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经济学论文 >> 地方战略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财务税收论文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论文   行业经济论文   新经济学论文   经济学理论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地方战略论文
 证券金融论文   其他金融相关论文   房地产经济论文   统计学论文   经管期刊
我国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升级路径探讨
摘要:改革开放30年间,随着外向型经济发展,沿海地区经济效益提高,产业结构优化,对外贸易加强,利用外资效果显著,但也存在外贸依存度过高,产业同构严重,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因此,在分析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实施效应的基础上,提出战略升级的三个路径:产业升级、资源升级、区域合作升级,以此提升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
  关键词:外向型经济;实施效应;战略升级
  
  我国沿海地区位于太平洋西岸,具有绵延的海岸线,优良的港口,方便的交通,良好的投资环境,丰富的人力资源和较高的生产力水平。包括辽宁、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海南8个省,广西一个自治区和上海、天津两个直辖市。改革开放30年,沿海地区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发展对外经济,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龙头”,促进了中国宽领域、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面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
  
  一、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实施效应
  
  (一)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积极经济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地区始终走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前列,对外开放过程中引进了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优化了产业结构,极大地促进了对外贸易额的增长,为中西部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1.经济发展状况
  自沿海地区实施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以来,gdp总量不断扩大,2007年gdp增长幅度17.98%,达到159 018.41亿元。其在全国gdp总值中占的份额也由1980年的48%增长到2007年的63%。WWW.11665.cOM近十年,财政收入实现了较快的增长速度,2007年财政收入达到14 059.9亿元,比上年增长22.55%,达西部地区的4.4倍。沿海地区居民收入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居民的购买力也不断增强,消费能力提高,消费市场扩大,市场需求不断增强。
  2.经济结构变化
  沿海地区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90年代之后一二三产业发展趋势不十分明显,2007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为8.20∶52.79∶39.00,第一产业份额有大幅度的下降,二三产业有所发展,其中第二产业发展较为明显,且与中西部地区拉开了差距。这与沿海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大力推动加工贸易与制造业的发展有密切关系。而外向型经济发展起步较早的省份如广东、上海、江苏等省份一二三产业构成中二三产业比重较高。
  3.利用外资情况
  从1990年到2004年沿海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额累积到5 892.728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6.36%。沿海地区大力吸引外资,为我国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资金严重短缺和资源相对不足的困难提供了必要条件。
  4.贸易变化情况
  沿海地区的外贸进出口总额从1990年的3 692.9275 亿美元增长到2007年的133 286.2778 亿美元,18年间增长了近36倍。以出口发展来大力拉动整个经济的发展,具体表现为加工贸易、以劳密型产品出口主导,以及出口产品结构迅速提高到以制成品为主。与此同时通过利用外资来大力发展我国的出口是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可见外资企业以及加工贸易的发展,对沿海地区经济出口的增长确实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与沿海地区实施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初衷也是相吻合的。
  (二)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障碍与不足
  1.外贸依存度过高
  2007年,中国的外贸依存度超过64%,与美国、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外贸依存度明显偏高,而沿海地区更是达到83%的外贸依存度。外贸依存度的提高使沿海地区经济增长更加依赖于国际市场。外贸依存度不断升高意味着沿海地区利益在更大程度上与国际市场捆绑在一起,外部动荡对沿海地区经济安全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大。特别是对部分原材料和战略物资进口依存度过高,增加了沿海地区经济的脆弱性。
  2.高比重加工贸易产生一系列问题
  加工贸易在沿海地区出口贸易方式中占了相当的比重,2000年之后一直占贸易出口总额的54%以上,是沿海地区出口贸易方式的主要组成。沿海地区的加工贸易产品的层次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技术溢出效应弱小。贸易福利低,产业链条短,产业关联不明显,技术已出效应低,长此以往,容易产生贸易的平“贫困化增长”。
  3.经济圈的产业同构现象严重
  在外向型经济发展过程中,沿海地区各个省市一味以追求经济发展,大力吸引外资为目的,忽视了区域协调与合作。沿海地区三大经济圈之间,经济圈内部产业同构现象非常严重。且主要集中于能源业与加工制造业。沿海地区的产业同构现象,并未使其形成有规模性的产业集群,而是凌乱的,碎片似的产业同构现象。这样一来,很多企业和地方政府一味追求经济效应,进行恶性竞争,压力了产品的价格,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
  4.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严重
  从制造业区域布局看,沿海地区是我国制造业集中分布地带。在各行业占资源消费量比重的排序中,制造业在各种资源的消费中排名均位列前三。而在按行业分外商直接投资中,占比重最大的也是制造业,比例为70.4%。沿海地区外商着重投资的产业——制造业带来了大量的资源消耗和浪费。
  根据2006年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出口贸易额最大的9个工业3中大部分行业都集中于沿海地区,基本上占出口贸易额的80%以上。这些产业绝大部分是污染密集产业或者高度污染密集型产业。这些行业的发展对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可见,沿海地区开放型经济已进入关键的发展阶段,升级问题迫在眉睫。
  
  二、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升级路径探讨
  
  由经济效应分析可以看出,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制约因素主要集中在产业结构低,资源短缺,以及区域协调性不足等方面,针对这几点提出外向型经济发展升级路径。
  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应该是以克服弊端,保持并进一步发挥现有优势,实现其稳定经济增长、提升对外竞争力,获得优先发展的同时,带动沿海地区内部及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为目标的。其内涵涉及多个方面:优化调整产业结构,进行产业升级,引进和利用外资,应以高技术含量,低耗能、低污染产业为主,实现产业的升级;要率先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降耗,应发挥沿海地区资源环境优势,合理利用与开发海洋资源,做到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实现资源开发利用的升级;沿海地区区域内部的对外开放应以良性竞争为前提,合理规划,各尽其能,且应在率先发展地同时积极带动欠发达地区发展,实现区域合作的效益升级。
  (一)路径一:产业升级
  加快沿海地区传统产业的改造步伐,淘汰、转移和扩散比较优势已经丧失或将要丧失的产业和产品。并引进和运用新技术,嫁接式地改造传统产业。要以高技术产业化为主导,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目标,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海洋工程、环保工程、先进制造等高附加值加工业。鼓励资本集中以形成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资本集团,促进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融合,形成产业群体,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还应充分发挥科技力量雄厚的优势,积极发展金融、信息、咨询技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以及旅游业,发展现代农业。
  1.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
  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是全方位、大规模的,它的兴起为沿海地区产业升级创造了机遇,拓展了空间。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式,承接产业转移也应做到有理有序。应实现制造业的集约型承接。实现制造业承接从“三高一低(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向“三低一高(低物耗、低能耗、低污染、高附加值)”的转型。

  2.以信息、技术带动产业模仿与产业创新
  沿海地区的r&d投入与人才培养与发达国家相比是远远不足的。在信息化、知识化的背景下,沿海地区的产业升级的关键在于r&d能力,创新能力,系统集成能力的提升以及专业人才对这些核心能力的合理运用。沿海地区企业有选择的引进外商直接投资,通过“干中学”和“组织演替”实现产品升级和产业升级。
  3.通过“产业转移”促进产业升级
  实现产业升级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产业转移。沿海地区实现向中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产业向中西部的顺利转移,会在完善产业配套能力,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等方面为东部地区的产业升级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因此实现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升级,必须实现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的有效衔接以及东中西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二)路径二:资源升级
  沿海地区大陆岸线18 000公里,主张管辖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自然条件优越,南北跨38个纬度,兼有热带、亚热带、温带三个气候带,蕴藏着丰富的海洋生物、石油天然气、固体矿产、滨海旅游等资源。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形式已由传统的海盐业、捕捞业、港口运输业发展到海洋油气、海水利用、海洋能及海洋药物等多个门类。根据海洋资源的承载能力,积极勘探新的可开发海洋资源,充分利用海洋资源,可弥补沿海地区陆地资源不足的状况。
  1.做好区域海洋区划与规划
  海洋资源的结构与功能,客观上要求对其开发具有很强的协调性。无论是构成中国的四大海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还是与开发海洋资源相关的开发活动:海水养殖、渔业捕捞、石油勘探开发、港口开发等活动地开展,都需要在空间上协调好,做到资源开发的可持续性,以避免对相关资源的损害和影响。这就需要在开发海洋资源时,依据《国家海洋经济开发规划纲要》的指导,使沿海各省、县市之间在海洋资源的利用、保护的协调性一致性问题上达成共识,做好规划。
  2.实现海洋的资产化管理
  长期以来人们的海洋意识薄弱,认为海洋资源无价,可以无偿使用,致使资源开发者不承担资源保值、增值的责任,短期行为严重,导致海洋资源浪费和破坏严重,制约了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因此,应实现海洋的资产化管理,即遵循海洋资源的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在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再生产过程中,把海洋资源作为资产,进行投入产出管理,建立起以产权约束为基础的新型管理体制,最终形成以资源养资源的良性循环。
  3.加快海洋技术的创新与开发
  目前,我国的海洋资源开发就是发展水平还很不平衡,有些资源的开发技术和设备比较落后,利用效率低,还处于粗放型的开发阶段,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应按照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海洋技术产业化、业务化的要求,改革现有海洋科技规划体系,制定海洋开发的科技发展规划;建立有效的科技投入机制,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拓宽投资渠道,引进风险投资、课题招标等市场运行机制;加强和完善海洋科技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重视海洋高新技术园区的建设及其示范作用;加强海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引进和培养机制。
  4.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
  我国在自主开发海洋资源方面无论是资金还是技术投入都比较有限,美国、日本、英国等世界重要海洋国家在开发海洋资源领域已探索了很多年,技术相对成熟。沿海地区应积极参与国际海底资源勘探合作开发和管理、极地科学考察和全球海洋生物资源利用和管理,不失时机地采取有效措施,开发利用公海与国际海底中蕴藏的渔业和矿产资源,保证我国短缺资源的稳定供应。
  (三)路径三:区域合作升级
  我国的几大经济圈是沿海地区最为发达的集中连片的地域,在沿海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地区的经济圈经济快速增长且交相辉映,成为构成整个中国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并全方位拉动了中国经济。因而要进一步发挥这些地区在全国经济增长中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1.加强经济圈之间的区域合作
  第一,应克服地方主义思想,建立沿海经济圈区域意义上的整体发展战略,使区域经济适应一体化的趋势,并从政策和体制上推进区域间合作走向高效和谐,避免恶性竞争,实现协调发展。第二,针对经济圈存在的问题,并在兼顾沿海经济圈整体协调发展的前提下,提出各经济圈的发展模式和功能定位,要把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作为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节能、降耗、减少环境污染,切实减少由于经济增长所付出的昂贵代价。第三,加强经济圈核心城市的辐射与带动作用,以中心城市为圆心,加快向外围地区的产业扩散,组成城乡一体化的大城市经济圈,增强大城市国际竞争力,形成以城镇带动农村、以发达城市带动落后城市的区域之间相互联系的发展模式。
  2.加强经济圈的区域带动作用
  增创沿海地区对中西部地区的辐射与带动作用。加强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增强对其他地区的示范、辐射与带动效应。一方面对中西部地区进行产业转移,加快其产业结构升级;另一方面,发挥互补优势,壮大经济腹地的实力,实现共同发展。
  3.加强经济圈的国际区域合作
  经济圈里的环渤海经济圈位于太平洋西岸,地处东北亚的中心地带,向东沟通韩国和日本,向北与俄罗斯远东地区联结在一起,在东北亚经济格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新兴的环北部湾经济圈,是中国与马来西亚、越南、等国相邻的地区,是中国周边国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这些经济圈与周边国家、地区的和谐发展,可以使沿海地区更快、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的大经济圈中,获得“双赢”的效益。
  
  参考文献:
  [1]刘志彪.全球价值链中我国外向型经济战略的提升——以长三角地区为例[j].工业经济,2007,(3):28-35.
  [2]郭腾云,陆大道,甘国辉.中国开放政策对区域发展的作用[j].经济地学报,2001,(9):581-589.
  [3]邹冬涛.中国改革开放30年(1978—2008)[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4):125-160.
  [4]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课题组.中国海洋发展报告[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10):54-61.
  [5]国家统计局.2008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 上一个经济学论文:
  • 下一个经济学论文:
  •  作者:戴桂林 刘鑫 [标签: 海地 路径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我国玩具产业如何突破出口瓶颈
    如何促进我国银行业的和谐发展
    浅析如何建设我国房地产的信用体系
    浅谈我国当前个人所得税的流失问题
    我国农村金融扶贫体系构建
    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的优越性及其在我国的…
    长输管道沿海水域段施工技术
    英国社会保障预算管理及对我国的启示
    浅议我国煤矿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在煤矿生…
    浅析我国房屋建筑结构设计
    论我国电子信息化工程技术的发展状况
    贸仲委涉外仲裁实践 推动了我国仲裁立法国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