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经济学论文 >> 地方战略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财务税收论文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论文   行业经济论文   新经济学论文   经济学理论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地方战略论文
 证券金融论文   其他金融相关论文   房地产经济论文   统计学论文   经管期刊
地震灾后四川灾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摘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民增收。以前,阿坝州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较为合理的农村产业发展格局。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给阿坝州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毁灭性的破坏,农村产业发展面临新的选择。
  关键词:阿坝农村产业结构;资源优势;灾后恢复重建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就是对农业、农村工业与农村服务业三者间互不协调状况进行改变,同时又改变产业内部的关系,使其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目前,如何尽快恢复四川阿坝州农村经济、增加农牧民收入,促进农牧区社会稳定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拟从地震前阿坝州农业结构发展状况入手,分析当地农业发展思路与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探索目前阿坝州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与方向。
  
   一、阿坝州资源优势的总体现状分析
  
  阿坝州作为四川省重要的民族地区之一,农村经济发展优势明显。首先是资源优势突出,如旅游资源、森林资源、水电资源等特别丰富。其次是农产品特色优势明显,许多"名、优、特、珍"农产品在全国享有较高声誉。因此,立足于自身资源优势,是促进农村产业快速发展的战略选择。
  1.气候资源。阿坝州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地形基本分为高山峡谷区和高原牧区两大类。高山峡谷区立体气候十分明显,日照充足,昼夜温差达20多度。气温自东南向西北并随海拔由低到高而相应降低。西北部的丘状高原冬季严寒漫长,夏季凉寒湿润;山原地带夏季温凉,冬春寒冷,干湿季明显;高山峡谷地带,随着海拔高度变化,气候从亚热带到温带、寒温带、寒带,呈明显的垂直性差异。wWW.11665.cOm由于季节差异明显,农业生产环境相对优良,与产业结构趋同、同属高原的其他地区相比,有着明显的区位优势,是发展"名、特、优、稀"水果和反季节蔬菜及其它多种经营基地的良好种植区。独特的气候资源优势,这为阿坝州人民改变传统农业产业结构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2.旅游资源。阿坝州旅游资源丰富,据资料表明,目前阿坝州内有各类景区景点156处,其中,世界级、国家级自然风景区和保护区14处,九寨、黄龙两景区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九寨沟、米亚罗被列入世界和国家生物圈保护区;四姑娘山被列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随着近年来旅游经济的逐渐升温,旅游景区内的"农家乐"、"藏家乐"悄然兴起,这为阿坝州就近转移本地农村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农村服务业提供了外部机遇。
  3.草地资源。阿坝州全州共有草地面积586万公顷,其中,优质天然草场422万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50%,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牧草种类多,适宜发展河曲马、麦洼牦牛、三江黄牛、四川铜羊等优良地方畜品种。其中,以耐粗饲、耐寒抗病力强的高原牦牛和藏系绵羊、山羊为主要畜种,其肉质以半野生、无污染而著称,是发展"名、特、优、稀"绝色畜产品的重要原料,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这无疑为发展阿坝州农村工业,特别是发展农村加工业,延伸农产品价值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奠定了基础。
  4.森林资源。阿坝州全州共有森林面积363万公顷,有林地163.3万公顷,用材林地43.3万公顷,各种经济林木2.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36%。天然林活立木蓄积量4.1亿立方米,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地之一。保护好阿坝州现有森林资源,不仅可以为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还有利于构建我国生态安全屏障。
  此外,阿坝州药材资源、水电资源、矿产资源等比较丰富。阿坝州野生中药材资源分布广、储量大、产量高、品质优,药用植物达1960余种,名贵品种达200种之多,素有"天然药库"之称,盛产虫草、贝母、鹿茸、麝香、黄芪、党参、天麻等名贵中药材,以及羌活、大黄、当归、干松等大宗药材。中药材年产量达8.5万吨。阿坝州水电资源丰富,河流落差大,距离负荷中心近,年发电时间长,造价低,效益好。阿坝州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1900多万千瓦,可开发量1400多万千瓦。目前,已建成电站装机110万千万,正在建设的电站装机60万千万,拟建电站装机200多万千瓦。阿坝州矿产资源优势明显,目前探明矿种59种,优势矿种有金、铀、锂、硅、铁、锰。泥炭储量70多亿立方米,居世界之冠。褐煤储量逾30亿吨。黄金远景储量500吨,近期储量270吨。这些资源优势为阿坝州发展农村工业与农村服务业,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等均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阿坝州应该以发展特色优势经济为重点,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实现阿坝州经济跨越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最佳结合。
  
  二、震前阿坝州农村产业结构发展态势
  
  解放以来,阿坝州农村经济结构比较单一,基本上是依靠森林资源优势发展当地经济,因此,"木材经济"长期成为阿坝州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产业。但这种经济发展模式日益暴露出其弊端性,过度砍伐森林,没有及时加强补种和保护好森林资源,"木材经济"不仅给当地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贡献作用日渐减少,当地经济发展呈逐年减缓趋势。与此同时还对阿坝州生态环境保护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气候反常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农业及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998年9月,我国开始全面停止天然林采伐,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以森工为代表的传统产业急剧萎缩。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阿坝州开始启动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进程。2000年,阿坝州加大了天然林保护、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力度,开始重点发展以水电资源开发利用为龙头的工业发展和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发展。2001年,中央开始对西部地区实施大开发战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西部大开发的关键。为此,阿坝州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步伐。2002年,阿坝州围绕"绿色立州、科教兴州、旅游富州、水电强州"的工作思路,努力夯实科教、交通、能源、通讯四个基础,建立绿色、旅游、水电三个经济发展高地,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地震前,阿坝州产业结构发展基本形成了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水电工业、牦牛产品加工业和特色农业等优势产业协调发展的格局,第一、二、三产业发展特色明显。
  1.第一产业稳步发展。阿坝州自2000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工程以来,全州农村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如果继续按照传统的农业生产种植模式,第一产业产值(即农业产值)必将减少。但从表1看来,2000年至2006年,阿坝州第一产业产值基本上呈上升趋势,这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很大关系。2000年,阿坝州在农业生产领域开始实施以良种和实用技术推广为重点,先后投资建立了一系列农业生产基地。如投资1305万元建设20万亩无公害秋淡季蔬菜基地,其中,汶川4万亩、茂县4.5万亩、理县1.5万亩;投资1987万元建设阿坝州名优水果商品化开发基地26万亩,其中,茂县苹果、金川雪梨等在四川省内和全国都有一定知晓度。到2006年底,阿坝州已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23.7万亩、特色水果基地22万亩、优质蔬菜基地20万亩、优质青稞基地15万亩。由此可以看出,阿坝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初步成效,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总值。

  2.第二产业发展迅速。从表1可以看出,近年来,在阿坝州三次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大,发展速度也较为迅速。这首先与阿坝州近年来重点实施了以水电为龙头,以高耗能工业、医药工业、建材工业等共同发展的工业格局有很大关系。随着国家对农村工业发展的投入逐渐增加,工业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贡献与带动作用也逐年增加。2006年,工业增加值达到25.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8.7亿元,比2002年增长4.8倍,年均增长55.4%。工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3.2%,成为拉动阿坝州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其次,与阿坝州农村加工业快速发展有很大关系。如2000年投资3000万元建设年加工6380吨牛肉制品及副产品生产基地,以及若尔盖万吨直饮牛奶生产线等农村加工业项目。到2006年底,阿坝州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营销的各类企业达32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3家、州级7家,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7000万元,龙头企业对农户增收的带动作用明显,带动农户2.6万多户。 

  3.第三产业健康发展。2000年,阿坝州开始重点发展旅游产业,当年共接待游客19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9.6亿元。2001年,共接待游客24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2.34亿元,来自旅游的税收超过7000万元,弥补了自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以来财政的巨大缺口,旅游经济取代了"木材经济"。此后,阿坝州加快了旅游产业发展步伐。2006年,阿坝州共接待海内外游客772.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1.8亿元,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40.9万人次,实现外汇收入9700万美元。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州gdp的71.0%,旅游业已成为阿坝州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由此可以看出,地震发生前,阿坝州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已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农村产业结构逐渐优化。农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例逐年下降,第二、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农民增收渠道单一的格局逐渐改变,农民人均收入得到了显著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0年的1169元逐渐增加到2006年2085元,六年时间内阿坝州农民人均纯收入几乎翻了一番,这是近年来阿坝州经济发展所取得的一个巨大成就。
  但同时也还可以看出,近年来,阿坝州经济能够实现快速发展,是与政府大力投资工业有很大关系。从图1可以看出,近年来,阿坝州第二产业在三次产业中所占的比重最大。第二产业在三次产业中的发展速度也是比较快的,但从发展质量来看,第二产业依然是高投入、高耗能、低产出的传统工业发展模式,发展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短短的六年时间内,阿坝州就相继投巨资建立了以下工业生产项目,如投资35280万元在阿坝州建设15万吨电解铝工程、投资2127万元建设20万吨水泥厂技改工程等项目。如果仅从短期经济效益来看,这些项目促进了当地经济快速发展,解决了当地农牧民群众就业问题,增加了当地农牧民群众经济收入,然而,从长期社会综合效益来看,这仍然是以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为发展前提,特别是阿坝州作为我国长江、黄河上游的生态安全屏障,切实保护好当地生态环境,其战略地位尤为重要。 

  四、震后阿坝州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思路(2008-2010年)
  
  地震发生后,阿坝州全州人员伤亡较大,民房倒塌、损毁也非常严重,导致很多人无家可归,基本生活条件都难以得到保障。农村公路、电网、通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破坏严重,部分农田和耕地遭到严重破坏,阿坝州农业生产发展举步惟艰。阿坝州工业发展遭到重创,尤其是作为支柱产业的电力企业受损尤为严重,境内130座电厂、256.9万千瓦装机分别有不同程度的损失。目前,阿坝州工业发展基本全面停产。因交通道路遭到严重破坏,通信设施损毁严重,加上余震可能造成的山体滑坡,随时都会威胁游客生命财产安全,因此,近期内国内外游客到阿坝州旅游的游客人数必将减少,作为重要支柱产业的旅游业发展也面临严峻挑战。
  面对地震灾后重重困难,不论是当地各级政府与人民群众,还是关心阿坝州经济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都应认真思考地震灾后阿坝州的恢复重建问题。特别是阿坝州作为一个以农牧业生产为主的偏远山区,如何紧密联系实际情况,研究灾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问题,以尽快恢复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促进阿坝州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为构建和谐阿坝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笔者认为,在中央政府与四川省政府拟定的重建规划中,在近期(即2008-2010年)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做好准备工作。
  1.积极争取中央政府投入的专项重建资金,抓紧时间完成重大基础设施恢复与重建工作。首先,一定要抓紧时间高水平、高质量建设"都汶公路",打通成都到汶川的陆路快速通道。与此同时,还应抓紧马尔康机场建设,恢复成都至阿坝的空中走道,以期早日恢复阿坝州的旅游产业及其它相关产业发展。其次,在恢复县际公路重建的基础上,重点应建设好农村道路建设,尤其是要加强对乡镇与建制村之间的道路建设,以畅通广大农牧区的人流与物流,活跃城乡经济,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2.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作好县城、乡镇与社区居民居住点的选址工作,特别是对居住相对偏远分散、生产生活条件相对恶劣的农牧民,要充分抓住恢复重建契机,建立相对集中的新型农民生活社区,让他们尽快转移出来,使其生活更加安全和舒适。这既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时代需要,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在建立集中新型农民生活社区的同时,政府还可集中有限资金配套完成水、电、路及文化生活广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尽量降低重建成本。当然,随着新型农民生活社区逐步建立,有助于拉动城镇经济发展,为今后发展第三产业奠定基础。同时随着农民大量转移出来,土地资源可以集中使用,为今后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铺平道路。
  3.积极争取国家优惠财政与税收政策,优化投资环境,恢复投资者信心,继续推动城镇与农村加工业发展。地震发生后,阿坝州大部分城镇与农村工业均不同程度地受到损失,投资者的投资信心将因此受到较大影响。出于投资安全需要,难免会有部分投资者将资金撤出阿坝。此时,政府若不及时采取相应优惠政策措施,这将严重影响阿坝州今后城镇与农村加工业发展。基于此,当地政府应积极出台相关产业发展政策,优化投资环境,恢复投资者投资信心,持续推进城镇与农村工业发展。
  4.在近期的恢复重建工作中,还应抓紧时间加强对当地群众各项技能培训,使其成为阿坝恢复重建与发展的真正建设者。无论是当前阿坝的恢复重建工作也好,还是今后阿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好,最终动力来自于当地人民群众。因此,要使他们成为阿坝州恢复重建与发展的真正建设者,就必须加强对当地群众各项技能培训。发展特色农业经济,需要农业科学技术,当然更需要大量掌握现代农业科技的劳动者;发展旅游经济,更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劳动者。要使他们在今后阿坝经济发展成就中直接受益,目前就必须抓紧时间加强对他们的各项技能培训。
  
  五、震后阿坝州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思路(2011-2015年)
  
   经过灾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近期准备,为阿坝州实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长期目标奠定了基础。笔者认为,要实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必须立足于州内自身拥有的各种资源优势,惟有这样,最终才能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笔者拟提出以下几点调整思路。
  1.立足当地农业与气候资源优势,大力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初步形成"县县搞特色项目、乡乡办特色基地、村村有特色品种、户户有特色收入"的区域特色农业发展格局。如汶川、理县等县应充分利用其独特的气候资源优势,建立蔬菜基地,种植反季节蔬菜,使其逐步成为四川省会-成都市的主要淡季蔬菜生产基地之一;茂县、金川等县在现有水果种植基础上,逐步拓宽水果种植面积,建立特色水果生产基地,在此基础上,还应加大对外宣传力度,逐步扩大产品知名度,使茂县苹果、金川雪梨等特色水果有国内市场逐渐走向国际市场。

  2.立足当地畜牧业资源优势,建立特色畜牧业生产基地。在国家实施退牧还草、草地面积逐渐缩小的现实情况下,更要注重提高畜牧产业发展质量,大力发展半野生、无公害的牦牛与藏系绵羊畜产品。与此同时,还应大力发展畜产品深加工,提高畜产品附加值。如九寨沟县生产的牦牛肉干深受国内消费者的青睐,在全国有一定的知名度,应继续扩大九寨沟牦牛饲养数量及加工深度,努力提高畜产品附加值。笔者认为,还应该在阿坝州建立一个大型牛奶生产加工基地。
  3.立足当地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建立国内外知名的生态旅游基地。在阿坝州初步形成"北看九寨黄龙水、南观卧龙四姑娘山、中游峡谷大草原、重走红军长征路、再尝民族人文景观"的旅游大格局,着力打造"中国生态旅游第一州",使其成为世界生态旅游目的地之一。随着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可以带动更多当地人积极参与旅游服务,大力开办"农家乐、藏家乐"等服务行业,使其成为旅游经济发展的新热点和农牧民收入增长的新亮点,进而增加当地人民群众的现金收入。
  4.立足当地中药材资源优势,建立中药材生产基地。灾后有部分山坡地和耕地遭到破坏,不再适宜种植农作物。而且随着退耕还林政策进一步落实,也有部分浅丘地带空置。为了提高这些空置地的经济效益,当前应大力种植贝母、红景天、天麻等名贵中药材,建立天然药业生产基地。在此基础上,逐步扩大名贵中药材的生产加工范围,提升经济效益。笔者认为,阿坝州应继续扩大藏药生产,发挥藏药的传统优势,在阿坝州基本形成中药、藏药事业共同发展的格局。
  5.立足当地水电与矿产资源优势,有选择性地发展工业。阿坝州的水电与矿产资源优势明显,如果继续以这些资源为基础发展工业,无疑会给当地群众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但是,阿坝州是长江与黄河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地,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基于此,笔者认为,目前应有针对性地逐步退出一部分高耗能、高污染的工业企业,以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阿坝州水电资源开发利用也应综合考虑生态环境问题,适当控制电站建设数量与规模,最终走出一条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钟富诚.简论四川农村产业化结构调整[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0(1).
  [2] 李蕾等.四川省农村信用社-围绕产业调结构,突出支农谱华章[j].四川政报,2001(11).
  [3] 赵秀花.阿坝州农产品结构调整措施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2).
  [4] 陈柳钦.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与战略措施[j].理论与现代化,2003(3).
  [5] 雷俊忠.入世后四川产业结构调整思考[j].农村经济,2003(5).
  [6] 冯明义.川中丘陵地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研究[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
  [7] 林苹.四川丘陵地区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对策[j].内江科技,2007(5).
  [8] 庄天慧.四川省民族地区新农村发展战略及评价指标体系探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5).
  [9] 周兴维.四川省藏族地区经济发展概要-以甘孜州、阿坝州、木里县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5).
  • 上一个经济学论文:
  • 下一个经济学论文:
  •  作者:郑洲 杨明洪 敬珊珊 [标签: 地震 四川 农村产业结构 调整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地震地质杂志2013年第01期目录
    地震研究杂志2013年第01期目录
    浅析地震带内公路建筑物震害程度与方位布设…
    地震孤儿,打造百亿钢铁帝国
    日本地震事件的经济影响评估
    日本东北地区震灾对中国电子产业贸易的影响
    日本大地震对全球经济影响的思考
    日本地震对我国IT行业的影响及解决措施
    银行灾后呆账核销问题探讨
    基于灾后重建中积极财政政策后过度期商业银…
    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税收问题探讨
    地震类突发事件中公共财政应急机制分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