相当严重,今后,城镇化的方向应结合“退耕还林(草)”和水土流失的工程治理,实行人口的异地转移,加速人口向关中平原、汉中盆地、河西走廊以及宁夏平原等自然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聚集,增加这些地区的小城镇密度;加强西安、兰州、银川等大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其人口容量和经济实力,充分发挥其辐射和带动作用;积极培育以西安和兰州为核心的沿陇海——兰新线展开的城镇群。
  
  (二)应具有超前生态意识
  在生态移民项目及其迁人地的设计与安排方面,必须具有超前意识。新设计的城镇或生态移民村应该充分考虑未来生活污水、垃圾的集中处理问题;考虑利用移民人群既往生活特色可能开展旅游项目的问题,甚至在初始设计的时候就把新的城镇、村落与自然风光、民俗旅游等活动结合在一起。21世纪结合生态移民所设计的城镇化,应当是集生态环保、非农产业、人口聚集、科技发展等于一体的新型城镇化。
  
  三、依托交通干线发展城镇带
  
  以中心城市为辐射点,以交通干线为发展轴线,据点式与轴线发展是西部地区城镇化的主要特征。交通干线作为资源要素流通的纽带,在西部城镇化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西部众多的城镇也都呈现出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的特征,表现为密集的城镇带。如东起陕西潼关,西到新疆阿拉山口的西陇海——兰新线,就将西安、兰州、乌鲁木齐、渭南、咸阳、宝鸡、天水、金昌、张掖、酒泉、嘉峪关、哈密、吐鲁番、昌吉、奎屯、石河子等众多城市串联起来形成城镇带;再如东起呼和浩特、沿京包——包兰铁路经银川到兰州、再西延至西宁的呼包——包兰——兰青线,沿途连结呼和浩特、包头、乌海、石嘴山、银川、吴忠、白银、兰州和西宁等形成城镇带。
  交通干线具有很强的产业集聚和辐射带动效应,尤其是在交通不便的西部地区,交通干线对于城镇和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表现得就更为突出了。西部地区目前主要的铁路交通干线除西陇海——兰新线、呼包——包兰——兰青线、青藏铁路外,还有西南地区的宝成线、成渝线、成昆线、贵昆线、南昆线和湘黔线等,这些交通干线对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与城镇化推进都是极为重要的。

  四、发展边贸驻军型城镇
  
  西部地区地处内陆边疆地区,边境线近2万公里,占全国边境线长的79.6%。地区内的新疆、西藏、广西、云南、内蒙古等省区分别与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老挝、越南等14个国家接壤,与周边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有着悠久的历史,经济技术合作有着良好的基础。它又是我国向西开发的重要门户,对于发展边境贸易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边贸型城镇
  目前,西部漫长的边境线上分布着众多城镇,而这些城镇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特点,逐渐发展成为边防口岸城市,如云南的瑞丽、畹町,新疆的阿勒泰、博乐、伊宁、喀什,内蒙古的满洲里等。今后西部边境地区边贸城镇的发展战略:(1)发展目标:城镇规模和聚集程度应在现在的基础上得到较大幅度的扩大和提高,向中等城市发展;(2)城镇功能方面,应发展为陆疆国际交通的运输枢纽中心、边境国际贸易流通中心和外向型制造业中心,应以经济功能为基本的、独特的和主要的城镇功能;(3)产业结构方面,应大力发展适应陆疆对外开放需要的外向型制造业,尤其应包括本地资源深加工、精加工和面向广阔国内外市场的适用技术制造业;(4)经济发展速度方面。应努力加速边境城镇年均发展速度:(5)城镇化体系方面,当前重要的问题是结合“点轴”开发方式,提高现有边境开放城镇的“质”、增加西部边境小城镇的“量”、带动边贸点的“片”,以“强点、串线、带片”的方式,奠定西部边境城镇化体系。
  
  (二)驻军型城镇
  鉴于边境在国防中的重要地位,国家必须沿边境线派驻大量的军队,以保卫国家安全。尽管边境驻军的大部分物资供应都是由国家统一调配完成,但驻军周边的相关服务还是由社会来提供。因此,在部分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形成以边境驻军为中心的西部边境驻军型城镇,其第三产业的发展可以有效吸纳驻军地周边的农业人口,促进向非农产业转移。
  
  五、发展特色旅游型城镇
  
  西部旅游资源具有独特的西部地理、自然景观等自然特色以及文化历史、民族宗教等人文特色,这是其他地方绝无仅有、不可替代的,因此,西部的特色旅游业发展前景非常乐观,且市场开发潜力很大。
  
  (一)开发特色旅游资源
  根据西部旅游资源的特色,除现有的旅游项目外,还可以考虑增加以下项目:(1)疗养旅游一在风景秀丽、气候适宜的地区,辟建疗养院、度假村、避暑地,接纳各类游客;开发温泉,发展温泉疗养,利用沙漠发展沙疗等;(2)探险旅游一组织游客进行登山探险、沙漠探险、冰川探险、黄河漂流等旅游;(3)体育旅游——组织或参与国内外各种体育比赛,如利用酒泉滑翔机场,开展滑翔机比赛;利用丝绸之路古道,组织和参与国际国内汽车、摩托车拉力赛等;(4)民俗旅游——组织旅游者参加民风、民俗特别是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和庆典的观光活动;(5)文化考古旅游——组织文化团体和个人对原始文化、先秦文化、汉唐文化、西夏文化、丝绸之路文化及各少数民族文化进行专项或系列考察;(6)宗教旅游——组织旅游者对佛教、伊斯兰教、道教等宗教进行考察,对重大宗教节日和宗教活动进行观光。此外,还应采取综合旅游和专项旅游相结合的形式,把人文旅游资源和自然旅游资源的游览有机地结合起来,发展综合性的特色旅游项目。
  
  (二)以特色旅游促进非农化
  首先,通过大力发展旅游业,可带动当地基础设施和城镇的发展,吸引大量的游客,拉动商贸、运输、房地产、食品和服务业等的发展,直接增加财政收入。其次,众多的特色旅游,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收人的增加,更多的是就业范围的扩展和就业机会的增加,如餐饮、住宿、洗浴、娱乐休闲、交通运输、保险、商业等服务业在旅游旺季需求量大大增加。再次,就业机会增加自然会形成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加速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的转化,促进城镇化。如果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也可以建立新的城镇,或使原有城镇规模得以扩张。这种城镇的特色非常明显,基本上是西部独有。
  应当注意的是,根据旅游行业的特点及西部的整体环境,决定了旅游地区的客源具有一定周期性及不稳定性。因此,在考虑设立旅游型城镇时,应当实事求是,不可盲目追求大规模,一定要与当地实际客流量所提供的就业机会相符。同时,要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其他产业,扩大产业领域,避免旅游型城镇产业结构单一。
  • 上一个经济学论文:
  • 下一个经济学论文:
  •  作者:赵常兴 [标签: 因地制宜 地区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因地制宜发展新兴产业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形成机理 基于土地制度的视…
    土地制度的变革与中国现代化的启动
    对我国征地制度改革的探讨
    土地制度的供求冲突与其改革的框架性安排
    日本农地制度的变迁对我国农地制度改革的启…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