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经济学论文 >> 地方战略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财务税收论文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论文   行业经济论文   新经济学论文   经济学理论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地方战略论文
 证券金融论文   其他金融相关论文   房地产经济论文   统计学论文   经管期刊
浙江“农家乐”旅游开发的动力机制与实现途径

                    作者:张建国 俞益武 李健 夏盛民 郑国全

  摘要:浙江“农家乐”旅游的开发是在资源环境保护、社区经济发展和旅游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在旅游产品吸引力的拉动下,以及在中介系统的引导和支持系统的辅助下进行的。在构建浙江“农家乐”旅游发展动力结构模型,分析了系统构成与动力机制,探讨了各系统实施主体应承担的作用和不同发展时期的变化,以期为浙江“农家乐”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也为其他经济发达地区的“农家乐”旅游发展模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旅游;农家乐;动力机制;实现途径;浙江
  
  作为农业旅游(也为休闲观光农业)的一种重要类型,农家乐是指依托农村自然生态与环境资源、农村活动及农民生活资源,以原有乡村村落、民居建筑和乡村文化为载体,以农民家庭为基本接待单位,为城市游客提供以“吃农家饭, 住农家屋, 干农家活, 享农家乐”为主要内容的农业旅游项目。浙江在大城市近郊及景区外围成功地开发了数量众多的“农家乐特色村”,但因为对“农家乐”开发模式的动力机制和实现途径认识不足,阻碍了可持续发展。
  
  一、浙江“农家乐”旅游的发展状况
  
  浙江“农家乐”专业村大多位于城市近郊或风景名胜区的外围,以优美的农业景观、优越的生态环境、农家特色餐饮以及独特农耕文化为卖点,以相对较为低廉的收费价格吸引市民和过境游客前来消费。WWw.11665.CoM位于杭州市区和风景区腹地梅家坞茶文化村,以优美的茶园景观、富有茶乡特色的农家自然村落和独特的“龙井”茶文化,成为杭州市民休闲的和海内外旅杭游客的首选地之一;距离衢州市区35公里的柯城区七里乡黄土岭村,凭借“高山小气候、森林原生态、古朴农家屋和绿色高山(蔬)菜”,成为衢州市民和过境游客“春观山花、夏季避暑、秋尝野果、冬赏冰雪”的好去处,短短两年便发展成为“浙江省农家乐特色示范村”和“浙江省乡村旅游示范点”;杭州临安太湖源镇白沙村依托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凭借优越的自然环境和生态优势,开展“农家乐”旅游开发,过境游客和休闲度假游客使当地农民人均年增收5 000元以上。目前全省有各种类型的“农家乐”专业村1 868个,2004年接待游客1 385万人次,营业总额达7.34亿元,极大地促进了所在农村的社会、经济效应提升。
  在农村经济效益提升和农业旅游市场需求的双重作用下,几乎所有具备条件的地方都已经或正在准备进行“农家乐”旅游开发。但在开发的过程中对于动力机制和实现途径的认识不充分,“农家乐”旅游地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资源过度利用、生态环境受损、农业景观被破坏、经济收益外溢和乡村文化丧失等问题,甚至有的地方失去吸引力游客量下降而进行整顿或停止旅游接待,给当地的生态、社会、经济和产业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
  尽管目前旅游界和农业经济界对农业旅游及“农家乐”的开发研究有颇多著述,但对“农家乐”开发的动力机制及实现途径研究的深度不够,特别是对经济发达地区——浙江区域特色的“农家乐”开发模式及实证研究较为欠缺。如何在经济较为发达、民间资本活跃、市场需求旺盛和生态压力较大的浙江进行“农家乐”旅游开发,确保旅游地的资源和环境不受破坏,同时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协调社区及其他相关各方的利益关系,实现“农家乐”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
  
  二、浙江“农家乐”开发的动力机制结构模型
  
  所谓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是指推动旅游发展所必需的动力的产生机理,以及维持和改善这种作用机理的各种经济关系、组织制度等所构成的综合系统。研究浙江“农家乐”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有利于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合理构筑和不断优化浙江及其他地区的“农家乐”旅游发展的动力系统,从而促进“农家乐”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为“农家乐”旅游地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成功模式。
  据系统科学理论,运行机制是对特定系统而言的。按照系统的定义和本文对“农家乐”旅游内涵的表述,可以认为“农家乐”旅游发展动力机制是诱使、鼓励、引导各种行为主体行使以推动旅游经济系统持续稳定发展的各种力量的总和。它以一种持续均衡的方式为系统提供发展所需能量,是促使系统正常高效运转的原动力。各种动力之间并非彼此孤立,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和相互渗透,有时也相互转换,从而共同推进浙江“农家乐”旅游发展进程。 

  浙江的“农家乐”旅游地虽然也可依托世界级地质公园或国家级的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或森林公园而存在和发展,但一般本身并不具备一流的旅游资源,主要是针对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回归自然的需求和过境游客的差异化消费需求而开展的餐饮、食宿或休闲接待服务,因此客源市场是“农家乐”旅游开发成功的主要因素。故“农家乐”旅游经济发展不属于“资源驱动型”而属于“需求驱动型”。
  按照“驱动模型”理论,对不同类型的旅游开发有不同的主动原因和辅助因素,需要建立不同的“驱动模型”。“农家乐”旅游作为旅游经济的一种形式,必然具备旅游经济基本属性,其发展必然除了受到消费需求的驱动外,还要受产品吸引和中介系统的引导以及支持系统的辅助。根据以杭州梅家坞茶文化村、临安太湖源白沙村和衢州七里黄土岭村为代表的浙江“农家乐”旅游地的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等的发展状况设计出一个由旅游消费牵动、旅游产品吸引、中介系统和发展条件所构成的动力系统,见图1。
  
  三、浙江“农家乐”旅游发展动力系统分析
  
  (一)需求动力系统
  市民和游客对“农家乐”旅游的消费需求是“农家乐”旅游开发与发展的根本推动力。同时,浙江的“农家乐”旅游地均处于一些生态敏感地或保护区域,环境与资源的保护也比较重,一般在经济上相对欠发达,迫于农村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重要求而发展“农家乐”旅游。因此,浙江“农家乐”旅游的发展的引力需求驱动力要考虑环境资源保护、旅游市场需求和社区经济发展三个方面。
  1.环境资源保护需求
  浙江“农家乐”旅游开发较为成功的地方均具有山清水秀的景观环境特点,在浙江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能保存良好的生态环境,一方面是因为这些地方需要保护不能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另一方面,保存下来的也成为了一种稀缺资源,今后更加不能被破坏。如杭州梅家坞不但是西湖风景名胜区的组成部分,更是世界文化遗产“西湖龙井”的原产保护地;衢州七里黄土岭村地处钱塘江源头地区,其一举一动均对中下游的用水安全产生影响;临安太湖源镇白沙村是太湖水系的发源地之一、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一个组成部分和浙江省的一级水源保护区域,其产业构成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水资源安全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其他的“农家乐”旅游地也大致如此。浙江实施生态省建设以后,这些区域都关停了原有毛竹化工等产业的污染企业,寻找替代产业发展当地经济。
  2.旅游市场消费需求
  农业旅游是以城市人口作为客源市场的。城市人口越多, 城市群空间分布密度越大, 所提供的休闲观光农业客流量也越大。浙江省人口多,城市拥挤,随着经济的发展、乡村都市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改变等,外出旅游观光的人将会越来越多,为“农家乐”旅游的发展创造了客源条件。
  随着收入的增加, 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温饱, 而转向追求精神享受, 观光、旅游和度假活动, 外出旅游者和出行次数越来越多。但是, 浙江知名度很高的一些老景点多以人文景观和风景名胜为主, 模式基本相同。在旅游旺季, 省外游客慕名而来, 旅游景点人满为患, 人声噪杂, 无法满足本地城市居民对宁静清新舒适环境的渴求和回归大自然的愿望。“农家乐”旅游集农业景观观赏、农产品生产、农事活动、休闲和度假于一体, 给人们增加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内容, 为人们提供了新的游憩活动空间, 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到乡村地区去旅游已经成为都市居民的一种生活时尚,这种旅游消费观念的转变为“农家乐”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根本动力。
 

  从杭州梅家坞等3个“农家乐”旅游地的游客调查表明,游客构成的75%以上为城市居民。但不同区位的旅游地的游客来源不同,景区依托型的临安太源白沙村的游客中非本地游客远远高出城市依托型的另两个“农家乐”旅游地。
  3.旅游地经济发展需求
  近年来,为了改善生态环境,浙江省按照《浙江省生态省建设纲要》对江河源头、山区林地等生态敏感地域加大了保护力度,并对产业结构调整做出了严格的限制。但原有的矿业开采、化工和冶炼等企业的关停,导致相关区域生产率日益低下,客观上降低了农民正常的生活水平。而严格的保护措施又加剧的社区发展与环境资源保护之间的矛盾,阻碍了社区的可持续发展。这一矛盾迫使各级政府和当地社区必须寻求一种既有利于环境与资源保护又有利于社区发展的新的经济模式,这就为“农家乐”旅游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需求机制中市场需求是浙江“农家乐”旅游的必要条件,发展需求是重要的推动力,保护需求是“农家乐”旅游的生命线,开发应在确保保护的前提下开展。“农家乐”旅游是在原有产业不能满足保护的条件下的替代产业模式,如果“农家乐”旅游过度开发对保护造成了威胁,政府同样会处于保护的需要寻找其他产业替代“农家乐”旅游产业。这是浙江“农家乐”旅游发展不同其他地区的特点。
  (二)引力系统
  浙江“农家乐”旅游发展的引力驱动主要表现在旅游产品的游憩价值、科普教育、环保功能以及带给利益相关各方经济收益四方面。
  1.游憩价值与科普教育功能
  “农家乐”旅游地丰富的物种多样性、优美的农业景观、优越的生态环境、舒缓放松的乡村生活节奏和独特的农耕文化,经过科学的规划和合理组织引导,可成为集观光游憩、休闲度假和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理想旅游地。
  2.资源、环境保护功能
   “农家乐”旅游开发为当地社区带来了经济收益,降低了当地居民对环境资源的利用压力,同时也意识到生态环境和自然农业景观同样也可以为他们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促进了居民自身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自觉督促游客约束自身行为维护当地生态环境和物种资源。以旅游开发促进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利用,促进合理开发和科学保护的协调发展。梅家坞、白沙村和黄土岭村的调查结果表明,村民在“农家乐”旅游开发以后,环境卫生维护意识、生态资源保护意识和保护资金投入意愿都有了显著提高。“农家乐”旅游开发是当地社区实现资源合理利用的有效途径。
   3.经济促进功能
  “农家乐”旅游是一种新的旅游形式,除了具有旅游的本质属性外,还具有生产、生活和生态的“三生”功能。农户和当地社区既是资源的拥有者、旅游开发的经营管理者和最终利益的最大受益者。在“农家乐”旅游发展过程中通过经营、管理使农户获得了经济收益,为了发展旅游而改善的景观环境和交通等配套设施也为农民的日常生活提供了便利,旅游产业替代也降低了原有农业生产体系对资源与环境的利用压力,间接改善了旅游地的生态环境。黄土岭村将“农家乐”旅游开发和山区扶贫、“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调整产业结构、整治村容村貌、改善对外交通条件和增添游憩娱乐设施,使黄土岭村成为远近闻名的避暑休闲和双休日度假胜地,有效地促进了农副产品就地销售和农业劳动力就地转化,在为农民带来丰厚的经济利益的同时,也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这使得“农家乐”旅游经营户和通过旅游开发间接收益的各方都会主动推进“农家乐”旅游的发展进程。
  (三)中介动力系统
  中介系统是一个联络“农家乐”旅游地和消费者的中间环节,它一方面把“农家乐”旅游产品推向市场,引导消费,将旅游需求转化为旅游消费;另一方面又将需求信息反馈给“农家乐”旅游管理者和经营者,指导其产品开发和营销。
  中介驱动力虽然不直接影响“农家乐”旅游的发展,但通过影响需求及引力驱动力而实现对“农家乐”旅游发展的影响。我国从中央到地方都把农业旅游作为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我国多年的旅游主题都涉及到农村和农业。国家旅游局通过“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的评审验收和授牌,扩大公众对农业旅游的认识和促进农业旅游需求的形成。浙江省也从旅游局、海洋渔业局、农办和农业厅四个渠道从资金、宣传、人才培训和行业规范多方面扶持农业旅游,通过评审和奖励“乡村旅游示范点”、“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农家乐特色示范村”和“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区”,极大地宣传和促进了农业旅游的发展。各“农家乐”旅游地也举办“开茶节”、“采摘节”、“农家乐形象大使选拔赛”,开设“农家乐”旅游网站,联合各单位设立教学实习基地、写生基地、学生夏令营基地,以及和其他景区实施联合营销等推销“农家乐”旅游产品。这些活动都大力促进了公众对“农家乐”旅游的认知度和消费需求的形成。
  (四)支持动力系统
  支持动力系统是旅游发展的大环境,它由硬环境和软环境组成,是构成旅游形象的重要因素,对旅游吸引力的营造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是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障。浙江“农家乐”旅游发展的支持动力系统也主要体现在硬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和科研支持四个方面。同中介动力系统一样,支持动力系统并不直接影响浙江“农家乐”旅游的发展,而是通过影响需求引力驱动力而实现对保护区旅游的发展。
   1.物质环境
  硬环境包括农村物质景观环境、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和环境卫生等,它们构成了“农家乐”旅游大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农家乐”旅游地一般同城市中心区有一定距离,交通条件较差,环卫、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缺乏,游憩及游乐设施不到位。因此,硬环境是浙江“农家乐”旅游发展初期的瓶颈问题。衢州七里黄土岭村在进山道路竣工后游客量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在道路改造的一段时间内游客量大减,这一现象充分说明了硬环境对“农家乐”旅游的促进作用。
  2.经济环境
  旅游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因此经济环境对旅游的影响也十分重要。“农家乐”旅游的消费者是城市居民和过路游客,因此附近的中心城市或行政中心城市是“农家乐”旅游的主要客源地和中转接待中心。因此中心城市的经济环境的改善对“农家乐”旅游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支持作用。同时,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还会影响到政府对“农家乐”旅游对外交通建设、景区硬件建设的投资力度,也影响到政府对科研经费的投入,影响“农家乐”旅游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实用技术研发推广,从而影响浙江“农家乐”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3.政治环境
  政治驱动作用主要体现在政策引导、资金投入、法律规范和宣传促销等方面。在浙江“农家乐”旅游开发的初期,让世世代代以农业生产为生的农民,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农民投资进行旅游接待,他们在思想意识、资金准备和管理水平上都不可能一呼而应。同时,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和旅游产业的统一营销之间也存在着矛盾。当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农家乐”旅游的经济效益显现以后,“小农意识”非常容易使他们盲目扩大生产导致恶性竞争,从而产生整个产业因“竞争——降价——降低质量——吸引力降低——游客量下降”而崩溃。因此,在“农家乐”旅游的发展过程中,政府的地位和作用不可缺位。前期,政府应起到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和人才培训的必要扶持作用,促进“农家乐”旅游经济做大做强。后期应加强产业发展规划的监督实施,规范行业行为,加大宣传促销力度扩大市场份额,促进“农家乐”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梅家坞、白沙村和黄土岭村在发展初期,政府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帮助农民实施产业转移,扶持“农家乐”旅游开发的启动。随后采取了各种方式进行人才培训、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约束行业行为、策划和资助宣传活动、受理游客投诉和协助成立“农家乐经营者协会”,促进“农家乐”旅游的持续稳定发展。

   4.科研支持
  农业旅游是农业和旅游业交叉产生的新型产业。但农业生产和旅游开发有其自身的属性和要求,并不都能很好地满足对方的产业发展要求。农业景观和农业生产活动是农业旅游的吸引物和体验参与活动类旅游产品,但农业景观随着农业生产过程而变化,未必总和旅游淡旺季合拍。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化肥和大型农机的使用对游憩景观环境、旅游食品安全和游憩声环境都产生着负面影响;大量游客的涌入对当地的水资源、事物资源、环境卫生和生态系统都不可避免地产生影响。农业用地和旅游设施用地之间的矛盾和性质界定也存在着争议。因此,“农家乐”旅游不但需要基础理论研究,也需要深入研究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适用技术。“农家乐”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科研机构在刺激市场需求增长、协调相关各方利益、经营管理水平、产业指导政策、法律法规制订及特色农业景观塑造等配套产业适用技术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浙江学者已经进行了相关的研究,为推动浙江“农家乐”旅游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支持。
  这些动力系统之间存在着互相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如支持系统的完善会促进引力系统驱动力的提高;反过来,引力系统的驱动力很强的话,也会吸引投资、政府和科研机构的注意力,从而提高支持系统的驱动力;中介系统的宣传促销和消费观念引导,会刺激消费需求和政府对“农家乐”旅游发展模式的重视,从而促进需求系统和中介系统的驱动力。当然,作为推动的主要因素-需求系统的驱动力强的话,也会相应的促进中介系统、引力系统和支持系统驱动力的提高。
  
  四、浙江“农家乐”旅游动力机制的实现途径
  
  浙江“农家乐”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是由不同运行主体在不同阶段通过发挥各自的作用来实现的。
  从前面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浙江“农家乐”旅游发展动力机制的实施主体有四个:(1)旅游地社区(农户)和参与的旅游企业;(2)各级政府;(3)旅行社等营销机构;(4)科研机构。在浙江“农家乐”旅游发展动力机制实现的过程中,各个主体都应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如图2。
   (一)政府
  因为“农家乐”旅游具有促进社区经济发展、改善乡村居住环境和促进区域资源环境保护的功能,政府在这一经济发展过程中应起到引导、促进、调控和协调作用。
  1.引导
  在发展初期,农民在没有做好产业进入意识、资金投入和经营管理技能等准备的情况下,政府具有“发动机”的作用。政府通过宣传发动、资金扶持和产业布局等方面的工作促进“农家乐”旅游开发的启动。这些工作在浙江“农家乐”旅游开发的初期,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欠发达的乡村地区。
  2.促进
   “农家乐”旅游开发具有旅游产业属性,这一属性决定了它的市场性。“农家乐”旅游开发初期的游客量决定了这一产业能否继续下去,能否得到经营农户的认可,而“农家乐”旅游开发的农户分散经营决定了统一市场营销的难度,这个工作除了政府,没有其它机构会主动承担。政府可以通过开办现场会、举办农业节事活动和邀请媒体宣传等工作来宣传促销当地的“农家乐”旅游开发。只有游客来了,才能显示出“农家乐”旅游开发的生命力,才能让经营农户安心经营下去。
  3.调控
  农民的小农意识很容易导致“农家乐”旅游开发一哄而上,如果不加以调控,最后就会“一哄而散”。因此政府在“农家乐”旅游开发到一定规模和程度的时候,必须加强“农家乐”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制定和实施,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农家乐”旅游规模的过度增长。
  政府对“农家乐”旅游开发的调控还表现在对“农家乐”旅游的服务质量的调控上。农民的一些自然的生活意识不符合现代旅游业和服务业的经营理念。如剩饭剩菜的二次利用,农村司空见惯,而游客对此十分忌讳。农村的服务意识、卫生习惯等也需要进行改造;食品卫生检测、游客投宿受理、交通管理、安全管理、环境保护管理等都要有政府来协调和组织。而这些在未进行“农家乐”旅游开发以前可能并不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
  长期的城乡二元化发展模式,使城乡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异。通过“农家乐”旅游开发富裕起来的农民很容易模仿城市化发展道路,在服饰、语言和建筑风格方面进行模仿,最终导致“农家乐”旅游地城市化,丧失乡村风格失去对城市居民的吸引力,而导致消费需求下降,产业生存出现危机。教育农民和控制乡村建筑无序发展和风格城市化也是当地政府的一个重要职能。
  4.协调
  “农家乐”旅游开发还需要经营业主、营销机构和科研单位等主体介入,这些主体之间的关系也需要政府来协调。另一个需要协调的是“农家乐”旅游经营户和旅游企业之间的关系,保证当地农民的经济利益,防止“农家乐”旅游开发的经济效益外溢,偏离发展的初衷。
  当然,政府并不是要包办“农家乐”旅游开发,但在长期以农业产业为主的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政府确实要承担相应的职能。随着“农家乐”旅游开发的深入进行,政府可以将相关的职能交付营销机构、业主协会及科研机构承担。
  (二)科研机构
  科研机构在“农家乐”旅游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不但进行理论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也要为消费者行为引导、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做出努力。还要按照产业的发展需要提供基础理论、适用技术、产品创新及人才培养和培训等方面的支持。做为一项新型的交叉产业,农业和旅游业之间的矛盾和交叉后产生的新矛盾使“农家乐”旅游开发的产前、产中和产后都离不开科研机构的支持。
  目前浙江的“农家乐”旅游开发即将进入成熟期,模式单一、产品雷同、资源过度利用、环境破坏等负面影响开始出现;产业政策模糊、产品创新乏力、布局调整缓慢等问题及后果也逐步暴露,急需科研机构加大关注力度,为浙江“农家乐”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三)经营业主
  经营业主是最主要的经济收益群体,也是“农家乐”旅游开发最直接的实施主体。但“农家乐”旅游的经营业主是一个大多由原有农民转变而来的不成熟的群体,他们的观念、技能、投资能力和营销水平都有很大的差异。面队新的挑战,应在其他实施主体的帮助下,努力做好自身的观念和能力提升以及处理好与其他经营户和旅游企业之间的关系。
  (四)旅游营销机构
  旅游营销机构是“农家乐”旅游开发的中介系统的主体,他们对“农家乐”旅游的关注程度在很大程度上能促进需求系统驱动力的提升。在“农家乐”旅游发展的不同阶段,其主体不同,前期较多的可能是政府以及政府协调的媒体机构等,到了较为成熟的阶段,“农家乐”旅游经营者协会和旅行社等机构开始关注和进入“农家乐”旅游的营销行列,使“农家乐”旅游营销的政府行为开始减弱。但旅行社是一个商业机构,其行为的赢利性和“农家乐”旅游产品相对的价格低廉性存在着矛盾,因此在目前浙江“农家乐”旅游发展过程中,旅行社起到的作用并不十分明显。这个问题将随着“农家乐”旅游的进一步开发和旅游产品的升级而逐步解决。
   “农家乐”旅游开发的动力机制的实施是各个系统的行为主体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政府的主导作用不可或缺,但随着“农家乐”旅游开发的逐渐成熟其承担的功能逐步下降;科研机构在“农家乐”旅游开发的整个过程中起着理论指导、适用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培训等作用,其对“农家乐”旅游的产品创新、特色塑造、品位提升和梯级开发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五、结束语
  
  浙江“农家乐”旅游开发的动力机制主要由需求、引力、支持和中介四大系统构成,每个系统在“农家乐”旅游开发的不同阶段的重要性不同。动力机制的实现由不同的主体承担,政府始终应承担引导、扶持、促进、调控和协调等功能。科研机构承担的理论研究、技术研发、人才提供等功能对“农家乐”旅游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浙江“农家乐”旅游开发的进程中,科研机构应担负其应有的职能。营销机构是中介动力系统的实施主体,他们在不同阶段由不同机构承担,对“农家乐”旅游的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农家乐”旅游的经营主体是产业经济收益的最大受益者,也是产业的最主要实施者,他们的行为对整个产业的项目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他们应按照市场消费需求的变化和资源环境保护的要求转变观念、提升认识、增强技能,提高产业经营管理水平,促进浙江“农家乐”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建国,俞益武,朱志泉.浙江休闲观光农业现状评价与发展对策[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6,23 (5):581-587.
  [2]彭华.旅游发展区动力机制及动力模型探析[j].旅游学刊,1999,14(6):39-44.
  [3]彭华.汕头城市旅游持续发展动力机制研究[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9,15(3):39-44.
  [4]牟红,程乙昕.旅游发展动力机制理论在走马镇旅游规划中的实践[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3,17(6):54-56.
  [5]丁绍莲.我国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旅游发展动力机制理论探讨[j].生态经济,2007(1):118-122.
  [6]张建国, 俞益武, 蔡碧凡.海外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发展经验对浙江的启示[j].中国农学通报,2006,22(11):516-519.
  [7]俞益武,于由.浙江生态省建设与发展生态旅游的关系[j].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4,21 (4):466–470.
  [8]俞益武,张建国,朱铨.休闲观光农业园区规划设计与经营管理[m].杭州:杭州出版社,2007.
  [9]俞益武,李健,张建国.休闲观光农业经营管理方案研究[j].生态经济,2007(1):133-145,148.
  • 上一个经济学论文:
  • 下一个经济学论文:
  •  作者:张建国 俞益武 李健 夏盛民 郑国全  摘要:浙江“农家乐” [标签: 浙江 动力 机制 实现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从青少年视角看浙江省青少年性认知和性教育…
    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杂志2012年第4期目…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杂志2013年第2期目录
    浙江盐业杂志2012年第4期目录
    浙江工学院学报杂志2012年第5期目录
    浙江煤炭杂志2007年第4期目录
    建设工程咨询业信用评价系统研究-以浙江省为…
    浙江省台州市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关于浙江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互动发展…
    浙江新的经济发展战略呼唤和助推海陆空港大…
    浙江省农产品物流现状分析
    探究浙江经济的自组织特性与内生缺陷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