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经济学论文 >> 国际贸易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财务税收论文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论文   行业经济论文   新经济学论文   经济学理论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地方战略论文
 证券金融论文   其他金融相关论文   房地产经济论文   统计学论文   经管期刊
开放条件下粮食进口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及对策

原文作者:李英

  关于粮食安全,早在20世纪70年代世界粮食危机时,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就在第一次世界粮食首脑会议上提出了“粮食安全”概念,具体内容包含生产的充足性、供给的稳定性和粮食的可获得性等三方面含义。我国在1992提出了粮食安全的概念,认为粮食安全就是“能够有效地提供全体居民以数量充足、结构合理、质量达标的包括粮食在内的各种食物。”对粮食安全的重要性人们已达成了共识,但如何实现粮食安全,尤其是可否进口粮食,理论界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是粮食安全要立足国内,强调较高的粮食自给率;二是基于比较优势原理认为,粮食安全不能仅仅考虑国内,要从全球的角度配置农业资源,只要有钱就可以进口。
   我们认为,在开放条件下,适当进口粮食是我国必不可少的粮食安全战略。但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进口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粮食进口在增加国内粮食供给同时,也会随之带来一些隐患。本文从目前我国粮食安全所面临的挑战入手,分析了粮食进口对粮食安全有利和不利的两方面影响,提出了在开放条件下我国粮食进口的政策建议。
   一、我国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在我国粮食连续九年增产的情况下,仍然需要进口粮食,并且粮食进口逐年增加,尤其是主要粮食品种进口增加,给我国的粮食安全带来巨大的压力。这反映出了农业仍然是我国的薄弱环节,粮食继续增产的难度加大,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一)粮食供给能力减弱
  粮食供给能力减弱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来自资源条件的限制。WwW.11665.com虽然我国制定了严格的的耕地保护制度,但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建设用地对粮食生产产生一定的“挤出效应”,直接造成耕地面积减少。自然灾害的影响,也使耕地减少。我国的耕地在以每年1000万亩的速度减少,使得本已匮乏的耕地资源变得更加稀缺。另一方面来自自然条件的影响。我国还是水资源缺乏的国家,且水资源分布不均衡。由于气候等自然条件影响,降水减少、干旱严重,从而使得我国粮食增产和粮食供给能力减弱。
   (二)粮食继续增产的风险加大
  一方面,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消失,廉价劳动力的时代已经过去,农业生产的人工成本不断增加;同时,化肥、农药、种子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从而降低了粮食生产的比较效益,挫伤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影响粮食生产和供给。
   另一方面,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九连增”后,产量基数提高。我国连续六年粮食产量稳定在一万亿斤以上, 2012年我国粮食总产量更是达到58957万吨,已经超过了《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提出的到2020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5.4亿吨的目标,使粮食生产进一步增产的难度加大。同时,由于资源和自然条件的影响,粮食生产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加强。从我国目前的资源禀赋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看,我国的粮食生产能力很不牢固,农业发展和需求有很多不相适应的地方,需要进一步提高产能。 [论文网]
   (三)粮食需求刚性增长
  人口增加不仅使我国口粮消费总量增加,消费结构升级也使饲料粮和工业粮需求增加。随着消费结构升级,人们的食物消费更加偏重质量,对肉蛋奶、食用油和精加工食品的需求将增加。这种消费结构的变化会导致口粮消费减少而饲料粮、工业量的消费增加。《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预测,到2020年,我国人均年粮食消费量为395公斤,《人口发展“十一五”和2020年规划》指出,到2020年人口总量将控制在14.5亿以内。
   按照上述两个规划的预测,届时我国粮食需求总量将达到5725亿公斤,其中口粮消费需求将达到2475亿公斤,占粮食需求总量的43%;饲料粮(主要是大豆和玉米)需求将达到2355亿公斤,占粮食需求总量的41%;玉米深加工、生物燃料、生物制药和酿酒工业尤其是生物燃料迅猛发展,工业用粮也将大幅增加。
   (四)依靠国际市场调剂的空间有限
  根据测算,近10年来,世界粮食需求增加了4400亿斤,年均增长1.1%,而粮食产量只增加了2000亿斤,年均仅增长0.5%。粮食需求的增加大大超过粮食产量的增长,造成世界粮食库存消费比不断下降,已经接近30年来的最低水平。另据联合国粮农组织预测,2012/2013年度全球谷物产需缺口约640亿斤,反映全球粮食供求状况的库存消费比也从2002/2003年度的25%下降到了2012/2013年度的20.5%,接近18%的粮食安全警戒线。
   目前全球每年粮食贸易量为4800亿斤,仅相当于我国粮食消费量的一半左右。从我国的主要粮食品种稻谷来看,我国每年消费大约为3700—3750亿斤,而国际市场大米贸易总量仅为500—600亿斤,仅占我国大米消费量的15%左右,因此,通过国际市场调剂的空间有限。
   二、粮食进口对粮食安全的积极意义
  生产的充足性、供给的稳定性和粮食的可获得性,是粮食安全的三个具体目标,缺一不可。如果一国的粮食生产不足以满足本国的粮食需求,就必须利用国际市场,通过粮食进口来保障国内的粮食供给。一国的粮食安全不仅取决于国内的粮食供求情况,还取决于全球粮食供求情况。因此,必须从全球的角度考虑国内粮食安全和国际贸易。利用国际市场进口粮食,对于化解一国粮食安全风险、实现有效率的粮食安全战略和该国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一)有助于填补国内粮食品种的供应缺口
  近几年,尽管粮食连续增产,但粮食增产的速度仍跟不上国内消费需求的发展,出现了粮食缺口,粮食进口量持续增加。尤其是大豆,从2010年到2012年三年进口大豆都超过5000万吨,2012年为5838万吨。谷物和谷物粉的进口也连年增加,2008年到2012年,进口量分别是154万吨、315万吨、571万吨、545万吨、1398万吨。2012年粮食进口不仅总量创历史新高,主要粮食品种谷物和谷物粉进口也大幅增多。谷物及谷物粉进口比上年增长156%,进口金额为4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4.2%。

  之所以增加谷物和谷物粉的进口,一是进口粮食的价格相对较低,如广东、广西进口的大米价格是国内价格水平的80%左右,进口降低了消费成本;二是由于国内农民种植大豆的比较效益低、种植面积少、产量低,进口弥补了国内大豆市场供给不足;三是满足了国内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泰国和越南的大米具有颗粒饱满、口感润泽和色泽光亮的特点,受到国内消费者的青睐。
   (二)有利于我国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随着人们生活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肉蛋奶的需求增加,这就需要发展畜牧业。但畜牧业的发展,需要消耗大量的粮食,其发展又受到农业资源短缺和粮食供应紧张形势的制约。粮食进口,特别是通过饲料粮的进口,可以缓解畜牧业发展的这一矛盾,即畜牧业得到了发展,满足了因消费结构升级改善食品结构的

需求,同时也节约了部分农业资源,还可以增加就业,提高农民收入,这对提高我国资源利用效率、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三)有利于我国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人均占有农业资源水平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均耕地不足世界人均耕地的一半,人均淡水资源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我们以世界9%的耕地,生产了世界25%的粮食,养活了世界19%的人口。而土地和水这种稀缺资源又不能或也难以通过贸易获得,因而造成了我国资源的过度利用。
   通过粮食进口,可以有效地利用世界资源。所以,进口粮食,就相当于进口了这些资源,可以改变过去单一依靠国内资源所造成的对资源过度利用的局面,从而缓解我国国内资源的利用强度,把国内资源的利用、保护和保存结合起来,有利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有效防止中国自然资源的退化,实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有助于分解粮食安全风险,稳定粮食供给
  粮食的稳定供给由国内生产、国内储备和适度进口三个途径来实现。粮食的供给,如果单靠国内生产,自我封闭拒绝进口,受资源禀赋限制和自然条件的影响,粮食的供给波动会相对较大;如果以国内生产为主加适度进口,可以扩大供给源,从而可以减少供给的波动性,降低粮食供给的风险。国内国外“双保险”, 提高了粮食安全的保障系数。
   三、粮食进口对粮食安全的不利影响
  粮食进口丰富了国内市场的粮食供给,满足了我国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有利于我国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部分降低了粮食安全的风险。但粮食进口、也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需要我们清醒的认识。
   (一)国际粮食市场的波动性加大
  受国际金融危机和自然灾害的双重影响,自2007年下半年以来,国际粮食和主要农产品市场剧烈波动,粮食价格大起大落。从2007年底到2008年初,印度、越南等主要粮食生产和出口国,粮食产量下降,粮食出口减少;同时一些粮食进口国为了增加进口,大幅降低粮食进口关税,两方面的共同影响,使得国际市场粮食供给紧张,导致世界粮食价格飞涨。
   无论是粮食出口国还是进口国,减少出口还是增加进口,都是为了保持国内粮食自给,无可厚非。但他们政策执行的结果却直接导致全球粮食市场的供求关系。之后由于印度、印尼、泰国等粮食丰收,或取消或放松限制,粮食出口增加,国际粮食市场供给增加。国际市场粮食供给的这种不稳定性,影响我国粮食的进口和国内粮食供给的稳定性。
   (二)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加
  粮食价格的波动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不确定性增加:石油矿物能源价格的上涨,通过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生产资料带动粮食生产成本和农产品运输成本提高,粮食能源化趋势加剧,抬高国际粮食价格;生物质能源的发展使本来相互隔离的农产品市场与能源市场联系起来,并相互影响,加剧了粮食市场的不确定性;国际投机资本在能源和农产品两个市场上的投机行为助推了农产品价格的波幅。
   另外,自然灾害多发、气候变暖、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粮食产量大幅下降、瘟疫、战争等还可能引发国际性粮荒。国际市场的这种不确定性和可能的国际粮荒以及全球粮食危机加大了我国粮食安全的风险。
   (三)国际市场的垄断性增大
  国际粮食市场属于不完全竞争市场,大部分交易由跨国公司所垄断,国际abcd四大粮商控制了目前80%的国际谷物市场份额。这些跨国公司凭借其垄断地位,操纵着国际粮食市场的价格,并从中攫取超额利润。对于粮食这种需求弹性很小的商品来说,如果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过高,会面临巨大的粮食进口支出的财政压力。另外,随着我国粮油市场的开放和外资的进入,这些跨国公司也加紧扩大在我国粮油市场的贸易份额;同时通过建立从种植到加工、贸易的粮食产业链,控制了从源头到终端的全过程,对我国粮食安全带来潜在风险。
   我们拥有13亿人口,每年消费5亿多吨粮食,对于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如果不主要依靠自己来满足粮食供给,世界上谁也救不了我们。
  四、开放条件下我国粮食进口的政策建议
  在开放条件下,为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必须准确把握我国当前粮食生产和国际粮食市场的特点,充分认识到粮食进口给我国带来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准确选择粮食进口的政策,构建粮食安全的长效机制。
   (一)进一步加强粮食贸易,保障国内粮食安全供给
  首先,开展多边粮食贸易,增加粮食安全系数。由于世界粮食供给有限,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和垄断性不断加强,在粮食贸易中,我国不能仅仅依靠某一个或某几个国家,必须与多个国家开展粮食贸易,以便降低因某个国家粮食减产带来的风险,破除由于过于依赖某个或某几个国家粮食进口所造成的粮食垄断,与多个国家签订粮食进口协议,实现贸易伙伴的多元化。日本在2003年农产品进口的来源地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其次,转变粮食贸易方式,签订长期订货合同。我国进口粮食,并不是因为我国自身粮食紧缺而急于到国际市场上去购买粮食,所以在选择出口国、签订合同的时间和价格等方面都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要充分利用这种有利地位,与土地资源丰富的国家建立长期、稳定的农业合作关系,将国际上具有比较优势的粮食生产潜力逐步动员出来。转变目前以调剂现货余缺为主的贸易方式,签订长期合同为主的贸易方式。

  (二)鼓励企业走出去,建立稳固的进口粮源保障体系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解决粮食供给问题,既可以通过粮食贸易方式,还可以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来实现。但目前,我国农业对外投资呈现规模小、投资主体单一、产业层次低、竞争力较弱和成功率低等特点。根据《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2010年我国农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仅占当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量的0.78%。我们要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不断发展壮大粮油企业实力。在稳定大型农业企业的基础上,鼓励中小企业走出去,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农业走出去的区位选择,要综合考虑东道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农业资源情况、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要考虑该国的粮食生产、粮食消费和粮食贸易等情况,充分利用我国较成熟的农业生产技术,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策略。投资区域由近及远,由近邻俄罗斯、东盟和南亚,到非洲、中南美洲、大洋洲等地区进行农业资源合作。重庆粮食集团已经走出去到巴西、阿根廷投资,2011年有40万吨在巴西生产的大豆运回国内,2012年有200万吨。粮食企业走出去,不仅要开展粮食种植,还要通过收购当地的粮油加工企业和粮食物流设施,形成种植、运输、深加工的产业链。通过农业走出去,建立稳定可靠的进口粮食供给来源保障体系,增加粮食安全系数,提高保障国内粮食安全的能力。
   (三)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运输能力
  在利用国际粮食市场进口粮食时,必须考虑我国目前的运输能力和成本。因为我国国内现有的基础设施较差,现有的运输条件和能力不可能承受较大幅度的粮食进口增加,政府要加大投资建设码头、港口、周转仓库等基础设施,为增加进口创造条件。
&

nbsp;  (四)加强大宗农产品进出口管理,完善公共信息服务
  根据国内产销和供求形势,做好进出口商品数量管理工作,避免集中进出口对国内产业和市场供应造成影响;有序引导大豆、食用植物油等紧缺品种进口,做好品种调剂,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完善“大宗农产品进口报告和信息发布系统”,规范进口企业备案和报告制度,加强对重要农产品和敏感商品的进出口监测;及时发布大宗农产品进口信息,引导企业合理、有序进口,维护进口秩序;强化进出口公共信息服务,及时发布有关政策调整、价格走势、市场动态和产品预警等信息,提高信息服务的全面性、准确性和权威性。
   (五)掌握粮食进口的主动权,提高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
  虽然我们强调粮食的自给率,但我国的进口数量和品种不断增加,已经成为一个“粮食净进口国”,我们要正视这一国情,准确定位。要获得国际粮食市场的主动权,就要向世界市场发出明确的信号,让世界各国知道中国将进口多少粮食,从而刺激粮食出口国增加粮食生产。一旦各国的粮食产量增加了,国际市场的粮食供应充足了,价格就会相对稳定。当粮食进口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对世界粮食市场产生影响,在世界市场上的地位就会增强,我国的粮食安全也会随之加强。
   参考文献:
  [1]白石、梁书民,《世界粮食供求形势与中国农业走出去战略》,《世界经济》2007年第11期.
  [2]程国强,《当前我国粮食供求形势与中长期趋势》,《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2年第3期.
  [3]樊增强,《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不容忽视》,《红旗文稿》2011年第22期.
  [4]李英,《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因素5及其对策》,《中国流通经济》2011年第12期.
  [5]马强,《开放经济条件下中国粮食安全观的创新》,《经济研究参考》2006年第79期.
  [6]倪洪兴,《开放条件下我国粮食安全政策的选择》,《农业经济问题》2009年第7期.
  • 上一个经济学论文:
  • 下一个经济学论文:
  •  作者:佚名 [标签: 影响 对策 中国 进口 中国 进口 进口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中国开放新高度
    改革开放未竟时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行权条件指标与公司战略拟…
    创新开放型模式,提升对外经贸企业竞争力
    浅谈新课改条件下数学课堂教学
    沪港守财之道避险为上VS开放理财
    资源环境逆差条件下农产品贸易发展趋势
    沿边开放带建设在东北亚合作中的地位及作用
    构筑辽宁沿海经济带开放式低碳产业集群探析
    新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发展战略探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保险业发展历程综述
    探究新经济条件下房地产企业的筹资方式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