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经济学论文 >> 经济学理论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财务税收论文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论文   行业经济论文   新经济学论文   经济学理论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地方战略论文
 证券金融论文   其他金融相关论文   房地产经济论文   统计学论文   经管期刊
近代机制铜元

原文作者:戴志强,沈逸林

  近代机制铜元是在清末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机制银元发行以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两广总督李鸿章奏准在广东开制铜元。铜元开始是作为银元的辅币,对银元作价的。广东初制的铜元,币面书有“光绪元宝”四字,中间没有方孔而为满文“宝广”两字,上环书“广东省造”,下环书“每百枚换一圆”,即百枚铜元折合一枚银元,背面是飞龙图案,书英文“广东、一分”,每枚重二钱。但此制不合民间的习俗,因民间长期以来一直使用方孔圆钱,当时光绪通宝方孔圆钱也还在大量铸造发行,所以根据民俗,便把“一分”改为“十文”,把“每百枚换一圆”改为“每元当制钱十文”,即把铜元改为对制钱作价。从理论上讲,其不再是银元的辅币,这就形成了光绪元宝铜元的基本格式。
  一、清代铜元
  铜元的初制阶段,成色稳定,外形美观,制作整齐、精巧,又弥补了制钱的不足,顺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受到民间的欢迎。广东开制光绪元宝铜元成功之后,清廷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谕令沿江沿海各省仿造,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五月,已有十七个省开制,设铜元局多至二十处,几乎遍及全国。
  清末铜元的面额分有二十文、十文、五文、二文和一文五等。四川曾试制过光绪元宝三十文铜元,是特例。社会上主要通行的是当十铜元,即所谓“单铜元”,当二十的也比较多,即所谓“双铜元”,当五以下的很少使用。
  清代铜元的制作,没有统一的规范,致使光绪元宝铜元的版式变化极多,不仅各省之间不同,即使是同一省制造的,变化也很大。wwW.11665.COm面值文字的表述,龙纹图案,花纹形制,文字大小、位置布局,乃至有无星点、星点多少和大小等,版式变化极多,不胜枚举。
  由于光绪元宝铜元的制造有利可图,各地大量发行,导致严重的供过于求,铜元很快泛滥贬值。为了维护信誉,光绪三十一年五月,清政府在天津设立户部造币总厂,试制“大清铜币”,面值分为当制钱二十文、十文、五文、二文四等。同时,又颁布《整顿圜法章程》十条,停止制造光绪元宝铜元。并对铜元的成色、重量、流通数量及禁止倾销牟利等作出了具体规定。户部“大清铜币”十文铜元,币面珠圈内书“大清铜币”四字,上为满文“光绪年造”,满文的两旁是干支纪年,左右两侧书“户部”,下书“当制钱十文”;背面中间珠圈内为大清龙图案,上环书“光绪年造”,下环英文“大清帝国铜元”。其他面值者,制作大致相同。宣统年间继续制造,只是把“光绪年造”改为“宣统年造”。各省所制铜元,亦由户部统一颁发祖模,只在币面中央加一个或两个小字代表省或地区之名,计有湖南(湘),江西(赣),湖北(鄂),河南(汴),直隶(直),江苏(苏),安徽(皖),福建(闽),广东(粤),四川(川),云南(云、滇、川滇),浙江(浙),奉天(奉),江南(宁),吉林(吉),山东(东),清江(淮)等。
  “大清铜币”也以当十铜元流通最广,当二十文的次之。《整顿圜法章程》虽规定各种铜元的制造成数,但是实际上五文、二文铜元的制造极少,而一文铜元只有广东、湖北、直隶等省制造过。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才由度支部造币总厂统一制造了一文铜元,并分发给各省。
  宣统二年颁布《币制则例》,重新规定铜元作为银元的辅币,意图收拾混乱局面,统一币制。但还未实施,清政府就倒台了。
  二、民国铜元
  民国初年整顿币制,对辅币作了具体说明。民国元年(1912年)三月,当局即令制大总统肖像纪念铜币,并分令各省造币厂“照式鼓铸”。天津造币厂根据指令,制造了袁世凯共和十文铜元开国纪念币,面为袁世凯戎装半身像,背书“中华民国、共和纪念、十文”,配以嘉禾图案。此后湖北、安徽等省也相继制造,正面为“五色国旗”相交“十八星军旗”,上书“中华民国”,下书“开国纪念币”,背面外圈书英文“中华民国、十文”,中间嘉禾图案配以面值“十文”;字体、花纹、珠圈等,多有不同版别。同时还试制过当二十文和五文的铜元,但未正式发行。 [论文网]
  民国三年公布的《国币条例》,对铜元种类、重量、成色作了详细规定。民国五年(1916年),当局制造了二分、一分、五厘三种面值的嘉禾圆孔铜辅币,币面书“中华民国五年”及对银元作价的比值,背面为方袱嘉禾图。其中二分的未正式流通使用。
  民国十六年(1927年)国民政府建都南京,次年通过的《国币条例草案》,确定铜辅币有一分和半分两种。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废两改元,三月,中央造币厂开工又制行了嘉禾圆孔铜辅币,有二分、一分两种面值,币面上方为“中华民国二十二年”。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十一月实行法币政策,禁止银元和旧铜元的流通,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一月,颁布《辅币条例》,规定辅币有镍币和铜币两种,铜币以分为单位,作为法币的辅币,结束了以制钱为单位的辅币制度,使混乱了数十年的币制逐渐趋于统一。据此民国二十五年制造了一分、半分铜辅币,正面中间为古布币图案,两侧为“壹分”或“半分”的面值;背为国民党党徽及制造年份。次年继续制一分铜元,图案未变,只改年号。另天津造币厂亦仿制过古布铜元,其中少量试制品上添制有“平”字、“京”字的标志。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日本侵华,中央造币厂内迁重庆。民国二十七年、二十八年的一分古布铜辅币,改由重庆中央造币厂等西南地区造币厂制造。在民国二十八年一分铜辅币中,少量古布图案下书有“桂”字,当为广西制造。民国二十九年重庆中央造币厂根据修正的《辅币条例》规定,制造二分、一分两种面值的铜辅币,图案同前,面值简书为“二分”、“一分”。民国三十年续制铜元,仅见面值二分的一种。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国民政府发行金圆券。金圆券的最小面值辅币为“一分”铜元,由恢复生产的上海中央造币厂制造。图案沿用古布、党徽图,注明“中华民国三十七年”。
  民国时期地方发行的铜元,亦很混乱,江西、广东、广西、安徽、福建、河南、甘肃、四川、湖南、云南、贵州、新疆、西藏以及东三省等,都打制过铜元,各地所制,花样百出,不胜枚举。
  作者简介
  戴志强,浙江绍兴人。中国钱币博物馆研究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国家流通文物专家组成员,中国钱币学会副理事长;曾任国际博物馆委员会委员,国际钱币银行博物馆委员会理事、亚洲地区主席,国际钱币学委员会委员,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在多所大学担任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在中国钱币学学科建设及其理论体系的研究方面有突出贡献。

 

  • 上一个经济学论文:
  • 下一个经济学论文:
  •  作者:佚名 [标签: 近代 中国 近代 机制 中国 中国 近代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网络问政背景下政府应对机制探析
    企业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监督体制机制…
    两岸货币清算机制建立的效应及防范措施分析
    南宁市政府采购管理机制的现状及优化研究
    委托代理关系中激励约束机制的设计
    公司治理、风险管理与公司绩效的传导机制研…
    “享乐函数”方法在房地产定价机制中的应用…
    完善匹配机制,提高流通效率
    小金库治理长效机制问题探析
    商业银行品牌管理的组织机制探究
    银行金融激励机制存在问题与处理方法浅谈
    论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长效机制创新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