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经济学论文 >> 国际贸易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财务税收论文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论文   行业经济论文   新经济学论文   经济学理论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地方战略论文
 证券金融论文   其他金融相关论文   房地产经济论文   统计学论文   经管期刊
资源环境逆差条件下农产品贸易发展趋势

原文作者:史耀波

  目前我国成为世界第三大农产品贸易国,农产品贸易额由2001年的279.1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1219.6亿美元,增长了3.4倍,年均增幅17.8%,农产品贸易总额占农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0%。从农产品进出口商品结构来看,进口总额的一半以上都是土地密集型的粮油产品,排在前几位的产品有:大豆、豆油、棕榈油、棉花、小麦、羊毛等。出口产品构成中,水产品位居大宗农产品出口首位,2011年1至10月,我国水产品出口量316.1万吨,出口额140.08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2.75%和31.45%。总体来看,中国农产品贸易自2004年开始出现了进口增长快于出口增长、持续六年逆差并日益明显扩大的趋势,逆差额由2004年的47.7亿美元扩大到2010年的231.4亿美元。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在出口中保持着增长优势,在出口中比重呈稳定上升趋势,土地密集型农产品进口增长快于出口增长,在进口中比重整体上呈上升趋势。
   气候变化导致自然灾害使农产品的产量下降,无论是由于国内供求缺口扩大还是各国农业普遍减产导致市场价格提高,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农产品进口额大幅扩大。农产品的进口有明显增加,但出口增幅不大。人口增长、城市化水平提高,加之气候变暖将使农业生产受到较大影响,农产品进口势必快速上升,未来农产品等初级产品的进出口差额还将拉大。
   与此同时,由于我国的贸易结构不合理、资源环境效率低下,出口产品的平均资源消耗污染强度大,而我国进口产品的平均资源消耗污染强度小,形成“产品输出国外、污染留在国内”的尴尬局面。wWW.11665.cOm中科院《2011年可持续发展报告——绿色经济转型》对“环境逆差”有了定量的结论,即外贸对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排放作用很大。如净出口隐含c02排放量占c02排放总量比重在2002年为18.86%,这一比例到2005年增长到31.91%,到2007年增长到30.82%。同时,净出口产品隐含so2排放约占全国排放总量的25%以上,净出口产品cod排放占全国排放总量的20%以上。我国进出口贸易中存在资源环境的“逆差”。应对气候变化,绿色贸易壁垒对农产品贸易逆差影响很大,同样也成为我国在农业贸易领域环境贸易逆差的重要原因。自2001年底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的出口产品因环保水平的不足而在绿色贸易壁垒面前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绿色壁垒成为继反倾销之后,中国出口贸易发展的巨大障碍。我国资源环境与农产品贸易双逆差问题已成为农业生产和贸易领域研究者关注的焦点问题。
   一、资源环境与农产品贸易双逆差加剧的原因
  以往对农产品贸易的度量主要以价值量来衡量,而很少从资源环境的视角度量,忽略了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成本的计量。如果对外贸易使本地的资源环境状况有所改善、产生正面影响,存在资源环境顺差;如果对外贸易对本地的资源环境状况有所恶化、产生负面影响,则存在资源环境逆差。已有的研究对“环境逆差”有了定量的结论,外贸对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排放作用很大。同时,造成我国资源环境逆差的主要原因已被指出:一是进出口结构不合理。长期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走的是一条以量取胜、以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道路,对外贸易结构不合理。由于我国的贸易结构不合理、资源环境效率低下,出口产品的平均资源消耗污染强度大,而我国进口产品的平均资源消耗污染强度小,所以尽管我国对外贸易在价值量上是顺差,但资源环境却在产生“逆差”。二是出口产品的环境效率低下。我国出口产品的平均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强度大,而我国进口产品的平均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小。目前,在我国出口的绝大多数产品中单位出口产品的污染强度均比发达国家高。三是出口总量增速快。我国出口总量大约以每年20—30%的速度快速增长,大大拉动了相关产业特别是高污染、高耗能产业的发展。[论文网]
   (一)农产品贸易中资源环境逆差的产生
  近年来,由于国内粮食产量波动、粮食库存量下降和粮食需求的上升导致国内粮食市场价格大幅上涨,国家在采取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和保证耕地面积的政策基础上,对粮食进出口采取限制出口和大量进口的双管措施。同时,国内供需状况变化导致的农产品进口需求激增和我国农产品市场准入门槛过低,加剧了农产品贸易逆差。而对于农产品贸易中的资源环境逆差问题,大多数研究指出面源污染是造成资源环境逆差的主要原因。农业贸易中的大宗农产品的化肥、农药施用的面源污染严重,其中造成的水体富营养化而引致的污染形势严峻。目前我国化肥使用量达4124万吨,平均施用量高达400公斤/公顷以上,远远超出发达国家225公斤/公顷的安全上限,而且我国化肥的利用率大约只有30-40%,其余的则以各种形态进入到环境中。玉米和大米的贸易量为顺差,而从化肥、农药施用的面源污染造成的资源环境逆差看,实际上玉米、大米以及蔬菜贸易造成的资源环境为逆差。因此,我国长期保障粮食安全的农业出口贸易战略承受了沉重的生态环境成本,引致了农业对外贸易的资源环境逆差,不仅阻碍了农业贸易的可持续发展,也直接对农村环境管理提出了严峻挑战。从这一视角出发,未来应进口资源环境密集型产品(粮食、畜产品、海水养殖产品等),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蔬菜、水果等园艺产品),实施粮食安全与生态环境安全相互协调的农业贸易政策。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抓住农业对外贸易政策调整机会,采取农业贸易与环境保护综合管理措施解决农业和农村生态环境问题。
   
  (二)技术标准与环保标准贸易壁垒的提高
  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峻。一方面,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对农业生态环境破坏主要表现为化肥、农药等现代工业性农业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以及畜禽粪便和农作物秸秆等废弃物的不合理处置对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品质所造成的污染。全国耕地的17.5%受到了农村工业污染而被破坏。这些污染破坏的耕地意味着一亿多农民生计受到威胁。土壤污染不仅影响了粮食的产量和质量,也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损害了国民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为了出口创汇,将传统粮食生产转向有利于创汇的经济作物,如烟草、蔬菜、水果以及园艺产品,从而改变了农业生态环境。
   金融危机后,国外绿色壁垒的波及、仿效和扩散效应越来越明显,不断对我国农产品出口提出新挑战。日本进一步修订《肯定列表制度》,并在2010年度进口食品监控计划中,增加1600个监控检查样品;农药残留检测涉及的农产品由130种增至135种,被检测允许存在的残留农药由

724种缩小到229种,农药残留标准由9000个增至2.8万个,这意味着进入日本市场的农产品几乎不允许存在任何农药残留。韩国自2010年6月1日起,对进口水产品实施6种药物残留检测。欧盟通过《欧盟新型食品修正案》及多项技术标准,并自2010年1月1日起实施《反海洋渔业非法捕捞法》。《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食品安全现代化法案》、《美国2009年食品安全加强法案》也已陆续实施。此外,碳关税、

劳工标准、动物福利、环境标准等正逐渐成为新的贸易保护形式,出口门槛的提高,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重要障碍。逐步恶化的农产品贸易环境,阻碍我国农产品的出口,更加剧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状况的形成,使我国蔬菜、水果、水产品等优势农产品出口的空间越来越窄。
   二、资源环境逆差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
  由于面临日趋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资源环境逆差对农产品贸易影响凸显:
  (一)国内农产品出口空间遭受压缩
  例如,“食物里程”运动通过影响人们的购买行为,引导人们购买和消费本国甚至是本地农产品,减少购买和消费远渡重洋的进口农产品。原因在于产品的隐含碳是否高于本地产品。因此,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市场份额将会减少,这对以农产品等初级产品出口为主的发展中国家产生较大影响。研究表明,欧洲的“食物里程”运动的受害者主要是那些最贫穷的国家,尤其是依靠空运向欧洲出口农产品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如马拉维、马达加斯加)和新西兰。“食物里程”实际上成为一种新的绿色贸易壁垒,与世界贸易组织倡导的非歧视性国民待遇条款的自由贸易规则相悖。g.edwards-jones在2009年分析了碳标签的引入对发展中国家出口到英国的园艺产品脆弱性的影响,指出距离英国遥远的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可替代程度高的产品受到的影响最大,如肯尼亚的四季豆、以色列的西红柿和辣椒、危地马拉的豌豆等;而出口热带产品或在英国缺乏替代品的产品的发展中国家受到的影响较小,如印度的茶叶和葡萄、菲律宾的芒果、中国的茶叶等。因此,碳标签对世界农产品贸易的影响仍是一个亟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二)国内农产品贸易逆差短期内继续扩大
  在农产品生产环节,气候变化导致农产品产量及品质下降。研究表明,如不采取任何措施,未来我国主要农作物,如小麦、水稻和玉米的产量最多可下降37%。由于气候变暖使农业需水量加大,供水的地区差异也会加大。为适应生产条件的变化,农业成本和投资需求将大幅度增加,在农村地区需要更多的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在畜牧业方面,气候变化导致的干旱化趋势,使半干旱地区潜在荒漠化趋势增大,草原承载力和载畜量会减少。在林业方面,气候变化尤其是气候变暖导致森林树种及木质变化,火灾及病虫害的风险增加。
   在农产品流通环节,气候变化使农产品更加容易腐烂变质,增加了贸易成本。许多农产品要求冷链物流,尤其是易腐食品从产地采摘、收购或捕捞后,在产品加工、储藏、运输和零售,直到消费者手中,其各个环节始终处于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安全。气候变暖,使农产品更加容易腐烂变质,给冷链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加了贸易成本。另外,飓风、冰雹、暴雨等恶劣天气容易使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遭受更多的风险,甚至遭到买方拒收或拒付款,增加贸易风险。
   三、资源环境逆差背景下农产品贸易的发展趋势与对策
  从根本上讲,解决农产品贸易领域的贸易逆差,要以农业生产中资源环境逆差的扭转为基础,由“农产品出口导向政策”转向“绿色贸易战略”。“绿色贸易战略”的核心就是要求我国单位净出口产值的碳排放强度、净出口拉动的so2排放量及cod排放量等指标的不断下降。我们可选择的绿色贸易政策手段包括出口政策与进口政策。在出口政策方面,包括资源环境出口关税/退税、补贴政策等;环境标志产品出口;实施限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实施出口企业绿名单、出口企业黑名单、环境审计。在进口政策方面,包括资源环境进口关税、免增值税/补贴政策;鼓励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产品进口等进口替代政策。强化对保护环境的农业生产方式的补贴政策予以制度支持。
   改进国内农业环境补贴政策变得尤为重要。对种粮农户实施直接补贴政策具有生态与环境效应,但近年来贸易争端大多将矛头指向政府“补贴”。如果直接补贴的粮食是以一定的环境管理标准下的数量为依据,农业生产过程就会严格按照农业生产的环境管理标准进行,既可以保证粮食产品的环境质量标准,也维护了生态环境质量。对那些有着明显环境正外部性的农业生产,如生态农业,给予大力支持和保护,以实现有效的进口替代,促进农业清洁生产方式的进行。鼓励农业生产技术的进口和创新,提倡实施节水、无土栽培技术,有效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环境正外部性明显的农业生产进行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限制环境负外部性明显的农业生产的发展。对生态农药和生态肥料等农业生产资料予以补贴,促进这些产业部门发展的同时降低生态农业的成本。完善退耕还林、还草和还湖等“一退三还”补贴政策管理机制,提高补贴效率。
   具体来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从全球视野制定新型农产品贸易战略。
  既要努力扩大我国优势农产品出口,也要重视从国外进口资源环境密集型农产品,缓解我国农业资源与环境的压力。同时,加强农业科学研究等公共投资的强度。增加欠发达地区的公共投资,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和教育水平远远落后于其他地区。政府应增加农村的财政支出,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在农业、森林与其他自然生态系统、水资源等领域,以及海岸带及沿海地区等脆弱区,积极实施适应气候变化的政策和研究行动。
   (二)严格实施《对外贸易壁垒调查规则》。
  修订后的《对外贸易壁垒调查规则》于2005年3月1日正式实施,提高了与多双边规则的一致性,对于保护我国产业的合理贸易利益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对外贸易壁垒调查规则》第2条规定“商务部负责对国外贸易壁垒的调查工作。商务部指定进出口公平贸易局负责实施本规则。”当农产品出口企业遭遇国外环境贸易措施阻碍时,可以通过这条途径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充分运用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贸易救济措施,建立应对国外农业高额补贴的应急机制。
   (三)制定我国农产品产地环境保障法。
  由于农业生产环境受到污染破坏就会影响到农产品的质量,因而产地环境质量的优劣十分重要。我们常看到国外进口的水果上表明产自某地,这就使消

费者产生了信赖感。产地环境保障法的目的就是使得农产品生产的生态环境条件有所保障,从而为产品质量提供最基础的保障条件,可以减少许多不必要的环境监测,减轻生产加工企业的经济负担。这就需要工商、环保、国土、规划等政府有关部门的配合与协调,严格控制有污染源排放嫌疑企业的审批和设立,从而在根本上杜绝农产品产地环境的破坏。
   (四)加强农产品质量标准建设。
  随着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推进,我国农产品出口将遭遇更多的技术壁垒和环境壁垒,我国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检测体系,能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技术标准较少。加快制订统一的农产品质量分级和专业标准、农药残留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的卫生安全标准、农产品包装及储运和标识标准等尤为重要,尽快制定与修订符合国际标准、适应中国国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与标准体系。提高农民的质量意识,减少农药和其他有害物质残留,大力发展绿色产品,将“比较优势”变为“竞争强势”。
   [本文是2011年度陕西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编号:11jk0092)与西安市软科学项目(编号:hj1104—1)的阶段性研究

成果。作者单位:史耀波、王鸿奇,西安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王锵,西安理工大学科技处。
   参考文献
  胡涛等:实现绿色贸易转型——基于外贸部门“十二五”节能减排规划研究,《wto经济导刊》,2011年第5期。
  蒋兴红: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研究综述,《经济纵横》,2010年第3期。
  吴玉萍、岳冠华:农业贸易应寻找新的视角,《环境保护》,2007年第15期。
  李文瑛: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问题研究,《经济纵横》,2008年第3期。
  夏志红:国际农产品贸易自由化进程中的农业环境政策问题评析,《经济经纬》,2011年第2期。
  郭吉:气候变化使农产品贸易机遇挑战并存,《粮油市场报》,2011年4月7日。
  帅传敏、吕婕、陈艳:食物里程和碳标签对世界农产品贸易影响的初探,《对外经贸实务》,2011年第2期。
  徐崇利:wto贸易议题与社会政策连结的内在途径——以农业“多功能性”为例的分析,《法律科学》,2008年第3期。
  • 上一个经济学论文:
  • 下一个经济学论文:
  •  作者:佚名 [标签: 逆差 农产品 贸易逆差 贸易逆差 贸易逆差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农村环境生态游建设需要公益林
    面向全球视野和综合素质的建筑及环境专业本…
    自然资源优势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环境管理机关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理论与实践之…
    浅析农村环境保护问题中的政府失灵
    全媒体环境下大连传统媒介生产、互动、管理…
    环境空气检测数据分析及处理方法
    多态性视阀下水资源综合开发治理研究
    高校档案参与和谐校园人文环境建设刍议
    大数据时代高校云资源应用
    云计算架构下经管类实验教学环境搭建与应用…
    嘉陵江水环境治理对策研究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