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经济学论文 >> 地方战略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财务税收论文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论文   行业经济论文   新经济学论文   经济学理论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地方战略论文
 证券金融论文   其他金融相关论文   房地产经济论文   统计学论文   经管期刊
黑龙江省小城镇发展战略研究
 

导言

所谓 发展战略 ,就是人们为达到某一理想和愿望对决策系统未来目标和方向所作的选择。

它是一个知已知彼,谋求理想目标、选择最佳行动方案的过程。

而区域规划则可概括为对一定地域范围内进行 经济 、 社会 、资源、 人口 、 环境 等协调发展与布局的总体规划,这是一项具有战略性、地区性、综合性、复杂性的工作。每一个地域都应该既有发展战略,又有区域规划。区域规划是区域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区域发展战略则为区域规划规定了目标,指明了方向,它们是相辅相成的,是辩证的统一。要实现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整体持续、稳定的增长,二者缺一不可。战略就是为实现某种目标而研究其整体关系和决定全局的谋划。凡属发展战略研究、从方法论的角度考虑,都具有一些基本特点:

全局性。因而也决定了对其包含着自身系统存在和发展的环境的认识。

系统性。因而也决定了须采用现代系统分析方法与传统方法相结合的科学方法。

对策性。这里更须重视的即是比较分析研究的确立。

指导 性。因而也决定了其是为领导决策服务的咨询性研究,是科学决策的基础,有其独立 的学术研究性质。成为现实性的物质力量就是一种根本的目标。

综合性。体现在发展战略研究的领域非常广泛。经济、 政治 、科技、社会、 文化 、生态、以至军事等,以及它们的 历史 、现状和未来,无不在研究之内,要从这样复杂的、相互联系的客观现实中,抽取其整体关系,得到决定全局的谋划,一定要进行综合研究在综合中得到全局的认识。WwW.11665.Com


一、小城镇的范畴和类型

城镇体系规划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区域规划,因此也遵循上述所谈的原则。

范畴

一般意义上,小城镇是指县城以下(含县城)、乡域集镇以上的各种聚落。包括了地域范围内广大的集镇聚落、一般建制镇聚落、特殊建制镇聚落(大型工矿居民点、边境要防、农场居民点等)以及县城驻地。当然如果此概念的外涵进一步扩充的话,则还应包括部分县级市的市区聚落。这样的界定是为了使城镇的概念在内涵上遵从趋同这一事实。以便使一般性的理论指导具有针对性和实际的操作性。

据1996年底《黑龙江 统计 年鉴》统计:黑龙江省现有县城47个,镇445个,乡集镇697个,另有县级市20个。单就上述范围迭加,则有1209个城镇型地域。

上述意义上的城镇基本上都处在 农村 地域范围内,由此承担着连接省域13个地级市[含2个地区](即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和3万多个农村居民点。构成了省域城镇体系的中间层次,担负着推动省域整体发展的 管理 重大职责。

从1996年各县(市)的主要指标可以清楚地认识到上述论及的重大意义(见表1)

类型

对大量的城镇群体进行一定范围上的分类,具有非常巨大的作用意义。首先在于根据一定原则划分的城镇类型可以分类进行理论指导,出同时必然在分类的基础上施行不同的纵深研究。

根据某种角度划分城镇类型,在黑龙江省表现出极大的丰富性。(见表2)

这里所指的角度是针对城镇的产生、发展的动力机制而言的,比如说,按根据自然条件可以划分为:山区型城镇、半山区型城镇、平原型城镇等。这样划分的意义在于上述四种类型的城镇在制定发展战略时,首位需考虑的是自然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在 农业 生产和 工业 生产、以及其产业布局上宜充分考虑上述所言的自然的特异性。而对资源的开发利用,环境的保护特别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际运用具有重要指导性意义。

在具体实践中,我们将影响一定范围上地域的各种因素制定了一定综合评价表。在群体城镇研究中发现,影响和制约黑龙江省城镇发展状态的自然因素占据较重要位置,特别位置(含自然 地理 位置和经济地理位置)和地势、土壤、资源等更显其影响的主导性。在考察各个城镇的历史兴起和发育进程的快速或迟缓方面,那些自然条件、自然资源优化或良好的地域是最初的城镇起因。

黑龙江省在全国范围上来看无疑一个比较偏远的地方,曾几何时,这里作为统治集团的罪犯流放地。气候的恶劣在宏观区域内无疑是表现比较突出的,土地的荒芜也是令当时的人类所趋之若噤的。这些是影响着地域城镇发展的历史因素,同时现实也在影响着,未来一定时期还将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

国民经济 “一五”时期,黑龙江作为拥有石油、煤炭、森林、土地等关系国计民生产的资源而成为国家的重工地生产基地,特别是针对荒芜但又比较肥沃、广阔的土地,浩浩荡荡的各地区人马开进了这里,在人类征服大自然过程中,又重重地涂上一笔:

它即是省域西北部大兴安岭地区所属的3个胰份,北部黑河市所辖的北安市、五大连池市和3个县份,东北部、东部还有伊春市所辖的铁力市及1个县份,鸡西市所辖的密山市、虎林市以及鹤岗市所辖的2个县份。另外还有七台河市所辖的1个县份。

如果按照 经济 区划、并结合自然及自然资源特点又可形成不同的各具特色的城镇体系(见表2)。

城镇间就是这样在纵向和横向上相互联系、相互吸引,进行着一定量的人流、物流、财流、信息流、能量流的互动,从而构成了庞大的有机的省域城镇体系大系统。

现实中,因这此城镇体系发育的条件的差异以及宏观区域 环境 背景的不同,呈现出分层次状态,既有发达,又有落后;既有完善,又有欠缺。这是省域各级各类城镇体系的现状特征。

宏观上看,处在平原地区, 交通 条件良好,资源开发利用空间较大便已成了省域城镇体系的高级群、高级带,因而也必然形成了优良的城镇空间网络。如处在松嫩平原区的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事实上已经成为省域的空间最具活力,也具有强大实力的城镇群体,城镇带。同样是平原地区的三江平原区域则因位置、 历史 以及交通、经济基础等因素的制约,与前者相比,则逊色很多。

▲城镇体系 发展战略 构想

认清上述所揭示的省域城镇体系事实,运用系统动力学的思想、原则及方法,通过对不同区域内的城镇体系进行总体战略的建构便是首位的任务。

△关于平原地区的城镇体系

平原地区因其土地资源丰富、交通条件优良、历史基础较好、城镇间相互联系密切、内在的动力机制较强等优势条件做以下几项原则性的战略构想:

加强省际间、区际间、国际间的物质、能量、信息、人才、技术的流动,扩大其吸引与辐射的能量。进一步成为省域城镇体系的“增长极核”。

促使城镇向城市化快速发展,这不仅在于非 农业 人口 的数量增加,更重要的各项基础设施要现代化与城市化、而且生活方式要真正的城市化。

鼓励 农村 剩余劳动力向第三产业以及第四产业(即信息产业)转移,但前提条件必须使农业从根本上实现集约化和 机械 化,并逐步达到现代化。

控制大城市的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大力发展小城镇应成为该区城镇体系的主要原则。

城市的第二产业应主动将一些配套性的散件性 工业 布局在各类城镇内,增加城镇人经济实力。


△关于山区半山区城镇体系

山区半山区城镇体系与平原地区城镇体系比较而言,分布更趋于松散状态,不象平原地区那样更加趋向集中,紧凑。因山区的资源向大都是山特产、 林业 、矿产且交通条件与平原地区相比较差,先天优势条件不如平原地区,但却可以形成自身的具有突出特色的城镇体系。

保护性地开发利用山产资源和特产资源,城镇工业宜以当地资源为主导取向,合理地开发森林资源和矿产资源。增加城镇经济力是当务之急。

城镇体系间的联系宜进一步增强,客观上山区半山区城镇体系内部结构的紧凑度不高,整体功能也因之而较低。加强交通网络的建设,突出建设信息网络是其有效途径。

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步向第二产业转移,通过政策倾斜资金扶持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第二产业和乡镇企业过渡,提高城镇化水平,这是一项艰巨但又具有长远战略意义上的工作。

加强科技力量和 教育 条件投入,促使为闭塞的聚落向开放式的聚落转化,这一方面特别需要发达地区给以物质、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也需要城镇体系的向组织能力不断增加。


△关于工矿区城镇体系

工矿区的城镇体系无疑是伴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而形成的,具有单一特性。针对不可再生资源的特点,当前面临着可持续发展这一原则性的开发问题,替代产业也因之是石油资源,都存在如何进行可持续开发利用问题。

对不可再生性的资源严格意义上需要遵循“合理开采、适度利用”的原则,把视野从纯资源的无续利用转向适宜本地特色的商品生产方面。替代产业的新视野的确立便是唯一的选择。


工矿区城镇体系内部诸“点”一部分需要让资源富含区,一部分则需要迁并到规模闪闪明显的地带区。

△关于森工区、农垦区城镇体系

前文已经提及,森工区、农垦区城镇体系是伴随对地域内大生产资源、土地资源的开发,在特定的历史进程中产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些地域内的居民聚落与一般的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有不同之处:一是人口在劳动力部分趋向城镇非农业人口比例较大,二是地域系统相对具有独立性;三是城镇化水平在地域比较分析中较高。省域的东北部和西北部以及东部矿产丰富的山区地带都具有此类型的城镇体系系统。

城镇体系职能结构宜从单一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这是针对非再生资源必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考虑的,为了长远、永续地保持本地域发展,须首先认识到这一基本事实,并预先做好防患未然的准备。


城镇体系中的人口和劳动力应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逐步转移,合理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流动,针对 市场 的配置需求进行劳力资源和科学合理地布局。

强化城镇体系向外界进行开放。多年的条块分割客观上造成了独立的小单元系统须与外围地方环境逐渐融合,以各自的优势进行互补,形成统一性的地域开发格局。


△关于边境口岸地带城镇体系

省域的边境线较长,北部、东部边境沿线的城镇随着国家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有一大批城镇因之而快速发展起来的。这些聚落是国际间往来的节点,随着贸易形式的不断丰富, 文化 、思想、观念等也将输入和输出,在相互磨合的融合过程中,也必然会产生具有各种特色(或称双向因子共存)的城镇类型。它是国家地域上内陆上边境、边境与国际的重要群体,为此,应设专题进行多角度的深入研究。

城镇产业布局宜侧重在第三产业和第四产业方面,特别是加强商贸、文化 旅游 、信息、服务、饮食等行业的发展与布局。

城镇体系内部的职能结构总体上说应该侧重在交通、仓储、蔬菜、副食品加工、旅游纪念品等方面上。它应该和内陆城镇是相互连接的,而非单独呈现一体化状态。

在城镇体系内部联系方面应该是松散型的而非紧凑的。它须要与对方城镇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对接,这当然包含着极为丰富内容,如文化思想、观念意识等。在保持本国特色的原则前提下,积极吸纳先进的 管理 模式、思想意识,这是开放交流的必须。


农村剩余劳动力应逐步向第三产业和第四产业合理流动。把贸易、饮食、服务、信息的产业空间充分敞开,确保这些劳动大军向更高层次迈进。

 

四、基础设施的先行棗交通体系

在基础设施系统中硬件系统中的交通系统、 电力 供应系统、电信系统和广播 电视 系统等,都是非常重要的,而交通系统在黑龙江省城镇体系中仍是一个重点的首位性问题。

众所周之,完善的交通网络在地域发展中产生着如下的作用:促进地域内外部的商流、物流、人流、资金、技术、信息等不断地流动;促进区域范围内部的商品输入与输出;缩短空间距离等。而且,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市场统一化、经济一体化的客观要求,必须使联结各聚落通道须畅。

目前的现实是:国道系统、省道系统网络清晰、作用突出,但微观中的城镇间联系更密切的地方线路和镇与镇、镇与乡、乡与乡间的交通网络,无论从其关联度、通达性路面质量、维护及管理力度都较弱,这在一定意义上严重制约着省域城镇体系的完善程度与水平。一般而言,评价城镇体系中的系统发育程度指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研究:

城镇与区域节点联系的便利程度;

城镇与大区域即宏观层次中干道联系的方便程度。

交通网络中路面质量以及等级情况。

从以上几项指标分析来看,黑龙江省城镇体系内部的交通网络发展是与城镇体系整体发育状态密切相关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城镇体系的进一步快速发展,从而影响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针对目前交通网络存在的问题,笔者建议应做如下战略性的部署:

切实地把

有限资金放在 交通 网络建设上来,分阶段、分重点地解决“肠梗阻”的问题。

加强交通网络中的系统研究,重点解决体系中各地域块间出入口交通问题,特别需要的是加强这一方面的科学性,可操作性的研究,为决策部门提供较为精密的论证报告。

在资金筹集方式方面,可以多渠道地解决,真正实现谁建受益的目的。

最后,宜对交通体系规划提出独立的可行性论证报告,从而使交通体系的规划落到实处。


黑龙江省城镇主要指标一览表

表1
    指标 乡镇个数 口 1159 *镇个数 个 407 乡村 人口 数 万人 18425 乡村劳动力 万人 5994 乡镇企业单位数 个 767532 乡镇企业从业人员 万人 2596 *乡办 万人 463 村办 万人 354 农业 万人 37 工业 万人 1198 建筑 业 万人 307 交通 运输 业 万人 421 商饮业及其他 万人 633 市镇总人口 万人 20075 其中:城镇人 万人  

城镇类型分类

表2

从某种角度划分 城镇类型 自然因素 山区型城镇 半山区型城镇

丘陵型城镇 平原型城镇

沿江型城镇 沿海型城镇

沿河型城镇 交通型城镇 职能因素 要塞型城镇 历史 型城镇

文化 型城镇 旅游 型城镇 位置因素 同陆型城镇 边境型城镇 模糊概念 边缘性城镇 经济 因素 工业型城镇 农业型城镇 贸易型城镇 地位因素 专业型城镇 综合型城镇 历史因素 传统城镇 新兴城镇 发展态势因素 发达型城镇 欠发达型城镇农垦型城镇 特色型因素 林场型城镇 工矿型城镇

  • 上一个经济学论文:
  • 下一个经济学论文:
  •  作者:未知 [标签: 黑龙江省 小城镇 发展战略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黑龙江省城乡协调发展研究
    从青少年视角看浙江省青少年性认知和性教育…
    黑龙江省城镇化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黑龙江省文化产业链发展现状及对策探析
    黑龙江省服务业发展现状影响因素分析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杂志2012年第…
    黑龙江商学院学报杂志2013年第1期目录
    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的黑龙江省林业经济发展…
    FDI对黑龙江省就业影响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杂志2012年第6期目录
    黑龙江民族丛刊杂志2012年第5期目录
    黑龙江电子技术杂志2012年第10期目录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